有关坐窗的作文

【篇一:话说中国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将至,我坐窗前静品《中国味》一书,总会有一阵细微的喜悦和浅浅的愁绪涌过心头。

这本书,用清新自然的笔调,携我们乘上文化的“冲锋舟”,去领略各式各样的中国节日传统习俗:春节,要扫尘,贴门神,吃饺子,守岁;元宵节,要猜灯谜,看花灯;中秋节,要赏月,品月饼……这些点点滴滴的节日风情,共同组成了我们中国颇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今天,已是年二十八,按照我们家乡的年俗,这一天是要做“籺”吃的,一大早,我们家便会传出奶奶做“籺”发出的“当当……”声。“籺”是一种类似糯米糍的食品,做这“籺”并不简单。首先用精磨的糯米粉搓好皮,接着放入香味扑鼻的馅料,再放在木模具定型后,一番敲打使其脱落,贴上洗净的树叶,最后点上红印,一个个造型精美的“籺”便呈现眼前。煮好后,迫不急待地咬上一口,一阵香浓的虾仁味便久久回荡在嘴角。奶奶则在一旁笑吟吟地看着我,只言:“慢点吃,别烫着。”

在奶奶眼角的鱼尾纹里,在她那早已被岁月染白的银丝里,我仿佛看见了传统习俗那长长的脚印。这习俗,实际上是蕴藏着中国人对苦难往事的纪念,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拿我们家年年都做的“籺”来说吧,单靠奶奶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在短时间里做好100个“籺”的。每到这天,我们家就来个家庭总动员,妈妈早早洗好树叶,我帮忙搓好面皮,爸爸洗刷好锅炉,爷爷准备好红纸水,最后只等奶奶大展身手。一整天里,空气中都弥漫着喜庆的气息。在浓浓的年味里,我领悟到了什么叫团结,什么叫和睦,什么叫爱!传统节日,拉近了亲人间的距离,安抚了思乡的愁绪,实现了团圆的企盼。年复一年,循环往复,爱的种子,便在此生根发芽。

合上书扉,脑海里还感受着中国习俗的多姿多彩,嘴边还回味着香浓的“籺”饼香,眼前摇曳着崭新的中国结,灵魂却已沉浸在那充满喜悦的年俗里……

【篇二:心中那一轮明月】

夜,静悄悄的,月,亮晶晶的。独坐窗前,遥望明月。十五夜月圆,犹如白玉盘,那样纯洁、明亮,连我的影子也被净化得“无影无踪”,月光照在脸上,看见镜子里的自己和世界,一切静谧如梦。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我走进客厅,见月光也铺满了整个客厅。原来,夜,也不那么黑暗。我披上外套,来到楼下,雨已经“嘀嗒”地下了起来。雨,慢慢从空中掉落,掉落在我和周围的事物。

它透过外套,湿润了我的皮肤,突然又觉得这月在望我,抬头看,信然。月望我,我望月;我向前走,月向前走,我们僵持着,一句话也不说。雨大了,我动了,我跑在月光温柔担心的目光中,跑在月光洒满的街道上,始终,唯有明月在陪我度过。

明月一直在晚上守护我,除了这一次,还有许许多多次,明月陪我度过这煎熬,寂寞的夜。那时,是我到目前为止最痛苦,最快乐的日子。我拿起拐杖,支撑自己,一步又一步走着,即使只有五百米的距离,却也觉着这路倒有千米长。

那时,是我到目前为止最痛苦,最快乐的日子。我拿起拐杖,支撑自己,一步又一步走着,即使只有五百米的距离,却也觉着这路倒有千米长。我走着,实在忍受不了那学生们对我指点的目光。每天上学都成为了一种痛苦。我就像是动物园里的猴子,逗得旁人哈哈大笑。好不容易到了夜晚,我只身躲在这个巴掌大的房间里。沐浴月光,我失声痛哭,可月亮她依旧高挂天空,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

只是将月光柔和地撒在我身上,在那个寂静的月夜,是明月陪伴我度过。

那一轮挂在天空上的明月,对我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时光匆匆,我已不是那时脆弱的女孩,但我依然记得你对我的温柔与呵护。

【篇三:悟空】

当今的世上,处处塞得满满当当。斑斓的色彩眼花缭乱,杂乱的声音不绝于耳,宽广的大路车水马龙。然而,在这世上,我们还能做的是在心里留有一方净土,一片灵魂的空间。

学会悟空,首先要会感受空的艺术。空也是一种美,如一碗清水,明澈如镜,空灵如晶。一碗有颜色的水,便是混浊;而一碗清水,则可以想象成千百种颜色,生出千百种故事。一个是受到限制的“有”,哪怕它多么美妙;而另一个则是蕴含着无尽梦幻的“无”,哪怕它只是色彩上的空白。

学会悟空,还要学会领会空的境界。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凡诗之妙处,全在于空,譬如一室内,人之所游焉息焉者,皆空处也。若窒而塞之,虽金玉满堂,而无安放此身处,又安见宝贵之乐耶?钟不空则哑矣,耳不空则聋矣。”而“悟”,正是从诗句联想开去,引起你的自我感悟,在你的联想中鲜活丰富诗的内涵。诗的境界,从“空”中来。

学会悟空,更要从生活中悟中空的美好、空的宁静。佛教南宗有这样一个故事。荒山寂寺,夜幕沉沉。老禅师端坐窗前,凝神远方。远山是一片暗影,梢头有两三孤星。小沙弥不懂师父为何如此欣赏这一片漆黑。待他长大后,一夜间醒来,信步来到窗前,看这苍穹默默,大地无垠,依稀的星光闪着宁静清冥之气。他刹那间领悟了这深沉之美,似乎只一抬着,就能把所有红尘间的俗事、千百年的悲怆摆脱干净,心中只剩下一片宁静。他终于悟了,悟出这黑夜的空之美。夜的风景、淡的滋味,让他体会到了空的美好与宁静。“庭下如积水空明”,“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空明的月光,滤去了苏轼被贬谪的悲苦与无奈,留下的是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这是何等的生活境界?

学会悟空,学会感受空的艺术,领会空的境界,悟出空的美好与宁静,才能在这喧嚣的尘世中葆有一颗空心,于空中领悟真谛。你,悟了吗?

热门推荐
1搁浅的烛光
2温暖
3小发现
4妈妈的爱
5种子
6花儿比美大赛
7成长的滋味
8多变的云
9爸爸的坏习惯
10描写交警的作文
11我做主
12枯枝开花
13小鸡孵化记
14我的新老师
15我喜欢“吃”书
16难忘那双手
17进步,再进步
18荔枝
19读《爱的教育》有感
20童话故事
21我的妈妈
22秋天
23黑山羊的情感
24小雅·采薇改写
25都是糖果惹的祸
26我的校园
27快乐的一天
28孙大圣,我想对你说
29我的理想
30童年蠢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