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隐隐于的作文

【篇一:素描人生态度】

面对两块蛋糕,不同人有不同的选择。“利已主义者”是吃掉它们,“奉献主义者”是想到饥饿人群,“求实主义者”是吃掉一块,再换一朵花,“唯商主义者”是从中看到滚滚商机。百种人有百种不同的价值观,这在古代也早就有“一方水土养百种人”之说。但意识反映于态度,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

芸芸众生,纷纷扰扰。假如一个人灭了,地球也不会因此而停止转动,但对个人,却有着悲欢离合之缘份。在信仰的国度,信徒把人生寄在救世主身上,妄言给自己一世幸福。确实,信仰是美好的,它使卑微的小草在阳光的照射下也能挺直腰板扬起笑脸。但不知你们知不知道,闽南人有句非常流行的话:“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也有句:“上帝只负责给你发牌,洗牌却由你自己”。这些都强调了人为。正确的人为态度会让你觉得世上原来充满奇迹,就不会再有“世人都晓神仙好”了。

老子倡导以“无为”治天下,即“无为而治”,而这一思想也影响了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暂且不管道家人的高调,但人生态度确确实实应倡导“积极有为”。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圣人在常人眼睛里是“无为”的最佳典范,但孔子不也教导学生“学而优则仕”?他也支持积极入世。入世并不代表你就是俗人,是妙玉意识里的“槛内人”,它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王立群先生在“读《史记》里头就讲过:“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这真与孔子的“入世观”有异曲同工之妙。且不说“采菊东篱下” 的陶渊明,修身养性的“竹林七贤”,“人生有味是清欢”的苏东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的李白等冲破樊篱的人士,他们确实有“诗眼倦天涯”般意味,但不要忘记他们积极入世时,也乐观进取。

在当代,人们所应有的正确价值观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那么友善爱人就是助你健康态度的一个很好的元素。“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是雕塑家罗丹说过的一句话,而对于人生态度,还可添之为“而是缺少一双勤为挖掘美的双手”。鲜花无语自有情,点滴真情亦动人,假如你的人生注定要成为一名安琪儿,那么你一定充满幸福。因为你的帮助别人是行动上的,收获的却是心灵的升华。

人生态度的抉择其实不是很简单吗?只需你的积极有为,你的相信奇迹,你的友善爱人。享受的却是心灵的盛宴。人生态度是素描般简单,有修为,多好?!

【篇二:心弃浮华求本真】

古人说:“小隐隐于山,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可见追求本真重在褪去内心浮华,而不在于身离喧嚣之地。

并非有霓虹的地方就是浮华,也不是走上了乡郊小路就可称作脱俗。难道身处于雪山之巅无视壮阔风景双眼紧盯手机就好过坐在林立的高楼之中不顾灯红酒绿手执一卷闲读?正如隐逸不在偏僻,心远地自偏;本真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有史记载竹林七贤所会之处并无竹林,只因他们皆欣赏竹的清高而以此相称,这便是心中有竹的境界。庄子的淡泊被后人称颂也不因他隐于深山,而是因他从不变那赤子之心的本真,因他“晓梦迷蝴蝶”的物我合一的心境。南唐后主李煜,虽不称为一位贤君,确是性情之人的典范,他不因皇位丧失对艺术文化的追求,更不为此迷失他的天性情感,为人所掳,他不叹家国皇权,只叹一句“垂泪对宫娥”。连皇权之位下的人都能如此“放任”性情,又何以言追求本真需身离浮华?

身在城市,有夜晚的宁静与它褪去了所有的粉饰的深邃的黑令我们沉淀自己的心。人也是脱去了一切伪装,洗去了一切铅华,白天的闲话不必再叙,白天的琐事无须再想,一切喧嚣与自己无关,只觉心弃浮华。静下心来,自己回归于真正的纯粹的自己,富有韵律的呼吸就好似澄净的灵魂与自然的对话,不受拘束的遐思就恰如思想与美梦的缓缓绽放。静下心来,仿佛白开水都品得别有滋味。是否能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保持本真,不染浮华,全在于心。西装革履的人若是拒绝虚情假意,选择真诚待人,他一样不会感觉到世俗的压迫。真诚率性,不矫揉造作,不阿谀奉承,让一个人在喧嚣的城市中守住本心。

用夜晚来缓解疲劳,放空心灵是可贵的宁静,轻装出行,重返自然,呼吸清新空气更不失为良策。但归其根源,欲要追求本真,还需心弃浮华。

【篇三:一言承古今】

常言道,“人,离不开故土。”因为故乡载着祖辈的汗水与印记,载着先人的经验与智慧。如果有什么能让一个家族血脉相承,那必是祖训了。

祖训更是一种精神财富,彰显着归属感与认同感。当咿呀学语的垂髫一字一顿地说出祖训,探索世界的孩子理解祖训,历尽沧桑的老者道出祖训,莫名的纽带将他们连在一起,甚至自于血缘而深于血缘。仰望星空,我吟咏祖训时,会油然感受到一种使命感。与祖先咏着相同的字眼,相似的声音赋予我的是突如其来的开悟——自己离先人、历史竟是那么近。祖训子孙传,一言传古今。

古人云:“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物质的传家宝,不仅永流传很难,而且可能经不住红尘的周转戏弄,成为不和、争端的焦点,引出遗传等一系列问题。拥有着自以为掌握家族,错失者质疑着归属逐渐失去了根。诺贝尔死后财产全部捐献。留下的是自立谋生、艰苦打拼的精神启示;后世为争遗产,打官司的兄弟阎墙之事也常常出现。财富会污染人的灵魂,使其世欲熏心,蒙蔽后者的双眼,消弭先者的初衷。

无可置疑地,精神家园是现代人灵魂的安放之所。沈从文为自己建立希腊小庙,渴望回归最纯净的人类起源;毕淑敏栖息在她的三间小屋,静心找自己无论喧嚣;祖训为我们提供立足之地,在闹市中感受前人的智慧。“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它给予我们的智慧在自己的砺炼后更闪着光亮,启迪着我们用自己的理解构造属于自己初心的纯净一方。

再者,祖训经过时间的酝酿则更弥足珍贵,其色不消,其形不改。祖训必为箴言哲理,是奉行准则,在新的时代下也可以拥有全新解读。“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勿安排。”王羲之对于写字的感悟,给予后人的更是做人的启示。忠厚守边、献身革命等有时代气息的字眼,如今诠释为爱国、创新,未有“过时”之说。

血脉相承,更是文化与精神的传承、拓展与发扬。一物或许流失,而一言足承古今。

【篇四:司马懿吃三国读后感】

文学是什么?是一本书吗?或是一句圣人云吗?恐怕都不是。文学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和一个民族的独有的气质。既然谈到历史,就不得不谈三国了。

关于三国的书很多,例如《三国志》、《三国演义》。这些书中所述的三国皆热闹非凡。天下三分何等壮观,最后得天下的却是司马炎所创的晋。在司马炎之前有司马朗、司马孚、司马芝,司马一族的党羽遍布魏廷,这是巧合吗?显然不是,这是一场准备许久的计划,部署这一切的便是司马懿。

司马懿智不敌诸葛亮,武不如吕布、关羽,奸诈更是不胜曹操,那是什么将这位并不耀眼的人物推向权利的至高点呢?一个字:忍。

忍?忍谁?忍什么?忍又有什么厉害的?忍天下的英雄,忍受别人对自己的猜忌。忍,心字头上一把刀。一把刀在心上,都可以面不改色,故作不惊,那么得天下有何难?对会忍的人来说万事皆易。

光有忍可不够,有这样一句话:小隐隐于林,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司马懿所做的就是隐忍于朝中,但看人要看得全,成功是靠好习惯,好习惯要从小抓起。司马家世代食汉禄,能文能武,武则将军文则相,这么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肯定有着自己独特的家教。司马懿师从管宁、荀彧两位当世大儒,但是他没有一丝腐儒的气质,反倒是非常有灵气。

司马懿在曹操麾下当官,都是做些中等官职,是曹操不能慧眼识英雄,还是司马懿在人才济济的曹魏里显得太过平庸?都不对,曹操对自己的世子曹丕下过一道绝密遗诏:切不可让司马懿掌兵权。可是一代奸雄又怎料到司马懿竟是曹丕最重要的幕僚。

司马懿治理魏国时,以法家治国,推行屯田养兵的策略,使得魏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最后王霸天下。

纵观这部《司马懿吃三国》,虽然有些许虚构成分,但还是较为贴近史实。

若把司马懿比作一杯茶,细品之下略感心酸、略感满足……

热门推荐
1坚持真理莫心疑
2游水上乐园
3地球的自述
4春天的作文
5我对读书着了迷
6军训心得体会
7这样的人让我敬佩
8岁月静好
9快乐时光
10星月湾的四季
11奶奶,我长大了
12我的同桌
13我的祖国
14劳动的意义
15小确幸
16童年的趣事
17爱美的同桌
18美丽的处州公园
19小贩,我想对你说
20在一起的幸福
21滴水观音的奥秘
22生活在感恩的季节里
23我爱我的妈妈
24不要让幸福走远
25和月光一起散步
26幸福的怀抱
27底色
28第一次自己回家
29逛超市
30上海旅游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