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窃取的作文

【篇一:政治小论文】

国家兴亡,我的责任

透过历史的尘封,我再次凝望您,我亲爱的祖国母亲。没人会忘记,1931年9月18日,那一天您流泪了,那一天您流血了。于是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的心声汇集出同一句话:九一八九一八,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明天就是我们的第八十二个九一八,在这个国耻日,我们中华儿女痛定思痛,回想起八十二年前的那一天,那时那刻东北人在流血,整个中华儿女在流血,但他更激起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爱国之情,从那以后,我们中华儿女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一个亘古不变的敌人,它叫日本,它是曾经的投降国,它一直在做着强盗的工作,曾经的南京大屠杀,如今的窃取钓鱼岛,日本,一直在挑战着我们的极限。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最早发现、开发钓鱼岛,通过先占取得主权。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进行捕鱼、采药、避风、休息等活动的场所。在19世纪末爆发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1985年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攫取了台湾及附属各岛屿。并在签订前的三个月窃取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1945年日本将钓鱼岛归还中国,同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各种国际文件均明确指出,台湾及其周围岛屿归中国所有。1972年,中日建交。周恩来提出把钓鱼岛等岛屿的归属问题挂起来,留待将来条件成熟时再解决。当时双方就这一点达成了协议。1978年,中日签署和平友好条约,中国政府明确宣布,搁置(钓鱼岛)主权争议,留给子孙后代解决……但1979年,日本在钓鱼岛上修建了直升飞机场,1990年,日本青年在钓鱼岛建灯塔……种种的种种,日本一直在违背诺言,只因他们知道,他们的军事能力亚洲第一,他们知道,落后就要挨打。

那我们呢,建国60年来,我们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震惊了全世界,但我们依然要记得——国家兴亡,我的责任。

以后的中国要靠我们,靠我们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只有不断在教训经验中前进,我们才能不断进取,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历史已经过去,21世纪的我们要时刻铭记那段屈辱史,以史为镜。

钓鱼岛是中国的,我们,要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篇二:初中的味道】

初中的生活犹如一杯茶,苦涩之后是淡雅的清香;它也犹如一块柠檬,酸涩中夹带着几丝香甜;它还犹如一杯咖啡,虽然从头到尾都是苦的,却能让人变得精力充沛。初中的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细细品味起来,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酸甜

当大地脱下雪白的大衣,春风便为它捎来了绿色衬衫,并附赠了一些五彩斑斓的植株为它装点。其中就包括最令人眼馋的东西——樱桃。当快乐的放学铃响起,我和几位同学便撒了欢地拖着书包冲出了教室。不为别的,就为了墙边那几抹隐藏在绿叶下的嫣红。

“你行不行啊?”

“小声点,别让这家人发现了。”

我们踮着脚,蹑手蹑脚地窃取着树上的樱桃,还安排了一个体育尖子到树上去摘。就连高处的也不放过。还特地用校服把窃取到的樱桃统统“打包”带走。

我们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席地而坐,说笑着将樱桃放入嘴中。咬穿果肉,品尝着它酸酸甜甜的美好滋味,仿佛就是在品尝我们酸甜的初中时光。

苦辣

“为什么要分班,为什么要分班……”

这句话不知已被我重复了多少次,心里的悲伤难以压抑。酸楚的泪水沿着脸颊流到嘴里,苦涩之味直达心田。近三年的友情,为何要凭一次考试成绩把我们分开来?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我的心情如天空一般伤感,当一束闪电划过天际,我猛地想到了一个生灵——海燕。它永远都是难么坚强,从不为任何伤痛而止步。哪怕伤口火辣辣的痛。是啊,我为什么要因为这件事伤心不止呢?在成长这条漫长的路上,这点痛又算得了什么呢?

雨过天晴,双眼不再涩,嘴角不再苦……

酸与甜,苦与辣,这些交织在一起,就是初中的味道,也是我们青春的味道。

【篇三:我看“碎片化”】

小偷就像是人类社会的老鼠,他们趁人不备窃取别人的财物,或是金钱,或是首饰,反正是有价值的物品。对于小偷,大家既痛恨又无奈,因为他们会随时随地出现,令人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会受到侵害。

来到了二十一世纪,在全世界的范围,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小偷”。它们窃取的是人们最为宝贵的财产:时间!它们来无影去无踪,不会让你产生一丁点的防范意识,也不会留下任何的线索。更可怕的是,它们每次“作案”后,人们竟没有一点儿的察觉,甚至会敞开大门,等待“小偷”的再次光临……这“小偷”有个很奇怪的名字:碎片化!

今年九月我进入了初中,就在短短的一个月里,这“小偷”竟频频光顾,向我伸出了可恶的黑手。就让我说说这可怕的遭遇吧!

成为了一名初中生后,爸爸妈妈终于解除了对我的“手机封锁”,同意我在放学之后使用手机了。刚开始的几天,我在做作业的时候开着手机音乐,觉得这样可以提高效率。似乎还有点效果呢!我发现书桌上的时间不是那么枯燥了,听听歌,做做题,时不时再来个薯片,悠哉悠哉啊!哎,等等,微信提醒响了,谁给我发消息呢?打开一看,是条有关明星的内容,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位明星啊!我毫不犹豫地点了进去……

那个周末,晚餐时我听爸爸妈妈聊到了《白鹿原》。我低头打开手机搜索了一下,几个关键词立刻跳了出来:陈忠实、关中、秦腔。我花了几分钟的时间就把这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弄明白啦,还时不时地与爸爸搭上了话。看到他们惊讶的表情,我心里说不出的得意呢……

那一段日子,我每天作业做到很晚,质量也很糟糕。整个人轻飘飘的,一副睡不醒的样子。其实作业量并不大呀,时间都去哪儿了呢?爸爸妈妈似乎觉察到了什么,经过他们的一番“探案”,终于水落石出!

就是这个名叫“碎片化”的小偷,它披着手机的外衣,捧着一大堆比巧克力还要诱人的“碎片”,让我失去了防范的意识,然后将我变成了一个懒惰、肤浅的人。而我,不仅毫无防备,还沾沾自喜。

“碎片化”偷走了我们的时间,也偷走了我们对待知识应有的态度。现在我明白了,要真正理解《白鹿原》,必须要用踏实的时间去换取这几十万字,去阅读、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而“碎片化”这个小偷,扔给我们一堆花哨的关键词,却窃取了我们最有价值的时间。也许我将“碎片化”的信息称作小偷有点夸张吧,但是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还是先远离它,等将来我们足够强大了,或许能感化它,让它“改邪归正”吧!

【篇四:小议“拿来”时代】

有一个段子说,苹果公司不可能在中国进行iphohe以旧换新活动,因为他们会收到比卖出的更多的iphohe。这个笑话不无调侃:我国的数码市场已是“山寨”的天下。

前不久,优酷、陌陌两大公司窃取一群十九岁年轻人的创意拍摄广告片一事,再次引爆大众评议,一时间,抨击“拿来”的舆论沸沸扬扬。

鲁迅上个世纪就高呼“拿来”,现今“拿来”何错之有?其实“拿来”本无错,关键还在如何“拿来”。

“拿来”,本是历史的规律。当今中国的“拿来”时代不过是历史的重演,如今被我们所拿的有创造力的国家,在几百年前正是依靠“拿来”这种看似为人所“不齿”的手段得到了提升甚至超越。

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在中国傲居世界第一强国的大唐时期,其还只是一个依靠渔业为生的小国。但这样一个小岛国,早在一千多年前便已意识到“拿来”的重要性,派出大批使官前来中国。渐渐的,大唐优秀的文化、科技、制度都出现在了日本四岛上。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存亡危急之时,它再次选择向西方学习一系列的文物制度,走上了弃旧图新的维新之路,一举实现了现代化,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拿来”何尝不是一种眼光,一种胸襟?清醒地认知自身的不足,虔诚地学习,是进步的捷径。

再看看西欧的文明史,处处闪耀着“拿来”的光芒。他们“拿走”造纸术、印刷术,欧洲文化得以蓬勃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轰轰烈烈,赢得了思想大解放和社会大进步;他们“拿走”火药,并不制成烟花,而是研制成先进的武器,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了重大作用;他们“拿走”指南针,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打开了黄金之路,加快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拿来”之后的再创造,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何尝不是一种态度,一种智慧?在模仿中领悟,在学习中超越,才抢得了发展强盛的先机。

人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说:手有多长,前路便有多长。开放视野,扩大胸襟,潜心学习,加以创造——这才是“拿来”的精髓。耳畔又回响起八十年前,思想家鲁迅先生铿锵的话语:“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不少专家、学者指出,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为快速发展经济,迅速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拿来”之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经的道路。我们要做的绝不是摈弃“拿来”,而是审慎地思考:如何“拿来”?切莫将“拿来”之路走歪了。

看到人家吃包子,我们捏一个类似的面团,浑然不知别人馅儿里的真材实料,这是可笑的“拿来”,谓之为“模仿”。

为牟取不正当的利益而粗制滥造,大搞“山寨”,是为人所不齿的“拿来”,谓之为“偷盗”。

缺乏尊重、偷偷摸摸地“窃取”是令人愤慨的“拿来”,谓之为“剽窃”。

在“拿来”的道路上,我们须要有自知、守信义、求真知、怀远志。以智慧地“拿来”铺设创造的前路,用智慧的创造为民族的复兴插上翅膀!

如今,互联网时代奔涌而来,一个更加开放便捷的“拿来”时代向我们敞开了怀抱,愿我们不辜负——这最好的时代!

热门推荐
1我的新春日记
2炒菜作文
3那一把伞
4写美食的作文
5金秋校园
6最美的风景
7月夜遐思
8美丽的校园
9又见那月又思那人
10你让我如此美丽
11我·乐器
12母女之战
13有你我的年华不寂寞
14我心中的英雄优秀作文
15秋天的树叶
16记一次课外活动
17珍贵的书签
18泰国之旅作文
19恐怖的鬼船
20推荐一本书
21记一次远足活动
22考试的作文
23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读后感
24夕阳下的背影
25家乡的柳树
26信任,成功之门的钥匙
27定格在记忆里的画面
28蚯蚓的自述
29放逐感恩的心
30秋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