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糖画的作文

【篇一:糖画的味道】

深秋的寒风刮起落叶,步履匆匆的我偶然瞥见路边的蛋糕店。店里琳琅满目的糕点精致却如出一撤,模式化的现代技艺略显冰冷。不知为何,我却突然想念起儿时那古朴香甜的传统糖画的味道。

当学校的大门尚是掉漆的破旧模样,当门前如盖的青桐尚为树苗儿时,每逢放学,糖画那诱人的甜味就弥漫开来,回荡着、飘乎于校门口,吸引着一干稚童呼啦啦地围去。

我们总是伸长脖子向圈内探望,卖糖的老伯笑得慈祥,手上的动作也不急不缓,他将金褐色的黏稠糖浆倒于锅中一热,麦芽糖那香甜的味道就氤氲于空气中,直引得人垂涎欲滴。猛吸几口气,恨不得让这糖味尽入鼻腔。糖画的味道,自鼻尖开始记忆。

黝黑粗糙的手握住勺柄,一下一下缓缓地搅动糖浆,时而挑起几根缠绵的细丝,时而翻转整锅的黏稠。当性急的孩童催促其“快些”,老伯只笑笑,敦厚的脸上挤出些和蔼的褶皱:“别心急,只有熬炼足够的时间,糖浆才能韧性十足,才是真正的糖画味道。”清风徐来,涤荡一池心水,糖画的味道,总伴随着童年时虽懵懂却情愿的等候。

勺尖轻带糖浆,第一滴圆点凝结落于纯白的石板上,奠定下糖画的基础。之后,那只勺子顺应糖浆圆润的弧度滑动,在转角处轻巧地一勾一折,拉开细丝又不使断落地翻转,继续下一笔的勾勒……转、腾、挪、点、绕,金褐色闪光的“琥珀”在熟练的古典技艺中变换着角度舞蹈,直令人看得出神。而那股甜香仍不绝如缕地萦绕声旁。其实糖画的味道,也不乏是熟能生巧的视觉盛宴。

慢慢等待、焦灼渴望后,栩栩如生的糖画终究入手。尚带着炉火的暖意,我已迫不及待地将其顶端咬下,心满意足。糖画的味道入口并不是立马的甜,反倒有丝淡淡的苦,是放于空气中太久了?还是时间沉淀的太多?我细细揣摩,慢慢品味。甜意渐渐地自舌根反漫上来,在口腔中徐徐传递。不似一开始的微苦,却也没有腻人的甜。不似跳跳糖的“爆炸”刺激,不比水果糖的多彩绚丽,却自有一股时间沉淀下朴质厚重的清甜、踏实、安心、温暖,就像是老人们娓娓道来的故事,暖人心扉,悠长地浸润五脏六腑,自糖浆流入四肢百骸……

当时光翩然轻擦,当亭前新种的柳发了芽,当稚嫩幼童逐渐拔高成亭亭少年,昔日熟悉的糖画味道却已淡淡远去……过往那朴实的古典技艺已不再有人传承,那民间熟悉的吆喝声已不再响起。我却突然开始了怀念。怀念那似蜂蜜般黏稠的糖浆的味道,怀念那耐心等候糖画的从前慢的味道,怀念那古朴熟练的古典技艺的味道……

我怀念着、期待着,又某天路过街角,能否再见那象征民间技艺与古朴情怀的糖画摊子,再尝一尝糖画的味道。

【篇二:我的暑假生活】

疫情还没有结束,但暑假还是快乐地来到了。

假期的学习生活很充实。按照老师的要求,我制定了“时间作息表”,每天都会安排时间学习。我很爱看书,每次看书都会跟着主人公一起感受喜怒哀乐,常常到了时间,我还看得津津有味。写作业的时候,我也一点都不马虎,所以早早地就把作业完成了,现在已经在预习下学期的内容了。

每天的运动也很让人兴奋。跳绳、跑步、骑自行车……真是丰富多彩!我最喜欢骑自行车,傍晚,约上几个小伙伴一起在小区里骑行,一圈又一圈地展示我们的车技。我们还常常比赛,看谁骑得快,有时候我会得第一名,可真是高兴极了!

此外,各种各样的夜市丰富了我的暑假生活。在莫名其妙的集市里吃糖画,去千秋广场赶夜市,到奇幻谷的夜摊吃冰淇淋……这让我找到了很多吃的机会,也感受到了从未体验过的快乐!

这就是我的暑假生活,充实、快乐、难忘!

【篇三:花开花落】

那一天,是一个寒冬,那个冬天,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见到了雪的冬天,我本应高兴,可我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我正在通往她葬礼的路上,我手中捧着她送我的百合花,那花已经没了以往的生机。花落了下来,她也真的走了。

“不许动,别碰坏了我的花儿!”她严肃地说。我愣了一愣,把花摘了一点花瓣。之后她骂了我,那是她第一次凶我,从那天之后,我意识到了,她家门口前那一亩花园,是我不能涉足的禁地。我在一岁时,就被被父母送到了她家,只有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时,父母才会把我接回家。我和她相处了八年之久,她是一个爱笑,爱吃的“老顽童”。所以我的童年过得十分有趣。

乡下的夜晚,时不时会出现一些“小精灵”,她便会带着我们去捉那些萤火虫,每天晚上,邻居家的小孩就回来我家,嚷嚷着让她给他们捉一瓶萤火虫,她总是“忙”得不亦乐乎。

她的厨艺也十分好。因为知道我喜欢吃鱼、鸡翅和鸡爪,所以每个礼拜这些东西至少会吃一次。她做的炸鸡翅不知把邻居家的小孩引过来几次。

最好笑的还是那一次,她儿子听说她想去卖“糖画”,于是就给她买来了所有设备。她就在家里开起了“小店”,让我叫那些孩子们来品尝,顺便再做笔“生意”。可是她画糖画那可真可以说成“四不像”,别人要一个“猪”,她却画成了一只“熊”。别人要一个苹果形状的,她却画成了一个圆饼。因此,许多孩子对此十分不满意,但由于她卖的价格低,又好吃,所以还是很多小孩来买,而我,就大饱口福了!

快乐的时光也是有限的,九岁时,父母把我接回了家,走的那一天

,我哭成了“泪人”,她做了一个桃子形状的“糖画”给我,那是她做得最好的一次。她还给我了一盆百合花。在我走了一年后,她病了,不知是什么病,人不大舒服,大部分时间都躺着床上,而我一来,她就给我做了好吃的。她在我心中,一直都是不会倒下的,然而这一次,她倒下了……

春天一晃眼就到了,那盆百合花又一次绽开了,可她却没能回到我身边。

【篇四:诗画济南】

暑假时分,我出游济南。

渐入济南,隐约间,一曲长笛渐行渐远,而车窗外的景色也悄无声息地变化着。由高楼大厦步入了亭间小巷,犹如诗一般淡雅,画一样清新,耳畔,余音缭绕……

红妆翠盖木兰舟

在大明湖畔停下,古代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进入大门,荷的清香便藏不住了,毫不吝啬地弥漫开来,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湖边。湖边伫立着几棵古树,枯老的树皮有如将士的手,正守护着这片宁静的湖。放眼望去,湖面上满是翠绿,粉嫩的荷花夹杂在翠绿之中。坐上小舟,一点点划向湖的中央,小舟穿行在荷叶间,我把手伸出,指尖触碰着,丝丝清凉习来。湖畔的人们,悠闲地踱步,时光如此惬意,简单的幸福,大概就是如此……

一池新绿芙蓉水

一恍眼,就到了中午。沿着青石小巷,一直走,路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叫喊声此起彼伏,小摊也愈来愈多。这些食物并不精致,相反的,它们制作起来十分简便。陪伴我们同行的,是身旁那一池芙蓉水,那水颇有几分婉约的气质,然而,人们也总说:“出水芙蓉”。转一个糖画,边品边看,水的两边是茶馆,人们坐在外头,喃喃细语,好不悠闲自在。再瞧瞧那美食的制作人,满头大汗的,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手里还不停歇。糖,很普通,但这甜味儿,却十分清淡,丝毫不减。简单的幸福,大概就是如此……

江心泉迸蕊珠黄

继续前行,就到了著名的趵突泉。进入景点,一下就清凉了,正因清早那一场雨,瞧,那几个泉眼正不停地冒着水,整片池上浮着一层雾,仿佛仙气浮动。景色虽十分普通,但是,这里却被披上了神秘的纱衣。

人们总说:“人生如戏”,而在济南,却是“人生如诗”,在这个高楼耸立的省城,却仍然独留了那一份诗韵。济南的美,出尘细致,悠远而淡然。如今,我们缺少了那一份自然朴素。也许是老济南府感染了我,而这样简单又淡泊的生活,又何尝不是种幸福?

耳边又闻长笛笙歌,那是济南的声音。

浮生未歇……

【篇五:游岭南印象园】

伟大的雕像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不是空谈,而是要去体验、去感受、去欣赏。岭南印象园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

周六的早上,我和老师同学一起去游览了古色古香的岭南印象园。一进入岭南印象园,就看到整整齐齐的青砖青瓦的房子和古老的窄门高屋、长长的小巷。我们行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热闹的商铺:裁缝店、人人理发店、黄振龙凉茶铺、人民公社、日报社、皮影楼等等。在街道两旁,很多新奇的东西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捏面人、画糖画、吹麦芽糖……这些东西可是我们从来都没有见过的,大家都非常好奇!我们在充满古韵的小巷上走着,穿过石拱小桥,看着历史悠久的小店,我们不禁赞叹道:“啊,这里可真美啊!”在那里我们还了解到一些岭南语言文化:他们管无所事事人叫花鬼;管臭男人叫衰鬼;管老板娘叫事头婆……

我们参观了完古建筑后,就去寻找我们梦寐以求的糖画。在小巷的巷处我们找到了画糖画的摊位,我们班的同学迫不及待地问价钱,还没等师傅回答就在画满各种动物的转盘上转了一下,指针指到了金鱼,糖画师傅舀了一勺糖,熟练地把勺子微微地一斜,糖水像棉线一样流到大理石板上,师傅的手一会向左一会向右,绕来绕去,绕出了鱼身上的花纹。最后,又画了鱼的胡须,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金鱼就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我想:师傅真厉害,在这么短时间内画出了一条小金鱼!于是,我也赶紧付了钱让师傅给我画了一只可爱的小鸟。

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但给我增添了乐趣,还给我留下了一道美好的回忆。岭南印象园,你真美!

【篇六:做糖画】

这天,我带着秧秧来到庙前,往里一看,里面人山人海。不过,我们不是来看戏的,而是专门奔着小吃来的。

我看到一家糖画小摊,就牵着秧秧的手来到小摊前。画什么呢?我灵光一现,想到我和秧秧都是《魔道祖师》的书粉,便说:“我要江晚吟,我最喜欢她了。”“好嘞!”老板长得黑黑的,瘦瘦的,脸上尽是笑意。

老板先做了“江”字,不过反复做了好几个我都不满意。于是我对老板说:“大叔,让我试试吧,看我亲自出马。”“嗯,来来来,那就看看你的手艺。”老板倒是非常客气。

做糖画还真是要功夫。老板先用勺子舀出一勺糖,在铁板上贴了贴,再递给我说:“把勺底的糖拍平,画的时候就不会滴下来。”我接过勺子,将糖往上倒,因为第一次做糖画,不免有些紧张,手颤颤地抖着。没想到,那糖一到铁板上就歪歪扭扭地绕了起来。老板只好把糖撤了,重新舀了一勺给我。我接过糖勺,深深地吸了口气,慢慢地伸出手,冷静地将糖滴在板上。这次,我不紧不慢地移动糖勺,慢慢地,一个“江”字就完成了。大叔告诉我:“做好之后,可以用小铁片将不完美的地方敲下来。”过了一会,只见大叔笑着说:“哈哈,我今晚收了一个徒弟哦!”

由于后面两个字实在不好写,我只能像“师傅”请求支援喽。“师傅”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上的糖画。我站在一旁,好奇地问:“这真是一门技术活啊!大叔,你在做糖画的时候应该会觉得很好玩吧?”“哪是呀!这做糖画,速度要快,要不没一会儿糖就会干了,那就不好画喽。”

做完糖画,道别了“师傅”,我看着手里的作品,真是不舍得吃啊,“江”字还是自个儿写的呢!但我还是撕下了包装,掰下一小块,放入口中。这糖甜而不腻,我不禁赞叹,我们中国的传统技艺真是令人惊叹!

【篇七:古城之美——幸福潮州征文】

任时光来去,你在原地,安静地诉说属于你的流年故事。亲爱的古城,亲爱的故乡,我记得你所有的模样——每一面斑驳的城墙都记录着岁月的风霜,每一树怒放的木棉都彰显着生命的华彩;每一缕飘散的茶香都氤氲着古老的清雅。你的美丽,一如檐下初开的花,带着期盼与向往,住进了每一个潮州子孙的心底。

看晨曦里的如火红花,红得那样张扬亮烈,站在风里,仿佛拥有整个季节最高昂的灵魂。

晨雾里渡船轻启,水声渐渐远了江岸,渺远的江面偶尔传来船夫的几声吆喝。而晨光之中,木棉骄傲地绽放,灼灼的红,点亮了半条江的色彩,又与隐了轮廓的青山相映,便成了一幅无从着墨的潇洒画卷,那是古城源远流长的美丽诗篇。庄严蓬勃的红,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活力,那是一种让人神魄飞荡的美,而古城正是如此一树艳丽繁花,生机盎然,不断朝着希望生长。

看余晖下的祥和老街,夕阳漫不经心地走在林立的牌坊街上,晚风路过雕花的窗,吹散了混杂在空气中的几丝醇烈茶酒香,而路边慵懒的猫咪抱着尾巴打量着街上的人来人往。

走在这样的一条街上,就仿佛踏入一段长远的时光。穿梭在小巷之间的孩童哼着方言歌谣,嘴里或许还含着方才街角做糖画的师傅给的糖块。长椅上坐着的老人,谈笑风生,眼底流光溢彩,他们相互搀扶着走进身后那道半掩的门,而那里早有儿孙将一桌饭菜备好,正等待着他们共享天伦。街上小贩婉转的叫卖声亦逐渐消失在金色的黄昏之中。那是一种温暖闲逸的美,古城的日子便是在这样不温不火,平和温好的节奏里不断流转。

煮一壶茶,听一折戏,在“倾身事茶不知劳”的愉悦中,看青衫磊落,风采如常,红妆水袖,倚栏独唱。潮韵悠扬,那飘过千年的温柔缠绵,善恶忠奸,皆化作一曲嫣然,飘然韩山外。

闻古城的婉转唱腔,那是一种沉淀了情感的美,经年不息,深植于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古城之美,美在明澈山水,美在风土人情,美在它简单而明媚的风采。它是每一个古城之子心中温好而美丽的存在,拥有明朗的未来。

你可曾听见风中有人呢喃:心中有座城,美丽而永恒。

【篇八:描写糖画】

我们国家有着各式各样的传统文化,其中我特别钟爱糖画。相传糖画是由唐代四川大诗人陈子昂发明的。他把糖画带进了皇宫,得到了皇上的赞许。晚年为了纪念皇上的恩遇,收了几个徒弟传授此技,这个技艺便从此流传下来。

我想亲眼看看糖画的制作过程,爸爸妈妈就带我来到河坊街。一走进河坊街,就看见一个小摊边挤满了人,我挤进人群才发现,这里原来是在做糖画。

只见,做糖画的叔叔用小火把锅子里的糖烧到溶化,然后再趁热打铁地将糖浆用勺子在一块光滑的石板上作画。叔叔拿着勺子的手一会上,一会下,一会轻,一会重,勺子里的糖浆慢慢地往石板上滴,不一会就形成了一个长着触角和胡须的头,紧接着他又飞快地在头的后面画出了两条弧线,两条弧线越靠越近,最后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条长长的身子,然后在身子后面画出了一个像火焰一样的尾巴,再在身子中间画上一条条细线,最后在身子下面画上四只像鸡爪一样的爪子。就这样来来回回晃动了几下后,一幅糖画就画好了。

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张牙舞爪的飞龙,这只龙被叔叔做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好像是一条真的龙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我们。接着,他趁糖还没硬,就从身旁的一个抽屉里拿出一根木棍,黏在糖画上,这一幅糖画就大工告成了。看着这条龙,我都眼馋了,好想咬上一口。于是我赶紧让妈妈给我买一个。买到了糖画,一口咬下去“啊!真甜!”

糖画又有趣又好吃,它的味道让我念念不忘。但现在会做糖画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真希望这个传统文化能一直延续下去。

【篇九:糖画】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种,有赛龙舟、闹花灯、还有剪纸等等…不过,我最喜欢的就是糖画了。

糖画既可以吃,又可以用来观赏。

每当你走到卖糖画的小摊前,你是否闻到那股麦芽糖渐渐融化的香味。你是否站在做糖画的小摊前久久不愿离去。是的,我就是那样。

当我第一次跟妈妈回她的老家,见到糖画时,小摊前挤满了人。我好不容易挤进去,一看,我奇怪极了,这个用糖做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没等我向妈妈问,她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说:“这是糖画,既可以吃,又可以观赏…”我点了点头,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只见那位爷爷盛了一勺糖稀,他把勺子稍微一倾斜,糖稀变成了像细细的瀑布一样的直线,用手一挥画了几朵类似花瓣一样的东西,又画出它的身子,尾巴和嘴巴,我看出来了,这是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公鸡,瞧!它的羽毛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金光闪闪,栩栩如生,美丽极了。

你看他又画了一些爱心形状和蝌蚪形状的图案,接下来他把所有爱心都组装了起来,只留下来一对又大又薄爱心,和蝌蚪形状的图案拼在一起,只见他灵活转动手腕,眨眼功夫,一只形象生动,活泼可爱的蛐蛐就做好了,老爷爷的手简直太神奇了,只要你说的出的动物他基本都会用糖画出来。

我多么希望也能学会做糖画,不过我要做不同口味的糖画,比如巧克力味道,草莓味的糖画等等……。我还要做出立体的糖画。

【篇十:传统文化闹国庆】

国庆假期,爸爸说要带我去体验一次中国传统文化大餐。十月二日,我带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中梁迷你游乐场。

到达目的地,眼前的一切让我大吃一惊。不大的游乐场分成了好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都设置了一个项目,有做糖画、皮影戏、捏面人和打年糕等,这些可都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传统技艺了,我还是第一次接触呢。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捏面人,一位老爷爷坐在一个柜子面前,柜子上有许多五颜六色的面粉团和一些成品,有孙悟空、猪八戒等一些小动物,柜子前面围满了好奇的小朋友,一双双铜铃般的大眼睛认真地注视着老爷爷那双灵巧的双手,不管小朋友们要什么动物老爷爷都能迅速地捏出来,还栩栩如生,就连爸爸也看得入神。

做糖画也非常有趣,阿姨把一块糖稀放在锅中,糖稀慢慢融化变成糖浆,然后用个小勺舀上一瓢糖稀,像画画一样在烤炉上挥洒自如,不一会儿,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就诞生了,小朋友们拿着精美的糖画口水直流却都不舍得吃。

不知不觉快到吃饭的时间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游乐场。一路上还在回味着艺人们那精湛的技艺所带给我的惊奇与知识。这样的传统手艺已经越来越少了,希望它们能够永远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小朋友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热门推荐
1全家福
2快乐的童年
3比一比
4外婆与“共享时代”
5我的舞蹈老师
6快乐六一骑行
7学校,我为你自豪
8金仓湖一日游
9一次选择
10校园一角
11故乡变了
12我的好伙伴
13姥爷真能干
14游河南云台山
15美啊!黄果树瀑布
16我为中国而感到骄傲
17那声音常在我心田
18捡鸡蛋
19那一次,我学会了独立
20妙趣横生的课间
21玻璃不见了小学生作文
22《范进中举》续写
23成长的烦恼
24小妹老琪
25窗前那棵树
26镜子
27碎片化的学习
28善良的人
29繁星的心愿
30雷锋精神永流传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