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学热的作文

【篇一:守望文化净土】

春花秋谢,雁阵南移。或许,那些古老的生活方式早已被历史的潮流冲洗掉。那么,负载在其上的中华民族灿烂而辉煌的传统文化,是否也一去不复返呢?

——题记

推开历史沉重的大门,穿梭于历史长河中,我看到了先秦时期各家学派思想的相互碰撞,儒家的“仁”、道家的“无为”等;我看到了盛唐时代人们饮酒作诗、舞榭歌台的场景;我看到了宋朝各种民间艺术的表演。唐宋元明清,文化都有各自的精彩。这些来自人民智慧的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河中的的亮点,是中国文化宝库的瑰宝。

然而,时至今日,远去刀光剑影,逝去了艰苦岁月,安宁的太平盛世似乎成了传统文化的守墓者和终结者。传统文化中良好的诚信道德,被现代人抛之脑后,“三聚氰胺”、“彩色馒头”问题层出不穷;欧美风格舞蹈的传入,传统的古典歌舞被逐渐抛弃;洋气的钢琴、小提琴的传入,中国的古筝、琵琶正逐渐退出人们的世界。尤其在经济全球化之后,麦当劳、肯德基文化在神州大地泛滥;法兰西香水让多少中国少女梦寐以求;英美的流行音乐疯狂席卷乐坛;日本动漫充斥中国文化市场,国产大片票房冷淡……传统节日的意义似乎也渐渐淡化,那情人节的玫瑰花朵,比七夕动人的故事更令人着迷,也比中秋的团圆之月更美丽。难道,孕育了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已不重要了吗?如果真是那样,在传统文化被遗忘之日,就是华夏民族灭亡之时。这并不是耸人听闻,因为一个民族的立足点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血液的精髓,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失去优良文化支撑的民族是一个没有信仰的种群,那么,作为中华子女,我们如何拯救我们正在失去的优秀传统文化呢?拯救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是用实际行动,切忌空口说白话。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各种古典文化的综艺节目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复兴的希望,沉沦在历史长河中的经典文化逐渐浮现于人们眼前。同时,拯救传统文化不是复古,也不是排外,而是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外来文化先进的内容汲取借鉴,是传统文化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

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莫等失去了才发现它的好。保护传统文化,是你我的责任。让我们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守望我们的文化净土,共同腾飞。

【篇二:还要看本质】

随着时代的变化,课本当然也要做适当的调整,语文课本也不例外。不管是“与时俱进”的翻新,还是返回民国的国语课本,说到底都是在探索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这种现象令我们更需正视今天语文教育的问题。

支持翻新、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并不奇怪。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语言习惯、审美习惯、主流价值取向也会随之改变。一些旧的词汇、思想会被摈弃,而随着新的现象的产生,另一些新的词句会被制造出来。所以中学教材翻新无疑是顺应了时代潮流,使语文学习不脱离实际,具有现实意义。如果把语文作为语言工具的话,这样做也合乎情理。

然而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语言。从小学到中学,十二年的语文教育,除了在抄写朗诵中教会学生识字写字外,更重要的是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培养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一定的文化素养,包括对汉语的敏感度、审美能力等。因此,有些新教材试图删除经典,比如认为鲁迅的文字在今天已少有现实意义,难以理解,这显然是无稽之谈,也低估了学生的领悟能力。同时,随着科技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入,繁琐的课堂程序反而会使学生难以感受文字本身的内涵,失去本可以在抄写朗诵中体会到的语言美感。

因而无怪乎对于教材编写或改动有所不满的人会转向民国的课本了。一本由叶圣陶撰写、还有丰子恺插图的民国小学国学课本在今天被一版再版,告诉我们语文教育不单单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培养国学素养、传承中国传统礼仪也很重要,这场“国学热”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今语文教育在这些方面的缺失。

当然,民国的教材也不是十全十美。受时代局限,在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兴起的背景下,这些教材也有忽视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并且有些在今天已经不合时宜了。

但是,这总归给我们的语文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借鉴和灵感:为什么民国小学课本形象生动而且学生易于理解呢?当今的课本是否应该增加国学的比重呢?

总之,学习语文既不能埋头于故纸堆里,也不能单靠一本民国教材。关键还要看本质,看清楚学语文的本质。有人说,“天涯”究竟是多么遥远的地方,“断肠”又是怎样一种相思,“江南”除了一个笼统的地名外隐含了多少烟雨朦胧;这些词语,如果没有学习过语文都将无从知晓。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又岂止是学习十二年语文就能知晓的呢?

【篇三:经典伴我行】

承蒙师长厚爱,我曾拜谒过一所孔子学院,当真是三生有幸。行走在满是墨香的文化长廊,入目的是一群身着汉服的学子,听着他们摇头晃脑地背诵着什么“之乎者也”,相互作揖,谦恭礼让。

看到老师的来到忙退于道路两旁,鞠躬行礼。虽然只是一些繁文缛节,但我却仿佛错乱了时空,回溯了岁月,看到从前;也是这样的一群人周游列国,只为一展自己的宏图伟业;也是这样的一群人,唱着悲壮的战歌,明知末路却慷慨赴死;也是这样的一群人在大厦将倾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于青萍之末……他们所坚持着的,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两千多年来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支撑起了一个民族的气节与脊梁。

同为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陷落了,巴别通天塔与空中花园早已不复存在;古埃及消失了,矗立在黄沙之中的金字塔的倾诉谁能听懂呢‘古印度失守了,在种姓制度之前的历史似乎只是一个传说。只有中国,灿烂辉煌,历史沧桑,虽然遭受了种种磨难,但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与儒家文化所推崇的理念与宣扬的普世价值也是分不开的。

固然,时下的孔子学院有着跟风近年来的“国学热”思潮,且有些炒作与卖弄之嫌,但并不能够抹杀这些经典,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潜移默化的规范与指导,二十四孝中的某些行为,今日看来可能是有些迂了,但其中包含的“孝德”确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扬的。同任何古代的思想一样,这些经典有其精华亦有落伍于时代之处。我们应当选其灵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在实践中领悟其内涵。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诚如是也。

【篇四:文化魂】

今日讨论话题:“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或许,那古老的铁血丹心的生活早已驾着历史的战车悄悄逝去,但是,负载其上的中华民族灿烂而辉煌的传统文化,是否也一去不复返?

路人甲:时至今日,远去了刀光剑影,逝去了血雨腥风,安详的太平盛世似乎也成为传统文化在神州大地泛滥者与送终人。先不说麦当劳文化在神州大地泛滥成灾,法兰西的名贵香水迷失了多少青春年华,英吉利的流行乐疯狂席卷乐坛,还有日本的动漫腐化我们的青少年,单是那情人节朦胧的月亮,也比七夕的动人故事更煽情,比中秋节的团圆之月更美丽。

难道,孕育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已行将就木奄奄一息?如果是那样,在传统文化被遗忘西化之日,也是华夏民族灭亡之时。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一个民族的立足根本便是他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深深融于我们每个人血液中的精髓,是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不竭动力。

路人乙:面对这种情况,传统文化需要在我们的尊重继承、学习、融合与创新中得到发展,实现复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我们必定要经历的阵痛,融入世界优秀的文化基因,中华文化才能获得新生。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掀起的国学热、古典文化研究热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沉沦于历史长河深处的文化经典开始浮现于人们面前。就如孔子的思想和学说里尽管不是尽善尽美,只要我们采取洋气的态度,取之精华,弃之糟粕,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路人丙:文化是支撑我们民族信仰的支柱,时代在不断地改变,对于文化,是否也应该改变呢?是的,对于文化,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拿来”,任何文化都有自身难以解决的局限性因素,我们就应该区分文化的优劣。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认识文化的本质。

总论述:传统文化的迷失与复活,将见证我们古老民族的崛起与复兴。

“盛世歌者萧条人,怅望千秋一掬泪。”让我们守望心灵的文化净土,驾起历史的罡风,仰天长啸,看巨龙腾飞。

【篇五:传承】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传,而如今,又有谁堪摘?

一个人宁可物质匮乏也不可精神的空虚。若精神一旦空虚便会导致灵魂的游离。没有精神的人是可怕的,一味追求金钱名利而无任何思想,犹如木偶伶俜地游离于人世间。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名人故居屡遭被拆厄运。对历史建筑的野蛮拆迁是一种“文化自杀”。国家文化局局长单霁翔多次指出,在“旧城改造”和“危旧房改造”的口号下,很多城市已面目全非。于是,改造后“千城一面”的请款日益严重。许多城市连纪念品上也有体现有时满街都是麻将牌,鼻烟壶。缺乏对当地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历史要素的选取。使地域性,差异性难以表达。城市如人失去记忆,将无法辨清未来。旧城是城市的记忆,是城市的文化,建筑物里的故事,承载着很多历史记忆,是城市的标志和象征。我们追求发张,却不应毁灭记忆,忘掉过去,失去了四合院,胡同,北京不再是完整的北京。”拆掉”的园林,苏州就犹如断了吃的鸟儿,难以快乐自由飞翔。一味地追求“时尚化”,扼杀原有的精华,无疑是舍本逐末。真正震撼人们心灵的不是雄伟建筑,往往是文化和精神。所以,留住旧城,留住记忆,留住人们的心!

为此,人们应传承中国文化!

为弘扬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于1月11日上午在北门广场举行孔子塑像落成仪式。此举动体现了国家对儒家思想的重视,对孔老先生的尊重。从某种程度上,在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下,立孔子像有助于弘扬传承中国文化。但同时,传承中国文化不仅靠立孔子像可以轻易解决,需我们通过更多的途径去弘扬和传承。其次,中国文化元素之多,不能以儒家文化以偏概全而忽略其他。因此,传承中国文化应全方面,多渠道进行。

传承,理应是中国人民美好传统。将好的精神文化一代传一代,一代影响着一代,即传承之意义。

为了避免汉字汉语没的寂寞,冷眼看国学热的情况愈加严重,中韩端午申遗之争韩国胜出的悲剧发生。

请全国人民共同携手传承中国文化!

热门推荐
1真情在生活中流淌
2幸福与父爱相伴而行
3令我开心的一件事
4家乡的春节
5父亲的眼神
6家乡的果园
7雾的启示
8无声的感动
9童话故事
10写给老师的一封信
11我的缤纷世界
12我的心爱之物
13夸夸我自己
14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15我的“神厨”老爸
16缆车惊魂
17我学会了搭房子
18爱美的小美人
19相差一分
20我的暑期计划
21三国演义读后感
22春轻语
23别样的亲情
24秋天的礼物
25让我们的心灵开满鲜花
26饮酒其五改写成散文
27军训的感受英语日记带翻译
28生活中的一朵浪花
29我的校园
30那抹纯白的底色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