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竹笺的作文

【篇一:竹子之思】

没有了风调雨顺,哪来的蝶恋花香;没有了春光冉冉,哪来的莺歌燕舞;没有了花团锦簇,哪来的蜂蝶嗡嗡;没有了幽幽绿竹,哪来的青翠欲滴。

青山没有绿水难成诗意,野花没有阳光难以扬风,鱼儿没有生命之泉难以存活,而生活没有了竹子,难以理解什么叫高风亮节或是心旷神怡。

“滴答,滴答……下雨啦!”雨声唤醒了大地上的万物,小草悄悄将头探了出来。雨后,新笋也不甘示弱,它扭了扭腰肢,非常有冲劲地破土而出,当它看到了自己身边充满生机的竹林非常热闹时,当它看到了自己身边一株株竹子异常挺拔时,它心中便撒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有人认为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但他们殊不知竹子更可谓赏心悦目。良辰美景固美,桃红李白,柳影婆娑,但却比不上竹林勃勃生机,一片青翠无限,给人一种希望。

到了夏天,竹子变身为竹叶,绿荫可人,舒杈密叶,站在竹林里,你可以感受到一阵阵清风轻拂着你的脸。夜晚,皎洁的月光泻在竹林上,仿佛流水般。

等到秋天,许多树木都落叶了,而它依然青碧,依然一片青翠,当有风儿吹过时,而它依然青碧,依然一片青翠,当风儿吹过时,而它依然有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就像一首交响曲似的。无论高矮,无论零落数枝,它们都不卑不亢,不媚不俗,浑身劲结,浑身充满君子之风。无论怎么淡雅的花,也还是花,即使有素洁,也会有几分的娇媚,但竹子却不一样。

竹子,是造物主的一种绝活儿,非花非草非木,它渗透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情韵,同样,竹又和我们民族有着不解的缘分,竹筒、毛笔成就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而我们的生活又何曾离开过竹、竹箫、竹笛,是竹吟唱出了它的灵性,竹笺、竹椅、竹帚、竹筷、竹席……卑微的用途中,却有着它无私的贡献。

古时候,许多文人又将竹子喻为君子,可见竹子乃是充满了君子之风,它还有“岁寒三友”之一的美称。

这就是竹,充满着生机与君子之风的你。

【篇二:龙虎山之旅】

国庆期间,妈妈利用过节的长假,带我到江西龙虎山旅游观光,去感觉大自然的奇异美景。

当天,大巴车快就到了龙虎山景区,导游把我们带到一湾清澈见底的浅河边,让我们坐上竹笺,开始了旅行观光的第一个项目——漂流,随着船工的一声号喊,竹笺缓缓地离开了河岸,开上了水面,在河流的推送下,慢慢地向下游漂去,刚坐上竹筏,我有点不太适应,既兴奋又紧张,在漂过五十多米后,我才缓过神来,逐渐适应了竹筏上下颠跛的感觉。心定神怡后,我放眼观兴,只见河面上一个个竹筏像早晨赶集的人群,像水中的游泳健将,争先恐后地向前迸发;河岸两边的山峰更是巧夺天工,有的像蘑菇,有的像人脸,有的像猴子、雄鸡,还有的像驼背的老公公,最吸引人眼球的要数那么象鼻山了,它像一只大象在奔跑,在吹呼,迎接我们这些远到而来的客人到龙虎山游玩,开船的船工对我们说:“在这些山上的石洞里都有一个棺木,古人就是这样来安葬去世的人的。”但对于怎么把棺木放进去的,他叫我们去看看升棺表演就能有所启发,了解古人怎么把那么笨重的棺材放进狭小的缝隙里。坐完竹筏后,我们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表演现场,那里人山人海,到处都是想来见证这一精彩的时刻,还原历史。表演开始了,只见两个穿汉服的人身上系着绳索慢慢沿着石壁往下坠,一边坠一边还做着各种扣人心弦的动作,其中还有一人头翰下脚朝上悬着,之后他们就进入了狭小的石洞,然后,一口棺材慢慢升起,他们把棺材入进去,表演在人们的惊叹声中结束了。人群中发出热烈的掌声,我赞叹古人的智慧,但古人没有什么起重机,也没有什么装备,怎么把棺材放进洞内还是个迷。

龙虎山使我认识了大自然的奥妙,也懂得了古人精深的智慧,还有许多未解之迷等着我们去探索,我们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能用知识来还原古代历史。

热门推荐
1传声筒
2山林四季
3独一无二的我
4春天
5多彩的活动运动会
6“冤家”老师
7游红海滩
8二十年后再相会
9种子的心情日记
10爸爸,我想对你说
11一只离群的蜜蜂读后感
12让我留在你身边
13学会面对作文
14美丽的雪景
15你的奉献与我同行
16给自己一些快乐
17读《狼王梦》有感
18放飞青春,放飞梦想
19回眸2016
20
21品味丝绸文化,领略前人风采
22那座老院
23物质决定思想,判断需凭实际
24一件小事
25
26穿越时空想象作文
27银杏叶作文
28成功的那一刻
29山羊狐狸和老虎童话故事
30丢了作品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