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文学作品的作文

【篇一:谈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如何解读莎士比亚心中的哈姆雷特。

我们这里所谈论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乃是鉴赏诗歌以及文学作品的一种方法。以意逆志是从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以及自身的经历与感受去猜测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的含义。联系生活实践去发现作品中的联想意。知人论世则是去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当时的遭遇等等。

清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语出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晏殊,字同叔。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在民间收集整理词牌,大部分时间是呆在妓院里,与歌舞伎们交流。因为歌舞伎是当时词牌传播最广泛的途径,晏殊从歌舞伎身上能学到很多知识。当他收集整理了不少资料,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之后,决定去洛阳拜会欧阳修。欧阳修请来了一位洛阳名妓来唱歌助兴,这位女子就是洛阳名妓张采萍。于是晏殊就对她一见钟情,但是因为身份的差距他只能作诗表达心中的无奈。最后欧阳修成人之美将张采萍送来了,晏殊纳张采萍为妾。(这件事是我所查阅的资料,其真伪不知)不过通过自我的理解这是一首描写思念的离愁之苦却被王国维先生联想成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的句子。

第二境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为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所写的相思之情。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他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喜欢流连青楼,写下许多艳曲。此词表达了作者的相思伤感之情,但是经过联想以后成了,对理想,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的志向。

第三境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的作品。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沉湎于歌舞享乐。然而满心热血的辛弃疾去报国无门,因此作词。王国维却联想为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练之后,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领悟。这就达致了最后的成功。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不过也表达了王国维先生遭遇的理解。

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这种方法学习文学有助于我们的理解,赏析以及创新,真正理解作者心中的哈姆雷特。

【篇二:我爱读闲书】

在别人眼里,我可能是个另类的小孩,我非常喜欢读闲书,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不少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感兴趣的闲书上,而不是全部用在学习上,用妈妈的话说是“光看些没用的闲书”。

在小学,我就喜欢读闲书,可以用“废寝忘食”和“手不释卷”来形容,那时,妈妈支持我。不过那时的我就看《格林童话》、《鲁滨孙漂流记》之类的少儿读物。有一次,我在家中书橱拿了一本《古代文学作品选》,越看越喜欢,有一种发现至宝的喜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找各种古代文学作品来看。

到初中时,因为上课看“闲书”被老师找了家长“微博”。妈妈劝我:“现在应该以学习为主,等考上理想的大学就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读书了,现在压力这么大哪有时间看这些没用的闲书?”可是,还有几年才能考大学,我怎么能放下心爱的书本?课本之外的广阔文学世界吸引着我,从此,我的读书转入“地下”,想方设法躲避妈妈的“围追堵截”。我读了大量文学作品,有时候也会消遣一下,读些网络小说,我偷偷买了桐华的《步步惊心》、《大漠谣》。

高一时,《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书,尤其是前80回,看过几十遍仍不尽兴,那木石前盟、那金陵十二钗、那“情不尽”、“债难偿”的“痴男怨女”,让我流连忘返。古雅的楚辞、精炼的唐诗、优美的宋词和《红楼梦》中的诗词都是我喜欢背诵的。语文老师因为我熟练背下《葬花吟》而高兴,对我妈夸奖我,竟吓了我妈一大跳,她气恼地问我:“你什么时候背的?为什么不专心学习?”进入高中,我有了一定的财务自由,偷偷买了《人间词话》、《容斋随笔》等。这些书我现在不敢曝光,因为可以想象妈妈看见会是什么表情。

正处于高二攻坚时期的我要看大量的教辅书,没有充裕的时间去细细研读国内外经典文学“大餐”。但为了不使自己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增长见识,提高“微博”思辨能力,我会有选择地看一些信息量大、权威性强、观点新颖独到的杂志,作为“快餐”来为自己补充营养。像《半月谈》、《南风窗》、《看天下》这些杂志,都对报道选题精挑细选,对观点和知识沙里淘金,读它们,我就不必再在错综复杂、真伪难辨的海量信息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可以把生活中一些零碎的时间给充分利用起来。做题累了,睡觉之前,书桌旁,床头边,随手拿来阅读,三五分钟就可以了解最近的新闻资讯,也可以看些网络段子,娱乐娱乐。泡脚放松的时候,可以看看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与爸妈交流一下观点,或是研究一下即将上市的前沿科技产品的新动态,课下和同学PK。可以说,这种“快餐”既用一种相对轻松的方式让我“换换脑子”,又满足了我阅读和求知的欲望。虽然作为一种“快餐”式阅读,杂志难以让我获得大部头作品所带来的系统知识和厚重感,但杂志那集束炸弹般的信息量和引人入胜的观点碰撞还是一直吸引着我。

我爱读闲书,读闲书的乐趣是别人体会不到的。如果像妈妈希望的那样,只看与学习有关的教辅书,那就不是我了。我最想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希望在大学的图书馆里拥抱更多的古籍。

【篇三:碎片化的阅读】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猿猴进化成人类,小群体组建成国家王朝,再摆脱封建社会进入现代社会,我们正处于二十一世纪,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

方便的交通,快速的通讯,丰富的物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这一切都那么光鲜亮丽。那么,在这个高科技时代,我们的生活难道没有任何缺失吗?科技的发展带来生活便捷的同时,必然带来一些弊端。当下最为普遍的现象当属科技带来的生活碎片化,尤其阅读碎片化。

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产品可以让我们充分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了解国际大事,周围琐事,世界变得更加紧密。但是凡事必然有利有弊,以智能手机为例,它就是一把活灵活现的双刃剑,已经在潜移默化中一片片瓦解我们原本的生活。

现在几乎人手一台智能手机,它颠覆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在空闲的时间里,除了进行通讯以外,浏览微信的朋友圈和公众号上的文章成了常态,然而多数朋友圈发布的内容并没有任何价值,有可能就是脱口而出的感概;公众号中的文章有些也是随意杜撰,哗众取宠,加上未加辨别的转发,内容多半没有可靠依据。也有人喜欢在开车时收听文学作品的音频以取代手捧书本的阅读,可是再美的文学作品在一心多用的忙碌中也无法展现它的韵味。而我们在用传统方式阅读时,文字通过双眼进入大脑,大脑翻译并处理眼睛读取的文字,在大脑中再现作品中的画面,于是内心跟着主人或悲或喜,跌宕起伏,灵魂也进一步升华。

日久天长,现代人越来越不习惯深入思考,从而失去了判断力。每天在手机上捕获的海量信息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总以为这些信息就是事实的全貌,于是我们或欣喜或焦虑,或欢欣鼓舞或义愤填膺,殊不知打开的一个个网页里碎片化的信息只是那并未显露的冰山的一角。

于是,人们也越来越无法安静下来,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情。您有多久没有完整阅读完一本书了?是不是每当我们捧起一本书准备阅读,就会不断地被旁边的手机的叮咚声扰乱了心绪?我们心境浮躁,似乎越来越难沉住气长久坚持做一件事。那些儿时亦或现在的梦想,您还在一步一步、历尽艰辛也坚定地朝向它走去吗?

浩瀚的文学作品,聚集了多少智慧,不仅让我们经历人生不能触及的世界,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以我们现在的一颗浮躁之心,怎么能有耐心细细品味一部部巨著,斟酌作者笔下的每一字句?至于佳作中蕴含的那些人生智慧和艺术之美,更是在我们一目十行的速度中完全被忽视了。碎片化阅读让文学艺术之美孤芳自赏,真是万分遗憾。

时不时放下手机吧。解脱高科技产品的束缚,冲出牢笼。时不时放空自己,沉下浮躁的心,捧起一本久违的书,闻一闻书香,读一读跳跃的文字,感受书中的人生、梦想、情怀。

放下身边的电子产品,感受生活吧!生活中的亲历亲为,远比屏幕上跳动的对话框更有血肉,更加精彩纷呈,人生也将更有意义!

【篇四:享受读书的乐趣】

小时候,爸爸教我背古诗,什么“皎皎河汉女”,什么“尘埃不见咸阳桥”,等等。我每背一首,就会得到爸爸及时的奖励,一张欣慰的笑脸,一句令我满意的夸赞。从那时起,我就对读书的乐趣有了一丝好感。

长大后,小人书、连环画已经被其他文学作品所代替,我读着古今中外的名著,有一种像春蚕在咀食桑叶的快感。同时有个声响不时萦绕于耳旁,极宏大又极寂静,极远又是极近的。像山泉流经山谷,像骏马在草原上奔驰。我知道,那是心灵与作品的共鸣。有人说得好: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每每与作品产生共鸣时,我就深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我遨游于书海中,天南地北,四极八方都令我的心自由来往。我虽没一睹“北国”的风光,却好像在心中游览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虽没有注意过美丽的“荷塘月色”,但却在心中欣赏过那洁白的月色与清清的荷香交织成的美景;我虽没去过金绚的康桥河下,但好像在心中与徐志摩先生“作别西天的云彩”;我虽没有神往读书的乐趣,但我每每与古今名贤一起神游的时候,我再次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古今名家写诗著书都是反复锤炼、修改之后才成稿的,但也免不了有缺少灵感之时。杜甫有这样一首诗描写李白:“天子呼来不上朝,自称臣是酒中仙”。读到此处我就想,如果把“臣”字改为“爷”字,不更能体现出李白狂放不羁的个性吗?想到这儿,我就觉得如果自己生活在盛世大唐中,“诗圣”也要拜自己为一字之师了。我好想做到那个级别!

可惜我现在已步入学习更加繁重的初中了。对于课外的阅读,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广泛的去做了。因为无尽无止的练习挤压着我的时间。但我永不改变的是我对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的热爱,像是名贵之士对高尚珠品的热爱,像是世人对珍馐佳品的喜爱。

读书可以明智、可以修身、可以养性、可以育人……好读书,应是当今社会青少年们应具有的品质。可惜当世少年或多或少堕落、迷失在文化多元的前路上,荒废着之乎者也,苍白空虚的谈论着巴金三毛。每到此时,我嗤笑他们的缺失,更增加了对阅读的喜好。

此刻,我尽享读书的乐趣,尽享文学的盛雅,畅想与高雅之士的品茗昼谈。

热门推荐
1中学生活的酸甜苦辣
2我们在成长
3研学活动
4历史的美
5镜子
6我家的小白兔
7妈妈真辛苦
8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9心中的大海
10我生活在轮之中
11四年级记事作文
12天降一个宝
13伤心至极
14书籍的味道
15我是小小建筑家
16因为你我的青春与世界温暖相拥
17一个勤奋的人
18努力学习的好家风
19我的弟弟
20浅谈碎片化
21我和吉他的故事
22踏青
23我们终将独自成长
24消逝的年味
25新学期新打算
26我的同桌
27第一次动手
28向日葵没有眼泪
29用信念结束绝望
30在乎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