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努力读懂她】
小时候,我想读懂她,但她却让我遥不可及。现在,我想读懂她,却感到茫然无措。
在我一岁半时,幼小的我只知道最爱的妈妈要离开,去遥远的地方,依稀记得自己站在屋角,看着妈妈提着行李的背影越走越远,直到看不见她的身影。而我却还一直哭着要妈妈。从那天后,我就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她,是我一直在等的人。每天吃完饭后,我独自坐在堂屋的门槛上,看着大人们抱着他们的孩子从家门走过时,我望着妈妈出走的那条路,期盼着那尽头能出现妈妈的身影。上幼儿园后,每次放学是我最伤心的时候。校门口挤满了大人,都翘首搜寻自己的孩子,而身边的小伙伴也都伸直小小的脑袋,寻找自己的爸妈。只有我一个人,耷拉着脑袋,因为我知道,校门口不可能出现我期望的那个人。我等着一个似乎从未出现过的人。每年跟我在一起的时间估计没超过二十天,渐渐的,我习惯了没有她的日子,说习惯,不如说遗忘来得更好。
踏进小学后,知识越来越丰富,虽然学得浅显,但我却比所有人都知道得多,明白得多。课后,班上同学在追赶吵闹,而我却在沉思:为什么在我生病的时候,她不能带我去医院?为什么在我被欺负的时候,她不能为我出头?为什么在我回到家的时候,她不能向我嘘寒问暖?雨天的校门口,看着提着伞焦急的等着自己孩子的家长,我只能低头快速穿过人群,淋雨回家,虽然路很短,但每一步都似乎有千斤重。嘴里尝到的是泪水和雨水交织的味道。那一年,我六岁,在努力读懂她,她却那么遥不可及。
幸福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来临,而我的幸福,却是用生命换来的。那时,我因贪玩出了一场意外,吓坏了所有人。当大家都以为我的生命即将结束时,我只记得奶奶一直哭着叫我小名,旁边还有很多人,可是我只觉得眼皮很重,慢慢睡过去了……醒来后,奶奶很欣喜的看着我,那时的我并不知自己从鬼门关走了一趟回来,只知道马上,她回来了,但我看着她的脸,却觉得那么陌生。至此后,她不再离开。升至初中后,她将我带到另一所学校,那有偌大的操场,偌大的教室,但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我很害怕,只能静静躲在角落里。回家后我哭着要去找爷爷奶奶,结果她第一次打了我,那一次,我意识到:她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我和她的相处,越来越陌生,更多的是争吵。自此,在外人眼里,我就像只时刻备战的雄鸡,每天充满斗志。但好强的我看到她深夜挑灯为我织衣制鞋,不管我多么不待见,她仍坚持将棉衣棉鞋塞进我书包时,我困惑了:难道这是爱吗?那一年,我十四岁,想努力读懂她,却茫然无措。
她似一潭清水,我似一叶扁舟,任意打乱这潭清水,但这潭水依然平静。在她头上间或出现的几缕白发,让我陷入沉思。而对她,由最开始的想念到陌生到疑惑,我一直在努力读懂她。
【篇二:月亮色,水中央】
轻渺如纱的薄雾迈着优雅的步子踱去,皎洁的月光便静静地拥向了水面。
估摸着七、八年前的一段文字,又在不经竞间拾起了,伴它一同到的,如今权且作为稚嫩了吧。
指间响过颇有岁月沉重的本子,泛黄的纸张,与冗长的词句,令脑海中映出了廊时的画面。
一张图片,月,雾与水,老师要求我们写下一句或一段文字。当时饱读各类书籍的我,早就按捺不住想要炫耀的心了,于是乎,我许是将脑中所有的全部倾倒在纸上,似乎还受到了表扬。
如今想想,也只好挤出一个不自然的微笑。
几乎每一个意像都加上了形容词,字,竟茫然无措。还有那生硬的比喻,读来读去都有一些别扭,一时间面对过去自己写下的文字,竟茫然无措。
水中的月色因波起而扭曲着,朦朦的笼罩着一层轻雾,不那么厚实却颇有质感,天上月白,水上,应有微风拂过。
仿佛停下了与图片的勾连。
我才意识到自己曾经的执念,文字越长越差,修辞,越多越好,这自然是错的。
然而在更庞大的书海中畅游过后,才冥然觉着文字的真正魅力。那些沈从文、江曾祺笔尖流淌下的语言,平淡却令人惬意:而我,怎也无法得之梢华,就如我仰望月的纯关,却只身沉浮于河流中。
一年又一年,沉沦在对文字顽固的探寻里,又产下一篇篇劣质的文章,手指,己渐趋无力。
昏黄的路灯灯光下,我的影子略显孤独,仰着头,恰好今夜有月,虽不圆满,有光便也不错。微微的风,很容易让人平睁下来,轻响的树,不时飘摇下几片叶子,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极力去品味,欲得滋味,但以无为告终。
回到家中又无聊的翻开那本子,不经意的读过其他稚嫩的文字,有时竟笑出声来,发觉其实这些也无关乎什么大事,自己三笔两笔,仍无法向成熟作出跨越。
想着想着,渐渐有了一种无所谓的感觉,既然没有能力追求直正的质朴,那为何不干脆一些,走一步算一步呢?那千育年间人们寻觅的文学,岂容我数年得之?
欣然之间,提起笔。
薄雾轻去,月色便忽的融化在水中了。
确实,月与我不曾有过距离,它抛光于我,也融进了我的周围。
文字的朴实,同它又有多少区别?对文字的追随,永不会停歇。
水面中央映着我的模样,月色早己漫至整个世界。
【篇三:成长的烦恼】
成长给了我无穷的快乐,但也不时给我带来不少的烦恼:对于成长,我带着一种渴望的情绪,但又有些烦恼。我最大烦恼就是被称为“矮子”——个子矮。
记得那是一个晚上,妈妈正和一位阿姨聊天,我则坐在楼梯旁偷偷地观察着她们,只听她们说:“咦,记得以前小绵挺高啊,怎么回事呀?为什么不长高了呀?”“哎呀,我也不知道,有让他补维生素、补钙等,但他老是不长高。真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听了这话,我心中有几分尴尬,想转身离开。我独自一人回到房间黯然伤心,心里十分难受,就像打翻调味品似的,五味杂陈,不是个滋味。想想周围同龄的男孩,他们一个个都比我高,再看看自己,比人家矮了不少。我心里既崩溃又无能为力。
为了长高,我也是吃了不少苦头。在梦里自己确实是长高了,可现实是那么残酷。我个子不高这点儿,老是被一些以貌取人的同学称为“矮子”,我也只能迫不得已狠狠地、愤怒地瞪了他们几十眼,然后飞似的逃走。
我父母常常在一旁叹息,我也经常反思为什么我长得这么矮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后来,通过了许多次观察和查看书籍,我终于想通了。第一:我不喜欢蔬菜又不太爱吃肉,十分挑食;第二:我虽喜欢运动,但却不能坚持;第三,我的爸妈不矮,所以肯定没有遗传基因的关系。我之所以没有长高,是因为没到相应年龄。既然找到关键的问题,我心里就清晰了许多,不再那么焦虑不安又茫然无措了。
现在的我,已经解决了烦恼的问题,通过锻炼和均衡饮食,我的个子已经长高不少。现在回过头来,才发现烦恼只不过是成长之路的一支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