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礼智信的作文

【篇一:答自己问】

飞蛾看着那团燃烧着的光亮,问自己:“我还是要坚持向那里飞吗?哪怕死也在所不惜?”它回答自己:“是的,为了心中的美好。”蛹看着那裹得紧紧的茧,问自己:“我还要坚持挣扎吗?哪怕累得筋疲力尽,哪怕化成蝶后只有三天生命?”“是的,为了心中的光亮。”它告诉自己。

是啊,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美好,为了心中的正义,不论环境多么恶劣,不管会遭受什么,我都在所不惜。

可如今的中国社会,道德严重滑坡。小学生由于善良扶起老人反被讹诈,小悦悦被车撞倒在地却有十七个路人对此视而不见;乘客未给老人让座而被老人殴打;热心群众为了帮助弱势群体而给红十字会捐款却反而造就了“郭美美”此类的人物;给残疾人几个硬币却被告知那人其实四肢健全;出于诚信将捡到的钱包还给失主却反被诬陷讹诈。

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提示着这似乎是一个“老实人吃亏,狡猾人享福”的社会。对此,我不禁一次次地问自己:“我还要坚持那些自古以来就流传的‘仁义礼智信’吗?”曾几何时,老师说起这些美德之时的自豪之情时,我是那么地坚信不疑。

我几乎想要放弃了,但我不甘心,因为我看到了他。

曹德旺,福耀集团首席执行总裁,在一次会议上,有人提议将车挡风玻璃之间最贵的胶片由0、76mm减少到0、36mm,对此大揽钱财的“良机”,他却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最终,在国内许多不法商家由于不择手段赚钱而消失得无影无踪时,他的企业却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

看到此,我不由得欣然一笑,又忆起当初那小学生在事情真相大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再次遇到这种事情依然会选择去扶的坚定的表情;那位拾荒的老人陈贤妹抱起小悦悦的那双瘦弱却圣洁的手;鲁甸地震中从红十字会拨出的源源不断的路资;浙大那位刮坏车的大学生所留下的纸条。……

我眼前的那片极黑的天地,刹那变得光亮,于是我坚定地回答自己:“是的,当然要坚持!”

食指曾说:“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无论如今的负面消息多么的泛滥,那些冷漠的人依旧存在,我们总要看到那些世间的美好,相信我们的未来。而作为新时代主体的我们,只有坚定不疑地走上诚信与善良的道路,让我们的美好品德成为社会的光亮,我们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

【篇二:来者犹可追】

曾经百姓流离失所,杜拾遗在破旧茅庐边苦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仍免不了邻有饿殍;如今人民安居乐业,“宝马雕车香满路”,虽有“朱门酒肉臭”,绝不见“路有冻死骨”,看似家家富裕奔小康,但正如狄更斯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金玉之外之下往往包藏着败絮其中。

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我只听到孟子直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贫贱之下仍不移本心;萨顶顶名利俱全,只为声明更加鹊起,以便财运滚滚而来就公然假唱,被拆穿后仍不知悔改,只给公众一句“下次再演精细些”。倘若真是仓廪实后就可知礼节,为何我只看到才子大多寒门出,纨绔多从富贵来;倘若真是衣食足后就可知荣辱,为何贫穷者仍能坚守人穷志不短,富贵者反倒贪得无厌。

其实,不是钱财作怪,而是人心作祟,我们不能保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本性,反而被现代社会的繁华迷花了眼,一步步抛弃了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恭亲让俭廉。而如今扪心自问,蓦然回首,自会豁然开朗。虽则“往者不可谏”,但“来者犹可追”,我们即从今日起重拾老子旧家风。

司马迁宫刑之后仍不放弃,从而“著成信史照尘寰”,胡歌车祸后重振旗鼓,梅宗主一出,谁与争锋。古时倡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如今既有马云是中国首富,也是中国首善,又有韦思浩勤俭节约,省钱帮助他人。

重拾家风,别让“扶不扶”这类小事像“生存还是毁灭”一样成为千古难题;重拾家风,别让“常回家看看”被尴尬地载入法律;重拾家风,别让“孔融让梨”成为奢望,“曾子杀牛”只存在于典籍。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们要错而能改,万万不可文过饰非。

【篇三:国学是什么——“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观后感】

国学是什么?看完了“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让我对国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大赛里的参赛者都非常棒,特别进入冠军赛的选手就更厉害了,一路过关晋级,对答如流,一定是看了非常多的书,而且对历史感兴趣。参赛的选手们一开始都很自然,轻松地回答问题,随着比赛的进行,每个环节都有人被淘汰下去,选手越来越少,竞赛越来越激烈,大部分选手都紧张起来,只有最后获得冠军的那个女同学还是一如既往的冷静,从容镇定,最终获得了冠军。

通过观看比赛,我觉得参加决赛的选手都看了非常多的国学经典,知识都非常丰富,最后的冠军不一定是知识最多,但是她的镇定、冷静帮助她战胜了对手。这种素质是从那里来的呢?——我想这正是长期学习国学的结果,国学经典中那些良好的品德陶冶了她,让她能从容面对竞争,答对了不骄傲,答错了不气馁。

国学是什么?就是比赛中的诗词、名言、名著吗?我认为这些只是国学的一小部分。正好,这个春节爸爸送给我一套他从台湾带回来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让我对国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从“有四只眼睛”的仓颉创造文字,伏羲看到“龙马”画出了八卦,竹简流出了“汗青”,“诗三百”在田野里传唱,到“老师中的老师”孔子写下《春秋》,国学就在中国的大地生根发芽了,从夏商周,直到现代的十多个朝代,二千多年里中国文化一点一点地增加,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部中国历史不就是国学史吗?

等等!国学可不止这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孔子、范仲淹、文天祥等数不胜数的圣贤、英雄,他们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从哪里来?他们的丰功伟绩从哪里来?——都是从国学里来的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来发扬国学只读书可不行,还得在生活中实践它,在学习中实践它,用国学的精神指导我们在家里如何孝敬父母,在学校里如何尊敬师长,如何学习,如何与同学相处,在社会上如何遵守公共道德,如何对国家奉献,让国学在我们身上重新焕发生机。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每个人都能自觉地按国学的要求去做,每个人都仁义礼智信,我们才能自豪地对世界说,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炎黄子孙!

【篇四:探寻传统家风家训】

春节临近,春天悄悄起步,寒气依然逼人,西湖边的章太严纪念馆,温暖怡人,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我在这里体验了传统文化之剪纸。一张普普通通的红纸,在宋胜林老师手里一刀剪,大红囍字、牡丹花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大家眼前,真是令人大开眼界,中国的传统文化太令人叹为观止了。

剪纸结束后,我采访了宋老师,让他谈谈关于中国的家风家训。在国学大师的纪念馆里,畅谈家风家训相得益彰,宋老师不仅是剪纸大师,讲述家风家训也是大家风范。

宋老师说,传统家风是很科学的,都是世代相传的。耳熟能详的故事有岳母刺字,孟母三迁,慈母更有严爱,大义,以身示范,教育子女,从小要遵循家风,做一个正直高尚、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从细微处,要一点一滴做起,简朴节约。孔子云:仁义礼智信,温良俭恭让,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宋老师的一席话,让我听得心满意足,入了迷。

宋老师还讲述了家训。家训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美德的点睛之处。家风,是立身之本,那么家训就是立人之本了。比如,尊师重教,单从礼节上,拜见先生,要双手扶膝,弯腰90度,时时处处都要这么要求自己,这样去做。历史上有名的苏氏三杰,新中国的科学功勋三钱,家训都是千古佳话,宋老师讲述起家训,娓娓道来,让我听得如痴如醉。

我还向宋老师请教了现代家风如何去发扬?宋老师说起来,语重心长,现在的家风应该和新时代相结合,和新气象相一致,和新风尚相融合。和社会步子一致的家风,生命力才会旺盛。关于家训,宋老师举了生活中的许多例子,比如有礼貌,来来客人,应该放下手机,礼迎嘉宾,客人告辞离去,要站直恭送,早起随手折好被子,东西不要乱扔等等。

宋老师的家风家训,让我醍醐灌顶,受益匪浅,明白了家训家风不仅仅是中华传统美德,更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最好的家风家训,就在我们身边,是言传身教,是耳濡目染,行动就是无声的语言。

【篇五:文化的身价】

北京师范大学的董藩教授如此说:“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莘莘学子日夜苦读,难道为的就是这4000万的纸币,这就是他们脑中文化的价格吗?可悲的是,现代人已开始接受这种荒谬的看法:文化的身价等同于它们产生的经济价值。

然而,文化的身价又怎样能用金钱来衡量!从上古的四大人类发源地产生的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等引领人类开始学会统治,学会合作,创造出城市、国家,人类才有了社会。而金钱,只不过是人类社会活动下产生的一种等价物,是一种社交手段。金钱既为文明所派生,它又何德何能可以决定文明的身价?因为,它只不过是文化的产物之一。试问,我们可以只根据木材的价格而估算一棵树的价值吗?定然不能的。因为树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对维持大气成分稳定又何尝不重要?树所产生的氧气,蒸腾而来的水汽又何尝不重要?这些难道不是树的价值吗?木材是树木的价值之一,仅仅是小小的千万分之一,只不过是漫山野花中的一枝罢了。

人类社会生育了文明,文化滋养人类社会,这才是文化的价值所在。无论是孟子的“性善说”,或是荀子的人性本恶论,都承认一点:人的本性中更多的部分是与禽兽无差别的,人贵为人,就应学会克己复礼,剔除兽性。而文化是洗礼人类心灵,保持本心的琼浆。李宗堂抬棺誓收新疆、屈原“虽九死犹未悔”、谭嗣同“去留肝胆两昆仑”……他们身上的博爱精神,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古代黄香温席暖父、子贡借米孝母、现代彭斯割肝救母,难道不是那从古流传至今的孝道让他们学会的感恩,维系着一个个家庭和睦的吗?文化博大精深,有仁义礼智信、有恕、有合作、有互助……正是文化,教会我们如何学会爱人,如何完善自身,如何肩负责任……正是文化,让我们有了美好的人格,有了和平富强的祖国……这才是文化真正的价值——一笔文化对人类社会丰厚的馈赠,而不是金钱。

可悲的是,有些人已将文化的身价定为4000万,于是语文课上文化是一道道练习题,荧屏上文化是低极搞趣……可悲!可悲!片面追求文化的功用,而舍弃最根本的价值,如同养鸭只为其脚趾甲,可笑!文化的身价绝不是金钱!

【篇六:小议娱乐与时尚文化】

时代的年轮伴着巨响轰隆而行,身边的风景犹如飘去的野姜花,旧的离开,新的绽放。

如今的文化生活,消散了空灵琴音,弥盖了了低级娱乐,掩去了书香诗意,浮显了*。现代的文化生活,正如所谓的“多元化”发展,各种新鲜的,外来的,自制的娱乐节目,娱乐游戏以“独特”的气息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成为人们在当今社会面对的各种压力下的消遣。

而我们堂堂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唐代鼎盛的诗歌文化,明代有名的礼乐制度,自古就有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礼仪制度,我们有充满魅力的传统文化,有淳朴良好的礼仪制度,可是我们不去保护,不去忠诚地继承,而把时间浪费在狂热流行歌曲,热追选秀节目,我们沉浸在低级娱乐中无法自拔。

我们从文化废墟上走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娱乐和满足,而在各种各样文化中,在目不暇接的娱乐时尚中,我们盲目地追求能直接“满足”我们空洞内心的娱乐文化。而正因为如此,这些杂而不精。多而不良的文化,造成了当今社会的文化之轻。

在当今低级娱乐文化满天飞的当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怎样根据时代的变化来创造新的时尚文化。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是必然的。可多元化不代表全部吸收,取之精华,弃之糟粕是必要的。而当今年轻人,过分狂热地追求欧洲文化或其他异地文化的人数逐步递增,有多人去看看真正的文化,那沉淀了千年的文化。没错,单一文化的确使人乏味。但我们也不可以被异国文化的郁金香迷得不知所向,选取其中精华的异国文化,那才是我们需要的,才是符合当今时代的。

在武侠言情大行其道,音乐文化也逐渐受侵蚀时,真正的时尚文化究竟是什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真正的时尚文化是兼收并蓄的,是能让人感到一种文化魅力的。文化的内涵,有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也有时代创新文化的新鲜气息。

人有了思想,便创造了世界。而文化则是思想的载体,感情的物参,在时代的发展下,热衷于时尚文化吧。

【篇七:莫再失去文化】

有人曽这样讽刺过大陆,“要看唐代的中国,就去日本。那里有唐代的建筑和歌舞,甚至日本天皇登基也是按照唐代礼仪;要看明代的中国,就去韩国,那里保存了明代的礼乐制度;要看民国的中国,就去台湾,哪里保存着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和‘和温良恭俭让’;在大陆却无法看到真正的传统文化,大陆文化只是一个‘四不像’。”莫在失去文化,中国定会强大。

听到这样的话,怎能不让中华儿女心痛呢?那些制度,那些优良的文化不是应该由正宗血统的大陆子孙来继承吗?现在去由别的国家起来展示,这不是中华儿女的耻辱吗?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有长城、故宫、敦煌莫高窟、丝绸之路……

可是,是否发现他们早已失去了原来的韵味了吗?有的部分被拆除,有的部分竟然被当做了饭店,而都是因为一个可笑的原因——城市发展。是啊!经济增长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可是文化水平却没有随着经济与质量水平一起增长。可笑可笑,我们的文化去哪里了?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们又该如何来处理?这难道不是我们当下的显著问题吗?

“百善孝为先”我们的先人树立了无数的榜样,“卧冰求鲤”,“乳汁反哺”。可是现在年轻一代出现了多少的“啃老族”,“拼爹族”。那“孝”的文化是否还存在着?答案是有的,也有那些为母为父放弃自己的事业,儿女,名利……但现在的社会还是一部劳动的青年为主,有多少人工作是靠父母的关系,有多少在家的宅男宅女是靠着父母的金钱度日,又有多少的人一切靠父母安排。这不是文化的缺失吗?

古往今来,曾经有多少人想要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生活,渴望在隐世桃源当中安逸生活,然而现在的人们却崇拜金钱,崇拜权利,崇拜着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金碧辉煌的高级会所中充斥至金钱的味道,甚至政府中的办公室也是金碧辉煌的气派样子,可是我们的文化却是在这些纸醉金迷的最低端,我不禁要问“我们的文化为何不能高高在上,国家文化为何不能壮大?”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反应过来,我们不能再失去文化,文化的强大,才是中国的强大,我们将会实现真正的“中国复兴”,中国也将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一直雄鸡报晓,天下必闻之。莫在失去文化。

【篇八:洪园美景记】

星期六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怀着兴高采烈的心情来到了洪园游玩,观赏美景。

出了检票口,吴斌乾一个箭步很快就在长长的石板路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也紧随其后,过了石板路一个转弯,我忽然发现一大片花海,不由得惊呆了。花海里百花争艳,黄的、蓝的、紫的、白的、粉的,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还有娇艳的梅花,像一层粉红色的轻纱,像一阵粉色的云雾,美丽茂盛。一阵风吹过,花儿们就像翩翩起舞、展翅欲飞的蝴蝶,让我不禁陶醉其中。小草铺在地上,就像给地上盖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我、吴斌乾、毛智辉不由得乐在其中玩起来捉迷藏游戏,吴斌乾一个快步,躲在了梅花丛中,我望着梅花丛,心想:吴斌乾究竟躲进了那层雾那片云里去了呢?

我们一路跑一路玩,最让我赞叹不已的还是清澈见底的小河,它清得让你可以看见河底茂盛的水草正相互缠绕,蓬勃生长,鱼儿们也欢快地在水中游戏,真是“鱼戏莲叶间”啊!

最后,吴斌乾甚至躲进了洪府中,我也紧随其后,哇!这洪府白墙灰瓦,果然有一番诗情画意。走进去,外面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了后头,迎面吹来了一丝丝凉意。这里的家具大多都是木头做的,呈暗黑色,房间里弥漫着一种古老的气息。那里有两张靠背椅,一张长桌子。走着走着,我忽然发现后面还有一个学堂,吴斌乾正端坐在讲台上,讲台的墙上贴着一副孔子的画像,只见孔子留着白色的长胡子,用慈祥的眼光看着我,旁边贴着一副对联,写着“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下面还有几排椅子,原来古代的学堂就是这样古香古色的啊!

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我依依不舍地回家了。洪园的美景深深地记在了我的心中。

【篇九:故宫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

大家好,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导,今天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游览中外闻名的故宫。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大家请看前方就是故宫的正门-午门。午门象征中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在足足有十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楼,从上面看就像五只凤凰,因此午门也叫五凤楼。

游客们,我们已经进入了故宫。大家看,我们前面有五座汉白玉石桥,那是(内)金水桥。这五座石桥代表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桥上雕刻着几十条栩栩如生的龙,仿佛他们就像活得一样。

跨过内金水桥,穿过太和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故宫中第一大殿---太和殿。太和殿只有皇帝举行重大仪式的时候才能用。太和殿里金碧辉煌,里面金色的宝座边上立着两只惟妙惟肖的仙鹤,两边还有四根被金龙环绕的柱子。

看完太和殿,我们再来看中和殿。这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等待,并接受执事官员朝拜的地方。

下面请大家自由参观国宴厅——保和殿。自乾隆皇帝以后,这里便成了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好了,今天我带领大家参观到这里,稍后大家可以根据刚才发给大家的故宫导游图,有选择性的游览。请大家注意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两小时后我们在太和门广场集合,祝大家玩的愉快!

【篇十:文学——人生的一种信仰】

文学之于历史,仿佛明月之于漫漫长夜,灼灼其华穿越厚重的烟云亲抚广袤的大地。文学之于社会,恰似清泉之于荒漠,丝丝清凉滋润干涸的生命延续春天的景色。文学之于人类,有如甘露之于含苞待放的花,滋润着她的芳心,催开了一个绚丽的世界。

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起着对人类伤痛进行抚慰的作用。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说,这里也有绝望,但慰藉的到来同样势不可挡。

不仅如此,“人是一种语言的动物,语言会极大地规定我们的生活性质和品质。”雨果为什么写《悲惨世界》?他说:“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句话说,同时也是从更广的意义上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

“文字是圣物中之最珍贵者。”所以,即使贵为宰相之子、御前一等侍卫的翩翩佳公子纳兰性德也是文武全才乃至成为清初第一词人;现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航天之父”钱学森等也都在文学方面造诣颇深;一生献身导弹发明的化学家诺贝尔其遗愿中设立的奖项没有数学但必须有文学!无疑,唯有学好文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执着抱负、“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人生智慧才能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波涛汹涌,指引我们走向辉煌的人生。

无论是《论语》、《礼记》等四书五经里的仁义礼智信,还是《资治通鉴》、《史记》等绝唱中的世事洞明,亦或是《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里的人情练达,更有传承《诗经》、《离骚》的唐诗宋词中的悠悠我心都在我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长河中掀起朵朵浪花、在万亿卷帙中书写了一笔笔浓墨重彩。

流传千古、芳名远播的除了上述作品,还有为创造这些作品而历经千帆的人。孔孟老庄等著书立说各擅胜场自成一派,朱熹、范仲淹、王阳明等哲人贤士继承讲学传道授业,李杜苏辛等唐宋名家威名远扬家喻户晓,继之启超、国维、树人、泽东、沫若等等近代学人大家无不为之兢兢业业发扬光大。

但凡立德、立功、立言的一代伟人,莫不是一生耕耘,在百转千回中“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在千疮百孔后而能“心如止水”无欲则刚,在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中如“水”般滋润人心的沙漠,其千辛万苦浇灌而来的一片片绿洲即使其生前不一定得见,但依然无悔无怨。

热门推荐
1蜗牛认亲
2上海旅游
3忍不住回眸远望你的身影
4一个少年的十四岁
5年味
6雨中情
7崛起的力量
8小学生观察日记
9我家的“爱因斯坦”
10微笑,是晴天
11微笑触动了我的心灵
12珍爱生命防溺水作文
13过生日
14大蒜观察日记两则
15决战二十四点
16神奇的探险之旅
17月考总结与反思
18植树节作文
19星空下的遐想
20汉字王国的风波
2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2又是一年农家风光时
23可爱的狗
24我家是个“动物园”
25捏面塑
26我的姥爷
27秋天的树叶
28我的观察日记
29满分作文
30写给习惯的一封信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