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心寡欲的作文

【篇一:门外与窗前】

门外是繁花似锦,功利熏心;窗前是寂寞如水,恬淡宁静。只有守着窗前,耐住寂寞、拒绝门外流光潋滟,才能莲养心中,守住本心。

艺术创作中最难耐的是寂寞,最宝贵的也是寂寞。所以只有摆脱了门外的世俗之气,以窗前的寂寞作酒,用月光酿一壶甘露,滋润心田才能创造出最美的艺术结晶。

正如黄宾虹所说:“寂寞能安定,定能心静,定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这句话贯彻他的一生。他隐居时,在江湖水光天色中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他于寂寞闲逸的窗前找到回归造化之路。清心寡欲,拒绝门外的流光让他心无杂念,作画之笔法“平”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婉转自如。让他画山有起伏显晦,画水有缓急动静。他是心之隐者亦是画之大者。他不像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但是他守在自己的窗前创造出了滋润浑厚的画风,登入画之至境,也领悟出了人生之至理。

独守窗前那片玉壶冰心的骨子里的坚持并非人皆有之,因为并不是人人都有梭罗在瓦尔登湖旁优雅栖居的诗意,不是人人都有像林和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淡泊宁静,不是人人都会如苏轼般见月色入户后欣然去寻来好友步于中庭赏竹柏影。因为人世间从不缺少追求浮名之人,但少愿意守着窗前的重叠青灯之人。

“是非境里有闲日,荣辱尘中无了年。”若是经不住诱惑,推开了那欲望之门,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束缚于尘世,则不能宽闲其身心。就如陷入抄袭门的安意如。她本是心如兰草、文风温婉如玉般的女子,但或许是禁不住名利的诱惑,名利给她的心筑上了一面樊篱,她的几本书中都有着抄袭的痕迹,有几处更是抄得毫无保留。作家本就是闲心之余,兴起之时写下自己的所悟所感,而她却丢了作家的那份纯粹。没有守住寂寞,失了窗前的坚守,也便失了自己。

在这世上活着就当像陶潜,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选择远离车水马龙、物欲熏染的门外,守在窗前看黄菊绕东篱,自己清樽斟酦醅。不数数然追名逐利,将官位俸禄置于身外,学会浅淡而行,随遇而安便能得一生清静。

且问,官品极,到底成何济?门外的车尘马足、高官厚禄、花红热闹、鼓噪喧嚣不过过眼云烟。守在窗前看红叶满山溪,倾听自己的本心才不失为一种美。

【篇二:瞧我这个人】

我这个人嘛,可谓是一个“疯子”。外表斯文,内心刚强火辣。怎们说呢,我是一个有计划、有好奇心但却清心寡欲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为你一一道来。

我是一个农村儿童,虽没在农村上学,但对大自然的热爱那是没话说。从小调皮的我,一放假,那小日子过得真是多姿多彩。捉知了、钓鱼、下地干活,总之,忙得不亦乐乎。单是捉知了,便已是一绝。捉知了的精髓在于快、准、熟。虽说运气在其中占据一席,但天生好运的我自然没有放在眼里。瞧!知了在树枝上懒洋洋地叫着,我一个转身,趁它不注意,手起棒落,准确无误地将知了捉入瓶中,所以,知了也因此倒霉,只要我出马,捉知了还不是了如反掌吗?

除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进入中学的我,学习成绩也是相当不错的,可能是小学的基础打得好,刚一来,便拿了全校第一,这下,我可在学校出了名,可惜好景不长,之后,被人打了下去,但我也不是省油的灯,在我有规划的学习后,在期末考试,我又拿了全校第一,凭着这一次,我领到了十张奖状,对于我来说,这可是个不小的功绩。但我之所以可以这样,一是凭着我的勤奋好学,有计划性的学习方法,和帮助我打开文学之门的老师,说来也巧,凭着我天生的好运,我的小学和中学老师个个都是老师中的精英,我也因此拥有了在学习上的重要地位。

除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出色的学习情趣,我还有一颗清心寡欲的心。我之所以能在中学里占据着一席,主要是靠我的这一颗清心寡欲的心,当我对生死有了一定的思考之后,觉得人活着只是为了快乐,而成绩的好坏只是让你快乐的一部分而已,它并不过于重要,因此自己的骄傲便出现不了,当然要想达到这种地步,看书和音乐是重要途径。书是一种让你更快领悟人生的捷径,音乐则是一种陶冶情操的好办法,洗涤心灵,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空”境。

所以说,我这个人可谓是我觉得较为满意的人,但人有一大特点——善变,所以说,以后会变成什么样,以后再娓娓道来。

【篇三:幸福地走下去】

又是一年春好处,可是人生何处再逢春。早已是立春,可恋恋不舍的残冬依旧追寻着初春的发丝儿。踏在嘎吱嘎吱的人行道上,依稀可以闻到空气中残留的鞭炮火药味儿,我又踏上了人生的征程,青春年少的我面对十八岁的雨季依旧惘然,生命能有多少次春冬交替的体验?只有走下去的人才知道。

可是如何走下去?我不知未来的艰辛,只道生命是美好的。曾经半夜梦醒,我望见窗外,片雪飘零,若有若无,蒙蒙中天地浩然寥廓,苍穹给予了生命对自然的敬畏,既然生命也是自然的孩子,那么敬畏自然更是正视你我自己,正视灵魂的价值,最求这些生命所追求的幸福。

映着幸福的脚印,我如胆怯的小偷,东张西望后,才翻起时光归还的宝贝——日记。那是上初中的我,内向自卑,虽有着不错的成绩却依旧怯懦的封闭心门;那是天真偏执的我,可怜可叹,又可悲,是自我的牢笼囚禁着每一丝儿的青春气息。往事回首多蹉跎,我仿佛看穿了纸张,看破了日记本,看到了斜阳下的影子,孑然瘦削,拉长到了天涯那日落的尽头。它与周遭的其他倒影截然不同,僵硬的动作,似乎表达着影子融入这片山光水色的希冀,“喂,其实我也是……”一句淡淡并且隐藏着畏惧的坦白,得到的只是不理睬。天渐渐黑了,影子融入了大地,似乎忘记了什么,只是瘪了瘪嘴。我看到了日记背后的不幸。

但过去的不幸可以铭记,不可沉溺,千山万水已过,万重山仍在远方。曾经有众多的名人名言训诫后人,放下过往,积极乐观地走向未来。这于我曾经无异于江畔清风,水中明月,闭上日记那一刹那,或者在更遥远的某一天,我在清心寡欲的状态下悟了三分,吃饭七分饱,我这也算感悟人生的妙门之一吧!

幸与不幸,因人而异,异中有同,又可能源于同宗,在不同者看来迥乎不同。放生归去的鱼鸟不幸又有大幸,幸福寄托给了它们。美好的价值从来就不曾改变,只是因人贬值而被误解。如今我幸福的走过一遭,倍加珍惜现在的生命。

青春给了我美好,不再简单地追问人生有什么意义,我有人生的幸福吗?稚嫩的话语只在过往流荡——其实这也是一种幸福。

【篇四:幸福的感觉】

曾以为幸福是可以触摸的,就像小时候吃的一块糖。也曾以为幸福是想要得到就可以得到的,就像生日那天得到的一个洋娃娃。现在长大了,听过的故事越来越多,懂得的道理越来越深,可对幸福一词的含义越发觉的说不清楚。

什么是幸福?也许是幻想吧!偶然在课堂上走神,想象自己无拘无束地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当梦被老师推醒时,同学们都对我报以会心的微笑,我不觉也莞尔一笑。小时候最喜欢和爷爷一起散步,他总是用慈爱的眼神看着我。爷爷最喜欢问我长大之后想干什么,那时的我不知天高地厚,把自己想到的统统都说出来,结果把爷爷逗得哈哈大笑,夕阳中,爷爷笑得满脸通红,连胡子都变成了红色。

什么是幸福?成功也许算是吧!每当我好不容易得了一个高分,看到老师目光中流露出肯定和微笑,我感觉从头到脚都是暖融融的。每到过年的时候,总喜欢不顾大人的劝阻,爬上高高的凳子把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奖状全往墙上贴,虽然累得气喘喘吁吁,但心里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对于贪婪的人来说,幸福不仅仅是拥有权力和财富;对于清心寡欲的人来说,拥有一轮明月、几缕清风,就宛如拥有了整个世界;对于失明者来说,幸福就是一线光明;对于身陷战乱中的人来说,幸福恐怕只是一顿饱饭、一宿好梦……对于有的人来说,幸福是一辈子追求不到的东西,虚无缥缈,遥不可及。可对于有的人来说幸福就在身边,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实在。我的幸福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在快乐的时候有人和我分享,在失落的时候能听到一声关心的问候,累了的时候能回到温暖的家里,回到爸爸妈妈的身边,如果能这样,我就会觉得非常快乐。

在某一天,突然想起哪一本书上说过的一句话:“我慢慢地睁开心灵的眼睛,在喧嚣中静静地成长,我越来越喜欢这忙忙碌碌的生活,因为它使我幸福。”这使我仿佛明白,幸福原来是生活中的一种感觉,简简单单的幸福,苑若兰花绽放,能发出持久且令人回味无穷的幽香,永远在身边萦绕。

【篇五:忘情花的滋味读后感】

“嫩苗为蔬,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忧。”忘忧草是如此,可不知道忘情花又是怎样?

指尖轻轻敲击桌面,不觉想起昔年的昙花。

微凉的夜色笼着乳白色的花朵。那之前的花苞醒来,吐露白色的芬芳。

那时年幼,不知其名,只觉这花,似池中睡莲,以袅娜的白衣着身,恍若天女临世。后来翻阅的书多了,才知此花名为昙花,又名忘情花。

“再好的歌者也有恍惚失曲的时候,再好的舞者也有乱节的时刻”。是的,人,总有贪恋红尘的时候,不可能真正的清心寡欲。所以与其“忘情”不如“藏情”。

一段感情,无论是爱情、友情、亲情,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可与其让它消逝在时间的长河,不如将它珍藏在一个瓶子之中。韶华尽逝之时,再将它打开,也许扑面而来的,是一阵欣喜。那些昔日被你珍藏的回忆,如一幅画卷,缓缓铺开。笑的,哭的,细数那些细水流长,点滴往事。

褪色的,沉潜的,是记忆;可那落款依旧笔锋分明,刻印仍然鲜明如昔。“美花为蔬,食之忘情,令人淡然超脱,因名忘情。”食之忘情?差矣,昙花短暂,未必回忆亦短暂。在昙花动人的夜,品味那忘情花的滋味……

【篇六:茶酒人生】

老祖宗留下来的“饮”、“品”文化,恐怕是在茶、酒这两样上表现的最为淋漓尽致了。

论酒,它几乎是同中华文明一起诞生的。相传最古老的酒就是仪狄为大禹而造的酒,大禹饮后连声称好,从此,酒文化弘扬开来……

酒易饮,凡夫俗子谁都能饮,大都也都会喝。酒是用来壮胆的,武松,十八碗也过景阳岗,是靠他添一身虎胆;酒是用来消愁的,古往今来的迁客骚人,壮志难酬,常常“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武侠小说里的英雄豪杰,常常以酒会友,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尽显一身豪气。因此可以说,人们喝酒,目的通常不会那么单纯。

关于这一点,历史可以证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可谓是喝酒的至高水平,历代皇帝最头疼的问题,他仅用一杯酒就解决了;汉高祖刘邦赴的鸿门宴,把盛宴谈间激流暗涌,写下了楚汉相争精彩的一笔。酒,用在政治上,便不再是喝了,至少不再是其原有的质朴与单纯。至于酒常与王侯将相扯上了关系,或许是因为就的豪气很适合统治的霸气雄心吧!

相比之下,茶就显得简单清雅多了。我始终觉得,会喝酒的人,不一定是为了喝酒而去喝酒的;会喝茶的人,不一定是为了喝茶而去喝茶的。喝茶有很多讲究,饮茶之风,起源于中国,千百年来逐渐发展成了一门学问——茶艺。

《红楼梦》中妙玉泡的茶,用的是陈年梅花上的雪水,其空灵悠远又岂是一般的水所能比得了的。再看妙玉说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即是饮牛饮骡了。”茶真是与俗无缘了。

除茶与饮茶本身之外,喝茶的时候的意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周作人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清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喝茶要心止如水,无欲无求才好。捧一盏清茶,青绿摇曳,茶香袅袅,心便随着那舒展的茶叶缓缓沉入杯底。茶真是超凡脱俗的隐士。这或许就是古人的处世哲理吧,清心寡欲远离尘嚣。然而,以今天的眼光看来,未免有点消极。

于是,我又把视线转向了酒——它果真只是浓烈落俗的吗?我很喜欢“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意境奇趣,不逊于周作人笔下的茶事。都说茶是灵性之物,其实,酒更能激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灵感——“竹林七贤”中的人,他们才高八斗,嗜酒如命;“诗仙”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其豪迈的想象,很大一部分是酒所赐予的。

看来,酒也不乏其高雅的一面,甚至是醉酒之态——湘云醉酒,是醉卧于芍药荫,那是千金小姐的娇憨之态;李白醉酒,是醉倒在翰林院,是一代诗仙的桀骜之态。

文人爱酒,武夫亦爱酒。武林中人以酒会友,豪气如云,不过是匹夫之勇,只有把酒在疆场吟唱时,才能真正体现出其豪放雄壮的脾气。“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据说,葡萄美酒倒入夜光杯中,酒色与鲜血无异,饮酒如饮血,这不由得令人想起了岳飞的词:“壮志饥餐胡虏肉,谈笑渴饮匈奴血”,中华男儿的方刚血气与壮志豪情在饮酒中一览全无。

茶,是遗落凡间的精灵,它的高雅与脱俗,只有少数人才能品味得到;酒却是豪爽之物,宜喝宜品,可以说是雅俗共赏。这两者都延续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然而,它们又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处世之道——清心寡欲和豪情万丈,平平淡淡或轰轰烈烈。

我,到底应该选择哪一种呢?我思索着。闲暇时,泡一杯清茶,静坐窗前,看雁过留痕,云卷云舒;忙碌时,饮一杯烈酒,奋起万丈豪情,去迎接生活的挑战。静如茶般淡雅,动如酒般浓烈,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吧!

热门推荐
1家乡美景
2书香少年
3第一次买菜
4城市的早晨
5父亲的爱
6我的漫画老师
7早点囧事
8瞧,我们一家子
9十五年青春
10感受春天
11青岩寺一日游
12百年不遇的洪水
13包饺子
14忙碌的一天
15伤疤
16美丽的校园
17我们身边的环境
18小猴学艺看图写话二年级
19我和小狗躲猫猫
20《宜昌保卫战》观后感
21厉害了我的国
22乐山大佛
23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作文
24听水
25我快乐我成长
26我的一位初中老师
27五年级作文我的心爱之物500字
28我是一颗种子
29钻石青春
30记一次演讲比赛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