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心灵的泉声】
当我们的灯熄灭,谁在那儿歌唱?没有人知道,只有那颗心能听见——我心灵的泉声,在永不停息地歌唱着。
当爬上谷峰,向谷底扔石头时,我们会听见自己扔出的石头跌落的声音,就好像玻璃般透明地在岁月中穿行,在深谷中叹息。且迷惘地叫喊着时,心中的泉声就会忽地响起。
那声音从一个树梢飞向另一个树梢,在比沉石更为稀薄的空气中静哑,像燕子,从一座山顶滑向另一座山顶,下面,融雪处露出黑色,声音渐行渐远,风像尖叫声犁过,吹散了它,而越是偶然就越为真实。
那泉声总是适时地响起,我也像是群鸟中的一只,所有的人都是荒凉的不毛之地上飞翔不息的鸟儿。从心中应当都有一股泉水,只是日常的烦乱生活和我们习惯性的忽视,遮避了它的声音,当你半夜突然醒来,你会从心灵的深处,听到幽然的鸣声,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啊!
你不必去找寻,亦不必去焦躁些什么,闭上眼,静下心,你的心会将这美妙的歌声分享给你。回想走过的道路,多少次在这旷野上迷失了方向,每逢这个时候,听听心中的鸣泉,就能重新找到前进的方向。
在我们像那被抛下山谷的小石子般力不从心地坠落时,心中的鸣泉重新奏起。若没有它,人到底该如何在漆黑的时间中迈步?我梦想着那样银色而耀眼的一刻,就像是沿着声音的引导走向时间的终点见到那美丽的“歌唱家”的期待一般。在一切的变化外,那超越了器官和肉体的旋律,那个充满阳光的一刻。我想那时,我会沉浸在美妙的泉声中,我会直感到水的回旋。
那清澈的泉,那回荡着的泉声,那是浸入我心的声音,是常伴我左右的声音,是指引我前行的声音。
【篇二:游庐山瀑布】
暑假,妈妈带我去游庐山瀑布——三叠泉。
古人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我们一到庐山就直奔“庐山第一奇观”三叠泉。沿着长长的台阶向山下走去,走了大约两刻钟,一阵阵“哗啦哗啦”的水声传到了我的耳边,我十分激动,马不停蹄地飞奔下去。再往下,水声越来越响,那瀑布撞击岩石的声音,让人舒适万分。
再近些,一股寒气向我扑来,使我忘记了夏天的炎热,浑身清凉。只见一挂瀑布从悬崖峭壁上咆哮下来,倾泻在大盘石上折了两级,形成三叠,声如洪钟,气势逼人。
在瀑布底下抬头望,水流向下疾驰,好似万马奔腾。巨大的水帘挂在眼前,犹如万斛明珠,九天飞洒。阵阵水滴,溅到身上冰凉清爽让人心旷神怡。
突然,天空上下起了一串串银珠似的急雨,雨滴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蹦跳着,嬉戏着。它们跳进瀑布,洒进泥土,滋润万物。雨后一道彩虹笼罩着三叠泉,透明的瀑布映照成了五彩水帘。那画面,犹如一幅世界名画,怎一个“美”字了得?
虽然此时不是庐山瀑布最辉煌的时候,但“九层峭壁划青空,三叠鸣泉飞暮雨”的壮观,有多少瀑布能与它相提并论呢?
【篇三:我所爱的雨】
我喜欢雨,一种说不出的,一言难尽的喜欢。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我会在下雨时趴在窗台上望雨,玩得尽兴时还会将手探出窗外,让雨水渐渐打湿双手。
我喜欢倾盆大雨时的淋漓尽致,喜欢绵绵细雨的温柔细腻。大雨像一位年轻人,一个想法得不到满足,便从头到脚的说一通。而那细雨如江南的年轻女子,说话轻言慢语,婉转动听。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不大不小的雨,它落在植物叶子上不是敲打而是抚摸,它落到地面上不是有气无力,而是铿锵有声,像是在弹奏一首名曲。
朱自清在《春》中也曾说过,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我所喜欢的雨却与众不同,我不太喜欢毛毛细雨,这样的雨滴会随风摆动,似漂动的浮萍没有任何主见,而过大的雨滴会很笨重,有时会破坏庄稼,自然不喜欢。
雨的下落及声音也是很动听的。它从云朵中滑落下来,走过的路成一条美丽的弧线,落到水面,发出“叭”的一声,便溅起一朵水花。有时落到池塘,那声音就更好听了,是“叮咚,叮咚”的声音,像空山鸣泉,给人听力和心理上的触动,让人心情无限愉悦。
不知为何古人在写到雨时,内心总是哀愁的,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或“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而我却是一个很开朗的女孩,十分爱笑,这似乎水火不容,但我竟会喜欢上雨,不得不说我这个人的特别了。
我喜欢雨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炎热的夏天来一场雨,整个气温全变低了,变得如此清凉,心情自然也就舒畅了些。
我所爱的雨似一位女孩,脸上总有着灿烂的笑容,给予我无限的快乐,现在她还在天上和星星一起望着我,准备给我带来更多更美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