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胶东的作文

【篇一:我的家乡——胶东】

我的家乡坐落在胶东半岛,哪里四通八达的公路,有绿莹莹的秧苗、腼腆的含羞草都笑眯眯地迎着我们,连泥土都散发着清新的香味。

以前我们的家乡最“引人注目”的就算得上小屋子—土坯垒的墙,秫秸盖的顶,白纸糊窗,木板钉门,一排一排栋栋歪歪扭扭地点缀在这青山碧水间说不尽的诗情画意,道不完的乡村韵味。

多年后,我们的家乡已经大变样了:村头青绿青绿的小河凫着一群肥大的鹅鸭;新建的砖瓦房舍整齐地排列着使人爽心悦目;还有一排排的路灯,每到夜晚路灯就会全部爽亮为我们引路。

每天我们都会街上三五成群的小孩都会团在一起玩游戏,孩子们在一起欢声笑语,你追我赶的玩耍。以前小路旁有两排整齐的小树排列着如今已成了参天大树。村中没有小学,高中,初中学校,只有幼儿园。虽然只有幼儿园,但每天都能听见孩子们热闹欢腾的笑声,校园里书声琅琅就像是小草在生机勃勃的生长似的。

早晨起来时,只有小写的鸣叫声,还有鸡狗的叫声,每个孩子都早早起来背起书包上学校看着。孩子们茁壮成长,奋发向上,父母都高兴不已。

山村的景色别致而美丽而整洁、乱世垒墙、碎石铺路前林河川,背衬山坡显得清秀幽静。山坡上层层柿树和樱桃树,枯红色的大柿子挂满枝头,好像在这蓝色的画面上撒上点点朱红,顿觉火红醒目,富有生气。特别的是一排排的樱桃树连成一片像红霞似的;那一颗颗鲜红晶莹的樱桃,更叫人心甜心润。我想高大爷的樱桃树也一定长出了心的枝干,结出了新的果实吧?

我们的村中有一个渔场,渔场水面流面烁彩,欢声笑语,渔人们为赶渔人迅正披星露月,忙得不亦乐乎!通红的渔火,皎洁的月光,央照着他们沾满泥巴的笑脸。那撒布在湖中的渔网,正在“嗨哟,嗨哟”有节奏的号于中逐渐升起来。

农民们捕鱼时,那些受惊的鲤鱼、青鱼、鲢鱼都像挤破网似的跳着,捧得船板“拍拍”直响……鱼工们欢呼着;三三两两由大船跳入小船,划到渔网边,旋即伸开手臂去捞,去捧,去抱。鱼挣扎着,脸上溅满水珠的渔工“哈哈”地开怀大笑。一船两船,三船……载着丰收,载着喜悦,小船迎着朝曦轻快的向岸边划去……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和谐的小家庭,没有战争,只有欢乐,我的家乡并不是很美,但它具有的是浓浓的民族气息,人人都有礼貌,尊老爱幼,我们热爱大自然,不乱扔垃圾。我们具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篇二:未来百年新机场】

“胶东国际机场”一听到这个名字我就不由的骄傲起来,因为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有一次我无意间听长辈们谈起,说曾经有位老爷爷因为舍不得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看着一片片房屋倒下的那一刻不禁潸然泪下。然而,许多次我路过拆迁的地方,经常看见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坐在马路边望着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变成一片空地发呆……

晚上放学回到家吃完晚饭,想起爷爷看着那片已经推倒那片土地的空洞眼神,我问爸爸:为什么我们青岛有流亭机场了还要再建一个?爸爸告诉我,随着青岛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流亭机场航空业务量持续快速增长,建设新机场是适应当地航空业务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我点点头,这时电视上突然插播一条新闻,近日连续几天的雾霾天气的结束,人们所关心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设的问题也迅速明朗起来。从青岛新机场建设问题的提出,到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设有限公司的正式组建,虽然时间比较长,三年多时间,但是毕竟有了初步的成果。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这个名字非常的响亮,肯定利于远播海内外。从最初的山东半岛国际机场,到最终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期间凝聚了不少关注,支持青岛新机场建设的人们报以极大的热情和智慧。今天,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已经进入建设轨道。很快就要按照目标快速向前推进,现在只要按照这个已经确定的战略方向,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三年以后,在环胶州湾地区,在胶州湾北部,在胶州市北部就会崛起一片包括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在内的现代的“空港城”从而彻底改变胶州湾地区,青岛市,胶州市的城市布局,彻底拉近与高密市的空间距离,从而实现高密市,诸城市并归青岛建立的大青岛。

我听着听着我仿佛已经看到了新机场完工的样子,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机场。在这里我感受到新机场之最;玻璃幕墙世界最大;行李分检全球最先进;通关速度亚洲第一;安检设备全球最先进……

我们习总书记倡导我们要有中国梦,胶东国际机场就是实现了我们胶东人民的中国梦,山东青岛胶州会以“胶东国际机场”而文明全世界

我一定会好好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文化。以后坐在我们新机场的飞机上俯视我们胶州的风景感受漂亮空姐的热情。期待我们胶东国际机场的飞机翱翔在祖国的天空,我爱我的祖国!

【篇三:寻访红色足迹传承胶东红色文化】

烟台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以烟台为主体的胶东地区是山东红色革命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最早进行红色革命的地区之一。提起烟台的战役,人们不禁要提起“地雷战”。

地雷战发生在1942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海阳行村镇赵疃村的百姓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终于战胜了鬼子。

那时候鬼子两村一岗哨,三村一据点,封锁打击我们,对我军实行“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他们用极其凶狠的手段杀死我们的同胞,抢光我们的粮食,烧毁我们的家园。

面对侵略者的暴行,海阳人民没有屈服,赵疃村的百姓没有屈服,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学会了治地雷、埋地雷。他们用大刀长矛、土枪土炮、与敌人进行抗击。当时去学制地雷的有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等几人,学会后,他们便开始带着赵疃村的民兵用地雷对付鬼子。他们不断地集思广益,不断创新,制造了土地雷,用漫山遍野的石头制造了拉雷、绊雷、滚雷等。只要鬼子开始下山扫荡,他们就提前做好准备,在大小路口、山坡、树林、瓜田菜园等地方埋上地雷,鬼子走到哪儿,地雷炸到哪儿,给了鬼子沉重的打击。

如今虽然战争已离我们远去,但英雄们在战争中那种团结协作、艰苦奋斗,集思广益,不断创新的那种精神我们不能忘记,我们要向他们一样,好好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我们的祖国更强大。

热门推荐
1感动的作文
2坐在母亲的背后
3夏日的风采
4老师,我拿什么来爱你
5最好吃的东西
6“黑乎乎”第一次出门
7暑假去看海的作文
8大自然的声音
9我的小仓鼠
10舌尖上的爱
11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
12我印象最深刻的人
13我尊敬的老师
14三年级看图放风筝的作文
15青海湖的静
16傻妞
17写家人像什么动物的作文
18读《资治通鉴》有感
19万里桥西——草堂
20我与书的故事
21保护地球
22依赖着这日子
23与美相伴
24我学会了背书
25长沙的秋天
26鸡年抢食事
27滨江小城
28走过四季
29心儿怦怦跳作文600字
30那一抹绿色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