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洗砚池头的作文

【篇一:祖国在我心中】

祖国在我心中,祖国那辽阔大地上的锦绣河山在我心中。我虽还未曾踏遍祖国河山,却在书本里已经领略过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瑰丽美景,瞻仰过那气势磅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吟诵过那“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还有那令人惊心动魄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壮丽景观。祖国美景,俯拾皆是。

祖国在我心中,春天里正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好季节。莺歌燕舞,红花绿叶。处处好风光。夏天里,别有一番滋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鲜嫩嫩的绿色,那娇艳艳的粉色,让炎炎夏日也裹挟上了丝丝清凉。秋天里,也有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闲暇好时光。掐一小朵桂花,沁人心脾。满眼的红枫,似把心头热血沸腾。冬天里,隐隐约约嗅到的那缕缕梅花香,不禁令人想吟诵起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祖国四季,各领风骚。

祖国在我心中,祖国文化更是渗透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骨子里。唐诗里书写着历史苍生,宋词里吟咏着悲欢离合,元曲中哼唱着人生疾苦,小说中记叙着光怪陆离。字字珠玑。而这些历史文化中最让我自豪的莫过于神奇的汉字。“甲,金,篆,隶,楷,草,行”代代相传,绵绵不息。它们把悠悠五千年历史就这样记录着。歌颂着。它以独特的存在昭告世人,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之中。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少年强则中国强!祖国,我心中的祖国。我愿化作那强劲之风,为你送去鲲鹏展翅之力。我愿化作那滚滚江水,为你送去一跃为龙之势。

祖国,我心中伟大的祖国。愿你繁荣昌盛。

【篇二:梅花】

梅花是在二月到三月时开花,是百花之中开的最早的。

梅花有白色,粉色,红色等众多颜色。白色的梅花,它的颜色白里透黄,就像用泛黄的白玉雕成的花一样;红色的梅花,红的似火红,红里透着淡淡的粉红色;最好看的颜色就要数粉色了,粉色的梅花的中心是粉色,但越靠近边,粉色越淡,所以边上一圈是白色,这就是粉色梅花引人入胜的原因。

梅花不仅颜色众多,还香气十分令人陶醉。古人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句出自《梅花》这首古诗的诗句,让我体会到:梅花白如得雪,如果没有没那令人陶醉的香气,就不知道这是朵白色的梅花,不然就以为是树枝上的一层白色的雪。

梅花有着3000年的历史。他不仅与兰花,竹子,菊花被称为“四君子”,它还与青松,竹子被称为“岁寒三友”。

之所以梅花是百花之中开的最早的,是因为梅花有着不惧寒冷的品质,因此古人有许多赞美梅花的诗句,如“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开花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我们也要学习梅花这种不惧怕困难的品质。

【篇三:花未曾凋谢】

一池洗砚,满树幽香,一支毫笔,满院静谧。

爷爷是爱写书法的。他在院子里栽了一棵梅花树,说要自勉,要学习王冕染黑洗砚池头树的精神。年纪小小的我常常坐在树下,嗅着梅花淡淡的香气夹杂着墨香,看着爷爷静静地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一笔一划不急不缓,笔下一个个苍劲有力的字慢慢显现了出来。一幅字写完,搁笔歇息,爷爷就笑意盈盈地对我说:“看看爷爷的字,是不是比上次的好看了!”我那时大字都不识几个,只顺着爷爷的意,回着:“是的!”

后来我上了学,习了写字,爷爷便开始教我写最简单的横竖勾,撇捺点。再后来,学着写字,抄诗。依稀记得爷爷教我写的第一篇诗是三岁小儿都能吟出的《静夜思》。诗是简单的,但字并不简单。看着爷爷的一笔一划不牵不连,点若高峰坠石,竖如万岁枯藤,斜勾如劲松倒折,笔力稳健,字形严谨工整,我一时有些愣住,无从下笔。爷爷停下笔,见我的模样,握住我的手,手把手慢慢地,一笔一划地带我体验书写的感觉。写完,爷爷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道:“做事亦如写字,要沉稳,切莫急躁。”我懵懵懂懂地应下了,也不知有没有记住。梅花花瓣纷飞,祖孙倚在一起习字的其乐融融的画面,至今印刻在我的记忆里。

再到后来,学业繁忙,与爷爷在一起的时间少了,我已许久没有动过笔了。回了老家,我一时心血来潮,坐在石桌前,闻着熟悉的花香与墨香,再执笔,竟有些生疏了,落笔,不似当初的稳重,字也失了该有的方正。爷爷在一旁看着,叹了口气:“丫头,你心定不下来,只有把心沉浸在要做的事里,才能做好啊。”说着,爷爷握着我的手,我感受到他掌心厚厚的茧子,还来不及想些别的什么,爷爷的声音就响了起来:“做事专心点。”我的思绪随着爷爷的一笔一划沉入字中。爷爷现在是惜墨如金,很少动笔,但字依旧如幼时的稳健苍劲,就好像这几年的时光没有过去一般。梅花盛开在枝头,淡淡的粉色,北风掠过,带下一瓣瓣的落花,而梅花在枝头开得更灿烂了。

花有没有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离开的时候是这满树的幽香,我回来的时候依旧是这满树的幽香,就好像不曾谢过一般。

【篇四:暗香之花】

走在寒冬与大雪所覆盖的公园里,孤独和清冷包围着我。放眼望去,除了雪,还是雪,世界一片银白。这时我闻到一缕暗暗幽香,寻去,最角落里独自默默开放的暗香之花——寒梅。

梅花是一种坚强的花,它们开放在寒冬里,凌寒独放,虽然没人欣赏但它们不管,还是默默地展现它们旺盛的生命,正如古诗所说的那样“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不像桃花、梨花,其它花那样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它呢,非常坚强,又不像桂花那样香飘十里,只能默默地散发暗香,但它有一种“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信念,让它保持着展现给世人光彩的决心。

此时此刻,我也像梅花一样孤独,但我却没有它那坚强的心,也没有它那悲惨的人生,但它给了我许多启示,是它让我爱上了梅花的古诗词,从它身上和古诗词的结合总结人生,王冕的诗曾写过“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但它后面又提到“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诗句体现了梅花只愿能让人们看到自己旺盛美丽的意愿,王安石也曾说过:“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些诗人都借梅花来教育后人要像梅花一样,坚强活着,即使没有人欣赏你,但你依旧要绽放光彩。

【篇五:《墨梅》扩写】

清晨的阳光,在冬日里显得极其珍贵,极其温暖。梅花屋后的园子里,飘溢出阵阵花的芳香。我,王冕,今日早早就起来了,来到园子里,在小木桌上,展开画纸,端出我的文房四宝,准备作画。

我独自端详着我家洗砚池旁的梅树,上面早已是梅花点点,芳香怡人。一朵朵梅花,在这百花凋零的严冬,傲绽枝头。她们那冰肌玉骨的仙姿,在凛冽的寒冬里,越发清纯。她们开得愈盛,清香愈久远。

我怀着无比敬佩之情,画下了这清丽淡雅的梅花。

在画梅花时,我没有用鲜艳的颜料泼染,而是用淡淡的墨,在纸上点些淡淡的点,留下墨痕。画好了,我颔首捻须,自我欣赏着,竟觉得沾沾自喜,飘飘欲仙。这是我至今的画作中,最得意的一幅啊!

这时,不知什么时候,身边多了几位乡邻。一位与我靠得最近的乡邻的话语,打断了我的思绪。他看着画作,指手划脚地说:“王先生,你画是画得好,但是这梅花有点……”。“您若是给这梅花配上鲜艳的色彩,这画定会更美。”另一位老者也附和着插嘴。大家在那儿品头论足,有咂嘴的,有摇头的。

我笑了笑,笑得很悲哀,但也更自信。此间何人懂吾乎?

我默默地舒了口气,俗人怎理解我呢!我真的不需要别人来赞美我墨梅的颜色好,我只愿她能在天地间留下芬芳啊!相同的,世人皆向世俗献媚,我却偏不,我只愿在天地间留下浩然正气!

想着,我提笔,在刚画就的墨梅图上,挥笔写下了: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淸气满乾坤。

天似乎越来越冷了,而我此时的心,真如这凌寒独绽的梅!

【篇六:我眼中的作文】

愿你,在转动的世界中,有自已不变的内在风格。在世俗的花草中,有一片自己的清明天地。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我家有棵梅花树,它清冷,从不同身边的月季争艳。

老家在乡下,母亲从我懂事时就喜欢捣鼓花草,可花草们从未存活过一年。后来,爷爷不知从何处弄来了一株梅花。浇了点水,施了点肥,竟存活了下来。梅花树的旁边,有一墙的月季,十分奇怪的是,种了梅树的第二年,月季也发了新枝。

我们全家都喜欢梅花,在这个小镇上独一无二,别人家的围院里八月泛着微香,六月一池清莲,九月柚子挂着,三月李子结着。我家的梅花树要等所有花都败尽,再傲然立于寒风之中。像什么?妈妈说它像古时的'胭脂红得透彻,艳丽;奶奶说它像绣在旗袍上的绣花,端庄,秀丽;爸爸说它像黑暗中的一束光亮,给人希望;爷爷说它像中国人的脊梁,笔直,坚挺。我问爷爷为什么,爷爷笑着说:“你还小,等你长大就明白了。”

三年级的时候,学了一篇课文,题目是《梅花魂》。那时我想我好似感觉到了,梅花的脊梁是中国人的脊梁,中国人的脊梁是梅花的脊梁。

去年冬天,我和父母回乡下小住,又看见了梅花树。恰逢下雪,点点白在点点红上,点点红夹着点点白,好一幅傲雪寒梅图!

爷爷走来与我闲谈说:“你看这树一年比一年高了,一年比一年蓬勃。”我笑着点头。爷爷对我说:“我们县是革命县,那时候,小日本在南京逮着一个共产党要员,逼他说根据地,那小子被打地遍体伤痕也不说一个字。死的时候的脊梁挺得直直的。他说呀,我们中国人死也不会弯一下腰,弓一下背。”爷爷说得热泪盈眶。我问爷爷:“爷爷,你说梅花是不是和中国人一样坚强?”爷爷重重点头,又剧烈地咳着嗽。我扶着爷爷进了屋。

回头望梅,一树繁花,一树信仰,愿你在世俗花草中,有属于自已的一片清明。

【篇七:梅花颂】

梅花,虽不如牡丹那样美丽娇贵,也没有百合那样纯洁无瑕,更没有玫瑰那样热情似火,但我却深深地爱上了它,因为它是那么坚强不屈。

记得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我穿着羽绒服,望着外头的雪景发呆。突然,雪中冒出了一点儿黄,我裹紧衣裳,想走过去探个究竟。近了,近了,近了!从原先的一点儿到一大簇,哦,原来是我家的梅花开了。那一朵朵梅花好像一张张笑脸,在向我微笑。我伸手,轻轻摘了一朵,捧在手心里,端详了起来:只见它是淡黄色的,由12片花瓣组成,中间的花蕊小巧玲珑。我低下头闻了闻,啊!清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

梅花不仅外形美,香气浓,而且它的品质很值得我们学习。大家肯定知道,梅花、松柏、翠竹被称为“岁寒三友”。梅花是孤傲的,它在寒冷的冬季坚强地开放,不怕大雪,不怕冰雹,独自一人。它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南宋大诗人王冕曾在他的《墨梅》诗中赞美道: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我正是没有梅花那坚强的品质,才退缩不前。每到冬天,大雪纷飞,非常寒冷,我都会躲在温暖的被窝中睡懒觉,在7:05时,妈妈来叫我起床,可我爱理不理,5分钟又5分钟地拖,终于在7:25时,我不得不起床,最后,我迟到了,被老师说了一顿,作业也没有及时上交。哎哟喂,现在想想,跟梅花比,我真是太惭愧了,我一定改。

梅花是那么勇敢,那么坚强,在寒冷的冬天,为世界增添一份独特的美,我已经深深地喜爱上了它。我一定会以它为榜样,做一个坚强勇敢的人。

【篇八:我眼中的脊梁】

愿你,在转动的世界中,有自已不变的内在风格。在世俗的花草中,有一片自己的清明天地。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我家有棵梅花树,它清冷,从不同身边的月季争艳。

老家在乡下,母亲从我懂事时就喜欢捣鼓花草,可花草们从未存活过一年。后来,爷爷不知从何处弄来了一株梅花。浇了点水,施了点肥,竟存活了下来。梅花树的旁边,有一墙的月季,十分奇怪的是,种了梅树的第二年,月季也发了新枝。

我们全家都喜欢梅花,在这个小镇上独一无二,别人家的围院里八月泛着微香,六月一池清莲,九月柚子挂着,三月李子结着。我家的梅花树要等所有花都败尽,再傲然立于寒风之中。像什么?妈妈说它像古时的胭脂红得透彻,艳丽;奶奶说它像绣在旗袍上的绣花,端庄,秀丽;爸爸说它像黑暗中的一束光亮,给人希望;爷爷说它像中国人的脊梁,笔直,坚挺。我问爷爷为什么,爷爷笑着说:“你还小,等你长大就明白了。”

三年级的时候,学了一篇课文,题目是《梅花魂》。那时我想我好似感觉到了,梅花的脊梁是中国人的脊梁,中国人的脊梁是梅花的脊梁。

去年冬天,我和父母回乡下小住,又看见了梅花树。恰逢下雪,点点白在点点红上,点点红夹着点点白,好一幅傲雪寒梅图!

爷爷走来与我闲谈说:“你看这树一年比一年高了,一年比一年蓬勃。”我笑着点头。爷爷对我说:“我们县是革命县,那时候,小日本在南京逮着一个共产党要员,逼他说根据地,那小子被打地遍体伤痕也不说一个字。死的时候的脊梁挺得直直的。他说呀,咱们中国人死也不会弯一下腰,弓一下背。”爷爷说得热泪盈眶。我问爷爷:“爷爷,你说梅花是不是和中国人一样坚强?”爷爷重重点头,又剧烈地咳着嗽。我扶着爷爷进了屋。

回头望梅,一树繁花,一树信仰,愿你在世俗花草中,有属于自已的一片清明。

【篇九:春天】

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来看看吧!

春天是五彩斑斓的。田野里有蓬蓬勃勃的油菜花,粉红的草籽花和胡豆花。油菜花是黄色的,那是一种青春的黄,黄得酣畅,黄得秀朴。草籽花在杂草中盛开着,显得无比耀眼。单朵的草籽花并不起眼,可密密麻麻的草籽花在一起却显现出一种浩浩荡荡的生机。闻起来,花里的甜味混着青草味儿。女孩们看见草籽花,就像看见宝贝似的,连忙采下一大把做成一个个美丽的花环,挂在脖子上。胡豆花更有意思了。外边的一层花瓣是粉红的,里边呢,却带了一点儿黑。我觉得像别人写字时,墨水甩到花瓣上去了。真像:“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香。”五彩斑斓的春天呀,用一句花形容:“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它美在一个“绿”字。看,有嫩绿的小草,碧绿的杨柳。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青得逼你的眼。杨柳像淑女一样在岸边梳理自己柔顺的头发。有人摘了片柳叶放在嘴边,合着婉转的鸟鸣声应和着。“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呀!

春天是温和的,像慈爱的母亲抚摸着你。太阳暖暖的。孩子们在草地上放风筝。天上除了白云以外,多了一个又一个的风筝。孩子们嚷着、跑着、笑着,合着地上的点缀相照应,打造一片春日的温和。“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次我脱口而出。

热门推荐
1谈谦虚
2与父同行
3帮妈妈做家务作文
4乌龟
5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
6共享时代,道德先行
7青瓜的自述
8海洋历险
9妈妈的眼睛
10难忘那充满鼓励的目光
11学无止境
12我梦见又举行了一次跳蚤市场
13我最敬佩的老师
14我们家的“三个鬼”
15家乡的春节
16可爱的兔子
17路就在脚下
18文明在我身边
19
20第一次钓鱼
21我家的鱼缸
22盛开在心田的微笑
23学游泳
24给妈妈的一封信
25我敬佩的人
26温暖的伞
27美景就在身边
28诗韵端午
29护蛋行动
30我的哥哥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