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优秀作文】
那才是一个真正追求艺术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人都爱听戏,不仅爱听还爱唱。戏一开锣,便是名角的出场,不管唱得如何,先混个眼熟,唱绝了座们给你喝个彩捧个场那你就红了,而且是大红大紫。唱不好你就只能是辞了梨园行,永远出不了头。
京剧艺术发展到民国,那就是唐诗和宋词。也成了一个时代的文艺标志。唐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宋有苏轼,柳永,辛弃疾。然而民国也是人才辈出,余叔岩,杨小楼,梅兰芳,这是一份长长的名单,名单中的任意一人在梨园界都举足轻重。扮上妆是老生,也是花旦。卸了妆就是艺术大师。
梅兰芳就是艺术大师,他唱的确实好,梨园行里的规矩是圈不住他的,因为他不守旧。是的,梅兰芳不守旧,守旧的梅兰芳是不会大红大紫的,对传统戏剧的大胆改革才是他的性格。由此在电影【梅兰芳】中,守旧的“十三燕”这才败给了梅兰芳。这不是老生敌不过花旦,而是京剧的改革时代到来了,梅兰芳只不过走在了改革的最前沿,所以他才成功了。
从林黛玉到杨贵妃,从李凤姐到王宝钏,甚至那个苏三。处处都活跃着他的身影。在电影【梅兰芳】中孙红雷对梅兰芳说的一句话“你的时代到了”’。是的,这就是属于他的时代。毫不客气地说,他肩负着一个民族文化走向兴盛的重担。当他站在美国歌剧院舞台上时,他已经属于全世界共有的,我们理应清楚,在半个多世纪前,我们早已向世界推了出“国际梅”。
写到这里,我耳边忽然传来一阵如潺潺流水般的唱腔。我知道,这是“梅腔”。在悠悠的京胡声伴奏下,仿佛又听到那久违的“海岛冰轮初转腾……”。我又知道,这是梅先生一生最满意的作品【贵妃醉酒】。由此,一代梨园娇子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篇二:成熟】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却不似燕过复返,花谢复开。青涩稚嫩的时代从指间轻悄悄地溜走,我们如青葱的麦秆,终会变为金黄沉甸的谷穗。
成熟是随风入夜的细雨,润物无声。匆匆的日子走过,回首凝眸,我们已然不再是那个张扬浮躁的少年。
成熟是虚怀若谷的态度。一个成熟有智慧的人懂得听取他人的批评。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有一次演出京剧《杀惜》时,场内喝彩叫好声不绝于耳,从角落里却传来一位老者“不好!不好!”的声音。梅兰芳下场后来不及卸妆就把老人接回家中待为上宾,请老人指正。此后每每在此演出必定请老人观看。正是梅兰芳的谦虚,使自己的艺术造诣更进一步,也使德行操守胜人一筹。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广招门生奖掖后进,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他学识渊博时,他却总是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无知。”处在别人的赞扬声中懂得谦逊不轻狂,将生命扎根于生活的土壤是一种成熟。正如成熟的谷穗低着头,谦虚使我们的生命绽放出瑰丽芳华。
成熟是处变不惊的从容。巴尔扎克曾有言:“苦难对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则是一个万丈深渊。”一个成熟的人,必定有一颗坚定从容的心。德国数学家埃米•诺特被爱因斯坦称赞是“妇女接受高等教育以来最杰出的富有创造性的数学天才”,她上大学时虽成绩优异却只因是女儿身,拿不到毕业文凭。她在事业刚起步时遭遇家庭不幸,社会歧视。通过不懈的奋斗,她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却因犹太人的身份被德国法西斯驱逐迫害。但她从未怨天尤人,坚定从容地经历命运所给予的苦难,成为“抽象代数之母”。苦难的光照在理想的道路上,笃定的信念催人毫不犹豫地向前走。
成熟是知足常乐的豁达。作家史铁生写到:“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懂得不发烧的日子是多么清爽。咳嗽了,才知道不咳嗽的嗓子是多么安详。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成熟的人,在走过岁月的风雨洗礼后,懂得从最平淡朴素的日子,最细微琐碎的事情中品尝幸福的滋味。
正如余秋雨所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成熟是一种心境,能让我们在走过岁月匆匆,蓦然回首,惟见风景独好。
【篇三:正确看待批评】
对单纯的心灵,批评是一道圣旨,知错就改,毫不犹豫。
对叛逆的心灵,批评是一团烈火,可以瞬间点燃内心不安的狂躁。
对自卑的心灵,批评是剂毒药,可以轻而易举毁掉一个正在成长的梦想。
而对于成熟的心灵,批评又是一株鲜嫩的灵芝,立时妙手回春。
批评就好像一副药性不定的神药,它可以让人“生”,亦可以让人“死”,这就要看你是否能找到一味药——与它相匹配的心境。
有人在听到批评后悬崖勒马,走出误区;也有人听到批评后却怒不可遏,最终越陷越深。
因此,在听到批评时,应当正确审视自己,而不能浮躁冲动。
说来这是我以前的一段经历。
十五六岁的年龄是叛逆、狂躁的年龄,对任何事都显得那么胸有成竹,不胜其烦。急躁就难免会有马虎。记得有一次,高二学业水平考试的准考证收到后,妈妈让我自己收拾好,我便随手揣在了衣服口袋里,妈妈提醒我:“收拾好!这样会弄丢的,你得找个特别的地方放好!”我不耐烦地回答道:“你烦不烦,这点小事我还做不好吗?我知道的!”就不再去理会。果不其然,晚上和朋友上街,由于拿东西时忘了,准考证从口袋里掉了出来,自己当时根本不知道,幸好被妈妈的同事捡到后较交给她,自己就挨了妈妈一顿骂。当时由于自己的狂妄,丝毫不肯服输,还赌气将准考证又揣回口袋里。几天过后,正当临近考试时,我真的找不到准考证了,我这才急了,后悔没听妈妈的话,可惜已经晚了。
想想当时,真觉得自己好傻,干嘛赌那傻气,不愿接受批评呢?现在才醒悟,听取批评要冷静沉着,只有怀揣一颗坦然的心,才能听到批评时正确审视自己。
梅兰芳,那个舞台上风姿绰约的女子,那个台下虚怀若谷的男子,在一次排练中,四周喧哗不多,连连叫好,唯有一个老人连连摇头“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周围之人皆对他怒目而视,而只有梅兰芳谦逊而恭敬地说:“敢问阁下有何高见?”遂得一指点,更上一层楼。若无梅兰芳先生的虚心求教,正确看待他人之批评,宽容他人之批评,哪得如此之功底?好一个梅兰芳,创造出如此划时代的戏剧。
宽容他人的批评是一种俯瞰众生的胸怀,若你失去这种气度,终将跌入谷底,又怎能触碰到梅兰芳先生的高度。
再回顾中国历史,大唐盛世,金銮殿中,群臣惶惶,战战兢兢,而她在读完骆宾王的《缴武檄书》不仅没有盛怒,反而埋怨宰相没有挖掘出这样的人才。她笑,笑出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间的辉煌;她留,留下了无字碑,她深知,无字之碑方有千言万字,好一个武后,托起日月当空的绚烂。
他人给予批评,我回以宽容大度,这正如绽放在高原冰川上的雪莲,因为正确看待批评,学会宽容,所以灼灼其华,更加绚丽灿烂。
因此,听取批评,要保持平和谦虚的心态,不能狂妄浮躁。其实批评是别人在用心观察后对你的提醒,它就像一面镜子,清楚地反映自己的不足,虚心面对和接受批评,它能让你抹去人生中的瑕疵,让人生更美丽。
所以,正确地看待批评可以帮助你完善自我,不断成熟;正确看待批评,让它成为一剂良药,医治好你人生的缺陷,让你五味杂沉的生活更有色彩,让你逐步向成功攀登。
【篇四:赞梅】
梅,高雅却不入凡尘,高贵却不庸俗,透出一种与众不同、与世无争的气质,让人不禁为其超然脱俗而赞叹。
刚入梅园,便看到了梅兰芳大师的汉白玉雕像屹立于园中。一瞬间,我好似看到了大师浓妆淡抹,站在戏台之上,低颦浅唱,水袖轻舞。只看那袖一挥,挥出了梅骨铮铮,梅德如玉;挥出了在被日本人强迫时的宁死不屈。
走在泛满青苔的梅园之中,有关梅兰芳大师的展览馆映入眼帘。踏入馆内,一种酸楚的感觉在我鼻间漾开。是什么让我产生了这种感觉?是那年少就失了双亲的梅兰芳?是九个孩子活了五个中的梅兰芳?都不是。梅兰芳先生品透了人间悲欢离合,尝尽了人间酸甜苦辣,看透了人间世事,他所在乎的,便是由那些一点一滴的人间酸楚凝聚而成的自尊。
赞梅,梅开中华。
【篇五: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每一个人都有过许许多多的尝试,我也不例外。但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件事却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那天,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小鸟在枝头唱歌,柳树随风飘荡,花儿盛开了笑脸……我和爸爸带着新买的自行车,准备去到广场上学骑车。
一路上,我和爸爸谈笑风生。到了铁军广场,爸爸先小心翼翼地把我扶上了自行车,再叫我用手把住笼头,用脚蹬起来,接着爸爸在后面一直看我骑,可我骑着骑着,突然,车子左晃右晃,“啪”的一声,我就这样从车子上摔了下来。爸爸见后,赶紧走过来,扶起了我。我生气地把自行车一推,踹了几脚,说道:“什么破车,差点害得我粉身碎骨,不学了!”我没说完时,爸爸就厉声地责备道:“这点小苦算得了什么,你看,人家梅兰芳一心想学艺,可他师傅说他不是学京剧的料,又说他眼睛无神,学不会。从那以后,不管春夏秋冬,梅兰芳总是在院子里练习,最终成为了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失败乃成功之母’,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爸爸的这番话让我又捡回了信心。我把自行车扶正后,又开始练习起来,时间过得真快,夕阳西下,我终于学会了骑车,爸爸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现在,再回想起来,爸爸的那番话彻底让我坚信一点“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爸爸的那番话我终身难以忘怀。
【篇六:分享与分担】
分享,是春风里共嗅花的芬芳;分担,是寒冬时相依偎的温暖;分享,更要分担。
往往分享易,分担难。分享是冬日里一杯奶茶两根吸管的共饮;是秋季丰收后一个苹果切两半的甜蜜;是炎夏烈日下共乘的一片阴凉……而分担,则是沉重的苦难、难解的失意、接连的坎坷……
所以,分享,更要分担!
亲人间需要分担。母亲的絮叨,父亲的叹息有谁不曾听过?然而又有几人能知道那絮叨、叹息背后的沉重缘由?不能只一味地将父母当作避风港,多为父母分担吧!“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天下父母,有多少指望子女让他们享尽荣华?其实,他们所要的,不过是在失意痛苦时的子女的一份分担。
朋友间需要分担。因为分担,分享才更有意义,更加弥足珍贵!鲁迅、矍秋白因为分担彼此的苦难,才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慨叹;马克思、恩格斯因为分担而相互支持,才有流传千秋、泽被万世的《资本论》;鲍叔牙、管仲因为分担,才有了世人多鲍子贤而称管仲能……正因为他们彼此分担,不论苦痛有多大,他们都能相互支持,挺过来。
爱人之间也需要分担。有句至理名言: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女人。爱人间正因为有了分担,才能风雨同舟,携手一生。在梅兰芳唱戏时,人们总会关注与他堪称绝配的孟小东,而忽视了忍受一切的芝芳。正因为有了芝芳的分担,才有了梅兰芳的千秋盛名,才有了在日寇面前挺而不倒的梅兰芳,才有在失去恋人后坚强站起的梅兰芳。梅兰芳一生最爱的女人是孟小东,然而伴他一生的却是芝芳。前者就如未结果的花随风飘散,而后者却像一把不破的伞为他称起一片晴天。
《蜗居》里的郭海平在爱人出事时说过一句话:“和他同甘倒不一定,共苦却一定可以。”是啊,不管是亲人、朋友还是爱人,哪怕是擦肩而过的陌路人,都需要分担。
只有分担,分享才更深刻!没有分担的分享,只会是晨曦的雾霭,看似浪漫,却经不起生活的风雨。
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朋友,你的肩为他人担了多少呢?
【篇七:最新励志的作文】
“物质的欲望,虚荣的诱惑,是人们迷失的重大原因,很多可贵的才华与可能有的成就都在这种诱惑下断送?”这是罗兰的一句名言,讽刺了那些因为意志不坚定而断送了自身的目标与前程的人。我是一个意志薄弱者,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遇到了《感动同心的励志故事》这本书,使我感受颇深,读完了它,书中的一个个简短而精湛的故事,让我对自身的性格与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反感,“我一定要磨砺出自身坚强的意志,立定明确的目标!”我发出这样的感叹。《梅兰芳——以勤补拙》是书中故事其中之一,梅兰芳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京剧世家,这为他以后在京剧艺术方面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刚开始学戏时,因为先天的不足,感到非常吃力,但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更为勤奋苦练。
为了过台词这关,他数十遍的背诵;为了过眉目传神这关,他放飞鸽子,目光紧紧追随天空的鸽子;为了使基础功更扎实,他在院子里泼水成冰,在冰上练踩跷,跑圆场……根据这个故事让我感悟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只要以勤补拙,用勤奋刻苦来弥补先天的不足,一定会换来后天的成功,由于勤奋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有一篇故事叫做《被突破的极限》,令我至今记忆犹新。田径运动员罗杰·班尼斯特用了3分59秒4的时间就跑完了1英里;美国选手占海因斯以9。95秒的成绩跑了100米,突破了10秒大关。
体育竞技是这样,别的事情又何尝不是这样?在飞机前,有几人相信人能飞上天,在阿姆斯特朗以前,有几人相信人能踏上外星球?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追求就有期待,只要认真就有可能。相信自身,认真奋斗吧!自尊加自立加自强,就等于成功,总之一句话:人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坚持自我,相信自我!
【篇八:我心中的中国印记】
面前摆放的是一个精美的凤冠。没有在玻璃架中展出,它只是静静躺在我的面前,任凭它散发出承载时代变迁的厚重。我不敢用手去碰它,生怕碰坏了这玲珑的艺术品。它称得上是中国的印记吗?我在心中不安的揣度,汗水浸湿了手心。没有办法,轻轻拿起,揣在布袋中,我走向了那座皇城。
红墙黄瓦,是极有力量与厚实的象征。是怎样的一个机遇得以让京剧在这里产生,又在这里发扬下去?徽班进京的那一刻便奠定了它的位置——好像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对它爱不释手。此刻我拥有了一些底气。拿出布袋中的凤冠,轻轻放在皇城脚下,两者竟奇妙的融合在一起。这是《贵妃醉酒》那华丽的贵妃所佩戴的——亮蓝色的银片大朵地“绽放”在凤冠之上,在阳光的反射下,竟有些炫目到刺眼。几粒红色的绒球悄悄团在其中,却又是那么容易被人发现——同背后的红墙称在一起,竟显得相得益彰。我脑海中霎时浮现出这么一幅景象:贵妃卧倒在舞台上,手中的酒杯滑出少许液体。她眼中含笑,身后却是整个华丽的大唐盛世……我想,这确实就是中国印记,一个有风韵的,华丽的,却是厚重的中国。它承载着的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历史,它们至今仍源源不断流淌着,如同新鲜血液,迸发着生机。红墙下,我又因这凤冠忆起了另一段历史……
一个支离破碎的凤冠映入眼帘。
日本侵华,犯下了滔天罪行。为了粉饰太平,妄图利用梅兰芳为他们服务。可他们也是人,终究喜欢美好事物的——正如这京戏。消息很快传到他耳中。梅兰芳特意蓄起胡须,决议不给日本人演出。他严肃地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任由他们了。”可事情发展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完美,日本人找到了他的住宅,在门口徘徊,准备冲进去硬要他唱。这般是豺狼虎豹,恶鬼当道!梅兰芳气急败坏,举起他最喜爱的凤冠就往地上摔!华丽的凤冠一下就被摔成了一滩烂泥,几粒珠子滚落到院内的各个角落,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刺眼的光。凤冠是再也带不到头上了……他转身,落下了一行清泪。
他的眼神是那样温婉柔和,却不失坚定和勇气。清嗓一鸣,梨花带雨,诉说了一个时代的哀愁;水袖轻扬,莞尔一笑,挺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直至今天,人们仍无法忘记,在老北京的梨园戏台之上,有一个七尺男儿,借青衣之口,却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就是中国的风骨!
试想又有多少人像他一样,在那段惨痛的漫漫长河中,坚守着自己的这份骨气?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似是那李香君血染了桃花扇,凤冠上的红更显艳丽,灼烧人眼。
只是闭上眼睛。闭上眼后就有着那些英勇的人们奋勇杀敌——不论是近代还是古代。是我曾经听过的抑或是在戏台子上看见的,无一不透露着那风骨。那属于中国的骨气。
夕阳西下。我将凤冠戴于头上,在皇城根下走着。凤冠点着余晖,在红墙的映衬下更显夺目。虽感光阴流转,唯一不变的却是心中那份愈加坚定的,对于中国的理解——她是华丽的,是绚烂的,是承载着无数历史的,又是极其富有风骨的。
再次见到同它相似的凤冠是于外国的一家博物馆。我只是凝视着它,却顿感心中有一股暖流升起,眼眶竟有些湿润。不知怎么的,有一个声音在我心底呐喊着:这就是中国印记……
【篇九:游梅园】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梅竞放。今天我和小伙伴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游梅园。
一进公园的大门,我们就被眼前五颜六色,竞相开放的春梅吸引住了。仰望湛蓝的天空像飞机划过,留下一道淡淡的痕迹,前面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中有许多游来游去的金鱼,中央坐着梅兰芳先生的雕像,炯炯有神的眼睛望着我们,我不觉得这尊雕塑课刻的得十分逼真真是栩栩如生。在公园里,我又发现了两株梅树,一株淡粉的,另一株是殷红的,我比较喜欢那朱淡粉的,它散发出那种清淡而又扑鼻迷人的香气,淡粉的梅花的树枝,有的直直向上,有的朋友而出,有的生展外延如带着翎冠观,翘指颔手首正在唱戏的梅先生。接着我们参观了梅兰芳纪念馆那里面陈列梅先生生前唱戏时所需要的物品,听老师讲解时说,梅兰芳憨厚,喜欢接待客人,而一向节俭的鲁迅先生就揶揄讽刺雨梅先生,虽然鲁迅先生恶语讽刺,却没有对鲁迅先生针锋相对,就像梅花一样的品质。
这时耳边传来一阵阵二胡声,把我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原来是一位高年级的学生,正在那儿拉二胡,那声音真余音绕梁。
不知不觉我们便走到了梅园出口处,再回头望望那梅园的景色,真让我流连忘返!
【篇十:勇敢的抗争】
雏鹰之所以可以翱翔,是因为它敢于跳下悬崖;瀑布之所以壮观,是因为它敢于撞击地面;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敢于与挫折抗争。当你遇到困难时,别怕,勇敢的去抗争。
司马迁就是这样一个勇敢者。
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而激怒皇帝,皇帝一怒之下,对他使用了宫刑,宫刑之后,他受尽了嘲笑,遭尽了鄙视,吃尽了人间疾苦的他并未放弃,而是勇敢的抗争,毅然开始了创作《史记》的漫漫长路,整整13年,他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通史,勇敢地与挫折抗争,并获得胜利。
司马迁,你忍辱负重,受尽苦难,却勇于抗争,为我们所铭记。
梅兰芳亦是一位勇敢者。
小时候,梅兰芳寄居在伯父家里,由于经常在一旁观看伯父演戏、唱戏,他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向伯父提出了想学习京剧的要求,伯父欣然同意,或许是上天不公,没有给予他京剧天赋。念词时他老是念不好,练步伐时,他总是摔跤,练眼神时,也总是不到位,伯父生气地说:“老祖宗没给你这口饭吃。”但他不灰心,“别人练一遍,我就练十遍,别人练十遍,我就一百遍”念好词,他又踩起高跷,在冰面覆盖的河上练习,练好步子,他又买几只鸽子,放上天,盯着它们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勇于向挫折抗争,成为一代京剧大师。
梅兰芳不因无天赋而放弃,而是勤奋练习,勇于抗争,为后人歌颂。
司马迁勇于抗争而作《史记》,梅兰芳勇于勤奋练习而成名。我们都应在心底说一句,别怕,勇敢地去抗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