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曹军的作文

【篇一:难忘历史读后感】

《难忘历史》是我觉得本暑假最好的一本书。它让我们知道我们中国人的光辉历程。这本书主要是一些从古到今的历史典故。比如它有三国之事,也有现代的红军征途。其中我喜欢三国的一篇故事,由林汉达编写而成,名叫《一身是胆》。

这个故事,讲的是刘备夺取汉中与曹军决战,他派黄忠去战,夏侯渊因黄忠不下山,于是不再管他。但这时候黄忠立马冲下去,把夏候渊杀了。希了夏侯渊后,打听到北山有敌军粮食,便去夺取。半路却遇敌人突击而失败。赵云听到北山有动静,便去看。他看到黄忠被追杀时,立刻冲上去把敌人解决而且用”空营计”吓跑了敌人。第二天刘备得知,来到赵云营里来看他,将士们让他看了夜里交战的地方,便说:赵将军真是有勇有谋啊!"“是啊是。

他可真是一身是胆。"将士们说。说罢,刘备便给赵云庆功。庆完功说:“敌军坚持不了多久了”。最后因天越来越热,闹了疾病,粮食也不足,手下也跑了不少,就退兵回长安了。从此汉中是刘备的地盘。

闭上眼,脑海中浮现的是赵云杀退曹军的场面,对赵云有几分敬畏,也非常佩服。我佩服赵云是因为他有勇有谋,能够用计将敌军赶走。我喜欢这本书就因为这里面有太多的伟大的英雄故事值得我们学习,有太多的谋略与太多的智慧。用知识去积累,让事实去验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用知识和视野去战胜一切!

【篇二:读赵子龙单骑救主有感】

看过《三国》的都知道,蜀国刘备文有诸葛亮、庞统,武有关、张、赵。有个故事讲的就是赵子龙的忠和勇——赵子龙大战长坂坡。

话说赵云保护老小,张飞断后。孔明见云长往江夏求救,杳无音信,心中忧急自己又带着五百军士又往江夏去了。

糜芳冲玄德喊道:赵子龙反投曹操了!刘备说:子龙是我旧交,不会背叛我。其实赵云去找甘夫人和糜夫人去了。因为所有人都往一个方向跑,只有赵云和他们往反方向去了,所以被人误会了。这就可以看出赵云的与众不同,也可以看出赵云的忠和勇。

这时,子龙得到了一口宝剑——青釭剑。曹操一共有两把剑,一名倚天剑,一名青釭剑。倚天剑曹操自己带着身上,青釭剑是子龙从夏侯恩手中夺来的。

然后子龙去找糜夫人,可糜夫人受伤了,无法上马,把阿斗给了子龙,自己投井自尽了。赵云把阿斗系在自己身上,上马了。这是来了一员大将,旗号分明,大书“河间张郃”。子龙挺枪而战,战了十回合,子龙夺路而走,不想跑到了曹军面前,子龙拔出青釭剑就砍,(这可真是:“所到之处,无人能挡”)曹洪在山上观战问了一句:“军中战将可留姓名?”子龙喊道:“我乃常山赵子龙是也”曹操听了说:“我看他之勇不下于当年的吕布,我一定要生擒他”子龙杀死了曹军名将五十余员。后人有一首诗专门评价子龙:“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赵云杀出重围,早已血满征袍,走到了张飞那里,大喊:“翼德助我!”张飞说:“你快过桥与兄长回合。”

子龙走过桥,见到刘备说:“糜夫人投井自尽了。”赵云把阿斗给刘备,刘备直接把阿斗扔在了地上说:“为这小子,差点折损我一员大将”。其实刘备不应该是把阿斗扔在地上应该是放在地上,因为《三国》第一回说道:“刘备双手过膝”。所以应该是放。

【篇三:我与阅读的故事】

有一种力量,让成长充满审美;有一种力量,让青春刚柔并济;有一种力量,让梦想不再遥远;有一种力量,让人生流光溢彩……

--题记

时光积攒经验,阅读塑造成长。高尔基说过:“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可以为我们成功道路上点亮一盏盏路灯,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阅读是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的阅读史就是给生命打底的历史;阅读是课余时间的最好选择,将空闲的时间留给阅读,不仅充实了我们的学习生活,还丰富了我们的阅历。阅读是……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在我的阅读历史中大多是充满着侠肝义胆、忠义两全的历史小说,或者是充满浪漫主义的唐诗,这使我深刻领悟到中国古代人民的思维是多么的豪放与朴实。

漫步在诗词之海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月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发出的感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感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李清照的感慨。读李白的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豁达浪漫的心理。读杜甫的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朝廷的愤慨与不满。读李清照的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饱含哀愁、怨恨的心理。每句诗词都蕴含着作者的无限情思,沉浸在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别具一格的韵味。

漫步在历史长河中:“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50万大军前来报仇,刘备只好避其锋芒,结果刘禅不料被操军捉去,于是赵云一人单枪匹马前去营救,耐得曹军五十万将赵云重重包围,赵云反而越战越勇,最后身负重伤突出重围,向长坂坡退去。早在接应的张飞以等候多时,赵云成功得救,但不好的是曹军紧随其后,赵云只好带着刘禅离开,留下张飞一人。10万大军兵临长板坡,只见张飞一声大吼‘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随即夏侯杰吐血而亡,曹军无一人敢前进,最后张飞也成功脱身。”这是出自《三国演义》中的著名场景,也是令我感受最深的。

每当我想起这个场景,我心里都会有所触动,“张飞一声大吼,吓退10万曹军。”可见张飞的英勇,而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不能吼出这一声,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往往选择放弃或不作为,或者停顿,而等来的却是无限的迷茫,但当你真正吼出这一声时,那些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了。

阅读也是一样,可能某本书的某个地方你不懂或者是没有思维,这是你既可以询问老师或者同学直到把他弄清楚,你会感到特别的轻松,你继续往下读的信心也就更足了,正如苏格拉底所说:“利用你的时间借助别人的作品提高自己,这样,你才会轻松的得到其他人通过艰苦劳动才能得出来的东西。”当然,读过的书不可能过目不忘,而从中学到的东西却永远留在了你的大脑里,影响你的一生,让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一份话语权,多一份自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总结出来的。当你真正有目的地去读很多书的时候,你自己也会觉得自己和以前不一样了,仿佛变得自信,仿佛变得更充实,写作文时也会更流畅,自己的作文也会更优美,同时一步步的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绽放光彩。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篇四:读《三国演义》有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尽管历史变迁,但三国时期的英雄伟绩依旧被后人们所传唱着。

寒假里,我拜读了这本中国历史名著—《三国演义》。它是由明朝初期小说家罗贯中撰写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吴、魏、蜀三国争夺天下的故事,勾画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勇猛的张飞,生性多疑的曹操,文武双全的鲁肃等等;描绘了一个个妇孺皆知的故事: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煮酒论英雄等等。

在众多人物中,我最欣赏的人物非关云长莫属了。他有勇有谋,更是一生忠肝义胆。

一次与曹军交战中,关羽、张飞、刘备被敌军冲散了。关羽带着刘备的妻儿被曹军围困。曹操非常爱惜关羽的才能,就让关羽的朋友张辽劝降。为了保全刘备的妻儿,关羽不得不留在曹营。尽管曹操对他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金银财宝,封汉寿亭侯,极力想挽留,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后,当他得知刘备的去向后,就过五关斩六将,排除万难回到刘备的营里,忠于刘备。

赤壁之战后,曹操大败,逃到华容道,被关羽拦截。关羽看到曹军士气低落,个个衣衫褴褛,曹操又向他论昔日之情,义气的关羽念及曹操对他的恩情,就把曹操放了,回去向诸葛亮请罪。

【篇五:读《三国演义》有感】

今天我阅读完了一本书――《三国演义》,它是讲的汉朝之后的魏、蜀、吴三个国家争霸的事情。首先是发生了黄巾起义,那时刘备、关羽、张飞兄弟桃园结义,后来黄巾军被灭,汉朝也分裂成魏、蜀、吴三国。刘备去请诸葛亮出山帮忙,诸葛亮答应了,火烧新野一战,打得曹军大败,只有曹仁带着几员大将回去了。

曹军在新野吃了苦,就开始向樊城杀去,被赵云杀得很惨,赵云救回了刘备的儿子。

后来因为长板桥那里有张飞驻守,张飞大吼:“你们又不战,又不退,这是何道理?”这一吼叫吓死了曹操的几员大将,使得他们只能撤回了。

司马懿杀了曹操,夺去了魏国的王位,他的孙子司马炎建立起了晋国。在之前魏国已经灭掉了蜀、吴两国,司马炎趁机攻击魏国,魏国大败,最终三国归一。

读了这本《三国演义》之后我觉得人类不该为了利益而战,因为最凶猛的土狼在同伴面前也是礼让的,更何况人类是比土狼聪明几倍的动物。

【篇六:给你点个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风起云涌的三国争霸,几经沉浮,终成一家大业;历史的一页翻过,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而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你呢?

你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是那卧龙岗的一只慵懒的“卧龙”。可是一条龙怎能不向往那波涛汹涌的大海?面对刘玄德三顾茅庐,你自觉这是你野心和梦想自由发挥的舞台。终同意,向那外面的世界迈出了脚。多少次挑灯夜读,多少次长时间的等待,多少个日夜的奋笔疾书,才换来了你“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的定论,才换来了“不度得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刘玄德的赏识?

为了你心中的那片海,你终于踏上了征程。别了,那琅琊阳都的书海文山;别了,那琅琊阳都的金波麦浪。

很快你就迎来了你的第一次挑战:博望坡。曹军步步逼近,实行对新生的蜀政权的剿杀。其他的大将都已“黔驴技穷”,只有你依旧镇定。双袖微动,锦囊技出,一把大火把令众人焦头烂额的曹军烧成灰烬,得到了关键的军心和威望。终于金鲤化龙,在三分的天下中自由地翱翔。

时光从指缝中悄然溜走,你又迎来了又一次挑战:生死存亡的选择。建安十三年,你的主公与东吴结盟,抵御曹军的南下。合兵之后兵力虽然雄厚,依旧赶不上曹军的“强弩之末”。怎么办?你联合了老朋友,上荐连环计,算准了在来东南风的那天给曹军当头一棒:一把火,依旧是一把火,烧的曹军七零八落,不知东南西北。这一次赤壁大捷,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小小的“刘氏政权”成长为了三足鼎立的三国之一,你功不可没。杜甫诗中赞你“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你就是那个为了刘氏江山呕心沥血的人。可是这是图什么?只为心中的梦想,心中的那片海。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豪言壮语之后,公元228年,你又出征了,去面对作“贼”的曹军。

出师不利,满腹经纶却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第一战就失了街亭。你对他倍感失望,之后士气减弱,“再而衰”,对于漫漫前路无可奈何。那蜀魏边界之处,曾经自由翱翔的地方,已经成了你的噩梦。终于,饮恨博望坡。

……

再看你的一生,其中二十七载春秋,九千八百五十五个日夜,就是为刘氏的霸业操劳。你奔波了一生,终于随着刘关张一起泯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你一直在为了你那片遥不可及的海奋斗,可奈何一己之力无法撑起空洞的失陷天空,一株小树无法撑起将倾的巍峨高山。终于在五丈原的上方上演了那场悲剧;天地似乎也在为你的离去感到悲哀:“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还是去了。业未竟,星已泯。你似那纷飞的落叶,无论舞出了多绚烂的舞姿,都无法回到树上——那个真正的乐园,那个没有战乱,和平的世界,也是你的梦想,你的那片海。正如那死去的大汉王朝,谁都无法阻止它的覆灭,哪怕是“多智而近妖”(鲁迅语)的你。

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只是苟全性命于乱世吗?还是报答刘玄德的知遇之恩?仅仅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那片平静美好的海——给百姓一个太平盛世罢了。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奋斗失败了,那也奋斗过,不会留下遗憾。正如此,你有一个鲜红的大写的人字铸就的人生。这是一种不屈的风骨,这是一种无畏的气概。正如那苏轼的名言“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还是回到杜甫的《蜀相》吧:“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你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相诸葛亮。千年之后,我为你点个赞。

【篇七:我和谁过一天想象作文】

今天早晨,我发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这个好消息就是张飞竟然在我的房间叫我起床!张飞看见我说:“你的衣服怎么跟我的衣服不一样?难道你是曹军人,想来刺杀我吗?”我说:“并不是,张飞大人,我是来给您放假,而且特意来当你的导游的。”我心想:还好我机智,不然我要被揍死的。

张飞拉着还没有准备好的我就往外跑,在路上,他发现了红绿灯,以为是曹军指挥灯,就冲过去想把红绿灯给打烂,路上的司机发现是真实的张飞,就全部涌过去要签名,可是,张飞以为是曹军士兵,就连忙拉着我拼命跑向另一个地方。他一路捣乱,我也真是应付不过来。我只好带他去科学家哪里,科学家把张飞送回他的时代了。

周围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连空气也更清新了,田野更绿了,我心里好受多了。

【篇八:我和诸葛亮聊聊天】

窗外,风拂过树林,发出沙沙的响声,此时的我,正趴在床上,静静地看着那扣人心弦的《草船借箭》,为什么曹操不放火箭呢?此时,书上洒满了月光,忽然,那月光越来越亮,亮得我难以睁开眼睛……

只见亮光减弱,接着传来了一阵阵的战鼓声,此时的我还没有清醒过来,待定睛一看,只见我飘在了空中,下面二十余艘草船上的人正在擂鼓呐喊,我一下子清醒了过来,这是草船借箭的现场直播啊!惊奇之余,还有一丝丝的好奇,我将目光投向了曹军水寨,只见士兵们正在忙着搬箭,一箱又一箱的箭搬在了岸边,此时,黑压压的一片人正走向岸边,原来是弓箭手。万事俱备,万箭齐发,一下子箭如飞蝗,射向了草船上,我又将目光放在了草船那边,只见一人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目若朗星,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的人出现了,正是我最敬佩的人——诸葛亮,此时,又是一道光照在了我身上,只见我站在了陆地上,前面就是诸葛亮,只见诸葛先生问我:“子从何处而来,找吾有何事呢?”我向他解释了一番,随之我又问道:“世人都说您神机妙算,但我发现一个问题,如果草船借箭之时曹军向您射火箭,那20余艘船,岂不成了20余条火龙了吗?”只见诸葛亮微微一笑,我愕然,只见诸葛亮答道:“火箭之所以着火,是因为上面有一块油布,而这是需要提前准备的,就算有火箭,因为有块油布,所以射程较近,无法射到船上。”接着我又问道:“我为何要效忠于刘皇叔呢?是仅因为您会分辨能人,慧眼识英吗?”只见诸葛亮立马回答道:“是,又不全是,是因为刘皇叔是汉氏之后,而“诸葛”这个姓氏是汉朝皇帝封的,即姓诸葛,就应该为汉朝出力。”言毕,又是一道白光,将我送回了家中……

原来,那是一场梦,但我认为,这个梦是我最难忘的梦,因为在梦中诸葛亮解答了我的疑问,让我受益匪浅。

【篇九:《草船借箭》的另类结局】

话说在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乃是神人,他知天象、晓地利、识人心,并且他智慧过人,最终助刘备夺得了天下。他用过的计策数不胜数,如众所周知的《空城计》、《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等。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草船借箭》的另类结局。

结局一:

诸葛亮带领着士兵驾驶着草船,来到了曹军的军营前,擂鼓呐喊,曹军果然上了当,不断地往江中射箭,很快诸葛亮就借到了十万支箭,然后,驾驶着草船打算回军营,但是由于当时江上烟雾弥漫,他们在江上迷失了方向,船离阵地越来越远,最终诸葛亮没能带着十万支箭顺利回到军营。

结局二:

诸葛亮带领着士兵,来到了曹军军营前,曹操上了当,但是他命令士兵传令下去:“现在江上大雾弥漫,我们看不清敌人的数量,不能贸然出动,所以先往江上射点着了火的箭,等火光暴露了敌人,再往敌人那里射普通的箭。”曹军照着办,果然发现了敌军的船只,最后诸葛亮和士兵都死了。

结局三:

诸葛亮带着士兵去曹军军营借箭,成功借到了箭,并且顺利回到了军营,可是经过周瑜的属下一数箭数,就发现十万之箭还少了一支,正好是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支箭,最后诸葛亮按照自己立下的军令状,被军法处决了。

结局四:

诸葛亮成功用草船借到了十万支箭,并顺利回到了军营,在他们正在开庆功宴的时候,曹军也在蜀国的军营前擂鼓叫嚣,蜀国的大臣便开始嘲笑曹操他们,但是谁都没想到,曹操真的亲自带领着军队来到了蜀国军营,刘备因为敌强我弱,不敢轻举妄动,于是把先前向曹操借的十万支箭全部归还给了他,反倒还赔给了曹操二十万支箭,最后曹操放过了他们,他们这才保住了性命。

《草船借箭》,诸葛亮的知天象、晓地利、识人心三大才能全都用上了,如果少了一样,那么结果必定是失败的。

【篇十:我和诸葛亮过一天】

夜阑人静,我躺在床上,望着天空的明月,皎洁的月光照在我的脸庞上,是离愁,别有一翻滋味在心头。我朦胧地听见“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透过窗户,我看见河边站着一个人,羽扇纶巾,好生面善,我上前仔细一看,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只见他徐徐说到:“如此月色,何不一同散步?”君子成人之美,我便与他散步在河边,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三国时代。

这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与曹军交战在即,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希望先生不要推辞。”诸葛亮明白周瑜在故意为难他,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怀疑,派鲁肃前去打探,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鲁肃回来报告周瑜,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一切,但诸葛亮一直都没有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才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我和大军一起回营,望着平静的江面,内心却跌宕起伏,深思中,我已经站在了家门口。我想,遇事的沉着冷静,处事的灵敏机智,为人的心胸宽广……诸葛亮的这些优点都是我在日后的生活中要学习的地方。

我与诸葛亮的在一起的这一天,让我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1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安塞腰鼓仿写
3我给自己写封信
4小心微信
5暑假
6古文的魅力
7美好的回忆
8考试作弊被抓作文
9转角遇到幸福
10这个不一样的春节
11观察树叶
12寒假趣事
13写观察日记
14难忘的体育测试
15一个泡沫
16动物园之旅
17我的书法老师
18三年,烙心间
19担当需要勇气
20不想起床
21续写青铜葵花
22雪花飘香
23开心农场游记
24风雨人生
25练琴的启示
26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作文
27从失败中站起来
28爱的源泉
29难忘那张坚毅的脸
30吃饺子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