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眼中的中国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符号,是象征。一个民族的崛起,除了经济的强盛外,更重要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繁荣。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强大中国的各项事业腾飞不绝,中华文化的复兴也随之展现在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面前。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历久!弥香,虽历尽沧桑,但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薪火相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个体五彩缤纷的生活,人们对精神空间的选择,对文化的追求,永不休止。文化不绝,民族不灭,在此基础上,传承,弘扬我们的文化,可以说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首要任务。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尤以诗最为精辟,堪称中国文学的经典,永垂不朽。从昔日的古诗到如今的现代诗,中国诗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历久不衰。
《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豪爽的诗词道出了毫不掩饰的对心爱人的爱慕之情。“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简短的诗句,表达了屈原对楚国忠贞,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
中国诗的辉煌是不可磨灭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精神思想空间,文化极度繁荣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孔子,墨子,孟子争相而出,儒家、道家、法家,百家兴起,出现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巅峰,也奠定了中华文化坚实的基础。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开山鼻祖。儒家学说是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教化人最多的一派学说。《论语》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短短几句反映出儒家教化人的真谛。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反映出儒家以仁爱为主体,以礼治国。
五千的悠悠华夏文明史,孔子就站在他的中间点上他一手创建了影响两千五百多年的儒家和儒家学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上的一个闪亮点,是中国文化的辉煌。
了解中国文化,就能够了解中国文化的哲理,丰富自己,使自己内外兼修,中国文化更是人精神上的灿烂文明,是寄托感情,抒发感情的途径,一个民族在文化上能否有伟大的建树,取决于精神生活的总体水平。
注重精神生活,追求精神生活,热爱全人类文化遗产,思考人生问题,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尽一份力,贡献一份力量。
【篇二:心灵的憩息地】
书一直是我的精神食粮。有了书,就像大海航行中的船只遇到了明亮的灯塔;有了书,就像酷暑中的禾苗遇到了久违的甘露;有了书,就像无家可归的孤鸟遇到了栖息的枝桠;有了书,我的心灵就有了栖息的港湾。
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沏一杯茉莉清茶,捧一本耐人寻味的书,没有喧哗,没有纷争,待在家里度过一天,品味书中的一字一句,一点一滴,让心灵在书中憩息——
沉醉在经典中,品味奇异飘香的文化之韵。
读《离骚》,悟屈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的抱负,叹灵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品《大学》,赞古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至善境界,品古人的“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的“絜矩之道”;诵唐诗宋词,感“愁肠以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的重重哀愁,赞“待从头收拾河山,朝天阙”的浩浩壮志……一章章,一篇篇这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让我痴迷,让我沉醉。
徜徉在美文中,品味人世的悲欢离合。
读《人皮骨》,感受文革年代的离别欢笑,我为寻找记忆而茫然矛盾的男主人公而感到叹息,我为善良却饱受苦难的瞎眼父亲而感到同情,我为惨失爱子后贩卖鸦片的“养蛊女”而感到无奈……观《十宗罪》,看尽人的一世离合,令人悲情的孝子保安为见母亲而自杀,令人唏嘘的美女校花为百币金钱而命丧黄泉,令人愤恨的疯狂艺术家为完成梦想而痛杀幼儿……一庄庄、一件件,让人身临其境,百般感慨。
漫步在外国文学中,欣赏别样的社会风情。
我为法国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震惊。他将人的美与丑,善和恶,崇高及卑下对比得如此淋漓尽致,书中纯洁美丽向往爱情的舞女爱斯梅拉达,道貌岸然阴险卑鄙的教士克洛德,善良可悲背负沉重命运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一幕幕壮观的画面极尽唯美却又极尽悲怆,他用一笔一划的描绘圆满着这个异域之邦,给读者带来震撼并且令人叹息的美丽文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早以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那一本本的书中都会有自己的内涵及财富,我拥着书就好像拥抱着这个世界。
人生中的一句句妙语,一种种道理,由阅读作媒介,沁入我的心脾,在我孤独、迷茫甚至脆弱时,给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寄托,让我不禁深切地感受到:
书,是我一生的心灵憩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