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糖画的味道】
深秋的寒风刮起落叶,步履匆匆的我偶然瞥见路边的蛋糕店。店里琳琅满目的糕点精致却如出一撤,模式化的现代技艺略显冰冷。不知为何,我却突然想念起儿时那古朴香甜的传统糖画的味道。
当学校的大门尚是掉漆的破旧模样,当门前如盖的青桐尚为树苗儿时,每逢放学,糖画那诱人的甜味就弥漫开来,回荡着、飘乎于校门口,吸引着一干稚童呼啦啦地围去。
我们总是伸长脖子向圈内探望,卖糖的老伯笑得慈祥,手上的动作也不急不缓,他将金褐色的黏稠糖浆倒于锅中一热,麦芽糖那香甜的味道就氤氲于空气中,直引得人垂涎欲滴。猛吸几口气,恨不得让这糖味尽入鼻腔。糖画的味道,自鼻尖开始记忆。
黝黑粗糙的手握住勺柄,一下一下缓缓地搅动糖浆,时而挑起几根缠绵的细丝,时而翻转整锅的黏稠。当性急的孩童催促其“快些”,老伯只笑笑,敦厚的脸上挤出些和蔼的褶皱:“别心急,只有熬炼足够的时间,糖浆才能韧性十足,才是真正的糖画味道。”清风徐来,涤荡一池心水,糖画的味道,总伴随着童年时虽懵懂却情愿的等候。
勺尖轻带糖浆,第一滴圆点凝结落于纯白的石板上,奠定下糖画的基础。之后,那只勺子顺应糖浆圆润的弧度滑动,在转角处轻巧地一勾一折,拉开细丝又不使断落地翻转,继续下一笔的勾勒……转、腾、挪、点、绕,金褐色闪光的“琥珀”在熟练的古典技艺中变换着角度舞蹈,直令人看得出神。而那股甜香仍不绝如缕地萦绕声旁。其实糖画的味道,也不乏是熟能生巧的视觉盛宴。
慢慢等待、焦灼渴望后,栩栩如生的糖画终究入手。尚带着炉火的暖意,我已迫不及待地将其顶端咬下,心满意足。糖画的味道入口并不是立马的甜,反倒有丝淡淡的苦,是放于空气中太久了?还是时间沉淀的太多?我细细揣摩,慢慢品味。甜意渐渐地自舌根反漫上来,在口腔中徐徐传递。不似一开始的微苦,却也没有腻人的甜。不似跳跳糖的“爆炸”刺激,不比水果糖的多彩绚丽,却自有一股时间沉淀下朴质厚重的清甜、踏实、安心、温暖,就像是老人们娓娓道来的故事,暖人心扉,悠长地浸润五脏六腑,自糖浆流入四肢百骸……
当时光翩然轻擦,当亭前新种的柳发了芽,当稚嫩幼童逐渐拔高成亭亭少年,昔日熟悉的糖画味道却已淡淡远去……过往那朴实的古典技艺已不再有人传承,那民间熟悉的吆喝声已不再响起。我却突然开始了怀念。怀念那似蜂蜜般黏稠的糖浆的味道,怀念那耐心等候糖画的从前慢的味道,怀念那古朴熟练的古典技艺的味道……
我怀念着、期待着,又某天路过街角,能否再见那象征民间技艺与古朴情怀的糖画摊子,再尝一尝糖画的味道。
【篇二:向实践出发】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来临使科技占据了世界发展的核心位置,作为新世纪的少年,什么对我们的明天最重要?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两个字:实践。
古时候有位船王,他打渔的技艺十分高超,谈起他,没有一个渔夫不敬佩的!船王有三个儿子,从出生那天起,船王便教他们打渔的技艺:怎样织网最合适,什么天气宜出海,鱼群的方向怎么找……等到三个儿子成年以后,船王要求他们第一次出海打渔,出海一个月,打的鱼却很少。船王很愤怒,一位朋友劝解:“你从他们小时候起就只教技艺、方法,却从来没有让他们出海过,一个月出海自然打不回来你想要的那么多鱼。”原来失败的原因就是——缺乏实践!
春秋战国时期,将军白起攻打赵国,赵国的主帅——老将廉颇深知敌强我弱便固守城池,白起攻城不得,便派人在赵国都城散布消息:“赵国的年轻将军赵括勇猛无敌,而廉颇贪生怕死。”昏庸的赵王便换上赵括做主帅,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很快战败,赵国的四十万军士惨遭活埋。赵括战败的原因,究其实——缺乏实践!
“实践,一切科学成就的来源!”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华人杨振宁如是说,仔细想想,什么科学实验成果不是实践得来的呢?爱迪生发明灯泡时,关于发光物体就找了1000多种,实验达上千次,瓦特改良蒸汽机是从儿时就开始探索的。实践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中考的来临伴随着各项考试的来临。实验操作考试,这或许是实践的一个方面。但二十分的分值在笔试面前显得可怜。五月初的实验操作考试,前一个月才开始接触、训练。许多中学生不得不发问:“我们的民族缺乏了实践的能力了吗?”这个问题值得国人深思!
实践是个人的能力。实践是国家的动力,实践是民族的希望!让我们注重、培养实践能力,为祖国、民族的未来增添一片彩色!
向实践出发!
【篇三:传承传统文化,铭记红色历史】
2017年8月10日上午,榕城区实验学校的50多名小记者一起走进揭东区锡场镇潭王村进行采风活动。
潭王村,有“龙舟之乡”的美称,位于北河之滨,是一个美丽的水乡。经过近30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便开始我们采风活动的第一站——龙舟文化。
解说员带着无比激动的我们去参观龙舟。一进门,两条壮观的龙舟映入眼帘,最引人注目的是龙头,龙角看起来像鹿角一样,其中一条龙舟的胡须是黑色的,另一条则是红色的。黑胡须的龙舟叫“青龙”,红胡须的龙舟叫“红龙”。听解说员说,龙舟最先是由村里一个叫王致林的爷爷自制的,他先造出27桡的小龙舟,后来再造出49桡的大龙舟。后来他的儿子王协正又造出一艘51桡的大龙舟。到了近几十年,龙舟制作技艺又传到了王协正的儿子王卫军的手里。他们没有专门去拜师学艺,而是通过祖辈手口相传,自己不断摸索、尝试,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造船技艺。一家三代全是造龙舟的高手,实在是太棒了!潮汕地区有农历五月初五赛龙舟的风俗,但龙舟在四月初一就得先下水,参加赛龙舟的人也有讲究:最近一年家中不能有丧事,家中妇女不能有身孕。只有符合以上条件的人才可以去赛龙舟。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蓝康中心学校的旧址。解说员给我们讲述了当地被日军侵略的惨痛历史:1944年12月9日揭阳沦陷,当地人民群众不屈不挠进行了长期的抗战。在抗日战争期间,这所学校是全县闻名的抗日救亡宣传阵地,为潮汕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这次活动已接近尾声,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这美丽的潭王村。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关于龙舟的传统文化和龙舟制作者认真、刻苦的精神,也了解了潮汕人民不屈不挠抗击日寇侵略的历史,我也在采访得到了教益: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篇四:卖油翁扩写】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几乎百发百中,他也因此沾沾自喜,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夸。别人慑于他那高超的射箭技艺,不敢跟他媲美。正因为这样,陈尧咨觉得自己的射箭技艺天下无双。
一天,陈尧咨又在自家园子里炫耀射箭的本领。射一箭,中一箭,众人见了,连连叫好。就在这时,一个卖油的老翁挑着担子走了过来,然后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他射箭,也不说话,站了很久都没有离开。
这个卖油老翁的行为引起了陈尧咨的注意,他看出老翁并不像其他人那样露出钦佩的神态,反而有些不屑,心中便有些不爽。由于不在状态,十只箭只中了八九只,以他高超的本领,向来都是百发百中的,这让他有些恼怒。
“你也知道射箭吗,看你这样的行为,是觉得我的射箭技艺不精湛吗”陈尧咨的语气中带着几丝不耐烦,但卖油翁并没有在意,而是平静地说:“这并没有什么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一听这话,顿时火冒三丈,大吼一声:“你竟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见他这样,便说:“凭我几十年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就拿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钱币盖住葫芦口,然后慢慢地舀了一勺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中进入,钱币却没有湿。陈尧咨睁大眼睛,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态。老翁见此,就说:“我也没有什么奥妙,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尴尬地笑了笑,便打发老翁走了。
老翁走后,陈尧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既惭愧又自责。他想:卖油老翁卖油几十年,才练就了高超的舀油技艺,而自己练习射箭才十多年,和老翁比起来,功夫差远了。可是自己常常自夸,自认为天下无双,看来还要刻苦练习,熟能生巧啊!
从此,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园子里经常看到陈尧咨的射箭身影,地上不知滴入多少他的汗水。他练就了一手百步穿杨的好箭法,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射箭能手。
【篇五:我是“小队花”】
我们学校是青瓷特色校园,我是“瓷娃小队”的队员之一。大概因为我长得可爱、漂亮,大家暗地里都叫我“小队花”,嘻嘻——这,可让我差点得意得忘了形!
记得有一次,我们学校受到邀请,要去青岛参加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工作坊展演活动。老师说要在小队里挑选几个“精英”去参加。乘着飞机去青岛,我简直做梦都想啊!
于是,一放学,我就向妈妈请教如何设计作品。空闲时,就跑到妈妈工作的青瓷厂里练习拉坯。我还暗自想:我是人见人爱的“小队花”,爱美的范老师肯定得带上我!
可让我难过的是,在正式公布的人选里并没有我!我鼓起勇气跑去问范老师:“老师,我能去吗?”范老师笑着说:“这次去青岛是要代表青瓷小镇的未来一代,展示家乡的‘非遗’文化——制瓷技艺哦。你看,像这次入选的吴唯一,拉坯厉害,盘花技术一流,他制作的青瓷盘‘龙腾云雾’,不作介绍大家还以为是哪个大师的作品呢。当然,机会还是有的,但你的手拉坯目前看着太粗糙,熟练度不够,回去多加练习,下周还要挑两名优秀队员,加油!”
我点点头,再次满怀希望。
此后的课余时间,我铆足了劲,猛练拉坯技艺。从揉泥、上机,到压底、拉柱,再到开孔、成筒、翻沿,都专心致志,不敢有一丝马虎。拉坏了,重新来,再坏了,又重新来……不知不觉中,技术突飞猛进。一天,指导老师笑着在旁边夸我:专注拉坯时的吴瑜涵才是最美的,才是名副其实的“小队花”咧!我听得心里乐开了花。
几天后,我果然榜上有名!哈哈,这是我小学生涯中获得的最大成就!美丽的青岛,你就等着我的到来吧!
【篇六:糖人那些事】
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糖人,点亮了我的整个童年。——题记
“糖人喽,吹糖人,画糖人样样都有,一块钱一个喽。”
儿时,这是我最喜欢的吆喝声。每每听到这个声音,我总是迈着自己胖乎乎的小腿,欢快的跑出去。
卖糖人的是一个中等的身高的叔叔,按照年龄我应该叫他伯伯。但我偏偏叫他——糖人。“糖人”瘦瘦的,配这一张黑黢黢的脸,穿着一身黑棉袄,在岁月的侵蚀下变得有些褴褛,衣服上沾满了灰尘,唯独那糖人是亮晶晶的,让他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糖人”技艺十分高超。还记得第一次去买糖人,只见他右手拿起了一个小勺,在一口小锅里舀一勺糖水,而糖水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文火熬制。他拿小勺子轻轻搅拌,直至熬到可以牵丝时直接用来浇铸造型。随即朝左一划,然后向右一画。看的我是眼花缭乱。最后,他拿出一个竹签,压在了糖人上,便将小小的糖人递给了我。我高兴地接过了小糖人,鼻尖处弥漫着一股清甜。我左瞧瞧,右看看真可谓是爱不释手。
再回头,“糖人”早已推着小车向前走去。夕阳洒在他身上,给他镀上了一层金边,把他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而他那高超的技艺更是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每天他都会从我家门口经过,每每听见吆喝声,我总是立马跳下楼梯,风风火火的跑过去。然后挑一个自己没见过的糖人,紧紧地攥着,含在嘴里。久而久之,那“糖人”也像认得我一样。有时我不买糖人,但他看见我,也会慈爱的笑笑,说:“丫头,你又来了。”
这时,我总是眨巴眨巴大眼睛,说:“糖人伯伯,我还要吃!”但是糖人伯伯每次都严厉的拒绝了我,他眉头紧紧皱着,严肃的说:“丫头,不能再吃了,小心牙疼!”但我就死死拽着他的衣角。他拗不过我,便挑了一个最小的糖人递给我。我立马松开手,一把抓住,开心的说:“谢谢糖人伯伯!”糖人伯伯祥和的拍拍我的头,说:“丫头,记得刷牙哦!”
说完,糖人伯伯再次推起小车,用他的慈爱去传播心中的甜。
长大后,我回到了父母身边。糖人伯伯成为了我记忆中最别致的风景线。记忆中总是充斥着糖人伯伯那声“丫头”,这是我最美好的回忆。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愿在一次回到童年,再听一声吆喝,再吃一次糖人,再过一天与糖人伯伯的美好时光。
糖人的故事,属于我的美好童年。
【篇七:我身边的同学】
要是说我们学校,班中的“好汉”,非他莫属。为何呢?且待我慢慢道来。
这汉生得六尺魁梧之身,浓眉大眼,有若大圣“火眼金睛”般模样,头生密发,鼻直口小,耳犹如“顺风耳”,千里外之声响,皆闻清清楚楚。时而头戴鸭舌棒球帽,时而头戴无物,虚无缥缈,上穿学校专制帽服,脖挂校园卡片,下穿七分长裤,足着一双篮球防滑战靴,体态轻盈,时而沉思,有如诸葛模样,有时说笑挂嘴,又有舌战群儒之滔滔不绝。
此汉篮球技艺高超,甚得教师喜爱。回首吾与其切磋技艺之时,愉快至极。其运球熟能生巧,娴熟至极,球有若飞天之速,穿梭于手掌之间,令吾无法靠近。其过人时,犹如太极,柔中带刚,体前变向,反手,背后,轻易恍飞吾身。其投射命中也极其之高,当其投射时,竟完全忽视吾之盖帽,求从手中飞跃而起,空心入筐,谦虚一笑。吾甘拜下风。
其文采出众,写得一手好字,其字有如王安石般洒脱,举式中轻松自如,取得良好成绩,吾视其为偶像,不能与之匹敌。
此人英姿飒爽,技艺高强,文采出众,此之谓真好汉!汝可猜得谁人是否?
【篇八:这样的人让我尊敬】
“卖糖葫芦喽!好吃的糖葫芦!”一阵阵叫卖声在家楼下回响,这吆喝声犹如一块磁石,吸引着我急匆匆下楼。
昏暗的小巷里,一眼认出那熟悉的身影——手推一辆小推车,一双旧灰鞋,老旧的衬衫上总是一尘不染,衣物过时却干净。花白的胡须下总抿着嘴,露出那亲近人的微笑,脸庞上的皱纹阻挡不了他那股老年的活力,精神焕发。
“老头,来两串山楂味的!”说罢,两枚捂热的硬币“咣当”跳入老人的钱罐里。
“好咧!”他对“老头”这称呼见怪不怪,慈祥的脸上又绽出笑意。
老人的糖葫芦与众不同,现做现卖。取出几粒洗净的红山楂,据他所言,这山楂还是他家中自己种的。一颗一颗串上竹签后,刷上一层蜂蜜,在糖纸上抹一片色泽金黄的蜜糖,与山楂串裹住后,即便制成了。
我的口水早已流了三千尺,急忙接过糖葫芦,一口咬下,酸中带甜,山楂的果香环绕于舌尖,甜糖味弥漫于口中,令人回味。我吃得甜滋滋,和老人攀谈起来。他也是位健谈的人,在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与糖葫芦的故事。
老人从小就与父亲一同生活,祖辈都是做糖葫芦的,之前还颇有名气。他从小耳濡目染,又向父亲学习传统一流技艺。如今人老了,子女上班了,顾客少了,可唯一不变的,则是他对糖葫芦的热爱与制作技艺。我曾迷惑不解:为何他收入低、买的人又少,却坚持卖呢?
老人答:“其实也没什么,只不过做了一辈子糖葫芦,都源于我对他的热爱。”
热爱,它是什么?一种不可分割的浓厚情感。老人凭借满腔热爱,面对众多使他不利的因素,不退缩,继续干,做了一辈子也不后悔。而我们对喜欢的事以该怀着一颗热爱的心、坚持的心、说干就干到底的决心!
老人的话使我铭记,他值得我尊敬;他没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不平凡。
一位卖糖葫芦的老人,身旁一辆推车,带着他走街串巷,还如往常一般吆喝:“卖糖葫芦喽!好吃的糖葫芦!”
【篇九:艺术的享受】
说起艺术,那我可真得和您好好聊聊。艺术对于人们特别重要,那些先人留下的宝贵的艺术作品,至今让我们得到许多享受。
艺术它不是技艺,它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那种感情的传达。
什么是艺术?这是一个千百年来众多艺术家、理论家、思想家不懈探求的问题。人们对“艺术”普遍认同的释义之一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等……我想,也许谁也无法给艺术下一个准确的、毫无疑义的定义,所以,它也就留给了我们极大的想象空间,任人们的想象自由地驰骋。也许,这就是艺术真正的魅力之所在吧!
我爱书法,爱到无法自拔,每当我完成作业,总是不愿意立马钻进暖和的被窝,而是拿起自己心爱的毛笔,写写画画,哪怕写的算不上是书法。我喜欢用书法这种方式来很好地总结自己每天都收获了那些经历、吸取了哪些教训……书法是一种艺术,它让我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书法是一种艺术,它让我变得更加富有情趣;书法是一种艺术,它让我每天不断进步;书法是一种艺术,它让我每天用新的眼光看待每一天的开始……
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最迷人的享受。如果你不去认真享受艺术,而是把拿手的好技艺当作是一门艺术,那你本身在认识艺术的开始就错了。不能过多的去修饰,不能太“生活化”,不然那就不叫艺术了,反而变成平淡无奇的生活了。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表现美的形式,这可以是一种自然美,也可以是表现自己本身的魅力,也能体现心灵的美丽……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艺术家要叫做艺术家呢?你也许会说:“他们画画很好、他们书法特别棒、他们歌唱得很吸引人,他们……”其实这是错的。他们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家,是因为他们有发现美的眼睛。为什么罗斯福说:每当一位艺术家逝去,人类的一些幻想也随之而逝。因为这个世界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艺术家的逝去,就是美丽根源的逝去。我们要学会欣赏,才能发现这个世界上更多的美丽!
现在的人们,常常背负着各种问题和压力。他们整天灰头土脸的生活,迷茫在城市的海市蜃楼下,不在乎每天的感受,慢慢地,都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机器,每天都像复制一样,笼罩着阴郁。而艺术,正是让他们恢复往日鲜活的一剂良药。“艺术”这个词,乍一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总以为它是属于艺术家们的,是高雅者的研究对象,很难与我们这些寻常百姓套上近乎。可是,如果你真的留意一下生活,那些艺术,其实无处不在地存在于我们周围。它们触手可及。
在我眼中,艺术就像一颗深埋在泥土中的种子,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它就能生根发芽;只要你能禁住风吹雨打,它就能开花结果。我认为,一句幽默的话语、一篇短小的笑话,它们都是艺术,艺术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同走进艺术世界吧!
【篇十:播音与人生】
个人没有播音基础,接触播音纯属偶然以及爱好。个人理解播音之道,与人生大道关系颇大。
首先,要有坚实的文本积累。播音的文本,在语体上与书面文本、口语文本都有许多不同,要熟悉这种语体,才谈得上成为合格的主播。播音不仅仅是念稿件那么简单,播音涉及到一系列传播过程:自我的自传播,与观众的互动感。没有这些打底,共同是无效的。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对语言的驾驭。写作亦如是,要多写,才能够对语言有很好的驾驭。
第二,要有持久不懈的练习。卖油翁,所谓精熟,“唯手熟尔”。坚持不懈的练习,是对意志力的磨炼,更是对技艺的打磨。通向技艺精熟的道路上,精进技艺与坚定意志,缺一不可。因此,练习是通向行中翘楚的不二法门。那么,如何练习呢?要“刻意练习”,有意识地练习,比误打误撞,显然成功率大得多。
第三,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所谓功夫在诗外,不经思考与总结的单纯练习,很难达成既定目标。现在,是理论出场的时候了。在读书的时候,我们都学会了很多理论。而理论的来源往往是后于实践的。在实践与理论的互动中,理论得以不断地完善。一般认为,迈出第一步的是实践过程。因此,在实践中总结理论、对照理论、完善理论,不失为一条极好的进路。
人生亦如是。
播音中的文本积累,好比我们的学生时代,积累知识素材,掌握科学工具。
播音中的练习阶段,好比我们工作与学习中的不断试错。
播音中的恩理论总结,好比我们的“吾日三省吾身”。
从业务中,提炼人生感悟,是我们时时刻刻应该做到的。在学习中,要反思今日所得对自己的思想启发。
这样,也不枉为学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