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戏服的作文

【篇一:游磁器口古镇】

阳春三月的一个周末,我和家人一起到磁器口游玩。一早还阳光明媚,突然,天空下起蒙蒙小雨,虽说下着小雨,但来这里的游客非常的多。

一进老街的入口处就看见老街用灯笼和倒挂的小伞装饰着鲜艳漂亮,我们走在石板路上看见道路两旁都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商家们都争先恐后的吆喝着自己家的商品。你看——有手工糍粑、手工酸辣粉、有名的手工陈麻花还排着长长的队呢……爸爸给我们一人买了一个手工糍粑,糍粑甜甜的糯滋滋的。爸爸说看那里,那是谁?有的游客尖叫着张飞,张飞,张飞牛肉,不仅牛肉干吸引游客,而且扮演张飞的人也特别引人注目。他表情严肃形象威武,貌似告诉游客张飞牛肉干质量品质杠杠的。随着一声声敲鼓声,一个戏剧院吸引了我的眼球。里面宾朋满座都是来观赏表演的,这个时间正是上演川剧类。表演者穿着戏服,这戏服让我觉得好神秘,表演者表演了川剧唱腔的曲目,虽然依依呀呀的我一句也没听懂,但他们表演得很认真,我能感受到这古老艺术的神奇。让我目不转睛的就是那川剧变脸,扇子一挥,头一扭,就变成了不同的脸谱。观众们的掌声欢呼声久久不能平息……

看完川剧我们又继续往前走,我看见一位笑眯眯的老人雕塑,他很慈祥手里拿着的铜锣和手杖,头上还裹着头巾,妈妈说这是打更的人,以前没有钟就靠这样的师傅提醒人们工作的作息时间。我们边走边聊着看见有个寺庙里面正在装修门前写着游客止步。我们悠闲的走着听见清脆的歌声弹着优美的钢琴不知不觉来到了文艺小清新的小巷,这里的干花鲜花布满了街道的两旁让人觉得温馨浪漫。我还沉浸在这小清新里,外公说前面有个钟家大院,外公边走边跟我说:“钟家大院的主人名叫钟云亭,老先生是慈禧太后的外采办,后来告老还乡在这里修建了这个院子。没走多久我们就来到了钟家大院,院子用清瓦木架结构建成,回南环绕空气流畅,这就是以前大户人家的呢。”

从钟家大院出来,柏油路上穿梭着来来往往的车辆,新建的磁器口牌坊,一栋栋高楼大厦之前的游览就仿佛是穿越了那个古老的年代。迪迪迪一阵汽车的啦吧声的响起,我们准备离开古镇上车回家了。

【篇二:今天真开心】

今天,西峡县艺术团来我们学校巡回演出,真开心呀!

我们站着整齐的队伍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操场。在操场的中央,我急切地盼望着演出快点开始。

首先,一位穿着西装的叔叔上场了。他是节目主持人,讲了此次活动的意义,让我们知道看大戏的意义及大戏流程。

第一个节目开始了,是《变脸》。一个演员穿着红色的戏服,动作非常好看,他只要摇一次手臂,用手在脸上摸一下,脸就会变颜色,变花样。同学们表情惊讶,惊叹不已。“那是怎么变的呢?”我很好奇。等这个节目结束了,我感慨:“好可惜呀!怎么样我才能学会呢?”

第二个节目开始了,是《二胡独奏》,是一个年轻的演员表演的。他的服装是白色的,他的手在二胡弦上下滑动,头也跟着节奏摇来摇去。一首美妙的音乐,吸引了观众的耳朵。大家都在认真地听着,我想:“这一定是经常练习才能弹奏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啊!是不是和我们的学习一样呢?”

紧接着第三个节目开始了,是《花木兰选段》。演员们一个个从左右两边登上舞台,他们的服装统一,头饰也是一样的,远远看去仿佛就是古装电视剧里的女将军。她们的动作优美,也很整齐,我们把热烈的掌声不断地送给她们。

第四个节目开始了,是舞蹈《夜深沉》。演员们穿着翠绿的长裙,在灯光的陪衬下分外好看,那纯熟的舞姿,更是让观众们手舞足蹈起来,很棒!

时间过得真快,节目结束了,我依然沉浸在那里。戏曲里的一幕幕,让我感受到每一个演员的背后是多么不容易,如果他们不刻苦训练,哪里会有今天精彩的演出?我们也一样,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努力,勤加练习,我们的学习成绩才能和演员们一样出彩呀!

【篇三:掌声】

稻河湾的小巷里,是京戏艺人聚集的地方。

那年冬天,我与母亲来到稻河湾。古院青墙,亭台楼阁。立着曾首的屋檐上不时吐一滩雪水。琼花虽美,但走在无人的小径上不觉有些凄凉。

正走着,突然听到阵阵掌声,低头一看,发现前方的雪地上多了几行歪歪扭扭的脚印,一行行越向前脚步越深。蓦地,我已经顺着脚印走到了巷尾。

我猛一抬头,耳边传来悠扬的京腔。虽听不太懂,但咿咿呀呀的语调很是动人。我推开拥挤的人群,只见一群粉黛女子,穿着薄薄的戏服,吟风弄雪,包着头齐着眉,双眼如卧凤,朱唇如玫瑰,肤凝如脂,舞姿优美。过了一会儿,许多人似乎不耐烦了,曲末过半大部分人便陆续退去,顷刻间便从人山人海变成几只独秀。间断的掌声也从雷鸣阵阵到稀稀朗朗三两个。

我拉着母亲向前,近距离欣赏这京戏艺术。那女子并没有因为游人的减少而停止演出,而是表演地更加卖力,精致的戏服和妆容让她成为风雪中一只美丽的蝴蝶,那么轻盈灵动。天愈来愈冷,我可以看到她的身体在颤抖,好一会,她完成了演出,向台下仅有的两三个观众深深鞠了一躬。

不知怎的,此刻我的心中对那女子肃然起敬,大家都鼓掌了,我知道这是一种灵魂的相逢。

掌声绵延不断,那不仅是对这位艺人的肯定,更是对我国京曲艺术的崇敬与接力。

【篇四:岸边多情】

美丽多情的岸边,天天都有阵阵剧声。它不是什么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也不是什么国家保护区。只是随处可见的岸边。他很特别,因为它充满了人情味,乡情味。

我上下学都能见到它,他在增城人民桥的边儿上。它很长,也很宽。挂满了红灯笼,也有卖东西的人来卖。卖的却是家里要吃的,用的。上午,人们常常在河边钓鱼。它周围有垂柳,有各色的花儿。在上午他们害羞地生个懒腰,接风姑娘的信。一吹,把自己吹到了河上,它静静地漂浮着,看着杨柳姐姐垂到河里,看着更多伙伴跳来河上。

中午,真是收获的午。钓鱼人收获了鱼,人们买到了需用品。风大了点。轻轻拂过杨柳。河上波光粼粼,渔夫也乘船回岸,喝上朋友沏的一口茶,心满意足地在船里歇息。美梦着他们收获鱼虾时欢乐的心态,都快不愿醒了。

下午,各种各样的戏上演着古筝声和情深交错着,京剧,越剧,黄梅戏……《春草丫头》、《梅兰芳》……许多作品在群众演绎下更美了。群众们也会买或织一些戏服,那布料不正是大明星演戏戏服的布料吗?

岸边,又是河岸也是储情的“蜜”箱,“蜜”比蜜还甜。因为他储着百年不变的真纯和各种善良的品德。所以,我们也要学会包容别人,学习那些善良的品德。

【篇五:八年级作文】

友情是心灵的休息地,真正的友情只能心体会、用爱感受。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着而求,咫尺千里。

莎士比亚说:“人生如舞台。”

人的一生有前台,也有后台。前台是粉墨登场的所在,费尽心思,化好了妆,穿好了衣服,准备好台词,端起了架势,调匀了呼吸,一步步踱出去,使出浑身解数:该唱的,唱得无音不乱;该说的,说得字正腔圆;该演的,演得淋漓尽致,于是博得满堂彩,名利双收,踌躇满志而归。

然而,当你回到后台,脱下戏服,卸下妆彩,露出疲惫发黄的脸部时,后台有没有一个朋友在等他,和他说一句真心话,道一声辛苦了,或默默交换一个眼色,这眼色也许比前台的满堂彩都要受用,而且必要!

人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很重要。后台的朋友,是心灵的休息地,在他面前,不必化妆,不必穿戏服,不必做事情,不必端架子,可以说真话,可以说泄气的话,可以说没出息的话,可以让他知道你很脆弱、很儒弱、很害怕,每次要走入前台时都很紧张、很厌恶,因为你确知后台朋友只会安慰你,不会耻笑你,不会奚落你。

况且,在他面前你早已没有形象可言了,也乐得继续没形象下去。人生有一个地方,有一个人,在这人面前,可以不必有出息,可以不必有形象,可以暴露弱点,可以是全身是弱点,这是很大的解放,有此解放,人可以在解放一阵子之后,重拾勇气,重披戏服,再次化妆,再次端起架子,走到前台去扮演好须扮演的角色,做一个人模人样的人物,博得世俗的赞美。

【篇六:参观东莞粤剧博物馆】

今天,我们来到了全国最大、最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古典私家园林——粤晖园。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在粤晖园内的东莞粤剧博物馆,看到了南韵剧的辉煌,了解了一些粤剧知识和粤剧史。

一进入南韵馆门口,就感觉有浓厚的古典韵味和岭南气息向我扑来。那颜色缤纷的窗户,木头做的椅子,灰瓦做的屋顶——真让人感到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回到了二十世纪初。

下了几个台阶,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面设计精美的板子,里面写着粤晖园的详细介绍。从中我了解到:粤剧,又称大戏或称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剧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平原音韵、又称为戏栅宫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为粤剧。

道滘曾经是中国曲艺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在这出了不少粤剧名家。博物馆就介绍了其中的一个——何非凡。他原名何康棋、何贺年,艺名何小年,道滘南城人。入粤剧戏班之初,表现并不好,连班主也表示不满。他决心以自己的抱负不凡而改名何非凡。1938年自组“非凡响”粤剧团,从此,他真的像扯起了帆船那样,一帆风顺,各扬海外。

在一楼沿墙走了一圈,我顿时头脑清醒了,感觉很不一样,觉得自己吸取了许多有关粤剧的文化,有点飘飘然了。博物馆里的玻璃橱窗,里面展出明清至当代的粤剧剧本、木鱼歌、海报、戏桥、乐器,早期的粤剧电影、剧照、唱片,以及东莞籍粤剧名家用过的戏服等三百多件珍贵文物,让观众大饱眼福。出演粤剧需要的戏服,手工很复杂,做起来有难度,但很漂亮,很闪耀。令人注目,颇有气势的。粤剧演员戴的头饰,大部分都是用珍珠,金色珠片等材料做出来的。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美丽极了。真想也能戴上这头饰,穿上这戏服,在舞台上一展风彩。观看博物馆里的粤剧文化,让人产生一连串的遐想。粤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艺术的瑰宝。它深奥的文化,美丽的服饰,让人大为赞赏。

东莞粤剧博物馆里蕴藏这粤剧的历史文化,等待你细细的品尝。

【篇七:戏魂】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眼眶泛酸,心中不甘,那五彩的音符变成了单调的休止符……缓缓地,夕阳的余晖消失在地平线,缓缓地,树木氤氲起了青黛色的轻衣。一次又一次,黄梅戏兴趣选拔赛失利的场景浮现在我的脑海。我唱的还不够美妙吗?怎么回事?

回想曾经,多少次我唱着二行,哼着八板,沉醉于主调的精致;多少次我挥舞着长袖,拈着折扇,惊异于黄梅戏的优雅之中。多少个夏日,汗水沾湿了戏服;多少个冬天,我抱着琵琶在院子里旁若无人的唱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是茫茫江浸月”。我暗暗地问自己,难道就这样被一次打倒了吗?绝不再次整理妆容,再次穿上戏服,再次出发。

笛声响起,缠绕着清淡的花腔音。灯光下白色的丝绸翻卷,隐现身上绣的花。折扇上的桃花在一片金光中跳动着,头上的珠翠光闪流动。那一刻,在红腻的妆容下,我不在是我,我是侯方域。黄梅戏的唱腔讲究节奏与旋律,要练好那般流畅优美吟唱绝非易事,要达到“声、情、美”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梦想的路途何曾平坦?拼搏的背影才是远方!一遍遍,一次次,唱着,演着,醉着……灯光把报告厅的一切,隐没于黑暗之中,我的世界不再是我的,而是属于明朝末年的侯方域。

“真想学好黄梅戏,光有个好嗓子还不够,还要用心!”台下传来老师的教诲。对,要想演好黄梅戏,必须去探究剧中人物的内心。翻开《桃花扇》旧文,在剧目原型中寻求启发,想象着,一个大宅院中两位人的分分离离的坎坷命运,而我,寻着他的情,他圆着我的梦。

转念,体悟,突然发现,比赛与我已经不怎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在追梦的路上,我收获了一份真,一份善。感谢你,黄梅戏,是你的善,润了我的年华。是你,让我发现了不一样的美!

【篇八:粤晖园南韵馆观后感】

游过精工细琢的百蝠晖春,穿过曲折蜿蜒的绕翠廊,赏过造型独一无二的三思桥,便来到了东莞粤剧博物馆——南韵馆。

南韵馆真是一座极具岭南建筑风格的歌剧院啊!它灰色的围墙衬着棕褐色的屋顶和窗户,使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再在屋檐下挂起通红的灯笼,别有一番风味。走进南韵馆,一阵古色古香的气息迎面扑来。它的外形也很特别,飞檐翘角,周围种上奇花异草,叫人叹为观止。南韵馆右侧为颐乐广场,广场遍植古木红棉,周边设躺椅及各类娱乐设施。

南韵馆真是一座粤剧界名人的纪念碑啊!走进南韵馆,一排似屏风样子的东西上,记载着许多粤剧界名人有关资料,如:简介、有哪些成名作品、照片……里边的名人可多了:马师曾、廖侠怀、桂名杨、红线女、何非凡……就连拿到粤剧“梅花奖”的丁凡、曹秀琴、冯刚毅等著名粤剧演员都在这里留影。还有粤剧的道具:各类华丽的男女戏服、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吕布的方天戟、铺满珠子金钻的头饰,带铁圈的假胡须……让人目不暇接。

南韵馆,真是粤剧展示的大舞台啊!坐在南韵馆欣赏一曲精彩的粤剧,那才叫真正来过粤晖园。听着悠扬悦耳的粤剧,随着剧情,你或许会热泪盈眶;或许会满心喜悦。赏南音粤韵,感受粤剧的博大精深,深不可测,亦是人生之一大快事。

南韵馆,作为东莞粤剧博物馆,它承载着弘扬粤剧文化的任务,让人们喜爱上粤剧,爱听、爱唱粤剧;同时,南韵馆也是热爱粤剧,迷恋粤剧的粤剧迷欢聚一堂、切磋唱功的大基地。

南韵馆,一座为粤剧而盖的建筑物。它里面的东西,无一不是与粤剧息息相关的。无论是戏服、乐器、剧本,还是那粤剧界名人简介,粤剧技巧和那巨型舞台,都与粤剧脱不了关系。可以说,南韵馆是为粤剧而生的。

粤剧逐渐被现代人所淡忘,南韵馆的落成,就是让人们记住粤剧,培养新的粤剧精兵,防止粤剧失传,让粤剧永留人间,直到永远。

粤剧是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它能倡导文明。南韵馆,它弘扬了道滘这个曲艺之乡的粤剧文化,给了年轻一代憧憬与向往!

【篇九:我到横店当演员】

7月11日,我和班上的同学蔡梦可、裘熠,三个人出发去参加横店夏令营,我们的带队老师是水晶老师、子弹哥哥、燕子姐姐。一大早,我们就赶到了萧山剧院广场,准备出发。

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过了一会儿,我们的导游冰冰哥哥和莎莎姐姐就来了。接着,我们就去看演出,一路上,冰冰哥哥说:“我们第一天呢看表演,第二天游览梦幻谷,第三天就安排你们这群小演员拍戏。”

第二天一早,叮铃铃,叮铃铃,电话响了,哦,原来是叫我们起床了。我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下了楼。吃完了早点,我们就出发骈梦幻谷了。1米4以上的人跟“十三姨”(子弹哥哥)和“冰冰姐”,1米4以下的人跟燕子姐姐和水晶老师。我们玩了摩尔袋鼠,它一会儿低,一会儿高,高的时候太刺激了,把我们吓的连声尖叫。最刺激的还是那个很容易被甩出去的游乐项目。一开始的时候,我不敢玩,只是看着其他小朋友玩,第一轮结束了,我看他们都没什么事,于是在第二轮开始的时候,我也上去尝试了一下。哇,不玩不知道,真是太爽、太刺激啦。坐在上面,就像感觉整个人都飞了起来,上上下下,上上下下,像小鸟在天空飞翔,一转眼,第二轮也结束了……我忍不住又玩了一次。就这样,第二天我们就在玩各种有意思的游乐项目中愉快地结束了。

第三天就是安排拍戏。我们11点30分开始换戏服。我穿上格格(皇帝的女儿)的戏服,头上戴着重重的头饰。其他小朋友有的也是穿格格服,还有的是穿才子服、才女服、阿哥服。我们一起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拍戏的内容是二组人子才女队VS阿哥格格队,比赛出题和比武,PK的结果平局。戏终于拍完了,不过,这也意味着我们此次夏令营也结束了。哎,我还没玩够呢,真想再多待几天,和新的朋友多玩几天。

这次的夏令营时间太短了,下次我还要去行程更长,更有意思的地方玩。

【篇十:校庆】

12月2日,我校景成的十周岁生日派对开始啦!

操场上,全校师生正为景成庆贺生日——文艺汇演举行中。同学们各展神通,有绝妙的古筝合奏,有深情的师生朗诵,有令人捧腹大笑的相声,还有优美、飘逸的越剧舞蹈。每个同学都穿着美丽的服装,轻纱水袖,中国旗袍,各种衣裙都格外漂亮。让我最喜欢的,是越剧社的表演。

随着一阵柔和的音乐,一群身穿戏服的小姑娘跑了出来,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水袖挥舞着,青蓝色的纱衣随着她们的舞蹈飘舞,几十件衣服随风飘扬,仿佛真正融入了音乐。小姑娘们面带微笑,优雅的姿态赢得了一片掌声和欢呼声。忽然,音乐一变,变成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位身着淡蓝色戏服的女孩踏着小碎步,翘着兰花指,走了出来,她挥舞着袖子和衣尾,在舞台上旋转。她应该就是林黛玉了。这时,又走出一个风度翩翩的公子,他挽起“林黛玉”的手,两人一起跳着舞。随后,走出了两个形态各异的女子,和两个衣着不同的男孩。他们也穿着戏服,所有人一起,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像春风吹过,像湖水的波澜,气质完全不输剧院的演员。过了不知多久,音乐终于停止了,台下忽然掌声不断,观众们欢呼着,为这些尽心尽力的演员喝彩。

许多精彩的表演,每个表演,都是对景成,对我们母校的祝福和深深的爱。景成,生日快乐!

热门推荐
1在伤痛中成长
2为自己鼓劲
3为青春喝彩
4义与奸的交界线
5开学第一课的演讲稿
6美丽的绽放
7五彩的夏天
8考试的作文
9我的多彩童年梦
10炒菜作文
11未来的家
12感恩的花开在奋进的路上
13读书之乐
14友情
15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16包粽子
17年夜饭
18我的家乡在梅州
19劳动的颜色
20爸爸我想对您说
21蓝色大海的传说
22最美的时光
23追求让梦想花开
24童年趣事
25幽默的爸爸
26的我作文
27小金鱼
28多肉观察日记
29烈日下的坚守
30八年级幸福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