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二十年后回故乡】
今年已经是2038年。我是一位著名的歌手,我今年32岁了,我现在在美国,刚开完演唱会,这个梦想我从小学就有了,现在终于实现了。现在我要回到我出生的地方克拉玛依。
我上了飞机,飞机几分钟就到了克拉玛依,现在的飞机不再是以前的飞机了,它不仅速度惊人,而且绝对安全。我刚下飞机就看到了一个垃圾箱,它的一旁有一个机器人,每到晚上他就会把垃圾“吃”进“嘴”里面,然后消化,把能再再次用的东西从一个“鼻子”里过滤出来。把不能用的东西从另一个“鼻子”里过滤出来。
我走到了一个公园,里面有很多人在跑步,我这时才发现从我走过的地方没有我小时候熟悉的卖小吃的小摊了,路边是随处可以自动取用的健康食品,环境变得更美了。
我一路走一路欣赏,路上的行人都对我露出和霭的笑容,我的心里感慨万千,家乡真美啊!我要在家乡多住一段时间,把我动听的歌声献给家乡的人民!
这就是我20年后的家乡,美丽的克拉玛依。
【篇二:我的运动鞋】
我有十多双鞋子,都放在我家的鞋柜里,有的颜色丰富,有的既舒服又好看,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双银黑色的运动鞋了。
这双鞋子的样子很独特,是一双高帮运动鞋,这双鞋这几天我就把它穿在脚上。为什么这个寒冷的季节高帮运动鞋在克拉玛依这么受欢迎呢?因为高帮运动鞋暖和,何况克拉玛依冬季这么寒冷,所以它很受欢迎。这双鞋子基本是银黑色的,粘粘扣是纯黑的。鞋带基本已经被粘扣代替了,因为这样穿脱都很方便。鞋底子是完全黑色的,上面有凹凸不平的大凹痕,使我不容易滑到,这种鞋底很负有弹性,一跳就能跳很高,就仿佛在月球上行走一样。鞋里面是毛茸茸的黑色的鞋垫,脚一伸进去就很暖和,所以我很喜欢这双鞋子。
这双鞋子是童天牌,听妈妈说这双鞋不便宜,花了292元才买回来的。不管它贵不贵,我一直都在爱护它。它脏了我就会拿着它去厕所的水池用洗衣粉反复刷洗,洗完了之后放在窗台上晾干。坏了我就会拿去修鞋店让修鞋匠师傅帮我补一补,补完了继续穿。
我非常喜欢它,经常把它穿到脚上,所以它被我踩在脚下已经变形了。它忍辱负重每天都要撑起48公斤的我,已经陪伴我多时了,我怎么舍得抛弃它呢?
【篇三:介绍克拉玛依】
沙漠,魔鬼城,大油田,是最能形容克拉玛依的。
草原,一望无际的草原,一成不变的草原,稍被黄沙淹埋后,接下来便是广袤无垠的沙漠。一排白杨从眼前闪过,眸中便显了极长一条平顶的“丘陵”,边缘陡峭,山脊纵横,我知道,那是魔鬼城。
当时,我正抬手灌下今天的第三瓶水,在这干燥的地方,哪怕现出一条河,一眼泉水都称得上是奇迹。
随后,我便细细端详这“城”。车愈发近了,可以看到千奇百怪的岩石,有着横向的条纹;再近些,又可依稀分辨出每几条横纹之间的色块是不同的,并非渐变,非土黄即淡红。
上了景区的车,我便稍稍失望了。它并没有张掖冷沟的雄丽,亦没有五彩滩的多彩。稍为牵强的比喻与行车扬起的黄沙,令其多变的造型黯然失色。
只是车向前行着,岩峰一转,远方却露出另一番模样。黄蒙蒙的一片雅丹地貌区的腹地,远远的立着一大群汲取石油的磕头机。磕头机上似蒙着薄薄的一层尘土。机座是深蓝的,机头和机械臂则均为桔红,也有银白钢架黑色机体的新型机器。它们排列整齐,成十几列纵队。机械臂下均有或大或小的土堆,几辆满载的货车运行在其中,又有几个人在其中指挥。我只从电视上见过小规模的油田,规模如此之大的,是第一次见。
我便忘了广播里的介绍,只是在一群拍照的人中,向另一个方向竭力想看到那片土地。在漫天的昏黄中,那桔红,深蓝,银白,灰黑,竟如此明艳动人。
忽然想到,六十年前,一座小城因发现大量石油而震惊中国。“克拉玛依”是人们为它取的名字,意为“黑油”。那粘稠涌出的石油积成了一座黑油山,亦成了一眼备受瞩目的宝贵油泉。而今天,就在去年十二月,它又被发现一个十亿吨级的油田。它是一口泉,喷涌的动力将中国推向世界强国。然而,最初它是一座无名小城,隐没于西北众多的无名小城中。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六十年前,一群整装待发的士兵踏上了前往西北的火车,去汲取这“泉”中的资源。他们也只是一群昂首挺胸的孩子,不知来自哪个城市哪条巷哪个门。正值青春年少,搁在破椅上的军大衣打满了各色补丁,袜子也是一片片碎布拼凑的,每天哆嗦着在夜色下研究凿井的技巧,日复一日进行着枯燥繁琐的工作。可军帽下仍是一张张红扑扑的笑脸,他们即使是芸芸众生,也默默无闻地做着惊天动地的大事。
克拉玛依的泉,亦是中国的泉。总有一天,那井里冒不出一滴油,而中国这眼泉却永不枯竭。因为,我们也是芸芸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