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共存的作文

【篇一:创新文化之我见】

各个国家都有自己国家的文化,但是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是各具特性的,它们都存在着差异,所以我们想要去改变一个国家和一个群体的文化,是不可能的,只能将自己的文化融合到其他文化中去,或者将其他文化吸纳到自己的文化中来,使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共存,彼此完善。所以我认为:文化共存是可以实现的。

可能很多人会说:“文化共存,这么高大上的词语,应该离我们很遥远吧?”其实,文化共存并不离我们很远,它就存在于我们现实生活当中。

放眼望去,现在满大街的人都穿耐克、阿迪达斯的鞋子、衣服;中国的饺子、北京烤鸭这些传统美食也流传到世界各地,中国的国粹——京剧被世界人民所熟知,中国功夫的武馆也开遍了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去旅游,而在中国的告状也随处可见很多外国人;街道上我们可以看到飞奔的汽车,可能发动机、轮胎、外壳都是分别采用不同国家的技术……这种种生活现象,都是不同文化的相互吸纳、相互完善的文化共存。目前全世界已经逐步走向多元化,不管什么文化,只有采取开放的姿态,接纳吸取其他先进文化,去除自己糟粕的文化,才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但是当今世界上也曾存在许多文化冲突现象。就像古代欧洲的基督教和西亚异教徒因为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而对异教徒进行杀戮,最后导致两败俱伤。这是一场因宗教文化冲突而引发的战争。而中国却奇迹般地呈现道教、儒教、佛教、回教以及不同地域不同层面的各种神教的共存状态,这是中国文化对世界贡献的永恒价值。

其实,文化的冲突不必是一种文化消灭另一种文化,相反,两种文化可能吸取对方的优秀文化后,彼此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完善。如罗素所说言: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所以文化共存才是人类的出路,世界应该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世界上各种文化,只有共存,才能听取对方身上的精华,来填补自己身上的不足,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价值。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文化共存呢?

我想,如果每种文化都既有自己的特色,又有普遍存在的特性,才有可能如此。每种文化在流传到世界各地的时候,既要保留自己的本色,又去学习其他文化优秀的地方,完善自我,追求更高的理想,让全世界都认可这种文化,而不是像基督教与袋伊斯兰教一样用一种文化消灭另一种文化,那样只会在民众心里产生对异于自己文化根深蒂固的厌恶。这样多种文化才可以交融在一起,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才能创造出精彩纷呈的世界文化。

文化共存,是包容,是汲取,更是一中积极的创新。

【篇二:风筝与线】

春天来了,天上的风筝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风筝高高在上,人们都仰慕它的自由,却忽略了风筝下面的线……

风筝一直享受着人们的宠爱,而线,一直默默无闻地支撑着风筝。这,不就像孩子和他的母亲吗?如果说孩子是天上那无忧无虑的风筝,那母亲就是那根默默无闻的线!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线始终会断,风筝还是会飞走;母亲会老,孩子也会长大。但不变的是母爱!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有一只风筝和他的线,风筝色彩斑斓,线却色彩单一。人们只看到风筝的绚丽多彩却没有看到线的“辛苦”。风筝每天都会听到赞扬它的话,久而久之,风筝变地骄傲起来。一天,风筝对线说:“你那么丑,没有我一半漂亮,有什么资格和我连接在一起?简直侮辱了我!我要挣脱你的束缚。”说着,风筝便用力想要摆脱线。这时,一直沉默的线开口了:“你不要认为我在连累你,我们两个本来就是共存的,你离开了我就会随风而飘,不知何去何从,也会遇到狂风暴雨,将你洗刷得七零八落。而我没有了你也会毫无用处。”风筝听了这番话非常气恼,说:“谁和你是共存的!我就偏要摆脱你,一个人来独来独往!”于是,风筝便用力的挣脱,线却用力的拉住它,劝告他。最终,风筝没有听从劝告,将线生生扯断,飞向了远方。线也从此毫无用处,被人们遗忘在角落里。许多年过去了,线老了,身上沾满了灰尘,被丢在河边。而风筝在外“闯天下”后也带着伤痕累累的躯体回来了。它失去了从前的亮丽多彩,也没有了从前的高傲,有的只是历经沧桑后的感悟。风筝被风吹到河边,遇到了线,风筝叹息着对线说:“唉!当初要是听你的劝告,不一意孤行,就不会酿下这样的后果了!”线只是把自己搭在风筝上,笑着,并没有说什么。风筝也笑了……

听了这个故事,大家一定感触良多,我也是,这就像是母亲对孩子永远包容一样。但当孩子还没有完全长大时往往会产生一种“叛逆”的心理,孩子产生自己的想法后,便又会想去社会中闯荡,母亲只有苦口婆心地劝告孩子三思而后行,孩子往往不以为然,一心只想飞的更高,更远!而选择挣脱母亲温暖的怀抱,去挑战那未知的“深渊”。母亲也只有放孩子出去,让他去闯,去荡。当孩子从那“深渊”里轮回一次后,便能体会到母亲的用心良苦。母亲,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就算孩子失败地从“深渊”中回来,母亲仍是平静地对待。这时,更能体会到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和奉献。冰心在《繁星·春水》中写过: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这不正是歌颂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吗?

线牵着风筝,风筝连着线;母亲培养孩子,孩子赡养母亲。这是千古传承的中华美德,然而,谁又能说它不是由爱而生的呢?

【篇三:父爱与责任】

父爱·黄金分割比

父爱就像黄金分割比例一样,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也不行。多一点,就成了母爱的绵稠,闷得人喘不过气;少一点,我们又成了留守儿童,缺了关爱。我眼中,我智慧的父亲,大概是深深明白这一点的。每次犯错,父亲给我的谈话,不会超过两分钟。最后,他总要对我说:“你自己好好想想,不需要我说那么多了。”简短的谈话,不会像母亲那般繁复,却也不会在我迷茫时缺席。智慧的父亲,他总是牢牢把握着这个黄金分割比例。当然,父爱也不是一昧地宠溺。父亲会告诉我,在前进的道路上可能会遇到哪些障碍,但他绝不会为我清除这些障碍。一切,都要靠我自己。智慧的父亲,将父爱黄金分割,佑爱与严厉比例刚好是黄金比例。

责任·熔点

作为孩子的我们更像是一种晶体。我们吸收着一种名为父爱的热量,不断蓄积,直至固体的童年达到熔点,走进固液共存的青春期。那些液态情感则是青春期的我们对于父爱的朦胧感知。想认真听父亲的话了,却又被名为低幼顽劣的固体干扰。最终,陷入了青春期的自我矛盾,自我拉扯。也许有一天,父爱的热熔化了残存的固体。我们终于明白要认真听话,做父亲的骄傲了,想法与行动总算一致了,不再矛盾了。时间却已经流逝许多了。就算在自我矛盾的青春期,也别让顽劣的固体太猖狂,伤了父亲的心,熄了父爱的火焰,好吗?“子欲养而亲不待”,别等到这样的悲剧发生,才醒悟。固体——固液共存——液体,童年——青春期——成年,不管是哪一个时段,都别让苦苦把握着黄金分割点的父爱,得不到我们的爱的回应。(公众号:老仇工作室)

【篇四:共存】

曾有人言,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情便已足够。诚然,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或物,每个人手中所拿的都是一把双刃剑,这锋利刀刃既能重创强敌,亦可能误伤自己。也正如牡丹雍容华贵、艳丽夺目,可是它没有金秋桂子的十里飘香;鸟儿轻盈灵动、自由讯逸,可是它没有大象的端庄沉稳。然而,还有他们,却因共存而在历史的长卷上写下了惊艳一笔,铭刻在浩荡的长路间,任风霜侵袭也抹不去他们沧桑的印痕。

豪迈与柔媚可以在辛弃疾身上共存,似烈火与清泉的矛盾互依。“马革裹尸当自誓,峨眉伐性休重说”,洋溢着他作为军人的勇毅和豪迈格调;“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激荡着他飞扬的豪情与气概;“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则流溢出他对美好夜晚伊人的细腻赞美;“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飘逸着他对客观自然细致观察而流露出的缕缕柔情。对,这就是他,一位胸怀大志的铁血将军,一位忧国忧民的哀伤词人。他改变了人们对于北方汉子的粗鲁莽撞的看法,将豪迈与柔媚,集于一身,在烈血中绽放出柔肠寸断。

丹青与兰亭可以在苏东坡身上共存,选择的宏大让绚烂的文化长河里从此多了一位全才。他是博学多识的大作家,也是“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的大书法家,更是重视画作神似的大画家,诗文书画,样样精通。他的书法,虽不如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却也与名家黄庭坚,米沛,蔡襄并称“宋四家”,其《黄州寒石帖》也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他的画作,梅,兰,竹,菊,无不清新俊逸,潇洒刚劲,为其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告诉后人,在艺术的领域里,没有什么不可共存!

智慧与美貌可以在武则天身上共存,让武周王朝凛然列于泛黄的史籍中而独溢光辉。十四岁就因豆蔻年华,美艳绝伦,光彩照人而被选入后宫。自古美丽女子数不胜数,可大多都是温婉娇柔,传统温顺。可她不是一般的女子,她有回眸一笑惑君王的美丽外表,更有一颗果敢勇毅,明察善断的智慧之心。她步步为营,无论在后宫的明争暗斗中,抑或是前朝的风云政变中,她过关斩将,凭借自己智慧的处世之道,成了中国这个男尊女卑封建王朝统治中的第一位女皇帝。没有她,就没有几十年的政通人和,也不会有媲美太宗的盛世华章。她兼并了人们认为不可能共存的美貌与智慧,写下一段巾帼传奇。

科学与思想可以在帕斯卡尔身上共存,让思想的苇草推动这世界的前行。帕斯卡尔,就是他,在物理学中提出了帕斯卡定理;是他,在数学中发现了圆锥曲线,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器。也是他,写出了《思想录》——被誉为西方哲学三大经典之一,深深地影响着哲学的发展与人们的思想。最本质的科技与最玄妙的理论,看似对立又截然不同,这一切却都在他心中共存,并将它们的关系处理的如此融洽、行走得如此完美。

共存是美好的,正是因为天空与大地的共存,有他们的轻盈与厚重,才有了世界的区分。正是因为山川与流水的共存,有了它们的沉淀与灵动,才有了秀美大地。正是因为有了光明与黑暗的共存,有了它们的温暖与冷清,才有了昼夜更替,生物繁衍生息。一切皆有可能,就让宁静与活泼,微笑与泪水,智慧与勇毅,皆与你我共存!

【篇五:科学发展利弊共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所处的时代,也在进行一轮又一轮的“革命”。这些革命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快乐,但它们也少不了有一些弊端。

如果问我科学的发展是好还是坏呢?我会回答:“有利也有弊。”

科学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大家都知道。

科学,让我们的距离更近,因为互联网,我们可以更快地与世界各地的家人朋友互相沟通;车子的产生,让我们更方便地出行,再也不用风餐露宿地赶路;医疗设施的改进,让我们打败了更多的病魔……

然而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为我们的生存带来了新的问题。

树木被乱砍乱伐,汽车尾气和工厂释放的有毒气体将空气污染,以至于现在的雾霾越来越严重。曾经清澈见底的小河、小溪被工业排放物严重污染,一片乌黑,且臭气熏天……

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对于这一切却没有过多的理睬。但是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捍卫家园。

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也不要忘记给环保记上美丽的一笔!

所以我认为科学发展是利弊共存的。

【篇六:零散的整体】

人类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发展出了不同的世界观,将不同的世界观统一起来的是哲学。世界观是朴素、零散的,而哲学则讲这些化为一个整体。无置可否,我们生活在一个时间零散的现代社会,去拥有一个作为整体的社会,这个社会,是一种关系,容纳了人物、事件、时间、空间……这种共存是双重的。

零散和整体既是相悖的,正如油与水互不相溶。零散的时间分配是迫于世界周遭环境,由于生活的忙碌,我们很难保持在一个地方利用一段连续的时间完成一件事情。作为结果,很多事情难以不被打断。而对于有些事情(我们不难想象这些事情是存在的)本应有一个人在某个地方在某个时间段内连续操作才能完成,这些打断往往带来在安心的后果。试想男鞋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例如高空作业人员、交通管制、甚至是普通的司机对于他们来说,分神几乎意味着死亡的威胁。这的确可以印证碎片化的生活对我们带来的影响。

而如果从辩证的角度来分析,零散和整体又可以是互补的、相生的。众所周知,整体是由零散所构成的。如果把原子核看做一个整体,那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讲师组成整体的零散。这么看来,整体也是零散的。当我们把整体的时间和零散的时间拼在一起,才能构成我们的全部生命。因此整体和零散也是并列的。

人类从原始生活起就以改造自然为目标。他们对自然的贡献远大于自然界所有物种造成影响的总和。人类对于自然的改变也影响了为事的方式。尤其是将许多原本不可分割的事物拆解为更小的碎片。不论是卢瑟福行星模型打破了千百年来的原子论还是施莱登的细胞学说改变了人们对生物机理的理解,都是新思想对于陈旧理论的破除、完善和纠正。人们提出的新思想是由于科技的进步,也是由于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认知的提升。将不可再分的整体化为零散的碎片,是人类发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同时由于机器的发展、电子技术的进步,机器正逐渐取代人类从事各行各业,人们的确生活在碎片化的时间中,但机器有能力胜任整体的事情。

零散和整体的关系是复杂的,对立与和谐的关系共存。生活在一个碎片化的时代中,我们无疑是在一个零散的整体中寻找零散与整体之间的瓜葛。

【篇七:绿色之梦】

生命和绿色拥抱,人类与自然共存。因为有了青山绿水的相伴,鸟儿们的故乡得以存在;因为有了流水清泉的哺育,大地得以常青。但绿的退化,让一切美好事物变成了泡影,让地球成为一片寸草难生的沙漠。

贫瘠的土地需要养料的滋补才能肥沃辽阔,苍翠的树丛需要大地的滋养才能茁壮成长。一切事物就如同一条生物链,不辞辛苦地为彼此贡献着。地球也需要人们的无穷智慧和无限帮助。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宝库。无论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也都阻挡不了树木的生长,树头高耸入云,树根入地而凝,让亿万棵树木染绿祖国美丽的版图。

天下之大,人与自然朝夕相处,树木的增多让水源得到保障。不去挑井水也能喝到甘甜的山泉,走在乡间小路上,石缝间也都流淌出泉泉雨露。条条小溪蜿蜒流淌,穿过坐坐高山流水村村高寨,一直流入长江、黄河,那时的江河清澈见底、鱼虾成群,不再有人群的毁坏,环境的污染,人畜同生,人鸟共存。

山地哺育大树,雨水滋养树木,一切都如同梦境成真一般,似远似近,似真似幻,让大地新绿一片,让祖国绿树满山。能创造这一切的就是我们,一群新社会的救世主!

【篇八:创新与普通共存】

当高铁已成中国的名片,是中国速度的代表,中国的许多地区仍然有许多普遍的火车在运行,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颖事物的背后,仍有许多普通甚至落后的事物在支持着国家的发展。

日新月异,体现我国的飞速崛起。

从两弹的研究成功,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又到天眼探空,蛟龙潜海,嫦娥月背成功着陆,港珠澳大桥成功建成……多少的成果彰显着中国的飞速发展,与中国的大国崛起之路。

创新,让中国迅速发展,让中国在各个领域都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国的共享单车便利了无数的城市居民,移动支付便利了国民的支付问题,创新的成果让国家和人民都深深受益。

平凡普通,也支撑着我国部分地区的发展。

高铁通车里程逐年增加,时速高达380km的新一代高铁正在试运行,新颖事物的背后。中国还有许多普通的火车,甚至还有老旧的绿皮火车仍然在运行,它们有着自己的优点与特长,在一些地区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平凡而普通的事物,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当有轨电车开始出现,共享单车变得处处皆是,普通的公交车依然默默地运行着,它虽然不如有轨电车那般快捷,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追求创新却不革除普通,国家才能更好的发展。

就像高铁与火车,他们在国家的发展中缺一不可,高铁是中国的名片,火车是部分地区的支撑,两者相辅相成,才共同造就了中国的辉煌。其实物如此,人亦如此。中国顶尖的科学家、科技人员代表了中国的进步,但环卫工人的勤劳工作让中国更加美丽,农民工的汗水筑起座座高楼大厦,为中国添彩。

因此,在中国的崛起之路上,需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探索,不懈追求,也须保留普通,守住传统,让创新与传统共存。既要让创新成为中国的名片,又要让传统与普通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让创新与传统相伴而行,共筑美好的中国之梦。

【篇九:文化共存】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这场有史以来对人类文明最为毁灭性的灾难之后,人类文明迎来了在废墟中重建起来的久违和平,然而不同文明之间的纷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近日来,“伊斯兰”、“博科圣地”等宗教极端组织大行其道,又挑起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持续了几千年的仇恨。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世界上的争端终归还是文化与宗教的冲突。不同文明之间的妥协与共存,真的那么难吗?

不同文化能否相互共存?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首先,不同文化在地球上平安共处几千年了。汉代的“丝绸之路”打通了欧亚大陆,将近一亿不同文化、不同思想的人联系在一起。先秦时代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的百花齐放,大大促进了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成为了又一个不同文化共存的典范。历史证明,不同文化的共存,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并非是水火不相容的尴尬情况。其次,不同文化之间,也在不断地互相吸收与融合。这是十分显而易见的。

我们每天一节的英语课,理科生所信服的科学知识,文科生所喜爱的外国小说,都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结晶。我们中国的文化,也走出了国门,譬如茶文化、孔子学院,以及遍地开花的中式餐饮店。这些也都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文化和平相处下的繁荣。不仅如此,整个世界,本就是一个和而不同的大花园,在这美丽的土地上,普世众生共生长。大自然本身就是和谐而多彩的。作为她的一份子的人类,有什么理由不能共存呢?

然而,现实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又时时刻刻警醒我们纷争的存在。既然我们能够实现文化共存,为什么无法完成消除彼此的分歧呢?

我认为,其一,我们还缺乏足够的悦纳与宽容精神,不愿放弃骨子里那一丝莫名的优越感。历史上许多次大的灾难都是因为这种偏见所导致的。譬如,“以消除异教”的十字军东征以及宣扬种族优越主义的雅利安人所发起的世界大战。显而易见,这种行为有弊有利,到现在,宗教与种族主义引发的冲突还在发生,正如爱因斯坦警告的那样,我们要么面临一次空前的灾难,要么是新的思维方式。

其二,我们还缺少一种“命运共同体”的共识。如今的纷争,归根结底也是不同文化利益的纷争,如果大家都只想着怎么为自己抢得更多的好处的话,那么纷争就永远也不会消失。唯有把大家的利益绑在一起,求同存异。亚投行就是一个十分好的典例,既满足中国的发展利益,又帮助落后国家发展基础设施,同时也为发达国家开拓了市场。当我们真正将所有的人类看做是自己的亲人,真正实现“家天下”后,不同的文化自然会和谐相处。文化共存,也就不在话下了。

这是一个人类的“梦”,一个共同的理想。我相信,在将来,也许一百年,也许一千年后,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人们,终会消除一切分歧,站在同一片蓝天下!

【篇十:跌倒的地方也有风景】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冷漠,没有人愿意聆听你的倾诉,怜悯你的软弱。人生有很多痛苦,需要我们独自承受,并逼迫着负重前行。痛不欲生的时候,告诉自己千万要挺住在兼坚韧中厚重坚强的底座,独领孤独的时候,那就默念前方的风景,享受暗夜中的旅行。只有穿越了一段荒芜,你才能发现人生的亮丽风景。我也曾跌倒过、彷徨过、失败过,当我埋怨生命不济、感叹个人前途渺茫的时,我却忘却了命运的主人正是自己,延伸的路正在脚下,我明白人生的痛苦,但我选择承受。因为正是这些磨难让我时刻保持清醒,有不断的危机感。

跌倒的地方也有风景。有了一次次的跌倒就会有一次次的重振与深刻反省,它们像甘甜的雨露般滋润了万物又给大地带来了丰收的希望。我感谢跌倒,让我愈战愈勇,感谢他给我的成长上了生动的一课。他是人生一道道的关卡,是前路的绊脚石,生命的乌云,可我会屈服吗?不,我将永远和他共存。是它赋予了我新的意义,所以我与跌倒的共存便是最美的风景。

此时,我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海伦凯勒……这些生命如此顽强不息又热爱生命的人。读他们的传记、创作抑或聆听他们的音乐,你会发现从他们的作品中,思想的所有情感都渗透在每个角落。他们传奇的一生是鼓舞人心的,是励志动人的,是每个时代青年都必须吸收的精神财富。他们是磨难造就的伟人,没有了磨难,没有了跌倒重创就不能激发他们那天生桀骜不驯的性情,在创作中灵感涌入的奔放与不羁,他们在跌倒受创的同时也勾勒出了不一样的风景。

有时候,如果你哭,你的对手就会笑;如果你笑,你的对手就会哭。人生就像愤怒的小鸟,每次在你跌倒的时候,总有几只猪会在笑。所以,你要做到的就是无视嘲笑的声音,给自己打气,自信的微笑,再自信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相信自己,所有的挫折都将被征服,风雨过后便是彩虹挂桥,晴空万里

热门推荐
1孔明灯所寄托的希望
2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3我是一个小书虫
4记事的作文
5听雨
6暖爱列车,情满人间
7执着
8冷风袭人
9我的新发现
10新加坡游记作文
11一幅美丽的画
12小河
13有舍才有得
14我们是一家人
15短暂的自由
16路在脚下
17作文忘不了那件事500字
18想起来就好笑
19给哥哥的一封信
20国庆游记
21意志力
22神奇的探险之旅
23爱与被爱——《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读后感
24留一点快乐给自己
25从新文化中心看新六横
26放风筝
27我也是一颗珍珠
28国宝大熊猫
29彩旗飘扬的日子
30暴脾气妈妈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