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一个民族的作文

【篇一:我眼中的中国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符号,是象征。一个民族的崛起,除了经济的强盛外,更重要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繁荣。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强大中国的各项事业腾飞不绝,中华文化的复兴也随之展现在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面前。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历久!弥香,虽历尽沧桑,但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薪火相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个体五彩缤纷的生活,人们对精神空间的选择,对文化的追求,永不休止。文化不绝,民族不灭,在此基础上,传承,弘扬我们的文化,可以说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首要任务。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尤以诗最为精辟,堪称中国文学的经典,永垂不朽。从昔日的古诗到如今的现代诗,中国诗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历久不衰。

《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豪爽的诗词道出了毫不掩饰的对心爱人的爱慕之情。“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简短的诗句,表达了屈原对楚国忠贞,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

中国诗的辉煌是不可磨灭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精神思想空间,文化极度繁荣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孔子,墨子,孟子争相而出,儒家、道家、法家,百家兴起,出现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巅峰,也奠定了中华文化坚实的基础。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开山鼻祖。儒家学说是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教化人最多的一派学说。《论语》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短短几句反映出儒家教化人的真谛。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反映出儒家以仁爱为主体,以礼治国。

五千的悠悠华夏文明史,孔子就站在他的中间点上他一手创建了影响两千五百多年的儒家和儒家学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上的一个闪亮点,是中国文化的辉煌。

了解中国文化,就能够了解中国文化的哲理,丰富自己,使自己内外兼修,中国文化更是人精神上的灿烂文明,是寄托感情,抒发感情的途径,一个民族在文化上能否有伟大的建树,取决于精神生活的总体水平。

注重精神生活,追求精神生活,热爱全人类文化遗产,思考人生问题,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尽一份力,贡献一份力量。

【篇二:盗版随想】

在去年“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小张学友”黄子龙虽用他神似的模仿和激情的表演博得了阵阵喝彩,却没能为自己博得一个实现音乐梦想的机会,只因“太像别人而没有自己了”。

有人说,黄子龙的失败是运气不好,在各种娱乐节目中靠模仿一举成名的不是很多吗?然而,是新星还是流星,观众心知肚明。盗版终究缺少底蕴,缺少持续发展的后劲。

由此,不能不想到中国的动漫,或惊险刺激,或柔美浪漫,或幽默诙谐,或意境深远。荧屏上的卡通形象总能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只是……我却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柯南的影子、口袋妖怪的痕迹、数码宝贝的灵魂……

说中国没有动画,其实不无道理。充斥着日风、法风、美风却唯独少了中国风的动画能说是中国的吗?一味的模仿别人而没有自己的特色,终有一天会被不再天真的人们厌倦,直至消亡。

动漫产业的盗版泛滥实则仅是冰山一角,“中国创造”始终沉在水底、不见天日。

曾几何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九章算术,赵州桥、都江堰等建筑,浑天仪,地动仪等设施,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文化无一不彰显着中国古人的创新思想,诠释着中国古代强盛的原因。何时起,我们开始学习、亦或模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我们模仿了别人的科技、制度、甚至文化。我们得到了发展,却渐渐成为了盗版,失去了创新意识。

好在总有一些大胆的人站出来打破盗版,才带领着我们走到了今天。

毛泽东打破盗版,翻新了马列主义,走出了中国革命的道路,走出了新中国的诞生。

邓小平打破盗版,一国两制的大胆设想,走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但是,一个民族的崛起不是靠一个两个伟人来支撑的,全民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的深入民心,才是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有机保证。

模仿曾一度迅速缩短了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民族振兴的本质力量还在于创新。,遍地的山寨产品,死板的中国式教育,让我们不得不感慨着钱学森的感慨。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地的人认识到了这一点,中国创造已经开始频频亮相:中国火箭,中国高铁,中国宇航……“中国创造”正逐渐成为中国的标签,让我们走出盗版,走向伟大复兴,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篇三:遗忘就是背叛】

过去的事情不能让它“过去”,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时代飞速发展,它就像一阵风,刮过人们急着往前走的脸,刮过人们光鲜时尚的衣服,刮走了意味深长的历史沉淀。

现代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于重要的历史已知之甚少。2004年,《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过,对于“抗战胜利纪念日”,重点中学的高中学生和老师几乎都不知道,而时隔九年后,再拿同样的问题去问年轻人,答案和九年前一样,更有人表示“中国历史太久远了,已经忘记了。”一个经过了八年艰苦抗战的国家,而取得战争的胜利,可谓胜利来之不易。“抗战胜利纪念日”更应该让民众铭记,可人们遗忘了,遗忘了不该遗忘的历史,沉重,沉痛。

亦有媒体报道,为了让土地顺利转手,山东济南抗日军民的“万人坑”纪念碑竟被移走;在福建长乐的一个地下党革命烈士纪念园被发现用来饲养鸡鸭等家畜;河南洛阳的烈士陵园甚至被用来搞商业地产开发,烈士坟墓破坏严重……那些沉重而令人警醒的记忆,那些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勇士,已经慢慢成为被时代遗忘的对象。但是这些遗忘只会让一个民族陷入更深的迷惘。铭记历史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活力的精神根基,缺少精神根基的民族,就像飘在空中的种子,失去了生根发芽的土壤,连生存都伴随着危险,更毋论发展了。

一个文明的社会,只有以唤醒民众的良知、理性为目的,以挽留历史留下的精神力量与财富为己任,方能持续、健康地发展,乃至繁荣。遗忘就是背叛,让我们铭记历史吧。

【篇四:《美国藏个桃花源》读后感】

【篇一:《美国藏个桃花源》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讲述的是美国某处有一群阿米什人,他们不借助任何现代工具,仅仅凭着自身的劳作自给自足生活下去,为此我感触颇深。

首先,这些人们是德国人的后裔。而德国人的品质人尽皆知:专注,认真,坚强。这些都完美地体现在阿迷什人身上。其实,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身的特征和品质,我们应该尊重,并取长舍短,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品质得到完善。

其次,读到后文我看到,成年后的阿米什人绝大多数都回到了自身的村子,而不是在现代社会中发展。我想,他们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吧。先不说他们的生活从小和社会脱节,如今的社会上充满着勾心斗角,争名逐利,而这些淳朴的阿米什人,可以生存下去吗?在他们眼里,还不如回到村子里去呢。在他们眼里,那些名利又算什么呢?

最后我还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政府竟然能允许阿米什人脱离其统治,维持他们的现状。如果政府不允许这样的事件发生,我们还能看到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吗?我觉得,充满着民主,自由的社会才是人民们心中的最高追求,就像美国这样,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能让人民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么到了那一天,世上那个再也不需要什么世外桃源的美好憧憬了。因为,这整个世界已然变成了“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桃花源了吧!

【篇二:《美国藏个桃花源》读后感】

读完本文我震惊了,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没想到在美国这么一个发达的国家会有这么一个宛若另一个世纪的桃花源。完全想不通他们竟然只是凭借着他们人民的淳朴、勤劳、谦卑、诚实、宽容、和平这些传统一直持续下去。仿佛科技不曾发展,世界不再变化一般,与世隔绝却又在世界上存在。

我只能说,这不科学!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民族,仿佛是这个纷繁错杂的污黑的世界上没有一个污点地存在着。我能说什么呢?这群人永远只能幸福地活在他们的社会当中,难以进入外面的世界。在外面这个华丽的世界背后的阴暗迂腐,各种各样丑陋的世态,缺乏善良诚实的世道,各种残酷的机械式的格式化的人生,人们一个个被抹杀了灵魂,毫无意义地为活而活着,为生存而学习,为钱财而丢弃生命,生存在这世界上简直是一种玷污!希望那群人别走出他们的桃花源,带着自己完整的人格活下去!

其实这个世界本无桃花源,因为世界本应都是桃花源,而人们不断地污染着践踏着这个世界,因此世界不再美丽,因而之后的人们看到了这些本应是再正常不过的地方而称之为桃花源。又有谁会想到那是这个世界最初的样子呢?

【篇三:《美国藏个桃花源》读后感】

美国藏个桃花源,我原以为是未经开采的茂密森林或者别有风味的田园小屋,不料此处“桃花源”更指特立独行的阿米什人一族简朴的生活风气,于是我的“原以为”倒成了对着桃花源的陋识。

阿米什人手工打铁、手工织布等不运用现代科技的作风,让我暗骂无知,放着高效率的工具不用,却白白浪费劳动力。

刮掉已婚男子胡须是对其极大的侮辱这点,是我颇感新鲜与好奇,殊不知还能在文明的社会见到此等习俗观念。人们常道要去除陋俗,却不想往往把古人所留传统也一并剔去,风情何在?文化何在?

阿米什族的孩子只需学完初中课程,又令我着实羡慕不已。我十分赞同阿米什一族的“人性重在感悟”一说,好比学习语文,现代文的做法便是提炼句子,找到主旨,领会其深层文意,于是语文老师便就着每篇文章“不厌其烦”地遍遍领导。其实若是同学们阅读量足够,又何苦如此,若是每节语文课都是让学生用心自读文章,想必真正用心者,成绩必不会差到哪里去。自己的经验方不用他人教导,老师的本职本就是稍稍提点、正确引导,要那么多定死的“知识”作何?成功的老者往往遇事恬淡,有著下自己经历供人参考者,而我们阅其文章,真能遇万事皆持阔静?可知唯有亲身经历,方知其中奥妙。人性重在感悟啊,自获,而自得。

我真正被阿米什人震撼和吸引,却是在后半文暴徒冲进教室,两个姑娘义无反顾以自己性命求他人安全起。无奈暴徒人性有失,未被打动,反倒惊讶而紧张酿成五死五伤的大错。一个民族真正的力量——凝聚力也好,爱国心也罢,都在危急关头方能体现。一个民族中未成年的两个小女孩可以为了保护他人,对死亡无所畏惧,何其强大。更让人震撼的是,暴徒葬礼之参加者有一半是为其祈祷的阿米什人,他们同时担起了照顾其亲属的责任,其善良、其宽容,正体现了救赎最大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再观其朴素勤俭的劳动作息方式,才有新的感悟。阿米什人的自制力和信仰皆因为对生活信仰和对待方式的特立独行和坚守,对劳动、亲力亲为的追崇,放养成了最感人的人性,此民族之自制力与坚守,使其人性得到提升和难以侵染之强大。这样的做派,确为美国桃花源。

【篇五: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千百年的经典文学作品,是时代的象征,他们就如中华文学海洋中那价值不菲的珍宝,这些珍宝的内质,是我们独有的美德,而我们诵读中华经典,就是为了将这些文学珍宝传承下去,将我们的中华美德永远当做标签贴在我们的心上。

看了“诵读中华经典,传承中华美德”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我心里很受影响,我眼前的这些阳光的和我一样的中华儿女,用全新的形式将我们的经典美文展示的很出色。但在我的心里,这不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比赛,这还是参赛的每一位中华儿女对祖国文化的忠诚,他们中的每一位都乐于传承——中华经典文化——我们自己的东西。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人们也都与时俱进,对于时代的变化我觉得只能说是太快了。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艺术,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风格,但是,现在许多人不去传承更不愿意去传承我们中国自己的艺术文化,然而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崇尚了西洋音乐,西洋艺术。90后的长辈们,00后的兄弟姐妹们,孩子们学着钢琴,大街上的部分孩子背着吉他……学习一些别的民族的文化艺术并没有错,热爱更没有错,但是,在学习这些的同时,又有谁想过,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艺术在西洋艺术的热潮中渐渐失去了它们原有的光辉,渐渐散去的不只是去传承的人,少的,还有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的热情,曾经拉着二胡满面欢笑的孩子们不见了,曾经热爱京剧的人们消失了……

或许,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在以后的时光会更加冷门,或许,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在以后的时光会被刚刚睡醒的人们重新热爱起来,每一个中国文化永远都不用担心被人抛弃,永远都不用担心被人遗忘,永远都不用担心失去了传承者。曾经辉煌过的每一个文化,我们都有责任让他延续下去,这是对艺术的尊重,能做到的人,才真正是有资格传承的人。

艺术被前人附上灵性,我们又何必叫他们寂寞,尊重他们,他们将更有力量,无声的侮辱他们消受不起,最后只能选择离开这个少了些包容的世界,而若到了那时,这个世界也将永远失去一个深爱着的却无人问津的孩子。

热门推荐
1我的理想
2寻觅那一份人间温情
3小鸟
4溪流中的鱼
5围绕让写一篇作文
6当不适成为习惯
7雨中撑起了一片晴空
8碎片生活
9感恩母亲
10家里的老物件
11星空下的遐想
12一次难忘的体验
13不能改变大势,那就改变自己
14调皮的妹妹
15为你点赞
16参观泰国皇家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17品尝美食
18最美不过你
19咱们班的“假小子”
20丢了我自己
21九龙山游记
22陪妈妈过三八妇女节
23蜗牛的秘密
24我学会了读书
25我们班有趣的事
26温暖的旅程
27为梦想而战
28比施舍更高贵的
29再游河桥古镇
30行走人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