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朱德的作文

【篇一:为幸福而奋斗】

我们今天的幸福从何而来?对,就是靠那些革命先烈们为我们创造了幸福、安逸的美好生活。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给中国带来了和平的社会。

《建军大业》这部电影在观看时非常振奋人心。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人心中热血澎湃。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毛泽东、周恩来、叶挺、贺龙、朱德等一些伟大的领袖人物。1927年进行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他们为的是不受束缚,给老百姓一个安逸的生活。在1927年4月,国民党兵在上海举行了“清共”行动,31多万共产党党员被屠杀。当时非常的可怕,如果哪个地方有共产党的话,就把这个共产党用残忍的方式杀死,吊在路旁的木桩上。或者是把共产党的头颅割下来放一个木笼里吊在街上,惨不忍睹。

经过国民党这么一折腾,共产党十分的生气,纷纷拿起武器,在周恩来、毛泽东、朱德、叶挺、贺龙等人的领导下,发动了南昌起义。当时的南昌起义场面十分惊心动魄,叶挺,贺龙等人兵分两路像南昌发起全面进攻。当时共产党空中有导弹,地面有机枪。把国民党打的丢盔弃甲,屁滚尿流。让人看了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激动,“真是太爽了”。那些共产党勇士不畏困难,不怕敌人的机枪导弹,勇往直前,占领了南昌,给了国民党兵重重一击,让国民党兵再也不敢小瞧共产党,小瞧人民的力量。

1927年9月9日在湖南、井冈山等地区爆发了秋收起义,朱德带兵孤军奋战在三河坝,他们区区3000多人对战国民党三万人的军队。他们在三河坝勇猛对战,喊杀声惊天动地,子弹在空中乱窜,炮弹在天空中飞舞,它们是死神的召唤。但战斗力悬殊太大,共产党兵被国民党打的只剩300多人,革命先烈们的鲜血染红了河水,染红了土地。战壕、树林里到处都有革命先烈们的尸体。还有的人被打成重伤。但他们没有一个人逃跑,没有一个人投降。最后三河坝战役失败了。主力部队在潮州汕头被敌人偷袭,损失惨重,无数的勇士们死在了战场。看完这一小片段让人心中十分的恼怒,恨不得带着现代导弹,飞机,航空母舰冲进电视里把国民党兵一举歼灭。

自从秋收起义失败后,他们认真思考原因,总结经验。在毛泽东、朱德等人领导下,他们在许多地方建造了革命根据地,他们的部队人数一直持续上升,最后达到了30多万人,战斗力也相当的强大,让蒋介石万分惊讶。最后毛泽东又在各个地方推行了许多革命方案,让共产党日益强大。让国民党目前不敢侵犯共产党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有许多话想对革命先烈说,怎么说也说不完。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很少顾及自己的亲人,革命胜利的曙光充满了胸膛。“铁血铸军魂,舍己保国家”这大概就是每个革命先烈的意志吧!

【篇二:信念的力量】

是什么使一个人执着追求,又是什么使一个人笃定不移?也许你会说是一个梦想,或者一个目标,但我却想说,都不是,而是一个人对这梦想或者目标“必可以实现”的信念。如果没有信念,什么样的梦想能够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能够到达?信念才是伟大力量的真正源泉,它能使人不畏惧黑暗而勇于向前,它能使人不畏惧漫长而敢于忍耐煎熬。

然而,什么样的人会有这种无坚不摧的信念?我想说是那些拥有良好品格的人;因为没有品格的信念如何成为信念,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只有建立在良好品格之上的信念,才能使信念爆发其强大的力量,抑或是说使信念成为信念。

对朱德的名字,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对于他的信念恐怕就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了。当时,作为军阀准将旅长的朱德千里迢迢从四川跑到上海找到陈独秀,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却被陈独秀以“我们党可不能允许军阀参加”为理由断然拒绝。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缺乏信念的人会怎么做?可想而知。但在相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信念指引下,朱德转而从上海乘船一路颠簸,追随到了法国马赛,在得知当时旅欧支部的负责人——周恩来已经去了德国之后,又马不停蹄地追随到了德国柏林,最终在柏林入党。在这里,我们能看到的是什么?——唯有信念的力量方能使一个人拥有这种不远万里、远涉重洋的执着与笃定,难道不是吗?

回国后,朱德参加了以周恩来、叶挺、贺龙、刘伯承、聂荣臻为首的八一南昌起义。当大革命失败,朱德率领的在三河坝负责殿后的3000兵马面临一哄而散之时,朱德站了出来,说:“我们还有枪,大家不要散”,从而让本属于叶挺的军队勉强听从了自己的指挥。后来,当队伍走到江西安远天心圩只剩800人时,朱德又一次站了出来,说:“大革命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俄国人1905年革命失败了,但1917年他们成功了。今天,就是我们的1905年,我们一定会迎来我们的1917年”。朱德以自己的信念,在最危急的关头为新中国保留了大革命的火种。一颗灰色的种子虽然渺小,但却蕴含着参天的巨大力量——不是一个人不能获得成功,而是一个人不能对这获得成功的力量满怀信念并执着向前。

陈毅后来说:“朱总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在群众情绪低到零度、灰心丧气的时候,指出了光明的前途,这是总司令的伟大。”

是什么使伟大的人物伟大?就是他们能够在最黑暗的时刻看到未来的光明与希望,并手举火炬引领众人前行的魄力与胆识。并非是他们真正看到了光明与希望,而是因为他们有信念,是信念指引他们向着光明和希望的方向而去。

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但也没有人不可以把握现在,那些临阵退缩的人,与其说他们的退缩是因为畏惧困难,倒不如说是他们无视事业的辉煌与未来的重要,以及对这事业必胜之信念的缺乏——他们用后退的脚步选择了平庸堕落的生活。

【篇三:参观杨家岭】

为了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在一个星期六的早上,远方文学的老师带我们去了杨家岭革命旧址。

到了后门,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走了进来。首先,我们来到了毛泽东的旧居。我不敢相信,主席的房子竟然这么简朴,只有一张床,一个很小的书柜,两把椅子和一张小书桌,房子里还有一些照片。听导游说,毛主席一直穿着一条有补丁的裤子。

然后我们走过林荫小道,来到了朱德的旧居。朱德的房子里也很简朴,里面堆积了大量的照片。如朱德与毛泽东视察新市场的照片,朱德与康克清在延安的照片……

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周恩来的旧居,旧居里有一张不大的床,一个保温杯,一个破破烂烂的碗……里面也有一些照片。其中令我最深刻的一张照片就是1937年7月,周恩来摔伤胳膊后同刘少奇的合影。随后,我们来到了中共中央厅,听中共中央厅1941年建,简称“飞机楼”,里面的墙上挂着一首歌词——东方红。

最后,我们来到了中央大礼堂,礼堂里的两侧分别有两个字母“V”,代表着胜利。台上有着12个大字,革命是就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的。台下有很多排椅子是给观众坐的。

时间过得真快,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篇四:我喜欢兰花】

我朋友家的小园里种了许多花儿,有茉莉、玫瑰花、菊花、百合花和兰花,在这里我最喜欢兰花。

兰花只有一种颜色,一朵一朵的真好看。兰花发出了一丝丝清香的味道,就像朱德对他的妻子伍若兰的思念。

伍若兰出生在一个贫穷正直的教师家庭里,伍若兰不仅考到了三级师范大学,然后转到军队里。伍若兰和朱德是一个军队里的,然后结拜为夫妻。

有一次,毛主席和朱德伍若兰带着军队上山,深夜敌人偷袭,伍若兰醒了,连忙保护大家,被敌人抓去,最后死亡。

朱德一次上山看见了兰花,兰花发出一丝丝淡淡的清香,对兰花吟诗一首,对妻子伍若兰的思念。

我喜欢兰花,不是这兰花有一丝丝淡淡的清香,而是这兰花有对人的喜爱赞美之情。

【篇五:信念的力量】

是什么使一个人执着追求,又是什么使一个人笃定不移?也许你会说是一个梦想,或者一个目标,但我却想说,都不是,而是一个人对这梦想或者目标“必可以实现”的信念。如果没有信念,什么样的梦想能够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能够到达?信念才是伟大力量的真正源泉,它能使人不畏惧黑暗而勇于向前,它能使人不畏惧漫长而敢于忍耐煎熬。

然而,什么样的人会有这种无坚不摧的信念?我想说是那些拥有良好品格的人;因为没有品格的信念如何成为信念,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只有建立在良好品格之上的信念,才能使信念爆发其强大的力量,抑或是说使信念成为信念。

对朱德的名字,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对于他的信念恐怕就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了。当时,作为军阀准将旅长的朱德千里迢迢从四川跑到上海找到陈独秀,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却被陈独秀以“我们党可不能允许军阀参加”为理由断然拒绝。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缺乏信念的人会怎么做?可想而知。但在相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信念指引下,朱德转而从上海乘船一路颠簸,追随到了法国马赛,在得知当时旅欧支部的负责人——周恩来已经去了德国之后,又马不停蹄地追随到了德国柏林,最终在柏林入党。在这里,我们能看到的是什么?——唯有信念的力量方能使一个人拥有这种不远万里、远涉重洋的执着与笃定,难道不是吗?

回国后,朱德参加了以周恩来、叶挺、贺龙、刘伯承、聂荣臻为首的八一南昌起义。当大革命失败,朱德率领的在三河坝负责殿后的3000兵马面临一哄而散之时,朱德站了出来,说:“我们还有枪,大家不要散”,从而让本属于叶挺的军队勉强听从了自己的指挥。后来,当队伍走到江西安远天心圩只剩800人时,朱德又一次站了出来,说:“大革命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俄国人1905年革命失败了,但1917年他们成功了。今天,就是我们的1905年,我们一定会迎来我们的1917年”。朱德以自己的信念,在最危急的关头为新中国保留了大革命的火种。一颗灰色的种子虽然渺小,但却蕴含着参天的巨大力量——不是一个人不能获得成功,而是一个人不能对这获得成功的力量满怀信念并执着向前。

陈毅后来说:“朱总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在群众情绪低到零度、灰心丧气的时候,指出了光明的前途,这是总司令的伟大。”

是什么使伟大的人物伟大?就是他们能够在最黑暗的时刻看到未来的光明与希望,并手举火炬引领众人前行的魄力与胆识。并非是他们真正看到了光明与希望,而是因为他们有信念,是信念指引他们向着光明和希望的方向而去。

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但也没有人不可以把握现在,那些临阵退缩的人,与其说他们的退缩是因为畏惧困难,倒不如说是他们无视事业的辉煌与未来的重要,以及对这事业必胜之信念的缺乏——他们用后退的脚步选择了平庸堕落的生活。

【篇六:我的青春摆渡人】

我的妈妈是个倔强、疯狂的女人。

她给我立下了三条规矩:少吃垃圾食品、不得旷课、不得脱口成脏。自小学一年级起,妈妈就给我灌输这三条规矩,对于自由散漫的我来说,当然会不以为然。狂风骤雨的一天,我发烧了,病情十分严重,望着医院外的大雨,我不由得想,明天该是不去上课呢,我转头又望向妈妈,终究还透出了我的心声“妈,我明天不去上课了。”,“什么!”她又转头望向医生“我儿子没事儿,不娇!”第二天我又如往常一样上了学,简直疯狂!

阳光向上的我迈入初中的大门,我开朗、活拨地在学校生活,然而却养成了说脏话的习惯,妈妈听见了,本是温馨的母子相遇,变成了充满火药味的争吵,“你刚刚在说什么!”妈妈拽着我的耳朵,硬生生地把我丢进车里,我的头一下撞在了车里,我可是你的儿子!我忍着泪,忍住哭,憋屈地望着妈妈,看着她生气的脸庞,我不由得怀疑我们的母子关系。简直疯狂!

与妈妈共同享受散步的乐趣,望见远处的肯德基,提出了最不该提出的要求,妈妈当然是坚决否定,我死缠烂打,已经走过了,也不见妈妈哼声,愤怒的我冲回了家,不就一点儿钱吗?连对儿子都舍不得!简直疯狂!

语文课上阅读三篇关于母亲的文章,本是带着偏见去阅读,却又羡慕起他们的母亲来,慈祥、友善、覆盖了我对大多数母亲的认识,为什么我的妈妈就这样?亲的吗?

我没有再让妈妈接我回家,而是独自赶公交车,看见了一个面目慈祥的老奶奶,正想仔细观察,只见她拿起手机,十分凶恶地吐了一句“妈的!”顿时,我愣住了,原来妈妈用心良苦啊!

邹韬奋的母亲是个疼爱有加、慈祥和蔼、勤劳的母亲,她为妹妹讲故事,带儿子看元宵节。

老舍的母亲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地劳动、和蔼可亲、诚实。她能容忍家庭间的矛盾,让儿子学会了坚强,让儿子的未来有了希望,尽管自己累。

朱德的母亲也一样,她勤劳,教会了朱德许多生产知识,给了朱德一个健壮的身体,并鼓励朱德参军,让朱德成为了伟大的中华热爱者。

那我的母亲呢?她很特别,尽管她并不是那么完美,但她一直陪伴着我,如同我的青春摆渡人,教会了我许多道理,在我心里,她当然是我亲妈……

【篇七:面对母亲我流泪了】

老舍笔下的母亲是不幸的却是勤劳俭朴的;邹韬奋的母亲对孩子们体贴和怜爱;朱德的母亲是宽厚仁慈,任劳任怨的;而我的母亲,以前,我一直以为她不爱我。

直从妈妈有了妹妹以后,妈妈总是会用更多的时间去照顾妹妹,而减少了检查我学习的时间。一次,我需要一套书,回到家后,我便告诉了妈妈,妈妈正在喂妹妹吃饭,她匆忙地回答道:“好,我一会儿去网上看看。”过了几天,我给妈妈打电话,问买书的情况:“妈妈,我的书到了吗?”“什么书?”妈妈问道。“我不是跟你说了吗?你没买吗?”我心里有点生气。“哦!我都忘了,那天妹妹在吃饭,她吃完了,我就把这事忘了。”“你什么事都只知道妹妹,全都是妹妹,怎么不想想我呢?我不管,反正我明天就得要书。”我向妈妈吼道。“明天?我还没买呢!”妈妈着急回答道。我连忙挂掉了电话,一个人哭了起来。妈妈只知道照顾妹妹。

每个周末,我会将写完的作业与笔一起放在书桌上,而妹妹最喜欢用笔在纸上乱涂乱画。一次,她乘我们在客厅吃饭的时候,拿我的笔在纸上乱图画,待我发现她时,那卷子上已经满是“伤痕”。我心中的火焰山迅速燃了起来,“你干什么,我的作业啊。”妈妈迅速拦着我,劝到:“算了吧,妹妹还小,你自己不收好作业的。”我推了推妹妹,说:“你只知道替她说话,哼!”说完,我便哭了。妈妈只知道维护妹妹。

就在妹妹生病的那一个星期,我有一个重要的比赛。我独自去比赛场地,因为我知道妈妈一定不会来,因为她更爱妹妹。果然,比赛开始了,妈妈并没来。我看了前面几个选手的表演,当她们表演后,总有她们的母亲与她们庆祝。那一刻,我的眼泪掉下来了:为什么别人的妈妈就能参加女儿的比赛,而我妈妈呢?只知道妹妹。我前面的那位女孩在即将比赛时,与她妈妈紧紧相拥,她妈妈说:“无论结果怎么样,我都支持你!”我眼眶又湿润起来:为什么?我的妈妈不……到我了,就在我进入比赛教室时,我看到了,那是我的妈妈,她赶来了,她赶来参加我的比赛,并做了一个加油的动作。我顺利的比赛完了,且拥抱了我的妈妈:“妈妈,妹妹生病了,你怎么来了?”“这场比赛不是很重要吗?我一定要来给你加油!”妈妈说道。那一瞬间,我知道了:妈妈是爱我的,只不过分了一半的爱给妹妹罢了。面对母亲,我流泪了。

原来我的妈妈和朱德,老舍,邹韬奋的母亲一样,是爱孩子的。

【篇八:有你真的很幸福】

有你——母亲,真的很幸福。

——题记

母亲,一个温暖的词语,渗透在千千万万的人里,老舍,朱德,邹韬奋……他们都写过对母亲的那份爱——无以言表。

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中,我认识了一个勤苦耐劳,待人和蔼,识大体的母亲。他朴素的文字中无一不透露着他对母亲深厚的爱与敬佩。

而在邹韬奋笔下的文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可爱,努力,上进的母亲: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掉,手上一针不停的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

而我的母亲——记性不好,脾气暴躁……但是在她身边,我依旧很幸福。

记得那年我刚上小学,母亲带着我去逛超市。可我贪玩,到处乱跑,回过头去,母亲就不见了。我慌慌张张地跑到一个柜台语无伦次地问有没有看见我的母亲。我被一个阿姨带到了前台,帮我播了广播,还打了电话,可母亲依旧很久都没有来……

过了很久,母亲终于来了。她急匆匆地向我跑来,头发乱糟糟的,衣服上的扣子也没扣好。她一把抱住我,问我有没有哪里伤到。当时我还能感觉到她在发抖,似乎很害怕我就那样消失不见。回家的路上,母亲还紧紧地攥着我的手……

后来的后来,我才知道,母亲因为当时商场里很吵,没有听见广播声,更别说电话声了。母亲买完东西后发现我不见了,怕我被坏人拐跑,把商场都翻遍了还回了趟家以为我可能自己跑回家了……

母亲,曾经因为晚上有很多蚊子,连夜在旁边为我拍蚊子;母亲,曾经生着病也为我做饭;母亲,曾经西瓜中间最甜的那一块总给我吃;母亲,曾经因为我成绩下滑得厉害,在旁边鼓励我,陪我做题;母亲,曾经永远把最好的,现炒的菜给我充,自己却吃着剩饭剩菜,毫无怨言;母亲,曾经……

母亲,因为有你,我真的很幸福……

【篇九:老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题记。

曾经的童年总是美妙欢乐的,心里一直携带着调皮的印记。同小伙伴们在上学的路上欢声笑语地打闹着,不一会就进入了书声琅琅的学校。“懿林,看黑板!”“懿林,认真听课!”老师拿着粉笔,恨铁不成钢地对我说着。而我却不以为然,继续沉醉在昔日与朋友们玩闹的场景。多年回忆起来,我好想对以前教过我的老师说:对不起。

记得是六年级的夜晚,校园里没有了白天的那份吵闹,随着夜风轻轻地吹起掉落的秋叶,寂静地诡异。突然,一阵尿意涌上来,似乎是故意捉弄我一般。我立刻从梦乡中清醒过来,极不情愿地走向厕所。在我走出门口的那一刻,我看见走廊上还有一间房间的灯光在亮着。那,那个房间不是杨老师吗!都午夜时分了竟然还在修改作业。顿时心中像吃了柠檬地一样酸,不知所措。原来夜里陪伴老师的不是甜甜的美梦和舒适的枕头,而是堆积如山的作业和浅暗的灯光。

理解老师的用苦良心,做到尊重老师,不应该是学生最基本做人的原则吗?

就现代革命家朱德而言,有一天他在学校礼堂看戏。准备开演之前,朱德同志正和身边观众谈话。这时,一位耄耋的老师在服务员的帮助下蹒跚地走了过来,朱德一下子就认出了这个是他当年的老师。他立刻站起身子,急忙地走了上去,扶持着老人,并大声而庄严地说了一声:叶老师!然后请老师入座,直到老师有了一个位置坐了朱德自己才坐了下来。老师不是神,老师也是人,应该得到学生和别人的关心和尊重。

有一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人的一生当中,除了父母是你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其次就是校园里的老师了。虽然她们没有像战场上的士兵那么勇敢,没有像历史上的名人那么出名,但是又有哪个人肯为了一群自己不认识的人而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大部分精力呢?只有老师。

现在的我,与从前的那个调皮的我截然不同,是班上有名的“三好学生”,老师吩咐的事情我都尽量地去完成。因为我知道,星空之下,寂静夜晚,只有老师在装饰着学生们的美梦,所以我们也要竭尽全力地去读好书,体会老师的每一份用苦良心!

【篇十:珍惜所拥有的亲情】

今天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拥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拥有无私的亲情,而有些人却不懂得珍惜这可贵的亲情。

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一天天的长大,而我们的父母却在一天天的变老。他们把一切最好的都给了我们,用尽一生的精力养育我们,却无怨无悔。而我们往往会讨厌父母思想的落后,讨厌父母衣着的陈旧,讨厌父母言语的唠叨……知道吗,父母的付出不求回报,只求子女的平平安安,快快乐乐,长大成为有用之人。我们的父母是多么的无私啊。

初一的时候,我们学过《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文中的母亲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她用爱影响和鼓励朱德同志走上了革命道路,献身于革命事业。她留给儿子的是世界上最可贵的精神财富,朱德同志把对母亲的爱升华到对人民的爱中去,这是多么赤城宽广的心胸。这就是亲情的影响,因此,我们应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亲情。

我曾看过一篇报道:远方山区有位老妈妈,她把自己亲手养育大的十几个优秀子孙都交给了军队,交给了党。正是因为爱子孙,才会从爱小家到爱大家,才会养育出优秀的子孙,子孙才会出色,才会报效国家。也正是因为有这样千千万万的父母和儿女,才创造了我们共和国辉煌的历史和美好的今天。

今天的我们,沐浴着亲情的温暖,享受着亲情的滋润,我们的生活水平、学习条件,都并非前人所能比的。那么,我们就更应当珍惜生活,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亲情,才会不辜负长辈对我们的付出,才会不负辜他们对我们的厚望。我们才会创造美好的人生。

热门推荐
1我的校园
2一路遇见,一路失散
3英杰精神永不下岗
4我与书的故事
5义卖
6失败是成功之母议论文
7曾批评过我的人
8简简单单的爱
9团结的班级
10神秘快递
11网鱼
12我的房间
13关于义工的作文
14窗外
15未来的房子
16伤心的泪水
17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18悄悄提醒作文
19假如我再当一回小学生
20这也是一种爱
21停电了
22洗碗
23战胜胆怯
24幸福
25渴望
26生命生命
27寻根
28“钓鱼能手”爸爸
29一个神奇的蛋壳
30不徇私情的爸爸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