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竹篙的作文

【篇一:梦回江南】

江南,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字眼,那里有隽秀的山,有温柔的水,有美丽的人儿……

在这宁静的夜晚,不知多少次梦见江南了,梦见达达的马蹄,沿着那古老的青石板小路,从这儿回到了那儿,而童年的记忆便一点一点浮现出来……

儿时的脚印从旷野连到了西子的湖畔,一路追逐到了那寂寞了千年的断桥。看杨柳青青,听鸟语声声,闻花香阵阵,我静静坐于石桥上,去聆听许仙与白娘子千年前留下的心声。倘若有一只小小的乌蓬船载着勤劳的江南人轻轻划过桥洞,我便高高兴兴地跑到岸边,奋力地招着小手,待到船儿到了眼前,我轻轻地上了船,随着竹篙一点,便驶向那满世界的自然。偶尔会看见岸边伫立着一位凝思的人儿,不知她在想些什么,只觉得她与周围的山水仿佛融为了一体,好美好美……

童年的记忆便这样留在了江南的那一条小路上,一方小船上,便留在了江南那美的醉人的风景中了。

记得暑假回了一趟那个小镇,还是那个悠悠荡荡的水乡,门前桥下的流水依旧潺潺地流着。我望着脚下的青石板路,它仿佛从远古向未来延伸,像是一个未曾叙完的故事,当年我也就是从这儿,沿着这条小路,一路走到了这泗水古国,意杨之乡。当初懵懂的少年如今已然长大,但改变的是年龄,变不了的是那美好的记忆。如今虽然与它隔得远了,但心中的那份情结却像蚕丝一样,紧紧连着我和它,任凭再锋利的刀也斩不断。

如今,每当我累了、倦了,便抬头望望远方,我知道远方的他们一定在拼搏,每每想到这些,我便咬咬牙,坚持。

轻轻搁下笔,窗外氤氲的水汽渐渐模糊了眼前的画面,我想,今夜怀着这样的情感,我定会在梦中回到那儿,向那对我微笑着的采莲女捎上一句:“你可好吗?”

【篇二:尚湖竹筏游】

“五一”假期,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尚湖游玩。

走进尚湖公园,只见那里绿草如茵,鲜花遍地,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湖边。湖边停放着一条条细细长长的竹筏,我们就去坐了坐。

竹筏上有两个撑筏的老爷爷,他们一前一后,从容淡定地站在竹筏上。无论竹筏怎么晃,他们都能站得稳稳的。竹筏前端是尖尖的,后面是圆圆的,整个筏子都是用竹子做的。竹筏上有四排座位,两旁是长长的扶手。我小心翼翼地扶着扶手坐了上去,看着满满当当一竹筏的人,心想:这竹筏能载得动我们吗?

正想着,撑竹筏的老爷爷把竹篙往水里用力一点,竹筏就缓缓前进了。

湖面上的景色真美啊。一棵棵水杉翠绿翠绿的,树间藏着几只白鹭,它们先是在水滩上一摇一摆地散着步,过了会又在树间飞来飞去,最后,白鹭们都一只一只地飞上了天空,它们无拘无束地在天空中盘旋着,嬉戏着……这景象使我想起了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哈,几千年前大诗人的名句就这样在我眼前重现了。竹篙在水中哗啦啦地滑动着,筏边漾起的水波中还漂动着几片白色的羽毛,这大概是白鹭们刚才梳理下来的吧,这可真是一群爱美的白鹭。

竹筏、水杉、草地、白鹭都倒映在湖水中,形成了一幅五颜六色的画卷。撑竹筏的老爷爷很慢很慢地撑着,好像怕惊扰了这幅画卷。坐在我前面的阿姨笑着问她女儿:

“你知道这个湖叫什么名字吗?”

“不知道。”小妹妹想了想,摇了摇头说。

“这个湖叫尚湖,‘尚’是‘高尚’的‘尚’。传说姜太公曾经在这里钓过鱼呢!”

哈,此刻的我也好想学着姜太公的样子,拿着没有鱼钩的钓竿,在这碧波中垂钓这满满的春意呀!

就这样,我们乘坐在竹筏上,一边欣赏着尚湖湿地的美景,一边在这“天然氧吧”里尽情呼吸,感到十分惬意。最后竹筏靠岸了,我们就依次上了岸,我又回头看了一眼湖面,我看到还有许多行驶着的竹筏,这些竹筏上的人有的在拍照,有的在愉快地交谈,还有的在静静欣赏湖面春光。远远望去,这天地间像极了一幅画,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画中游啊。

【篇三:公园荡舟记】

今天我和爸爸去了体育公园,不仅看了美景,玩了很多健身器材,还和爸爸一块划了船,非常开心。

进入体育公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池如镜的湖水,波光粼粼、碧波荡漾。我们上了桥,看到湖边有几条江南水乡般的乌篷船,我不禁心驰神往。善解人意的爸爸当即决定:领我划船!真是让我心花怒放。

于是我和爸爸穿上救生衣,租了条船,划向湖中。此时此景,让我想起了李白的一句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而此地此时,我感觉更像是两岸高楼相对衬,乌篷小船东边来。爸爸禁不住唱了起来: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我坐在前面,拿着竹篙四处挥舞,小小的心中充满了欢乐。

然而轻松的时光都是短暂的,风突然大了起来,一波又一波的浪重叠而来。小船儿,被推得四处乱跑,摇摇晃晃。这时候我才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随波逐流。我和爸爸都紧张了起来,奋力地摇着浆,可小船总是在原地打转儿。我拿着竹篙,用力地划着,可是还是无济于事。这时爸爸急中生智,调转船头,直接迎着风浪。我霎那间紧张起来:爸爸这是怎么了?还嫌船不够抖吗?

我急忙喊:“爸——爸——!”

“没关系”,爸爸说,“迎风破浪,才能稳中前行,不信你看着!”果不其然,真的就平稳了许多。过一会儿风小了些,我和爸爸齐心协力,费了好大劲儿,终于把船划到了码头。上了岸,别人赞赏的目光都投向了我们,还关心地问:“累吗?好不好划?”此时此刻,我仿佛找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回头再望那碧绿的湖面,仿佛一大块儿翡翠,又静静地待在那里了。

之后又去了公园其他地方游玩,欣赏了很多美丽的景色,但我觉得还是在水面荡舟更快乐。

我爱划船,更爱划船带给我的启示:不要随波逐流,而要勇敢地迎风破浪,才能更好地奋勇前行。

【篇四:摆渡人】

一件被洗得发白的大军衣披在瘦弱的肩上,在狂风暴雨中撑一支竹篙。静静的立在河畔,用微陷的老眼凝视着一切。在默默中目送着一波又一波的旅人离开,这便是摆渡人。

日子在竹篙不断的敲击中飞快的流逝,摆渡人的容颜也在风霜中慢慢变老。可他们还是像多年那般,静静的完成自己的使命,默默地为那些萍水相逢的人送上祝福。也许有一天他们的生命消纵不见,在某个夜晚平静的走向死亡。又会有多少人记得,这儿曾经有一位摆渡人?这样的他们,这样的坚毅,这样的渺小。他们的苦让人心酸,他们的人生令人心碎。这使我不觉的想到了这样一群人生的摆渡人——老师。挥舞着粉笔书尽青春,站在讲台上传递智慧,一样是默默的。这样的工作一瞬也是一生。这时的他们不正像辛勤的摆渡人,乘着小船一遍又一遍的徘徊在知识的河流里。学生就是搭船的人,坐在船上,听从着摆渡人的指引驶向知识的彼岸。在一路上他们和摆渡人一起经历了很多,有风雨,有晴朗,又心酸,有幸福。可是,他们彼此间都明白,终有一天船会抵达彼岸,他们也终将分别。但在这一天到达之前,他们谁也不会说,只因为他们比谁都明白分别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由懵懂走向成熟,有的人由调皮淘气走向懂事,有的人由愣小子转变成了阳光少年。而这一切都是在摆渡人——老师的陪伴下。时间如同白驹过隙,快的惊人。船在一天黎明破晓之时抵达了对岸,可船上的人都不愿下去,都不愿离开这承载着记忆的小船,更不愿离开和蔼可亲的摆渡人。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他们在不舍中默默地踏上了新的征程,再次回头,只能瞧见摆渡人决绝的背影。其实,摆渡人的心中又何尝不是万分不舍,他也想陪着孩子们接着走下去。只是,他不能。他只能转身而去,一遍又一遍的催促自己离开。然后去迎接下一批孩子,并给离开的他们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徘徊着,徘徊着,在知识的河畔燃尽一生,将最好的一面奉献给学生。这便是摆渡人的宿命,这便是教师的使命!而作为学生的我们,能做的就只能勇敢的去追逐自己的梦。不要怕,亦不要悔……

【篇五:我心中的“桃花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烟花三月,梦里江南,那是一处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桃源,是宛如皓月当空的素美宫阙,是理想的圣地,是我心中的“桃花源”。

雨,是江南的秀丽风景线,好似一层薄纱笼罩着整座水乡古镇。这是银装素裹,梦幻朦胧的隐世之处,是远离繁华喧嚣的幽境,我爱她的宁静脱俗之美。

水是她的守护神,将她环抱在“千里莺啼绿映红”春色之中,春意浓浓“梦里花落知多少”是她的代名词,脚下的青石板兀自滑滑的,细水长流,轻击石板,陡然迸出一种脱离冗杂,浮华的清亮之声。是风铃间的轻微碰撞才造就如同天籁般的弦外之音,愿“此曲终成广陵散”的悲剧不要出现在这如诗如画的仙境。

轻移脚步来到小巷,碧瓦飞甍。雨滴顺着微微抬头的屋檐缓缓滴落,碰撞到打伞人的伞面,最后经历一场奇妙的旅行,又重新投入泥土的怀抱。或许散发着幽香的芬芳土地,便是有了雨的滋润多了一份生机,活泼。令人不禁畅享起戴望舒笔下的意境:漫步在雨巷,打着油纸伞,散发着丁香花香……

落下,飞扬!

雨水轻叩河流的大门,惊动河面上撑篙的船夫,他那历经沧桑的脸上,被水珠布满。急忙撑着竹篙,风驰电掣地消失了踪影。鱼儿亲吻着浣衣姑娘的纤细双手,纺车的梭子来回穿梭,绚烂光泽的布匹就织好了。纺织的沙沙声,雨水轻触河流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在耳畔响起,萦绕不绝。

江南烟雨朦胧,不禁令人感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景观。

江南没有黄土高原那般雄浑的气魄,也没有海南的激昂澎湃,她好似一面易碎镜子,令人流连忘返。它就像这儿的姑娘,勤劳,睿智,温婉,沁人心脾,心旷神怡。

她有她的独特,就像是一位隐居山林的避世者。不似城市中的人山人海,喧闹嘈杂。宛如一块美玉,温和优雅,洁白无瑕,使人神往。

那是我梦中的圣殿,是我心中一个充满神秘气息的“桃花源”!

【篇六:放风筝】

清明节到了,我和父母回到了老家,穿过金黄的菜地,踏着阵阵清香。

扫完墓后,我拿起刚刚才买的风筝。这风筝黄色的边。旁边围绕着几条彩带。中间画着小燕子的图案,煞是漂亮。我将线轴的线头牢系在风筝的两端。

我将风筝拿到老家前面的小路上。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拿起风筝乱跑一气。也不顾周围的环境。也不管有没有风。我像个疯子似的,在老家前的小路上跑来跑去。可是没有风,这风筝怎么放得起来?跑了几圈后,我的腿上好像挂了几个千斤重的秤砣,脸上的汗水像一颗颗小炸弹滚落在地上。终于最后还是没有劲了,一个劲地坐在地上喘气。可我那种不屈的精神一直支持着我。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放起来。

第二次,在姐姐的帮助下,我抓住了起风的时机,再次在老家前的小路上奔跑起来。虽然没有第一次那么快,但是已经足够将风筝放起来了。我飞快的转线,看有风的时候将线拉长,没风的时候将线收紧。就在这来来回回几次中,我一不小心将线缠到一起了。我花了好大力气,终于将他解开。唉,真是损了兵又折将。

但这一盆冷水并没有浇灭我心中的热情,我再次在姐姐的帮助下,将风筝放了起来,这次非常顺利。我高兴的欢呼着!可是不到两分钟后,笑容僵在了我脸上。天上的风突然改了吹的方向,将我的风筝往电线杆那边吹,等我回过神时,风筝已经挂在电线上了,吓得我连忙丢下线轴。后来,姐姐爬上人家二楼的阳台,用竹篙小心翼翼的将风筝取下来。真是虚惊一场。

经过这几次,我明白了放风筝,一定要在广阔的地方,而且要有风时才能放起来。我拿着风筝走到老家的后面,这里是一片开阔的田野,而且好像老天也要帮我放起风筝一样,起风了,我右手托起风筝线,左手掌握线轴,在田野上奔跑着。风筝慢慢地飞了起来,十米,十五米,二十米,越来越高,最后风筝线都快放完了,我将风筝线拿到手中,坐在草地上。

风筝慢悠悠的在天上飞着,像一只燕子在天空飞翔;又像一架飞机在天空飞行;还像一艘轮船在天空之海中遨游。我看着风筝,心想到:如果我在那上面,那该多好啊!就可以凌空远眺,可以俯瞰大地,可以遨游蓝天,可以不受任何约束自由自在地玩耍。

愉快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在父母的催促下,我收线回家。

我坐在车上,回想起刚刚放风筝的经历也给我一些启示,做任何事都要选择有利的条件,都要讲究方法。

【篇七:桥边的风景】

在那一桥之隔的湖面上,一位老翁驾着一叶扁舟,手执一根长竹篙,不住地点打着水面,舟边几只黛黑色的鸬鹚随着老翁的动作有节奏地下水、捉鱼、上来。

大概,我从不曾仔细看过学校边上的那一座桥,以及桥边、桥下的风景。直到周三的那个下午,我不自觉地停下脚步,定定地看着河面。这一看,就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吸引住了。

桥上的人们熙熙攘攘,撑着伞快步地疾行。在那一桥之隔的湖面上,一位老翁驾着一叶扁舟,手执一根长竹篙,不住地点打着水面,舟边几只黛黑色的鸬鹚随着老翁的动作有节奏地下水、捉鱼、上来。

他们被裹在一团烟雨中,多像名家笔下的水墨画啊!这使我想起了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此番描述竟是那样的真实!老翁和它们极像一群密友,配合的如此默契。

此刻,我的心早已远离了都市的繁华、远离了马路上的喧嚣,渐渐融入到那动人的水墨画中,宁静、悠远。为了不打扰他们的静谧,我轻轻地拍拍身上的雨珠,拂去发梢的湿漉,打开小花伞,踏上了回家之路。徐志摩说:“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在你的世界悄悄路过了,你却把宁静装进了我的心里。

若有人问我为什么会喜欢这桥边的风景,也许用李白的一句诗来回答,更能表达此时心中的感慨: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篇八:走进雨霖铃】

秋日午后,原本温暖和煦,落日微红,乌云蔽天,顷刻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湖面泛起阵阵波浪,亭边的帐篷微微摇动,帐内对坐两人,桌面美酒佳肴,二人双手持杯,满口饮下,却不动佳肴半分,忽听“嗒”“嗒”两声,原是天上落下的水滴拍打帐篷,骤而雨势转急,似银河之水全部倾泻而下,整个世界处在雨幕之中。壶中的酒还未饮完,心中的情还未诉尽,刹那见,世界又仿佛寂静了下来,偶尔几声凄凉悲切的蝉声,对着长亭,进入帐中,盈入双耳。

手中的酒刚刚饮下,又闻帐外湖边传来的声声催促,相视苦笑,一同出账,远山朦胧,湖水清澈,只见船公手握斗笠,身披蓑衣,立船泊岸。紧紧相握彼此双手,心胸中闪现的无数次的叮咛,祝福屡到口头,却又咽下,四目相对,泪眼婆娑,你我的情又岂是几句话,可以说尽的?

不忍别离,他独身一人回到帐中,似乎月边传来竹篙撑船,水波激荡之声,才缓缓而出。果然,小舟已成黑点,慢慢消失。

我看到你转身入账,知晓你内心的苦痛,可想到我此去千里之外,烟波浩渺,回身望望天际,只见夕阳已落入山际,云雾笼罩着天空,是那么的深厚广阔,我无论如何也望不到尽头。千百年来,离别都是人生的一大痛苦,更何况你我这样感情丰富的人,不知不觉,视线已模糊,泪水沾湿两襟,你又是否和我一样,正在暗自垂泪呢?更何况,我们在这样清冷萧瑟的清秋时节分别,又怎能叫人忍受呢!不禁想象,今晚酒醒之后,我会身在何方?也许会独自一人,泊舟在杨柳堤岸,只有清晨微风,和前夜残月慰我寂寥。这一走,不知几年,就算我历经美好的时光和动人的风景,也如形同虚设。心中即使有万般柔肠,深情蜜意,可我能找谁去诉说呢!岸边渐渐隐去,天更暗了。

【篇九:第一次独自回家】

我的成长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然而,最令我恐惧,又最令我欣慰的还是第一次独自回家。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去上学的时候,妈妈对我说:“唯唯,今天晚上我可能有事,不能去接你,你晚上下自习自己回家吧。要注意安全啊!”我满口答应,不就是一个人回家吗?没什么大不了。

到了晚上,好不容易等到了第二节自习的下课铃,我高兴地跑出教室。我想:今天妈妈有事没来接我,我就自己走回去。

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寒风刺骨,冻得我瑟瑟发抖,不知怎的,今天的这条路竟有一种死亡般的寂静。忽然,一辆车从我身边“咻”地一下飞驰过去。风吹得树叶沙沙响,不断地落在我的身上,虽然衣服穿得多,但还是能感觉得到冷,我加快了脚步,我感觉这条路没有尽头,路边的人家也都睡了,我不禁打了个寒战,抬头向天上一望,今晚没有月亮,天上布满了乌云,巷子里的狗在叫个不停,我就想到了奶奶对我说:狗一叫,就会有人死。我望了望四周,没有人,难道说今晚我会死在这里?该死,真可怕。

想到这儿,我又联想到了电视里的鬼故事,我的鸡皮疙瘩掉了一地。越怕的事情它还就真的发生了,我听见“啪”的一声响,打破了这寂静,我停下了脚步,身体缩成一团,心里祷念着:鬼大仙呀鬼大仙,不要抓我呀!哎哟妈妈呀,谁家的孩子不管好,站在门口吓人。她对我说:“姐姐你一个人回家呀,你可真勇敢!”说完,她捡起了在地上的竹篙。看到这个举动,我明白了,原来刚才那一声响是风把竹篙吹下来的响声。

我也觉得好笑,嘲笑自己的天真,就在这时,又一件恐怖的事情发生了,有人在后面跟着我,哎呀,都怪我,今早出门忘带手电筒,这回可要被人贩子捉去卖了。那人的步伐不快也不慢,节省的力气仿佛抓我时才用上。我走得更快了。我忽然停下脚步,那人也停下了脚步,走到我身边,用他那肥硕的手电筒照着我,然后露出嬉笑,说:“原来是你呀,我认识你,你不是XX的女儿吗?来,我送你回家。”说着,他就拉起了我的手,我极力甩开他,心想:你以为我白读书,像这种骗子,我在书上看多了。

甩开他之后,我一路小跑,跑啊跑,忽然听见有人在叫我,我以为还是那个骗子,就向前跑呀跑,跑到了一个我也不认识的地方,听到后面有人追来,我心想:今天恐怕是要死在这儿了,我一转身,看到了妈妈,妈妈说:“唯唯,你跑什么呀,家都过了,走,快跟我回去了!”我扑到妈妈面前对她说:“妈,有个骗子,一直跟在我身后。”妈妈朝我身后看了看,说:“哦,你说那位叔叔呀,他是我们的邻居,你看你,天天待在家里不出门,连自己的邻居也不认识。”我向后看了看,还真是大胡子叔叔,他正对着我笑哩。

这个第一次还真是惊心动魄呢,太丰富了,酸、甜、苦、辣都有。

【篇十:游天目湖】

我们住的农舍出门,就是天目湖。

之前也去过不少湖,水远不像宣传的样子——褐色的藻类在湖边的岸石上留下了一条长带。坐船从湖上过时,湖面上的漂浮的东西一览无余,象征性的在湖上转两圈,远远地拍上几张照片,便完了事。

天目湖却不是这样的,坐游艇并没有耗上太久时间,很快地将我们送到岸上后,便要靠双脚了。

天气很晴朗,阳光照在湖面上,闪闪发亮;透过树隙落下,也闪闪发亮。顺着湖边的小路向前走,有时还能看见体型胖而大的鱼浮起来换气,撞碎了水面,撞开了一圈圈波纹。

自古山水相依,湖边自然有着几座小山,便顺着石阶爬了上去。山腰是很宁静的,只有几股汇入湖中的溪水响着,可惜隐藏在繁密的草木中,看不到踪迹。也有些鸟停在枝上,不怎么鸣叫,偶尔抖抖羽毛,转转脑袋,便也飞走了。

石阶越来越窄,视野却越来越阔,地上投下的光斑也变大了,峰回路转,路一下便看到了头。山尖少树,几乎是无遮拦地看见了一湖的水,山似乎浮在水上了。阳光晒在身上,又被凉爽的湖风拂开,人也不觉得热。自由地俯视,眺望,似是处于无我之境。

转身下山,又和来路不同了,但景致却很相似,唯一的区别是山之阴似乎更加幽暗,走了一会儿便又到湖边了。

我坐在岸石上,远眺湖面,竟还有木制的乌篷船浮在湖上,两头暴露,中间一段用拱起的木篷盖住,几根竹篙斜系在舷上,随着湖面起伏。

以往在许多被破坏的美景边,我总不禁感慨许多;但在这里,却并没有什么值得诟病的。人与自然的和谐震撼着我,正如这船给湖面灵气,湖水又赋予它生机,多么神奇!

良久,我出了景区的大门,缓缓回到了农舍,只是心境早已不同了罢!

热门推荐
1以理想为题的优秀作文
2那一座土灶,那一缕松香
3快乐的上午
4南院忆事
5奶奶家的小院
6状元故里的年味
7新学期新打算
8人民广场
9那些漫长的日子
10我是一棵神奇的大树
11美丽的白桦林
12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13朋友对不起
14松柏后凋
15读《匆匆》有感
16画西瓜
17可否在岁月如歌中找你
18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
19记一次游戏
20环卫工的美
21快乐的体育课
22小学毕业了
23发生在身边的变化
24回顾2022展望2023的作文
25满腹愁怨与谁说
26那件事真让我后悔
27孤独中的爱
28夹弹珠
29长大后我就成为你
30微光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