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宗祠的作文

【篇一:庆典改变了我】

匆匆走过,走着那段似曾相识的路,仿佛落了什么似的。也许,我只是记住了目的地,却忘了自己从哪儿来,也记不清那真实的乡村的模样了,记忆里只留有那微乎及微的故乡印象。好像是忘了自己也曾是一个悠闲的孩童从这个乡村走出来,忘了梦里的路原来近在眼前。总觉得好像缺失了某种意义上的过往,好像那过往早已被现实取缔了。

走在路上,差点忘却了自己曾紧紧拉着爷爷的手奔向那个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地方——永嘉昆阳里斜。

那天,也许是被无意间召回了那个久别的故乡,我受邀赶向永嘉参加一个“全氏宗祠重修庆典”的活动,恍然察觉到自己正悄然离开了些什么,带着茫然的神情,看着一个个陌生的面孔,仿佛那是必然隔着一层膜的。假若把故乡比作一根扎在心底的绳子,那根绳也许已开始渐渐被内心松绑,留着的只有模糊的绳头上打过结的记忆。

有些东西,失去了或许也就永远难以寻觅了。听母亲说,小时我最喜欢缠着爷爷去永嘉幽静的山里走路,与其说走路不如说是采山间的狗尾巴草把玩或是摘几多雨露后清晨的喇叭花,在人烟稀少的山里凭着天生孩子气的臭美作乐。可惜,那并非是在我记忆里的东西。我把记忆全停留在了爷爷离开的那个场景里,犹记得自己双手持着一根竹子把爷爷送进了混泥土深处看不见的去处。

宗祠庆典那天,感觉一切都被唤醒了,那根失去的绳子好像可以被找回来,那根欲断未断的绳子仿佛可以被我重新接好。于是,我开始每隔一段时间思索儿时的记忆和故乡,我要用文字记录下忙碌中忘了的一切。忽然想起了二爷爷,或许是因为爷爷过早离开了我,他是爷爷的弟弟所以我才亲昵地叫他二爷爷吧。“你还记得你爷爷吗?”当我把曾经拿着竹送走爷爷的记忆从心里拉出来时,二爷爷忽然说:“那不是竹,是爷爷的魂魄。”

其实,在那之前我离开故乡已足有四年之久,曾经挂念的故乡渐渐从忙碌的生活中渐行渐远。每每想起,我总是试图避开那段忧伤的离别,而今的一次回乡使我突然有一种醒悟:我也许应该把记忆写在笔记本里,以防每天走路总是害怕丢了点什么。

【篇二:姜堰之魂——北大街】

我的家乡姜堰,有一座文化灿烂、历史悠久的古文化遗址——北大街。

北大街拥有古老的民居。从高处眺望,北大街的民居全是灰色的一片,里面的小巷很少有人走动,和旁边繁忙的街口相比,这些民居显得很不起眼。走到麻石铺道的巷口,有七个黑乎乎的行书大字:北大街文化街区。我闯进小巷,可刚踏入门槛,脚一滑,屁股就受罪了,“哎哟!”可真疼。可正是这一摔,我注意到了房屋的结构:这里古老的民居,不像现在的钢筋水泥构造,也不如现在的高楼大厦壮观,都是青砖黛瓦,里面用木头做骨架,典型的“三间房,五架梁”结构,很少有两层,都是一层小院套。

“祠宗氏王”,走到街区的东南角,有一座大门上方挂着牌匾的房子,牌匾上用正楷镌刻着四个蓝色大字,我随口就读了起来。爸爸哈哈大笑:“这个不读‘祠宗氏王’,应该读‘王氏宗祠’,古代人都习惯把字从右到左书写。王氏宗祠是500多年前明朝泰州的学者讲学的地方,因为学者们都姓王,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故名‘王氏宗祠’。”我听后恍然大悟。三进院落的王氏宗祠后面是黄龙士纪念馆。黄龙士纪念馆是一个下棋的好地方,黄龙士是清代棋圣,打败了天下无数围棋高手。纪念馆后面是溱湖书画院,再向后是两口有典故的古井,它们都源自于这里曾经矗立着一座寺庙……

信步来到北大街西北角,有一座二层小楼鹤立于这片古民居之中。经爸爸介绍,这里是徽商旧居,安徽商人来姜堰经营茶叶生意,因为一楼比较潮湿,建起小二楼专供茶叶“居住”。在徽商旧居的南侧,有一座古宅,门额是砖雕的“乾隆昌栈”四个灰色的楷书大字。我拿起手机百度了一下“栈”的意思:古人储存货物或供旅客住宿的房屋。我忽然明白了,这里应该是古人的商店或旅店。我闭上双眼,想像着这里古时的繁华景象……

古老的北大街又是现代的。这里有我最喜欢的美味缘旋转自助火锅,还有豪客来、必胜客、大娘水饺、麦乐KTV、书吧、酒吧、网吧、茶吧……别出心裁的设计者居然在这老宅里装起电力光纤入户样板房,房内随心所欲的自动化生活设施,让古老与现代很好地交融。走出样板房,对面是存放着各式古董的“栈”,将我的思绪又拉回到祖先生活的年代……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的北大街,蕴含着古老的文化积淀,又透露着现代都市的时尚气息,是我们姜堰人为之骄傲的精神灵魂,让我更爱这多彩的北大街。

【篇三:握住那一缕晨光——游杏坛马东有感】

若某日,闲,游一古城,适一份心;若某日,繁,念一美人,思一风骨。

——题记

青春就是这样,像一头野兽,骄傲而不羁,不安于时间的囚笼。久了,就会想挣脱,不由控制,纵使周围是一片黑暗,依旧会靠着本能,漫无目的地狂奔,一如飞蛾对火光的渴望,去追寻那一缕缥缈的晨光,纵使握不住……

一支笔,一个本子,简单的我上了车。一张张陌生的脸在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这次采风活动,我没有参与,我想的是没写完的作业,沉默无声地划分了两个世界。

泛滥的晨光流进车里,硬生生地钻进那两个世界。我下意识地伸出手,握住了却是一片温暖的虚无……

穿越那层层的岭南风光,前方俨然是目的地——杏坛马东村,一条大路引向前方的明媚,路旁的彩旗努力地舞动着身姿,就像个舞者,翡绿的一排排的大白菜拱着腰,大路默不作声,如这古老的村庄一般平静而厚实。

另一个世界的陌生人有说有笑,我没有事情可做,便拿着笔记录着这美好的风光,就像个小秘书。

我望去前方,我惊异了——武术之乡的匾牌下是几个耍拳玩腿的孩童,我入迷了,一拳一腿,仿佛是古老的木锤,一记直击心钟,而嗡嗡地响,似与历史共鸣。又一记似乎把这密不透风的囚笼击裂,一缕缕的光沿缝隙涌入。

这便是永春吧,我心中暗叹。

顺着走,大路变成了阡陌,这里的绿光更加泛滥,绿油油的果蔬横溢了土地。这古老的村落似乎有着魔力,我打破了沉默,和伙伴们讨论着这岭南田园的风光,边走边聊,在摸着阡陌走了几个弯之后,一座宗祠般的建筑呈现在我的眼前。

依稀之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嫉恶如仇的侠客跨过那门槛。伙伴们一个个跨过门槛,我楞了一会儿,随即像前人般跨进这宗堂。

宗祠的两旁的墙上画着几招永春招式,我仿佛有看到侠客们在这里习武,在这里茁壮。我忍不住像墙上一般比划了一下。

进入内堂,光线有点昏暗却明亮,其内的“武德堂”三字灿灿生光,闪耀着先人侠客的慈悲之心。

关于永春的发展历史的物品静静地躺在内堂两旁,他们缓缓地向我述说着他们的历与史,时间好像凝固了。

我和伙伴们低声地讨论着,这时走来一位慈眉善目的主持人以及活泼十足的孩童。主持人手拿麦克风,提问着关于永春的问题,孩童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我和伙伴都笑了,孩童的回答声,我们的笑声,侠客不羁的叫声,回荡在这宗祠,宛若将两个世界融为一体。

带队老师示意我要抢答,我有些不好意思,我怎能夺取孩童们想要成为侠客的心。

这时,风好像刮来了,我好像听不见了各种喧嚣,有的只是这岭南古村的呢喃。晨光坠在这地上,我伸出手,似乎握住了一缕晨光。

握住那一缕晨光,我完全沉浸在这古老而淳朴的风光里,流连忘返。

【篇四:百家宴】

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陵阳镇谢家村参观了规模空前的百家宴活动。

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春节快到了,村子里就像过年似的。我们先经过通往宴会的一座桥。桥上扎着一个架子,架子边挂满灯笼。往上看,有许多古时候的雨伞,伞上面有一些美丽的图案。这些点缀让桥变得十分美丽。

接着,我们看见有些人在写春联。他们用毛笔写出的字,真是漂亮极了。我们向旁边走,发现一位记者在采访一位写毛笔字的小朋友。我听到那位小朋友说:“我们要为那些老百姓写春联,因为我们不想让老百姓花这份钱。”

我们看到了很多旧照片。照片上全都是黑、灰、白的颜色,感觉离我们很遥远。

我们又来到卖百货特产的地方。有卖吃的,让我馋得直流口水;有卖玩的,让我目不暇接。

突然,我闻到一种让我直流口水的香味,原来是我最爱吃的陵阳锅子。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和气菜。这道菜做起来很复杂,需要很多步骤。这道菜最下面由烧好的干豆角垫底,然后,一层层往上加,有红烧肉,有烧熟的大块豆腐,有竹笋炒豆腐干肉丝,还有红薯粉丝,四周加上做工复杂的炒粉丸子,最后洒上蒜叶,作点缀和香料,使得这道菜更加色香味俱全。这样,一个直径长两米的锅子就完成了。然后,把这一大锅佳肴端上桌子,桌子放在谢氏宗祠外面的一条长路上面。这条路上一共摆了六十张桌子。

百家宴活动邀请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镇各行各业的先锋模范、致富带头人、乡贤、老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前来参加。大家相聚一起,谈过去、话将来,其乐融融。

谢氏宗祠里面有贤人雕刻的美丽图画,记录了谢家村的发展历史,以及谢氏人历代祖宗的生平事迹,传承给谢家下一代。

百家宴活动让我们在感受一个地方习俗特色的同时,还品尝到了文化美食的精品,真是大开眼界,大饱口福。

【篇五:家乡的祠堂】

我的家乡有一座有着四百年历史的祠堂――李氏宗祠。

当你来到祠堂前,你会被门前两头威武有力的狮子所吸引,它们虽然是石头做成的,但它们的模样却是生龙活虎,栩栩如生的样子无不体现着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巧手。祠堂的大门则是由两块厚厚的木板做成,看起来十分破旧,但十分坚固。“李氏宗祠”四个大字就在大门的最上面。

推开大门一看,一个院子出现了。妈妈告诉我,这是四合院,古代大部分人家里都是这样的。院子的中间有一口露天井,仿佛能使祠堂更加明亮。仔细一看,天井上方的屋檐上,还刻着一些小石狮,这些小石狮们就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在追逐嬉戏,使祠堂充满了生机。

来到大堂,大堂的正中间有一尊观音菩萨,案台上摆着蜡烛和贡品,这是村里的人们放在这儿的。因为村里的人们初一十五都要去祭拜,求保佑家人一生平安。

再往里面,有几个房间,仔细比较,你会发现这些房间构造十分简单,但都很宽敞。墙角有一锅小石炉,用手一摸,好像还有余温呢!我想,他们当时就是用石炉来抵抗寒冷的吧,不得不让我赞叹古代人民的智慧!

虽然祠堂看起来是那么的古老破旧,但它永远是我们村子里一颗璀璨的明珠!

【篇六:春节老家行】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大的节日——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今年春节的天气非常适合出游探亲,初十,我们全家一起回老家祭拜祖先。

一进村子,就看见家家门前都贴着春联。春联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有家和万事兴的、有期盼来年风调雨顺的、还有瑞雪兆丰年的等等,五花八门,喜气盈盈。

当天,我们来到外公、外婆家,因为他们的家也在老家。外公家人非常多,有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舅舅、舅妈、表哥、表妹等等……因为我们平时很少时间聚在一起,所以每逢春节我们都会回去团聚。

我们小孩高兴地玩耍着,大人们都忙碌地张罗着各种各样吃的喝的当餐,我们竟然坐了三大围台,大人们都举酒高杯尽情地喝着,相互祝愿着,看得出人们的心里都很开心!

初十二,是"祭祖"和"开灯火"的日子。祭祖就是祭拜姓氏历代祖先,开灯火就是指过了初十二这天新年就过去了,一切生活都要恢复正常了。

早晨,我们一大家人就早早来到了朱氏宗祠。首先是祭拜祖先,家族里选出五位代表来祭祖。爸爸也被选为代表之一,他们要三跪九拜以示自己对祖先的诚心,他们祭拜完后就由我们轮流上香。宗祠有九个香炉,妈妈分给我们九支香,然后让我们拜三拜,然后每个香炉上一支香。

当天的午餐就在宗祠里举行,大人们齐心协力早早地就把吃的、喝的准备好了。开餐前就要放鞭炮,那场面真壮观啊!就像万马奔腾,锣鼓喧天,太热闹了!

今年的春节过的可真开心呀!

热门推荐
1远方
2为辛勤的园丁点赞
3生命生命
4遇见屈原
5父亲的背影
6家人的爱
7绿色常驻
8滕头一日游
9我喜欢夏天
10小河的声音
11笑着醒来
12点点滴滴都是爱
13与书为友
14狂风暴雨中的小草
15因为你,我不再孤单
16音乐课上的启示
17画鼻子
18向阳花开
19爱国从我做起
20我爱家乡的小溪
21目送
22记我身边的好老师
23初学葫芦丝
24古怪幽默的音乐课
25写对话童话的作文
26走过那个拐角
27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坚强
28后悔的痛
29好玩的日照
30生如夏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