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无须的作文

【篇一:美德无须刻意美德源自生活】

所谓美德,是从点滴中培养,并在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在班里,我积极主动,每当班主任分配任务时,我总是第一个举手主动要求去做。有时老师不让我做,我还会跟他急,他说我为班级做得够多了,也要给别的同学机会。高一时,黑板左上角的“学习朱越周”五个字,让我仍记忆犹新。

作为班级体育委员,每次跑操口令我都会喊得很响,跑三圈,我就一直“一二一”喊三圈,曾有一段时间我的嗓子因此都是沙哑的。跑操我从不缺席,就算偶尔有点发烧也要坚持下来,生怕我班的跑操质量因为少了我而下降。不久前一次大课间跑操,李明老师在广播里特别表扬到,高二(5)班体育委员口号一如既往地喊得响,很难得,很负责。我班同学为我鼓掌叫好,我急了,赶忙大喊:“别讲话,注意脚步!一二一……”

那次80里野外拉练,我便主动帮助体力不支的同学背包,身上挂了4只,手里还举着那杆有花博会吉祥物的最大号的旗。走过一处,都会听到周围有人在唏嘘感慨,感叹我旺盛的体力。实际上我也是凭意志支撑着乏力的躯体。虽然回校后我几乎动弹不得,但是能帮别人点小忙,又磨练了自己的身体和意志,挑战了极限,让我感到那次拉练意义非凡。

我不光帮人背包,我还背过人。上个寒假我们班一个同学右腿骨裂,行动不便,到哪都要带着拐杖。为了节约他的时间,我和另一位同学沈子力便主动要求轮流背他上下楼,其他几个同学偶尔也会帮忙。一个多月下来,我明显感到自己更强壮了。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方便了他人,无形间也强健了自己的体魄。

我现在的一些品质,与儿时的经历有很大关系。记得小时候,学校每天都要家长签字,以确保作业质量或反映背书情况。我的妈妈坚持不检查,只问我“认真做完了吗?”或“背熟了吗?”,得到肯定答复后便签字。她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我要对自己负责。从那时起,我便懂得自觉与诚信,主动学习,诚信做人。妈妈是初中英语老师,但她从不给我辅导,而是让我把不会的地方做好记号,第二天到学校里问我的英语老师。于是我不得不克服内向的性格,逐渐变得勤学好问、大方开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能做的,只有做好我自己,不辜负“不近人情”的父母的苦心,不愧对自己的良心。

我从小便树立了节俭的习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了自己的零花钱,我也依然保持节俭的习惯,从不乱花一分钱。我对自己很小气,认为在自己身上花太多的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因为饮料不仅贵而且对身体没什么好处,所以我从不买饮料喝,于是当塑化剂被曝光后,我为我有这样一个好习惯而感到十分庆幸。)而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总是很大方。从小到大,每次学校组织捐款时,我都会把预算之外的手头的钱全捐出去,以至于让人误以为我家境很好。我知道,有很多人比我更需要这些钱,只有这样,它们的价值才能最大地实现。

谦虚是一种美德,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毫不谦虚地发扬自己的美德。老师的赞扬,同学的信任,家人的肯定,我内心的充实和真实的快乐,都让我感到,我,其实就是美德少年。

【篇二:竞争无须抢】

风花雪月本闲,而在当今充斥着快节奏的社会里,而劳忧者却越来越多,“抢”几乎成为人们现代社会的一种生存方式,深入人们的思维中。抢是一种进取精神,而不抢,却是一种智慧,来沉淀自我,升华人生。

“抢”是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的召唤。我们抢时间,抢为人先,所以改革开放三十年过去有了浦东新貌,有了世博和奥运,百姓有了和平美满的生活,世界大国之林有了中国的身影。但是,抢,同时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浮躁和焦虑。

克尔凯郭尔道:“大多数人在追求快乐时急得上气不接下气,以至于和快乐擦肩而过。”有时一味地抢,欲速则不达。

抢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规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法则,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从日本大地震导致核辐射而引起的“抢盐”恐慌;中国大妈们的海外抢金;再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起的“抢书”行动,都让世界对中国抱着怀疑的态度,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他们不会放过一丝得益于自己的机会。人之本能。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退而饮,其争也君子。不争抢,不是一种落后的退让。它是一种让我们收获更多的智慧,我们可以收获生有所息的乐趣,赢得人们的尊敬,获得和平和发展。

常听别人谈起高考,说那是一支如何庞大的队伍“抢”着过一座如何狭窄的独木桥。桥上拼死拼活,桥下淹死大片。这比喻着实吓了我一大跳。在我看来,高考就是一次百米赛跑,每位选手都有足够的空间尽情施展,微笑着跑完全程,到达终点后大家都笑着离去。因为这条终点线并不是人生的终点线。

但是当今发展抢的太快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源。就如济南,小巷的记忆在回想的浮光掠影里摇曳,曾经的大街小巷被整齐划一的高楼大厦所抢夺,割断了历史的沧桑。雾霾朦胧,早已难觅过去的景象。看似我们“抢”来了时间“抢”来繁华的经济,可是它们还是那些带给我们悠远回忆和高妙审美的家乡吗?发展需要静下心来忘记争抢,需要自我沉淀。

所以,尝试放慢步伐。竞争固然激烈,但是不去抢,享受时间从指间缓缓流淌的舒心,品味生有所息的乐趣,也许我们能看到更多的风景。

【篇三:自然无须修饰】

人们常说:“人定胜天。”他们认为人类的力量是无限的,可以达到与自然相匹敌的程度,但我认为,美丽的大理石根本不需要修饰。

泰戈尔说过:“使卵石臻于完美的,是水的载歌载舞。”人力终究是敌不过自然的。无论是从力量上,还是从美感上,人力都要逊色一筹。大自然中时间的力量,大到可以削平山,填平海;小到可以让一粒小小的沙子,变成一颗美丽的珍珠,而人类能够做的,仅仅是模仿或者是修饰。

但是,人类对自然的包装,又是好是坏呢?这就不难说了。

秦始皇修建自已的墓地的时候,里面的兵马俑都是身披彩甲,器宇轩昂的。但是,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沉封,当洞穴的入口被打开的那一瞬间,这些兵马俑却开始氧化褪色,甚至四肢分离,支离破碎,最终只剩下了原来的泥巴样。这就是所谓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罢。对大自然的事物不加节制地修饰,反而只会适得其反。

相对之下,还是自然的本身更吸引人。在贝纳湖畔,沿着河堤,缓缓地散步,等待着蜇伏在湖底的小生灵---蜉蝣“唰”得从水面跳出,在夜空中散发着谈谈的蓝光。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一场视觉盛宴啊!

于是就明白了苏子为何游于赤壁之上,陈庭学为何探索于川蜀山水之间,苏子美为何对沧浪亭恋恋不舍了。那是因为相比于那些在灯红酒绿中的大理石,自然之中的大理石更加能够吸引文人墨客,打坳人心。

自然无法修饰,只能顺从。就如同人治水,根本不是在改变水,修饰水,而是人顺应了水,都江堰与青城山,人们不刻意而为,只是让它们俩相邻而居,相互映衬,彼此佐证。于是,自然就在这种顺从中愈发得美丽了。

自然之道,不需要修饰,不需要牵就,也不需要刻意。自然之道,仅仅是“顺从”二字。顺其自然,顺应本来,这便是世界上最美的大理石。

热门推荐
1守着花田守着心
2大自然与我
3最柔软的遇见
4生命的意义
5奇怪的表弟
6四季
7魔方高手
8想起这件事,我就惭愧
9因为有了期盼
10想家的日子
11晒出的幸福
12牛鱼嘴生态游记
13太空想象作文
14
15秋天的歌
16新学期的我作文
17生活的美丽
18春天真美
19张北草原天路
20我尊敬的人
21文明素养
22乐于助人的我
23名字的故事
24心爱的笔袋
25有趣的乡村生活
26春天的作文
27斗兽棋
28遗失的父爱
29书是我的精神食粮
30参观红苹果幼儿园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