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童年趣事】
小时候,我是家里的开心果,经常会做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对于当年的那些傻事,有些记忆已经模糊了,有些却经常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盘旋,久久挥之不去,现在想起来,还常常会忍俊不禁呢……
记得大概还是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我看电视时,发现电视里那些走T台的模特姐姐都好高、好漂亮!我羡慕极了,连忙去问妈妈:“为什么电视里那些姐姐都那么高呢?”妈妈笑着回答:“因为那些姐姐都穿了高跟鞋呀!”
那一刻,我豁然来朗:嗯,我懂了,穿了高跟鞋就能变高,那么往脸上涂面粉、抹颜料,就能化身为想T台上的模特姐姐一样的“美少女”吧!
从那以后,高跟鞋和面粉、颜料就成了我小小的心中一直渴望不已的梦想。
终于有一天,我趁妈妈出去买菜时,翻出了她的高跟鞋,又从冰箱中找出了一小袋面粉,至于颜料,那是最简单不过的东西,小书包里就藏着好多水彩笔。于是,也就是片刻的功夫,化腐朽为神奇的东西已经一样不少的准备好了。
高跟鞋、面粉、水彩笔。一样都不少。我激动不已,为美来一次“脱胎换骨”,见证奇迹的时刻即将到来。
脚蹬高跟鞋,脸抹白面粉,黑黑的笔描了眉毛,红红的笔涂了口红……“化好妆”的我揽镜自照。呀!好一个妖艳的小妖精呀!长高了许多,虽然那鞋有一些不合脚;黑发衬托出白上加白的脸,虽然有一些像“白骨精”,但我还是很满意。
于是,我兴冲冲地出门,想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一下。却没想到,刚走出电梯门,就遇到了惊悚无比的妈妈。我一紧张,往后退了一步,结果一脚踏空,坐在地上叫苦不迭。
后果可想而知:高跟鞋被没收了,还被硬拖着去洗了个脸,挨一顿骂也是必须的标配。
但是,如今想起来,心里总会泛起一丝甜蜜,涌上几分感动。
【篇二:美丽的颐和园】
位于北京西郊的颐和园,是著名的皇家园林,它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大建筑群组成,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远望昆明湖,画舫如织。蜿蜒曲折的西堤绕湖而行,十七孔桥宛如一道美丽的彩虹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弯弯的杨柳探着身子把长长的头发垂在湖面上,如同揽镜梳妆的少女。湖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羞涩地把脸庞躲在碧绿的荷叶里,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整个昆明湖尤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引人入胜。
万寿山是颐和园中建筑最多、最为华丽的地方,其中山顶的佛香阁最引人注目。拾级而上,树木葱茏,凉风习习,两旁草丛里不知名的小花,若有若无地眨着眼睛。仰视佛香阁,雕梁画栋,气势磅礴,香烟袅袅,伴着绵绵不绝的钟声,更给这个皇家园林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整个园林亭台楼阁,构思巧妙,环境幽雅,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篇三:感悟时间】
时间带走了很多东西,也刻下了很多痕迹,每一次揽镜自照的时候,都会慨然发现,我的面容日益成熟,我们的神采日益硬朗,于是不免自问“这是我吗?”
前一段时间,我与一位小时玩耍的伙伴碰巧一起上一个辅导课,当我们第一次认出对方的时候,他跑过来抓住我的肩膀兴奋地说道:“几年不见没想到你变化这么大!”他的话勾起了我对过往的回忆。记忆中的我们,还是在北海边互相追逐的时候。他说的对,我们都是对方的镜子,在镜中我看到了他的陌生,他看到了我的沉稳,随着时间相处的久了,我们不得不摊开脑中“我们还都熟悉着对方!”的概念,其实时间不只是将外貌改变,同时也毫不留情地雕刻了不复以前的性格,显然,正如林清玄说过的“我似昔人,不是昔人。”
又一次无意中翻出了母亲的相册,里面全是幼时的我,一张张稚嫩的笑脸似曾相识,我努力去回忆当时的情景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唯一想起来的就是母亲对我的爱,而为什么笑的原因,却被时间消磨的一丝不剩,或许岁月会擦去很多,但真正留下的都是值得回忆的,突然一张小小的明信片从中掉了下来,纸面粗糙折皱,翻过背面上面写着“我要超越所有人!”我呆呆地看着它,我问自己为什么要保留它?当时发生了什么?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记忆仿佛随时空遁去,渺无痕迹了,唯一体会到的是写时的不甘与情况,我扪心自问,现在的我还敢写下这样的一句话吗?当然不敢,几年的时间我不再像小时一样纯真。连续的困难与逆境,一个个誓言无法完成,让我明白我有些事是做不到的,我静静的凝视着满地的相片,在到妈妈喊我吃饭:“看这些陈年旧事就能填饱肚子?”的确,这些日记还不如一顿晚饭,想到这,我便起身下楼。
在胡适先生40岁时写过一句话“做了过河卒子,只好拼命向前”当我们走在时间的彼岸时,我们不能也无法停下脚步,遇而的回忆也只能是片刻时光,我们能做到的只是在生命历史因缘变化中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