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乌台诗的作文

【篇一: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流年偷换了近千个春秋,千淘万漉,跨越千年之桥,体会大宋的凄风苦雨,我寻觅到了你——东坡,是你,给我埋下了一颗乐观的种子。

因乌台诗案,你接连被贬,入杭州,进京都,谪黄州,你气愤,你不平,气愤小人的陷害,不平于官场的黑暗。

黄州,这个偏远的小镇。既没有纸醉金迷的暖窝,也没有美丽的景色,有的,仅是那无尽的悲凉和怅惘,你沉沦过,仰头朝天,任雨水滴透了你的衣衫,长啸:“为何命运对我如此不公?”于是,脸上模糊了,不知是雨还是泪。

后来,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你似乎变了,不再去思考自己的过去,而是将目光看向了未来。或许,在那时,这颗种子就已悄然埋下,这里的美酒,月光,都似乎与你的词魂融为一体,合成了一种强大的力量,成就了你的乐观。你,甚至还交了一群朋友,即使口袋空空也悠闲无比。这颗种子,一点一点地生根发芽。

看花开有声,观雁归无痕,你拄着青春的竹杖,穿着草鞋和在烟雨中淋得湿透的蓑衣,回首,抬眸,一缕刺眼的阳光向你射来,你伸出手遮挡,眼中留下的,只是无尽的淡然,清澈得如水中清波,明亮得如天边的白云,你的嘴角露出了一抹笑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也曾有人问你关于昔日的乌台诗案,你不曾回答,留给世人的,只是一张平静的面庞与一双超脱世俗的眼眸。最后,你轻轻地说了一句:“凡尘俗世里,任何人都是一颗努力发芽的种子,或许只是那一霎时的破土而出,逐渐抽芽,你的整个人生就得到了改变。”

你的身影依旧浮现在我的眼前,却只有那段剪影。抓起手中刚想放下的笔,看着朱红勾勒出的成绩单,想:前进途中,再有风雨,我亦风雨兼程,也许,就像你那样。

东坡,是你,就这样,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乐观的种子,你用你那化悲愤为动力的心态,使我明白人生的含义,明白前方的路何在。

每一颗种子都会开花,因为它有一颗想开花的心。

【篇二:写给苏轼的一封信】

东坡居士,苏子瞻苏轼先生:

子瞻先生大鉴,在下乃玖佰叁拾柒年后的小子。初次见面,小子多多拜见先生。小子是一个很喜欢你的诗词文的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你豁达而广阔的胸襟,是多少人学也学不来,仿也仿不到的啊!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对碌碌人生之否定,对宦海浮沉之解脱,对庸庸官场之鄙视……有几人能与你同游同醉同洒脱?哪怕仕途不顺,哪怕郁郁不得志,也能漫步赏月,欣喜而悠闲。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才华横溢,却又命运多舛,三起三落,一贬再贬。世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没人能慧眼识珠,那又如何?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你是硬汉,可你也柔情。“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料得年年肠断处,月明夜,短松冈。”妻子离世,悲恸万分,你的内心,也是有一地方,很柔软,很柔软吧。

你才华横溢,饱读诗书。科举之时,因欧阳修误认为此乃其徒曾巩所作,为避嫌便被判为榜眼,而曾巩成为状元。你写的文章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你写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你写的词开创豪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也为宋四家之一。你在文、词、诗、食四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你在书法、绘画、医药、烹饪、水利等方面的成就都很突出,都有所贡献。

你的一生进退自如,宠辱不惊。多少诗人、词人、文学家受到你或多或少影响,后世多少诗人、词人、文学家对你给予了高度赞扬!小子读先生的作品虽然不算多,但或多或少都能品味出豁达。乌台诗案你经历过,却依然豁达。你的文章影响深远,在当时的辽国也广受欢迎,在金国与南宋对峙时,在南北双方都有影响。

你金榜题名时,虽为榜眼,但名声大噪,乌台诗案,九死一生,但出现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万口流传,历久不衰!

总之,小子对你无比崇敬,书此信,以表仰慕之情。

于知言

2020年元月

【篇三:流星般的你——苏轼的一生辉煌】

据说,人去世后会变成一颗星,围在皎洁的月亮身边。而你,你会不会也变作一颗闪耀的星,挂在黎明的天边?

你从出世开始,便注定你的辉煌。父亲与母亲对你精心的培养,更决定你一生的光芒四放。二十岁便考中科举。虽名列第二,但我们都能明白其中的玄妙。那么豪放洒脱的你。科举考试中随便编出个论据,足以证明你的聪慧,然而这么洒脱的你,怎可能屈服于权威之下。

你的第一任上司,是一个严厉的陈公弼。他对你好苛刻,甚至在你精心写好的公文上涂涂改改。不过,这又怎能难得倒你。你为陈公弼后花园的小亭子题诗时的言论是那么好笑。但,你始终没有发现,陈公弼这是为你着想,考验你而设下的局,以致于你的悔恨以满心的诚恳写出著名的《陈公弼传》。

你被召回京都,但与王安石起了冲突,神宗为顺利变法,将你调回地方,赶到徐州,你治理了黄河水患。在杭州,你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在湖州的你,不幸被王珪等人陷害,制造“乌台诗案”,好在皇帝并不昏庸,将你释放。

为保自身仕途,你远到江宁拜访王安石。他的“骑驴渺渺入荒坡”让我们感到心酸,你与他相谈甚欢我们也真正了解到王安石的本性,此间,皇帝突驾崩,司马光上台召回你,在几个月内你升到三品大员,这是你人生的巅峰。

然而,我们都很好奇,谁如此有幸能嫁给你?便有王弗、王闰之。王弗,一个知书达理的美丽女子,无不在时时刻刻关注你,她会悄悄躲在屏风后,观察你的亲友是否忠诚,她会在你忘记文章时稍点醒你。但却早早逝去。王闰之,一个温柔贤淑的贤惠妻子。她体贴你,关心你,无时无刻不在照料你。但,也悄然逝去。朝云,你的红颜知己,你可与她谈吐心声,可与她畅谈不快,她陪伴你最艰难的岁月,是你精神上的支柱。由此可见,你又是多么幸福!

苏辙,你的好兄弟,在你被遭乌台诗案前,他已得知此消息,不惜冒生命危险去通知你,又向皇帝请命让自己代你受罚。如此的好兄弟!我们都为你拥有如此的好兄弟而感到羡慕。

然而后来,皇帝要恢复新党人物,将苏轼从三品大员贬为九品芝麻官。苏轼买不起羊肉只能吃羊脊中的碎肉,一煮再煮,后来被往回调迁。结果不幸死于常州。一代伟人,生的惊天动地,死的也极其光荣。他树立了“穷则独善其善,达则兼济天下”的文人品德。树立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榜样。

你化作一颗闪耀的星,挂在黎明的天边。每日清晨上学去,总能看见你的脸。你,就像流星一般,为我指明道路的方向。

【篇四:品读苏轼】

品味苏轼,品味这本书,我与你不期而遇,学会乐观,学会豪放,学会婉转,学会苦中作乐!

大浪淘尽的,有一位千古人物,把酒问天的,有一句人间离合,相顾无言的,有一种话凄凉,品读《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我沉思,良久……

古代,一般人们都会有三个名字,那么“子瞻”“东坡”他们又是谁呢?其实,他们都是苏轼的名字。提到东坡,我还想到一个故事。话说当苏轼经历“乌台诗案”后,他被贬黄州,在城东外的一片荒地上垦荒种植,维持生机,其实“东坡”这个别号,还与唐代白居易有关。有一天,苏轼劳作时,忽然觉得自己人生经历和白居易很是相似,也非常认同白居易的“中隐”思想,为百姓多做好事,让自己达到“吉且安”的状态。就这样,东坡,一个令人亲切的名字出世了。一位毫无架子,毫无深奥之气的人在历史的长流中添上浓重的一笔。

峨眉山涧,晨雾似薄纱般陇覆,虚无飘渺,若隐若现,江水平仄急慢,流向远方。苏轼幼时,便与弟弟一起坐在堂前,阅读诗书。雨天,披蓑戴笠,一起游走在半山腰间,可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宴,摆脱童年,各自为官,之后,东坡被贬,恰好又逢中秋佳节,难免触景伤情,心中思念那远方的兄弟,可又转念一想,抬头仰望青天,抒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开导自己。可见苏轼的乐观豁达与常人不同。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雄姿英发。”是啊,正值“雄姿英发,羽扇纶巾”风华正茂的他,娶得王弗时,又何尝不是如此?只可惜自古红颜多薄命,一连两位爱妻都在他前面死去,恐怕东坡也是悲伤不已。

年轻的苏轼才华横溢,却不巧与变法派王安石成了对立面,出现了当时轰动朝野上下的“乌台诗案”。之后,又被贬至黄州,本该颓然的他,却没有被命运所击倒,在超然台上发出“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是多么豁然达旦啊,可这不也写出他对弟弟子由思念更深了吗?

之后,他流落惠州,加上王润之与王朝云的孩子死去,心中打击甚大,可心疺如此,他也劝慰朝云不要伤心。后来,他继陶潜遗风,对田园风光很是喜爱,用汗水浇灌两边的花朵,一边收获爱情,一边收获苦难,一边他心中开颜,一边乐观开明,便又发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感慨。

时间悄悄流逝,我望着滔滔历史长流之中的一颗璀璨明星,想起东坡在超然台上,以超然物外的精神,笑看大千世界,我又想起东坡大病初愈,乐观豁达,心中再次充满“门前流水尚能西”的雄心壮志。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苏轼一生都处在浮浮沉沉的宦海里,保持乐观,即使一生一贬再贬,身边的人相继离去,他也把那份情埋在心里,用一首首诗词铸成他的黄金时代!

品味苏轼,品味这本书,我与你不期而遇,学会乐观,学会豪放,学会婉转,学会苦中作乐!

【篇五:豁达乐观的苏轼】

有的人喜欢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志豪情;有的人喜欢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哀伤婉约;有的人喜欢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英雄气概……而我,最喜欢苏轼“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情怀。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年纪轻轻就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了功名,但因守孝丁忧回到故里。直到三年后,才开启了大起大落的宦海生涯。他一生经历坎坷,但也许正是因为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才能留下这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苏轼的仕途三起三落,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身陷囹圄,险些丧命。后来,虽然经过朋友的营救保住了性命,却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即使精神备受打击,生活极度窘迫,但他仍然豁达乐观,自己动手耕地,自给自足,在此期间还做出了流传千年的名菜——东坡肉。每次经历失意,他都不失热情,随遇而安,总能找到温暖的力量,将所有的痛苦消解,温暖而有希望地去面对未来,这就是豁达、乐观的苏轼。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许会遇到一些坎坷和挫折的事情,但苦在继续,生活也在继续,我也要像苏轼一样豁达,乐观,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篇六:那个影响了我的人】

时间就如同一条永远不会停止流淌的河流,当你满怀憧憬游向大海时,也别忘了转过身去,回溯千年以来绵延不断的历史,感受那其中所包蕴的赤诚与风骨。

那个遥遥站在繁华无比的北宋以词锋纵横恣肆,豪放自如而名动京师的人就是苏轼,这位光彩照千古的文坛巨匠给我印象最深的,并非其堪称全才的文学成就,而是他的洒脱、他的意气风发、他的苦中作乐。

现实中的我其实是一个敏感脆弱,爱哭鼻子的女孩。现在想来有些幼稚可笑的所谓“挫折”,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就像灭顶之灾一般。犹记得小学时我第一次失去了班级第一,我坐在回家的车上,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止不住地从我泛红的眼眶中倾泻而出。委屈、不甘、愤懑,那么多的复杂情绪,在我未解世事的心灵里疯狂肆虐。忘记了当时是因为什么缘由,我哭到几乎混沌的脑子里忽然就想起了苏轼,那个当时在我心里毫不起眼的早已作古的文学大家。

想起了他那贻笑千古的文字狱“乌台诗案”。想起了不知在哪本书里看到过的一句话“黄州是苏轼生命的终点,也是苏东坡生命的起点。”风华正茂时却险遭杀生之祸,苏轼不可谓不坎坷。但是他却置之死地而后生了,因为他的旷达豪迈。

车子还未驶到家门,我的哭泣已渐渐止歇了。苏轼的形象也在我的脑海中逐渐丰满与立体。我仿佛穿透了千年岁月的阻隔,看到了那个乐观豁达仍饱含一腔深情的苏轼。看到了那个在春日风雨中吟咏“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看到了那个在赤鼻矶旁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苏轼;看到了那个在乡间幽居泼墨写下“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的苏轼……

时间还在往前流淌,苏轼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从那以后,每次在“长恨此身非我有”中想要“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时,我都会想起苏轼“推枕惘然不见”的以旷达之意的自我排遣,然后重新以“西北望,射天狼”的精神再次出发。

未来的路还很长,不管还有多少真正的挫折在等待着我,我都希望用乐观的目光去看待。然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篇七:我读苏东坡】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嘉祐元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当时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后来,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躁。他每有新作,立刻会传遍京师。当苏家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兄弟俩的母亲病故的噩耗,后来父亲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守孝。之后,苏轼还朝,此时王安石变法开始。

元丰二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是官样文章,也不忘加上点个人色彩。文中一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包藏祸心……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逮,受到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因为“乌台诗案”,苏轼从春风得意的科场奇才,到谪居落寞的戴罪犯管,经历了人生巨大的落差。

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苏东坡已经四十五岁了。经过十几年的磕磕碰碰,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领悟与感慨,在各种文学形式的创作上,达到了他一生的顶峰,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石钟山记》,这些都是苏轼在黄州时写成的。

可以说,没有“乌台诗案”,苏轼便抒发不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没有了“乌台诗案”,没有了被贬黄州的经历,就没有了那些伟大的“千古名作”。人生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如何去面对。面对“乌台诗案”,面对贬官的经历,苏轼没有自暴自弃。相反,他振作了起来,留下了一篇篇伟大的作品。他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我读苏东坡,读出了他的那份坚强、那份自信、那份乐观……

热门推荐
1搁浅的烛光
2温暖
3小发现
4妈妈的爱
5种子
6花儿比美大赛
7成长的滋味
8多变的云
9爸爸的坏习惯
10描写交警的作文
11我做主
12枯枝开花
13小鸡孵化记
14我的新老师
15我喜欢“吃”书
16难忘那双手
17进步,再进步
18荔枝
19读《爱的教育》有感
20童话故事
21我的妈妈
22秋天
23黑山羊的情感
24小雅·采薇改写
25都是糖果惹的祸
26我的校园
27快乐的一天
28孙大圣,我想对你说
29我的理想
30童年蠢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