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何必的作文

【篇一:既已错过何必留恋】

当你因为错过一朵昙花的开放而黯然神伤时,花园里那片娇艳的玫瑰正在悄然绽放;当你因为错过一颗流星划破夜空的景象而懊悔嗟叹时,身后那片梦幻神秘的极光正在静静闪动;当你因为错过生命中的一份美好而止步不前,捶胸顿足时,未来那数不尽的幸福正在等待你的来临。

也许那朵绽放的昙花会令你怦然心动,也许那颗划过的流星令你心驰神往,也许那份错过的美好让你心灵升华、灵魂干净。但,那已成为过去,成为一种无法重来的瞬间。与其在错过的时光里犹豫徘徊,何不换一种心态去寻找多彩的未来?

错过的,不必去留恋。有所失必有所得。昔日刘备曾寄身于荆州刘表处,刘表自知德才皆不如备,欲将荆州让之,可备因与表同宗只故,坚决不受。后诸葛亮言若得天下,必先以荆州为本,备乃犹豫不决,最终荆州被曹操以奸计所得。众将感叹错失取荆州之时机。备却说:“吾虽然错失一城,但终不义于天下。”众将皆服。后取荆州,收二川,百姓夹道欢迎。自此西蜀之地物阜民丰,与魏、吴形成三国鼎立之势,皆因刘备之仁德也。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试想,如果屈原因错过仁君明主而沉沦,又何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警世之言?如果李白因错过高官厚禄而叹息,又何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豁达心胸?如果鲁迅因错过太平盛世而颓废,又何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惊天一吼?

错过,不意味着结束,而昭示着另一个开始。因为错过了日出东方的磅礴之美我们可用日落西山的苍茫之意而代之;因为错过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迈之美,我们可用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恬淡之意而代之;因为错过了人生中的一次美好瞬间,我们可以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而代之。

人生的错过会有很多,但我始终记得:既已错过,便不再留恋。

【篇二:何必不懂装懂】

听过这么一个笑话:

问:你认为莎士比亚怎么样?

甲:还行,只是口感不如“人头马”。

乙:嗨!莎士比亚是一种甜点,不是酒。

可怜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的巨星,去被两个无知之人说成是“穿肠之物”,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笑话虽短,道理不浅,它告诫我们:“不要不懂装懂。”

想到孔子曾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认为,学习是老老实实的事,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认识上的一种进步。然而,在我们身边,不懂装懂,自以为是,因羞于脸面而不敢去问的人不在少数。而这种心理是不健康的,它会抑制我们的发展,使我们失去了“求知欲”,为“知”是最可怕的无知。

有一位青年对誉满全球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称自己“无知”感到大惑不解。于是他向爱因斯坦问了这个问题,爱因斯坦笑着随意拿出一张纸,在上面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然后指着大圆圈说,我的知识圈比你大,当然未知领域的接触面也比你大。

那些真正的大学问家,因为懂得学无止境,所以总能看到自己无知的一面。可见,知识越是增加,“无知感”越是强烈,才会最终成就一番大事业,而另一些不懂装懂的人无一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到头来真正的受害者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其实,不懂装懂不仅无用,而且有害。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很了解,必然有很多需要弥补的地方。不懂装懂,就像给不足之处盖了层遮羞布,施了障眼法,等到了真相大白的那天,装懂者究竟要为自己的欺骗行为付出代价。像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自吹自擂的登徒子等。

汉代鸿儒董仲舒曰:“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所以,我们要敢于承认不足,敢于自我解剖,要有疑就问,有意识去问,有胆量去问。学习是由不懂到懂的唯一途径。只有踏踏实实地弄懂了每个问题,才不会犯不懂装懂的毛病。

【篇三:何必哭,笑一笑去面对】

有的时候觉得自己是个很活泼开朗的女孩儿,最起码这是我给别人制造的假象。在别人的眼里我就是一个只会傻笑,从不懂哭泣是什么感觉的那种人。可是我只想说,天下有这种没有任何烦恼的人吗?我觉得应该很少,最起码我也不是那种一直不考虑很多事情的人。

每次看到她们因为每件事情哭泣的时候,我真的很无助,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自己该说什么?我只好默默递上一张纸,静静的看着对方哭泣。有很多人对我说,真的很羡慕你。每天都没有烦恼,就像一个励志姐一样。但是又有谁知道我也曾经悄悄的在某个角落由于一些事情大哭。只是哭完自己把眼泪抹去,再也不去想这些事情。内心告诉自己,真的一切都很无所谓,为什么要哭个死去活来的呢?这只是一个过去公式罢了。我们要面对的是以后,而不是去一直停留在过去。

我的内心也是极其脆弱的,也不是傻到只会笑的,只是有的事情我感觉根本不值得,一些事情已经成定局。或者根本不可能,那又有什么意思呢?又何必去死死纠结这种事情呢?这也许就是我自己的想法吧!

【篇四:何必劳财又费力】

曾看过这样的一份报告,说中美建交后不久,两国就派出了教育专家组成的团队去对方国家考察教育制度,以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美国专家回国后做了这样的报告:“在中国,无论是中学、小学还是幼儿园,所有的学生都将手背在后面,身子坐得绷直,细心地听老师讲课,并且他们的学习时间和努力程度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无法相比的。”

中国专家回国后也做了一份报告:在美国,教育制度很差,无论几年级的学生都横七竖八地坐着,并且无视课堂纪律,有的人在下面议论纷纷,甚至还有人在上课时随意到饮水机那里接水喝。

后来,中美两国都做了一次预言,内容是那么惊人地相似,那就是:20年后,无论是在科技教育方面,还是经济文化方面,中国都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20年过去了,让我们睁开眼看看现状吧!这20年中,美国的教育并没有变,但他们并没有落后,而培养出了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无数的亿万富翁。那中国怎么样了呢?中国不但没有骄傲,反而更加努力,学生更守纪律,学习更加刻苦,知识更加丰富,可是,放眼望去,占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人中,出了几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个也没有!出了几个亿万富翁?没有几个。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美国人知道,念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并且在教育中,他们十分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中国人似乎只知道“念书是最好的出路”,拼了命地让孩子越来越早地接受文化教育,越来越多地参加各种补习班,而越来越少地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越来越晚地让孩子步入社会进行锻炼。

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李嘉诚,甚至成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吗?先听一下他们的成才历程吧。李嘉诚上完初中就不念书了,转而去香港打工,后来,他凭借自己的高贵品质,得到别人的帮助。自己创业后,他没有完全靠知识,仍是以自己的个性与品质成功的。比尔·盖茨呢?是的,他念书了,并且念到了美国的最高学府——哈弗大学,可这期间他并没有一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一直保持着自己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并且,哈弗大学他没念完一年就退学去创业了,后来缔造了富可敌国“微软帝国”。

对了,还有韩寒、郭敬明……

要想孩子成功,何必劳财又费力做“孩奴”呢?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依自己的兴趣,潜心地发展和提高自己。

可是现实很令人不安,各种教育收费水涨船高,可父母们仍乐此不疲,真是劳了财,费了力,坑了孩子啊!如果龚自珍还在世,我想他所建的“病梅馆”一定不够用吧,他老人家又要伤心哭泣了。

【篇五:请放开吧,何必执着】

执念,是悲欢离合;放开,便是地老天荒。

——题记

春天放开了万物的束缚,风是软的,云是轻的,夕阳是恬淡的,炊烟是柔媚的。夏天放开了万物的热情,酒是烈的,茶是苦的,奔跑是肆意的,大雨是猛烈的。秋天放开了万物的忧伤,叶是枯的,花是谢的,枝头是低垂的,天空是宁静的。冬天放开了万物的纯真,雪是白的,树是秃的,河水是凝结的,阳光是和煦的。放开,便领略到美妙,正如一片叶,无法控制风的方向,无法改变四季的更替,乘着风飞翔,看大海,看蓝天,看溪流,看高山,看低谷,看四季的精彩,看世界的美丽。

尘寰中的故事,总是这样,清新中有晦暗,宁静中有喧杂,明丽中有风雨,蹁跹中有寂冷。滚滚红尘,是一道藩篱,无数生灵在这里,编织着无数的爱恨情愁,悲喜沉浮。每一个生命,无论高贵的,还是卑微的;无论是壮美的,还是清淡的,都必然会面对各种悲欢离合。生活是缤纷的,我们来不及使用自己的秦腔变脸。以一份心境体验世间繁华,那么我们还需要去执着吗?

人生在世,最难过的莫过于生离死别。而所谓生离死别,不过是浩渺苍天的一个小小的剧情,就像一朵花绽放后的凋零,一片叶吐绿后的旋落,一滴雨凝结后的干涸。只是我们永远都做不到那样淡然,我们逃不出那道藩篱,因为我们一直都在人世中寻寻觅觅着。人世的每一次相遇,都是缘分;每一次相别,也便是缘分的终结。放开,依旧是灿烂的晴天;执着,便是陷入悲伤后的无法自拔。

有微风就有狂风,有细雨就有暴雨,有青云就有乌云,有圆月就有缺月,我们无法只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说,上天不会只把美好的东西赠予我们。比如,同样的一杯茶水,给了我们名贵的紫砂壶,里边却可能是苦涩的茶沫,又或者,它给我们的是醇香的老树大红袍,你却用一次性纸杯将它冲泡,即使你有了名贵的紫砂壶和醇香的大红袍,可水却可能是昨天的过夜水,没错,生活就是这么充满戏剧性。生命中许多事物是如此,连同生命本身,也便是如此,脆弱得如同泡沫,一触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我们只是让他更接近我们的生活。充满现实的生活。

生命就像不经意间掉落在人间的种子,在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不经意间,天空暗淡了;不经意间,大地昏昧了;不经意间,人间荒芜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又何必执着不已。花开花落,又几何。醒也罢,醉也罢,不如就放开了手。

【篇六:繁树何必羨花香】

回首过去的三个月,我为了准备新概念作文大赛不知熬夜看了多少往届的作品来训练自己的文风;不知写废了多少本信纸来呈现完美的习作。而当梦想被现实中的“初赛未过”而打回原形时,我也不知道暗地里掉了多少眼泪。泪眼婆娑中,我想起了走过的文学之路……

我梦想成为一名文学家,用笔写出最多彩的世界。我最羡慕的作家是赵勤,她文风凝练,能将万物都变成规矩的文字,读起来令人感到淋漓的美感。她曾是大赛的一等奖得主,于是,我也把这当成了目标。我在每一个平淡无奇的清晨开始练笔,从书桌到桌上摆放的时钟,从院子里的香椿树到无意撞入窗子的鸟儿,皆是我练笔的对象。信纸用得飞快,几千字就随每一个清晨飞曳而出。我一坐一写就是几个小时,当汗水把笔杆弄得湿淋淋而握不住时,我以为我感受到了文字的深度,我以为付出了耐心与时间后我一定会成功的。可是,那“初赛未过”的通知不仅刺痛了我眼,更令我的心如同雷霆滚过。

夏日的那个悲伤的下午,我只好出门去散步,心里仍不能平息。明明努力了,明明用心了,梦想为何不肯离我更进一步?一路上,我看到参天的繁树,闻到花的芳香,心中莫名地有些触动,繁树再高也不会开花,可是有谁以此为借口嘲笑它呢?我抬头望那苍劲碧绿的繁树,枝条肆意的张扬,叶片丰润饱满,仿佛令人感受到那沸腾于叶脉的汁液马上喷涌而出,一条条枝干如巨网般将这“活生生”的绿、将这张扬的生命编织在头顶,令你不能忽视。我又低头嗅花圃里精致美艳的花朵,花香依然芬芳,花朵依然好看,可我总觉得花香不再那样浓郁了。

过路人依旧欣赏娇艳的花朵,可我只沉浸在繁树绿叶之中,心中的声音在说:繁树何必羨花香?仿佛一声惊雷,我心里最疼的地方被抚慰了。

我低头看我那因高强度书写而变形的右手手指,想到那日夜的付出,是啊,文学的脚步我从未停止,那一等奖又有何可羡慕的?

树的绿阴也倒映在我心底,一片清凉,繁树何必羨花香?努力过的道路一定会因无悔而绿叶参天。

【篇七:何必远方】

初春时节,细雨朦胧中,那座小镇,点点星光映出的一片繁荣,便是我的家乡——绥宁。

她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小镇的清静。她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内在的温暖。她没有灯红酒绿,没有百尺危楼,宫阙俨然,却带给我如画的山水,正如朱自清所言“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春节已至,静坐窗前,各家各户门前都挂着大红灯笼。“噼里啪啦”的炮声从早晨起就一直从未断绝。但走上街后却惊异于街面的洁净。街道两旁草坪的花儿尽态极妍,迷了路人的眼。人们正忙于走家串户,嘴角也都因快乐而上扬。空气中飘浮着满是酒与腊肉的香味。

太阳渐渐的落了下去,连绵的群山被淡淡的晚霞映着,那么淡,那么渺茫,却别有一番韵味。夜幕缓缓降下,路边却仍亮如白昼,白天刚刚结束,夜市也紧跟着来了,广场是跳广场舞大妈的天地,电影院也座无虚席,正上演着一出好戏,观众连连叫绝,我也常常忙里偷闲去新华书店看看书,不加快些步子,可就没地方站脚了。

回家的时候,路灯还亮着,远方却只有一座灯塔正发出明亮的光,我不由自主向它走去。披着繁星,我走上了满顶界。拾阶而上,听的见鸟儿惊枝,风与叶子的细语,和远方水流的潺潺。不知不觉来到顶上,前路的热闹与现在一比真是恍若隔世。我俯瞰整个绥宁,一般自豪感油然而生。抬头细数天上的星星,我仿佛看到小王子在他的小小星球陪着他的玫瑰花,坐在火山口,向我微笑,正如我坐在我的故乡的山顶上向他微笑。耳畔传来唢呐的声音,那么淳朴,正如淡淡的茶香,愈久愈浓。我记得新开发的黄桑,六鹅洞,曲幽谷,神龙洞,一起过的四八姑娘节。下山后寻着回家的路走到桥边,向四周一望,却像有两个绥宁,一个在水中,一个在岸上,有一人乘一叶扁舟,入景随风,好一幅生动的水墨画。

回至家中,今日之景在脑海久久不能忘怀。我的故乡眨眼间,已不再是那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是文明美丽和谐的小镇。

美好如此,何必远方。

【篇八:何必谄媚】

人生的太多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想要活成别人那样,而不是自己这样。

刚上学那会儿,可以说是毫无乐趣的,没有朋友也没有欢乐。其他人都是几个几个围在一起聊天,唯独我是一个人。于是,我屁颠屁颠地走过去听他们在聊些什么,找准机会就挤进去说:“哎,对!对!对!那个我知道就是那…”什么什么的。然后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我心想:“我做到了,我成功地融进去了。话音刚落,根本没有一个人鸟我,各说各的。当时我就在想,那时候哪怕是尴尬一下,我也觉得那一下你们是有在听我讲的,然后并没有。那一刻,我顿时觉得我小小的心灵遭受到了无法愈合的创伤……

我没有放弃,既然这样你们没有注意到我,那我就换种方式让你记住我。记得有一次,我替班上参加比赛的人递瓶装水,我特别清楚地记得,那时候在我身后边有人特大声地喊:“哎,那个,那个,嗯,对!就叫巴拉拉的,给我来一瓶水,谢谢!

后来我发现,你总以为相处在一个小圈子里,大家都是认识你的,可是不然,有些人压根就不知道你是谁,甚至说,用你的时候才把你当成朋友,因此,我没有用谄媚换朋友,以后的以后也不会用。

记得那时候我们班有一个老好人,老好人知道吗?就是常常为别人着想,不擅长于拒绝别人,怕得罪人,内心其实很孤独,只是害怕被人排斥。其实,人本身是没有问题的,特别好,经常会帮助一些同学。就是因为人太好。有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用不用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一次选班委的时候,老好人表现得非常自信,他没有往小纸条写上自己的名字,他相信同学会选择他,投票结果出来的时候,他整个脸都是红的,全班除了我,没有一个人选他。之后我问了班里的一些同学,我说:“他不是帮助过你吗?你怎么不选他呢?而他们的回答是:他是老好人,你不选他,他不会对你生气,如果你不选择小人,他就会弄死你!不是有句话叫“宁可得罪好人也不得罪小人嘛。”

所以说,当你去讨好一个人的时候,别人未必会去讨好你。这跟你的人品并没有直接关系。

为什么说现在的人都很怕得罪人,因为得罪人之后,你收不了场,只是怕收不了场。当你把自己的性格发挥到极致,你就会敢得罪人了,前提是不把把柄落在别人手中。

当你特别在意一件事的时候,你就会很紧张,尤其是女生。比如说,有个女孩稍微胖点,就有人特欠揍的说:“哎,几天不见,你怎么变胖了?女孩会这样说:“你才胖,你全家都胖,我面积大,吃你家米了?蹭你家饭了?挡你家wifi啦?我小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群殴某人倒不至于,吃我两拳再说……静下心来想想,其实当你生活在没有人去伤害你的地方,你就会发现,你并不在乎你的容颜、形体和外界对你的评判,在意的而是别人知道了你的缺点而后对你的评价。因为在乎,所以不安……

我想告诉你的是:人生不需要谄媚,谄媚过后,你会坚持不了原味的自己,那样不值得。人生本是一场旅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何必用一颗不平的心去看待人和事,既作贱了自己,又辜负了岁月……

【篇九:何必说谎】

谎言似刀,既能刺伤我,亦能揭穿身后的真相。

——题记

寒风呼啸,雪花飘落,雨水似刀,直奔向我。本是这样刺骨的天气,这样天真的人,你又何必说谎?

“对不起,我错了!我不该骗你,对不起!”雪花飘落在身上,她的脸色略显苍白。她微微地低下头,珍珠般的眼泪从她的脸上滑过,滴在雪地上。她不知道,我早已原谅了她。

夏日炎炎,冰块也融化不了的季节,恰逢学校开学。我将行李搬到宿舍,迎面走来的是一个女生。她穿着雪白的裙子,乌黑的长发散落在她肩膀,给人一种素净的感觉。“你好!我是新来的,很高兴见到你!”她绽放开花儿般的微笑,眼睛里仿佛闪耀着星星。我回应了她的问好,提出了带她参观校园,没想到她答应了。我从中了解到她的兴趣爱好,竟然与我相同。就这样,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了,我们也成为了好朋友。

有一段时间,我对她的行为感到非常诧异。每天在学校形影不离的两人,她居然每天都躲着我,生怕我看见她。但我还是会去找她,与以往不同的是,她对我的笑容不再治愈。“为什么要躲我?”我问她。“我爸妈要去别的地方工作了,他们要带我走,但我不想走……”我沉默地接受了这个现实。直到那一天,她真的离开了。

门口的大榕树仍在,但树下的两人已不当初的两人。在某一天,她回来了,我也从他人口中得到了她离开的真正原因。她不是因为搬家,而是因为她患病了。我开始埋怨她,埋怨她为什么不告诉我真相,告诉我的话她就不会孤单了。

那天下着小雪,她又约我到榕树下。“我其实……”我知道她要和我道歉,但我早已原谅了她。

【篇十:何必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我并不赞同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便会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而罔顾后果。人类适当地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反而于人类社会有益。

众所周知,计算机的思考方式,是根据其被输入的二进制数码指令作单调判断,只有“是”与“否”,绝对理智。纵观整个人类历史,都是在走向绝对理智的道路上前进。举“同态复仇”为例,古巴比伦文明将其镌入法典明文许可,儒家亦曾高呼“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鼓励手刃仇人,现代文明却不约而同地逐渐反对这种原始的做法,用司法机关统一的量刑取而代之。这样的改变从某个角度看来,岂不是变得像计算机一样,无论加害者先前如何对待受害者,受害者都只能坚决执行“报警处理”,摈弃委屈、愤怒与仇恨?但它实际上增添了对可能只是一时失手犯错之人的同情与包容,树立了不以个人一时感受为计较而以公平客观来评判对错的更理智的价值观。

除绝对理智外,逻辑周密也是计算机的思考方式所展现出的特点。当我们由“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推导出“木之性日以离”时、当我们由“欹其直枝”“删其繁枝”推导出“梅皆病”时,我们焉能放任自己摧残树木梅花?若所有人遇事都先像计算机一样循着程序执行步骤,将每种输出结果推导一遍,哪怕许多人因此唯结果、利益驱动,社会便能减少许多冲动、短时带来的祸患。

换句话说,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更有助于培养价值观和同情心,更明确自己每个行为的后果。

事实上,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同时让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正是目前社会主流所推崇的两个方向。前者自不必赘言;后者,美国一位著名教授更提出了“计算思维”这一概念。我国目前鼓励中小学生从课内至课外逐步培养应用“计算思维”的意识,既有研究问题时思路清晰、结论完备的意义,更旨在进一步推动人们在生活中像绝对理智与逻辑完备靠近。

当然,只有0与1、非是即非的决策可能会让一部分最终做出好结果的人仍显得冷血可怕,然而,很显然,人类永远无法抛却与生俱来的情感而成为彻头彻尾的机器。更何况,完全不具备“计算思维”,偏听偏信便凭一腔热血“替天行道”的“江湖任侠”,恐怕更是令人头痛、害怕的现象吧?

总而言之,“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并没有那么可怕,何妨任其自然,又何必担忧呢?

热门推荐
1童话故事
2父亲的笑
3寻找春天
4有一种力量叫信任
5雪趣
6游长隆欢乐世界
7皇帝的新装新编
8醉秋
9植树节作文
10成长的蜕变
11令人陶醉的罗浮山
12教室里的不速之客
13守望一树花开
14给老师的一封信
15共享新时代
16我成长了作文
17给妈妈的一封信
18与猫同行的日子
19亲子毅行,其乐融融
20碧洲公园
21写黄河的作文
22妈妈的心情
23我最想依靠的人就是你
24我的小钱筒
25西安美食
26一堂令人失望的课
27有一种色彩属于我
28密室逃脱
29我咋这么“傻”呢?
30最美晚霞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