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执行的作文

【篇一:如何养成阅读的习惯】

如何养成阅读的习惯呢?有人尝试去列一个长长的书单;有人开始用番茄工作法的每天坚持几个番茄钟;也有人微博微信加入兴趣小组并参与阅读打卡……其实有个简单的动作,只要我们每天坚持做这个动作,就也能养成阅读的习惯。这是小仓广的《做事的常识》里面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讲到的,讲一个阅读困难的人如何开始养成阅读的习惯。

非常简单的动作,就是利用每天把书打开一下。没错,就是每天只是把书打开一下,开一下,一下下……只要每天睡前,就立刻把书打开一下,不管打开之后他是不是能顺利看完,或者不小心睡着,都要坚持这么做。最后,书中的主人公从抱怨没有时间看书变成一个看完越来越多书的人了。

再完美的计划,如果不去执行,一切都只能是空中楼阁。无论是任何事情,阅读、健身等,最重要的不是多完美的方法与途径,而是一开始就去做,当下当刻就去做。市面上以及网络上都有教我们如何如何去执行一件任务或事情,当我们看完这些教程与鸡汤文时,我们常常有种莫名的激动感和热情,这往往是一种成功的错觉。如果我们不去执行,随着热情的消逝,我们就会陷入深深的挫败感中。

如何让自己体验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呢?重要的并不是方法,而是让自己在每天业余的时间内,强迫自己慢慢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阅读跟恋爱相似,总先要先了解了解培养感情,经过时间的积淀,我们很容易坠入阅读的爱河,而自己也就发现阅读并非像原来我们想象中的困难。慢慢地我们就开始发现自己一周可以阅读两道三本书了,一年下来的书单计划也就自然而然地顺利完成。

【篇二:有意义的春节】

“卖糖葫芦,冰糖葫芦,三元一串,卖……”

“给我来一串。”

“好,三元钱,祝您新年快乐。”

“谢谢!”

卖糖葫芦是我这个春节做的最有意义事,因为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人人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之分。在那之前,我总是认为那些在大街上卖东西的人都是没本事的,认为干那些事情很容易。但这个春节后,我就不那么认为了……

今年过年,我没回外婆家前就被告知,回去后要和伙伴们一起卖糖葫芦,我想着那一定很好玩,而且很简单,还能挣到零花钱,非常高兴,可没想到……

回到外婆家的第一天,我们足足等了大半天,才等到糖葫芦送过来,拆开包装,我们迫不及待的往糖葫芦棒上插糖葫芦,插的满满的,都快举不动了才出发。刚下楼就开张了,卖了两串糖葫芦,我开心极了。走到一个大超市门口,停了下来,刚开始,只有我侄女一个人喊,没有一个顾客,于是我们便一起大声吆喝起来,渐渐地开始有人来买我们的糖葫芦了。天慢慢的黑了起来,附近灯火通明,虽然偌大的广场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卖东西的人也有很多,但我们那鲜红的糖葫芦却显得特别的醒目,我们的叫卖声也格外的响亮。

天渐渐晚了,糖葫芦也渐渐少了,等剩下最后几串糖葫芦时,我们决定边往家走边卖,在路上我们分享着刚才的经历,开心极了。回到家,我们满头大汗却毫不显出疲惫的样子,向大人们讲述着卖糖葫芦的经过。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出门了。本以为会向昨天晚上一样好卖,但喊了半天也没人买。我们换了好几个地方,甚至用唱歌、跳舞来吸引顾客,但都无济于事,一早上也没卖出去多少,我们纷纷相互安慰,晚上人多再卖。

下午,我们在家制定了三个计划:

A:我们先按平常的卖法吆喝;

B:挨个问顾客买不买糖葫芦;

C:表演节目招揽顾客。

到了晚上,我们早早就出了门,满怀期待的来到昨天的位置,可无论我们怎么卖力的吆喝,买的人还是寥寥无几。于是我们兵分两路,边走边卖,执行B计划,还是收效甚微;最后连C计划也执行了,又唱又跳,累的不行,卖的还是非常慢。到了很晚。超市都关门了,我们还没有卖完,只好回家了。

回到家,我看到满沙发的钱,疲惫的脸上才露出一丝笑容。从那天起,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明白干什么都是不容易的,人人都是平等的,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努力。这还真是个有意义的春节呢?

【篇三:考场上】

终于迎来了2017年最后一部“大片”。导演是教育局,武术指导是我的老爸老妈,执行检察是各科老师,执行人是学生。

其实这是让许多学生都闻风丧胆的期末大考。我那天坐在考场里的时候,看到有的人说说笑笑,似乎忘了他们正坐在严肃的考场里;有的人不断地紧张地翻书复习,双眼直直地注视着书本,给考场增添了一种紧张感。

开始考试了,先考的是数学。我想:哈哈,大棒了!有许多应用题都复习过。可惜的是,这股开心劲还没捂热呢,后面的题我就蒙了。那些题我都没见过,心情瞬间跌入到了谷底。我反复地在纸上演算,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总算把题目给算出来了。数学考试结束了,监考老师,也就是执行检察把卷子收上去。有人开怀大笑,不断地向同学吹嘘自己考得好,有人则趴在桌上一声不吭。我在一旁想:唉,这回能考好吗?后面的题能做对吗?会不会挨骂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我脑中环绕了很久,很久。

这就是2017年最后一部紧张、刺激的“大片”。在这部影片里,有人付出了很多,也有人收获了很多!

【篇四:兼柔并刚,方能服众】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句老话叫:“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流传至今,有一定的道理。一个问题,两个看法,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屈原曾在离骚中写道:“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但在当今社会上,世俗人情与明文制度,你会选择站在哪一边?

据报道,在山西泉阳市图书馆闭馆之际,天降暴雨,十余名读者被困,被保安驱散,此事引发了大家激烈的讨论,有的人认为是保安不近人情,选择站在世俗人情一方;有的人则认为保安只是依令执行,并无过错,显然是选择站在明文制度上。两方各自有理,我却认为是图书馆在制定制度上不够完善。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那个保安只是执行了基本制度,却沦为了众矢之的,被放在了火上烤,这显然对他是不公平的。但读者们不肯冒雨离开,这看起来也似乎合情合理,双方各自据理力争,站在了舆论制高点上,被网友众说纷纭。其实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的事例,事例背后也无非是人情味的讨论,许多道德绑架也“应运而生”。

当今社会,网络传播速度迅猛,如果只知一味执行,不通人情,会难以服众。但一味讲人情,依然会众说纷纭。不妨换一种思维,在完善相关制度时下功夫,使之执行时兼顾制度刚性与人文情怀,岂不两全其美。既不会沦为众矢之的,又不会丧失根本制度。兼柔并刚,方能服众!

如果图书馆在制定规则制度时,若是包含了对应急情况的处置方案的话,我想,就不会出现这场关于人情与制度的风波吧!我们是一个讲人情味的民族,也是一个讲法治的社会,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我们作为青少年,在时代与社会的培养下既要明法理,也要通人性,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兼柔并刚,方能服众!

【篇五:创造于人,依附于人】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被誉为“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的计算机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被发明了出来,“阿尔法狗”与各国围棋顶尖高手的对决,以胜利结尾;意大利的钢琴机器人Teo在与国内顶尖钢琴家进行速度的较量时,以零失误且比钢琴家快2秒的成绩完胜而终。在称赞科技发展的同时。被誉为“最聪明的物种”的人类开始为之担忧,机器是否有一天会拥有人类的思维方式,是否有一天会将人类取而代之?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以上两种机器人是如何工作的吧。“阿尔法狗”机器人其实由一台终端计算机操控,人们在它的脑内(计算机中)输入了上万张棋谱,它走的每一步都是通过人类设定的程序而在上万张棋谱中筛选出胜率最高,赢面最大的最优一步。而钢琴机器人的原理也大致相同,按照人类设定的程序和人类在其脑中储存的琴谱“按部就班”即可。

这样来看,即使在我们看来再不可思议的机器人,也离不开人类的设计,创造和操作。它们要做的只是“脑中有谱,坚定执行”。

“脑中有谱,坚定执行”在生活中,不只是机器人,更是适合用于概括当今社会的“应试教育”。

在这个“应试教育”盛行的时代,时常可以听到有人呼喊“中高考是人生中仅有的两次不看脸、不看家世的公平竞争。”这无疑推动了“应试教育”的持续发展。多少学校打着“脑中有谱,坚定执行,成绩理想”的旗号让学生们心甘情愿的在“茫茫题海”中“苦作舟”。于是,文科变成了,背古诗、背单词,理科变成了,背解题套路。不会的题,背;会做的题,刷。学生们都渐渐失去了自我思考,积极探究的精神,学习成了“背多分”的天下。并且在“分数至上”的精神引导下,我们渐渐忽视了一些“没有分的东西”,而这些“没有分的东西”中,就包括了一些人类最引以为豪和独有的,比如,价值观、同情心和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计算机被评价的再伟大,也是人评价的,用处再多,亦是人类创造的,人类赋予这些冰冷的铜铁以思想和价值,又何来被超越一说呢?但若是人类的思想不再独特,那他和一根苇草又有什么区别呢?

毕竟,“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篇六:爸爸我想对你说】

人们都说“父爱如山”,的确是。但是“山”有时也有缺点,比如我爸:爱抽烟,爱打牌,爱喝酒,更可恶的是他喜欢打我骂我!

慢慢长大渐渐明白,他喜欢打我,那是他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情所致。打我,那也许是一种独特的爱,可我却不怎么能理解。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我发挥失常。结果,我只考了八十六分。当试卷发下来时,鲜红的分数映入我的眼帘时,悔恨的泪水也止不住的流。我恨自己:为何我不提前复习,好好考出好成绩呢?我又该如何去应付回家后爸爸将要带给我的“狂风暴雨”呢?

放学后,我忐忑不安,慢吞吞地走在大马路上,只想迟一点回家。可转眼间,我却走进了家里面。

“控制好心情吧!”我不敢说出来,只好在心中说出来。

“噔噔噔”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爸爸拿着手机向我走来,关切地问:“试卷发了吗?考得怎么样啊?问你呢,说话呀……”

我低着头,慢吞吞地从书包中抽出了那张“遍地”是叉的试卷,爸爸直接抢过去,急忙打开那卷子看分数,他同我一样,鲜红的数字印入了他的眼帘。爸爸低头不语,眉头紧锁,沉默片刻后,对着我喊:“怎么才考这么点分啊,以后,不,现在开始,不许吃零食,不许看电视,只能在房间里复习功课。现在,按之前的约定,执行家法!”

“家法”执行完毕,我在房间嚎啕大哭。我恨自己不争气,也怨恨爸爸的简单粗暴。我哭的伤心欲绝,感觉整个世界都是虚幻而眩晕的。

爸爸,我知道您对我期望很大,我也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行。可是您整天这样吼我骂我,会使我压力很大。我只希望您能和我像朋友一样,我们好好沟通,能在在玩中学,学中玩,多好。

爸爸,请别再因为分数打我骂我,行吗?

【篇七:我最敬佩的人】

人人都有自己敬佩的人,有的人敬佩老师,有的人敬佩医生,还有的人敬佩自己的爸爸、妈妈,而我最敬佩的人是特警。

我们的这座城市为什么这么安宁?人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幸福?这还不都是特警叔叔们的功劳。他们每天守护着我们的城市,保卫着我们的家园。

特警叔叔身穿警服,身上挎着一把冲锋枪,英姿飒爽。那套警服夜以继日地陪着他们训练,陪着他们执行任务。每当我看到特警叔叔穿着整齐的警服,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执行任务时,我总是用崇拜的目光望着他们。

妈妈告诉我,特警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职业,他们常常工作在生死线上。选择了特警,就等于选择了和危险乃至死神作伴。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出现在哪里。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冲在第一线。他们不惧艰险,以苦为乐,他们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所以,我最敬佩的人就是特警。

【篇八:多线程工作的秘诀】

什么是多线程工作?在性格测试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选项:你享受同时进行好几件事,还是必须做完一件事再接着做另一件事。有人是前者,有人是后者。后者被称之为单线程工作,而前者正是可以用来解释多线程工作。在认知心理学上,多线程工作被认为是不可能执行的。多项任务看似同时在进行,实际上由于任务的时间先后,我们的注意力焦点从一个任务转移到另一个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任务的中断,大脑需要重新接受任务印象。如果被中断的次数增多,大脑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来链接与重启任务。

现代社会繁忙,时间就是金钱。总体来说,一件事一件事按部就班进行的单线程工作将花费更多的时间,而如果掌握多线程工作的秘诀,善用多线程工作秘诀会让我们的学习与工作生活变得更加高效。

多线程工作的秘诀,就是找出每项任务的核心,并在不被打断的情况下坚持执行完成。假设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最核心的部分不是各种途径准备写作素材,更不是事先预定字体与排版,而是列出写作大纲。如果这个核心的部分良好地完成,那么写文章这项任务,即使被中断或推延,或者是在写作时我们去执行其他的任务,也丝毫不会影响写作的正常发挥。

找对了主心骨,并专注完成。这就是多线程工作的秘诀。

热门推荐
1难忘那小狗
2那双眼睛
3童年的色彩
4底色
5生活中的小美好
6年味
7啊那飞驰的单车
8文明铸就幸福中国梦
9家规家风
10关于零花钱的作文
11为生活添点“绿”
12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文
13一朵蒲公英的小小梦想
14闲不住的姥爷
15最美好的遇见
16假如我是一颗流星
17友情,让生活更美好
18爷爷的爱
19致最可爱的你
20校园的春天
21小梦想,大未来
22包饺子
23我的发现
24特别的母亲节
25有趣的一堂课
26最美的风景
27军训的一天日记
28青岛游记作文
29帮奶奶做家务作文
30我最喜欢的动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