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传承者的作文

【篇一:汉字,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高耸的金字塔是法老们权杖下尼罗河的智慧;神秘的锲形文字是古巴比伦流逝的文明见证;在长江黄河孕育的神州大地,有我们炎黄子孙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历经五千年的锤炼与沉淀之后,汉字,这个充满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的传承者,最终成就了整个世纪的辉煌。

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书到隶书,从行书到草书。在广阔的历史长河中,汉字作为时代的连接者,从未泯灭。写字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见乐的艺术。任继愈曾说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而继承传统最重要的靠历史教育。唐太宗酷爱写字,所以才有了《晋词铭》《温泉铭》的问世。王羲之酷爱写字,所以才有被世人所赞叹的《兰亭集序》。还有那虞世南,欧阳询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多少文人志士都把写字当作人生当做人生最有价值的一件事。

不仅艺术风格多样,它那深层的内涵更是让无数人折服。

一首《定风波》道出了苏轼那豪放洒脱的情怀。“竹枚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此的不羁傲爽,世间又有几人能留下这样的文字。李白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又曾让多少文人墨客欣然折服;王博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唱,有曾让多少人怦然心动;韩愈那“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绝句,又曾让多少仕途不顺的人重鼓勇气;还有那林黛玉“今日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的忧伤,又曾让多少人黯然神伤。

汉字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一次的组合,每一次的书写,都代表着独特的意义。汉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它的象形之美,结构之美,意蕴之美,音韵之美,独步世界,举世无双。因为我们优美的汉字,我们成了举世无双的汉字大国。所以,当你在为不会写一个字而发愁时;当你不理解古文所表达的情感所叹息时,请不要忘记,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灵魂丧失了,留下的只不过是一个空壳,毫无价值。所以请珍爱我们的汉字,同时也珍爱我们的文化!

【篇二:照片里的故事】

按下快门的一刹那间,眼前的美景便成朝花夕拾最永久的话题。——题记

日出印象

一抹微光穿透阴暗的苍穹,为世界上苏醒的东方雄狮带来新一天的晨曦,也照亮了崂山上第一群人按耐不住的心情。这群人当中,有“驴人”、有摄影师、还有画家……。无论他们来自何地,但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地。要拜访崂山上的第一抹朝阳。我,也是人群中的一员。

从早上4点起,我们已经不约而同的相聚在崂山底,从这到看日出的地方,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不等天有亮光,已踏上征程。

一路上,所有人都在边走边聊天,我和家人正谈论这日出时,一个像是独行的大哥还凑过来侃侃而谈,还跟着介绍山东,知道他不是本地人后,妈妈更是对他佩服的不行……。

终于到了山顶,没事的人还在闲聊。跟我们侃侃而谈的大哥竟拿出摄像机、摆好三脚架,原来他是摄影师。可我并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留有三羊胡的一个中年男人,他是个画家,已经摆好画架。日出那么短,不可能画成,可他看上去很有自信。我想,他就是印象派画家克劳德·黄奈的传承者。

只是一次日出,却给我留下了太多的美好印象。

日落余晖

这光不同比萧红所著《呼兰河传》中的火烧云,与下面山中独有的袅袅腾腾的烟雾融合成一幅上了色的水墨画,虽然艳丽但依旧能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此画犹如火焰山上有腾腾雾气,从上而下,从红到亮,将山上的树照的光芒万丈。

我正站在泰山上,用自己长达三个小时的努力,感受他人所无法理解的内含,感受这中华儿女为金山上那光芒万丈的骄傲与自豪。

这是山东行的故事,我在其中被留下了美好又深层的含义。

【篇三:我的北京夏令营】

这个暑假,最令我难忘的就是8月参加云信小记者北京夏令营一行。

跟随云信小记者夏令营来到北京,第一站,就是天安门广场。虽然是早晨,但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紫红的天安门城楼虽然经常在电视上能看见,但是身临其境,更加感受到了它的雄伟壮观,高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耸立在广场中央,毛主席的亲笔题词苍劲有力、气吞山河。

随着夏令营的进行,我全面了解了祖国首都——北京。在国子监,换上汉服,朗读古文,学习古礼,在这具有仪式感的过程中,让我为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而骄傲;在清华大学的林荫道上,看到莘莘学子匆匆而过的身影,似乎看到了中华青年的勃勃生机;站在“水立方”“鸟巢”面前,仿佛看到2008奥运会的火炬还在熊熊燃烧,中华健儿站在领奖台上,看着国旗升起,我不由地挺直了胸膛,告诉自己要自强不息、努力奋斗……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七天营期转眼即逝,我坐上回程的飞机,回想北京之旅:我不仅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欣赏了中华文化的瑰宝,还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将努力学习,成为祖国的建设者、文化的传承者,让祖国更强盛、更辉煌。

【篇四:《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四期节目,节目的形式新颖别致,内容丰富多彩。看后让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经典咏流传》是继《中国诗词大会》后,央视的又一巨制,将古诗词与现代乐曲结合,声图并茂,淋漓尽致的将诗词的意境表达出来,让我们在欣赏的同时,又一次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曹轩宾的《别君叹》令我眼前一亮。这首诗采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将送别友人的心境描写的淋漓尽致,好友即将西去,前路漫漫,不知何年何日再相逢,读来不禁使人潸然泪下。但在曹轩宾陕西方言的演唱中更让我们体会到了离别之苦。“低吟白雪逢阳春,送君别去无知音”,充满了肝肠寸断的离别请,这种凄苦的感觉在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赵家珍老师用南宋古琴的演绎下更让人愁肠百结。

王迅、王恒屹父子两人将一首耳熟能详的《咏鹅》用欢快的曲调表达出来,稚嫩的童声,惟妙惟肖的表演,瞬间感染了在场的观众。

《经典咏流传》让我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被传承的一定是经典的,而传承者更是最美的,每一位传承人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呈现了一首首佳作,让我们在观赏节目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感谢编导和所有参与节目制作的人,他们用匠心精神鼓舞了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做最好的自己。(指导教师:郭丹)

【篇五:我眼中的文化】

什么是文化?若问及我们这些天天处在作业、成绩和学习三座大山之下的高中生们,我们会指着语文书说:“就是它!”没错,当今社会的学生们都以学业为首哪有闲暇时间去学习一些所谓的“文化”呀!尽管概念的不清楚会使我们变得愚昧,但是,我们每天都处在一个文化氛围内,只是司空见惯了的不明显罢了,比如,广场上的太极,书桌上的毛笔,甚至是我们说的汉语,都是文化的一种表现——精神。

一提到文化,大多数人首先想到“中国”两字。确实是这样,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而博大精深。先人们的勤奋和智慧,才创造出今天绚烂多彩的文化。一看到太极拳那以柔克刚的拳法,人们会想到中国;一听到古典戏曲那字正腔圆的美声,人们同样会想到中国;一闻到透着新年气味的饺子,人们亦会想到中国……各种不同的感受,处处都在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多样与深厚。中国文化,不仅统治中国,也在影响这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购买中国特产,学习中国功夫,学说汉语。新华字典上对文化一词的解释不光有精神,更是含有物质。如今腾飞的中国,物质发展飞速,日益良好的生活条件给了人们更多机会去了解中国文化、传承中国文化。

都说中国文化传播范围广、大。可是在中国一提到文化,老年人绝对是与“文化”相匹配的对象。打太极拳的是老年人,唱戏的是老年人,就连过年吃自家包的水饺的人,也是老年人。青少年都干什么去了?他们在滑旱冰、过山车、玩cosplay,甚至于说是陷入了非主流人群内。“中国文化”好像只是中国用来炫耀的一张奖状,名义上好看,其实就是一张纸。要说青少年追求外来文化,追求另类,道理上讲是没有错误的。可是有一个大的前提:先明白自己是谁。我们是中国人,就有理由、有义务将中国文化传承并传播与世界。

我热爱科学,热爱一切与科学有关的事物。但是,我不能忘记自己的文化传承者的身份。每次看到那些践踏中国古典文化的人,我内心都在隐隐作痛——我以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我同样以那些破坏中国文化的人而悲哀。文化的传承需要国家的发展,而国家的发展也需要文化的传承。因此,传承文化,传播文化,才是我所认为我们青少年应当做的。

【篇六:我的老师之语文老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他们任重而道远;老师,是道德的传播者,他们无私而伟大;老师,是灵魂的传承者,他们劳苦而功高。

记忆之轮飞速转动,班主任的每一句话像一幅幅挂在门额的绣锦,鲜色的底子虽历经岁月,却仍然认得出是强旺的火红。那天,他很生气地走进教室,批评我们《全优》做得一塌糊涂,继而描述了做老师做班主任的辛劳,一句“孩子们啊,不要拿我当陌生人,上课积极点儿好吗?”在刹那间说得心酸酸的,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此刻,我多愿自己是一份千研万磨后的香醇,慎重的斟在一只洁白温暖的厚瓷杯里,带给老师一个美丽的清晨。或许,理想的老师就是这朴实的话中,那不凡的寓意吧!

老师,谢谢您,因为您用自己的奉献精神诠释了一个老师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批改作业是一种奉献,您奉献的是自己的时间;为学生的错误而愤怒并严厉批评是一种奉献,您奉献的是自己的精力;为学生……我还记得,我快乐时你由衷的欢喜;我还记得,我伤心时您温馨的话语;我还记得,我成功时您深切的期许;我还记得,我失败时您真情的鼓励;我还记得……您在辛苦工作的同时,也奉献了挚人情感。我想,理想的老师,就是该有这份忘我,奉献的精神吧!

在我眼中,老师是纯朴而善良的。那次的班主任谈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讲述了他和小罗之间的故事。他说:“小罗虽然有点傻,但也是个好孩子。每次他进办公室时,都会问我有没有要丢的垃圾,他可以帮忙带一下,即使我没有,也会叫他等等,然后撕张纸捏成小纸团递给他,看着他笑嘻嘻地走出去。我喜欢看孩子笑。”谢老师,您知道吗?我们也喜欢看您笑,因为您的每一个笑,都可以为我们这些孩子带来一片晴空。真的,理想的老师就是这简单的微笑。

在生活中,老师需要用心去和学生沟通,用严管和理解去学习交流,用博爱去宽容学生。而这一切,我的老师都能做到,因为他有异于常人的胸襟和异于常人的责任感,这也正是他的伟大之处。尽管过多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磨去了他的青春,却耗不尽他的激情!老师啊!您炽热的爱无时无刻不触动着我的心灵。

是啊!天下所有老师的一生,是忙碌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更是伟大的一生!

【篇七:向传承者学习】

一部仅有4分钟的短片在美国纽约的繁华街头循环播放了数万遍。

片中是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年轻女孩,咿呀着唱着昆曲。意外的走红并未让她恃宠而骄,反而,她选择继续将昆曲唱下去。而她,只是“他们”中的一员。

他们很平凡,普通,没有太出众的外貌,没有不平凡的经历;但他们也高尚、伟大,不论有着怎样的职业,怎样的生活,他们都秉承着一个信念——传承。

或许传承手中的手艺,或许传承传统的艺术,于我而言,他们都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因为他们传承的东西,极不起眼却又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太多的文化,太多的光彩,那种光彩是人们目光所不及的。

曾有多少次无限的感慨:那些传统的文明都去哪儿了?又该何处去寻呢?现代科技迅猛地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也丢失了太多太多的东西。现在的城市中,可还有过铁匠铺?现在的街头巷尾,可还传来阵阵吆喝?现在又有多少人愿意去听一听戏曲呢?怕是极少,甚至没有了吧。是的,工厂林立,谁还愿去大汗淋漓打一块铁,卖一次手艺?店铺四起,网络购物都如此发达,那些吆喝还有何用?人们有那么多的电视剧、电影可以看,为何要去听那枯燥乏味还听得一头雾水、不明所以的戏曲呢?每每这么想起,都会一笑,笑那些愚昧、落后、俗不可耐的老东西,会禁不住赞叹现代社会的美好。可云淡风轻地笑着时,心中却无故添了一笔沉重,这沉重为何?

我细细地思索着,渴望得到答案。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还有中国,除了中国,其他的文明已消失殆尽,而幸运的,中国的文化传承至今,只有中国的文化传承至今。那可是五千年辉煌而灿烂的文化啊!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次花开花败?人们世世代代,口口相传,脉脉相承,都只是为了传承!那是五千年的沉淀,是祖祖辈辈的辛勤智慧与血汗,那是中国的文化,文化的精粹,精粹的沉淀,那是整个民族的精神!

我心潮澎拜。我仿佛立在了纽约的街头,看着那热闹繁华的街头那巨大的银幕上,一个中国女孩唱着昆曲,告诉世人:这是中华的文化,我要将它传承!直至地老天荒,永不停息!

我终于明白那沉重之感由何而来,那是一种怅惘,是为消逝的文化而由心底而发的悲凉。不过我觉得庆幸,至少文化还未完全消逝,我们不能阻止现代化的发展,但我们能醒悟过来,用特别的方式去传承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向她学习,向他们学习,向传承者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拂去那渐渐掩上的灰尘,让它的光辉普照大地,让世人为之惊叹!

我要向传承者学习。

开始,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传承。

【篇八:体验挑幡】

你体验过挑幡吗?今天,老师就带我们一起去体验挑幡。

我们来到了弓鱼广场,刚走到楼梯口,就听到了口号声。走下楼梯,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幡,就像一个绿巨人。最顶上的几层像小亭子,又像几层宝塔。我好朋友张梓涵的幡非常迷你,有两层,顶上有一个交通工具,远看可真像一个唐僧的手杖。

一阵欢快的音乐响起,表演开始了。只见那些老爷爷和老奶奶拿着幡,有的用右手手掌把幡稳住,然后把右手转到背后,转给左手,就这样一直重复着;幡就像陀螺一样飞快旋转,这时,一位老爷爷把幡稳在脚上,使劲一踢,竟然一下子飞到了肩膀上,大家都拍手叫好。精彩的表演又上演了,有的用嘴巴咬住,他们一拍手,他们身边的人把呼啦圈递给他,挑幡的人接过呼啦圈,把呼啦圈套在身上开始转起来,我和我的小伙伴几乎都惊呆了。他们再一拍手,旁边的人把手绢在递给他们,他们居然用只剩下的两只手,拿着手绢转了起来,看上去是那么轻松自如,不费一点力气呀!

有的同学说这个肯定非常轻,要不然他们肯定拿不起来。老师微微一笑说:“你们可以去把它给搬起来一下,你们就知道它有多重了。”于是,同学们一窝蜂地围上去,确实是非常的重,老师说大约有40斤重,同学们感到非常吃惊,不得不佩服表演者的技艺很高超。

老师说:“现在你们可以直接尝试一下自己挑幡。”于是,我拿起幡想把它放在我的手上想固定住,但是怎么也做不到,何况我的幡还那么轻呢!看了那些老爷爷和老奶奶,还有陈老师已经苦练了很久,才会达到这种绝妙程度。

挑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喜欢挑幡,更愿意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篇九:我心中的雷锋】

一个普通的解放军战士能够激励几代人的成长吗?一个平凡的共产党员能够赢得人民的崇敬吗?答案是:能!

在六十年代初,雷锋像朝阳初升一样耀眼,代表了一种时代的精神,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亿万人民的心中诞生了,他曾激励了多少人,同心同德,拼搏进取、艰苦奋斗。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西方人同我们一样,给予雷锋最高的表彰:“雷锋精神与上帝共存。”雷锋精神所能影响的远不止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今日,雷锋精神已经成为全人类努力学习和实践的精神。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在寻找和培养更多的雷锋。因为我们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将因为有更多这样的人而变的美好。

新时代还要不要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有没有过时——这些都是无可争论的问题,越是物质文明高速发展,人们越是感到雷锋精神的可贵,越是深深地呼唤他的回归。我们在新时代要赋予雷锋精神新的内涵,让雷锋精神不断得到升华和发展,让雷锋精神贯穿我们的生活实践,在工作中要发扬“甘当一颗螺丝钉”的精神,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在生活中、在荣誉面前具有“傻子精神”淡泊名利,吃亏在前。在学习之中,要具有“钉子”精神,尤其是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更要具有钉子的那股挤劲、钻劲,抓紧时间、丰富自己。要想雷锋那样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洪流中去,要想雷锋那样在学习上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以钉子般的挤劲和钻劲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想雷锋那样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要像雷锋那样大力发扬文明新风,用实际行动促进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的形成,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规范的实践者、新型人类关系的倡导者。

在充满生机的三月,在这纪念雷锋的日子里,让我们重新拾起,用我们的拼搏去谱写我们理想的凯歌,让我们重新点燃理想与激情,用我们的现在去唤醒美好的未来。

【篇十:这样真好】

诗词,汇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毕生的心血。古语有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词,是中华民族的魂。作为诗词的传承者,这样真好。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七年级时,我有幸参加学校组织的古诗文大赛。凭着尚算扎实的文学基础,一路也过五关斩六将,来到飞花令环节。比赛愈发激烈,我的心却渐渐静了下来,不觉在沉浸在诗词世界中,思绪也飘向了远方……

记得最开始懵懵懂懂地接触诗词,还是在四五岁时。记得当时还是在母亲的严厉要求下瘪着嘴拿起一本砖头似的诗词集背起来,从骆宾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一直背到杜甫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心中最初的不情愿也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那时,我总爱在朋友面前显摆似得背上几首,看着他们艳羡的目光,便觉得这种感觉真好。

后来上了小学,开始在老师的引导下步入古诗词的殿堂,学着体悟诗词中的万千情愫。我带着无限的好奇与憧憬,畅游在盎然诗意中。“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让我看到诗仙太白的洒脱;“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让我初尝离乡的凄苦;“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让我有了坚定向前的勇气……微风拂过发梢,在一个个朦胧的清晨,伴我沉浸在诗词的海洋……

我有我的骄傲。这或许是每次又背出一篇诗词时老师赞许的目光给了我信心,抑或是那一句句曼妙的诗词带来了无限动力,可更重要的却是一种庄严的使命感,那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要将诗词传承下去的伟大使命。这种骄傲,这种执着,真好。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对手的话将我的思绪带回现实,我忙接了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台下一道道期待的目光中,也许是一时紧张,对手没能想到其他的诗句,我也因此险险获胜了。

然而,看着台下热情空前高涨的同学们,我顿然觉得胜负也没那么重要了。一颗颗古诗文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种下,待这颗种子发芽、长大,诗词文化也会因此传播的更远、更久。

能够感受到诗词的美并不负初心,与世界上那么多的诗词爱好者一起守护这种文化,将之传承下去。这样,真好。

热门推荐
1暑假里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
2世界之窗小学三年级作文
3考试的作文
4游记的作文
5百合花观察日记
6我最爱的水果作文
7初一竞选班长演讲稿
8春节英语作文
9假如我有翅膀想象作文
10观察植物日记
11夏天写景作文
12描写青秀山的写景作文
13暑假去看海的作文
14暑假
15有意义的春节作文
16秋天
17珍爱生命防溺水作文
18我的家乡
19菊花作文
20我最喜欢的奥运比赛项目作文
21描写青秀山的写景作文
22暑假趣事作文
23暑假反省作文
24新学期打算作文
25我的游记作文
26我喜欢的动物是老虎
27军训日记
28失败是成功之母议论文
29植树节作文
30暑假游记的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