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兮辞的作文

【篇一:系对第一个扣子】

初见此篇材料,我“挑剔专业户”的本质便显现出来了,哈,我就真的“手下无情”了哦!

人生路上每一次选择就如同系扣子,这个比喻并不是非常恰当,应该是人的每次成长都如同系扣子。系对了,就成为了一次正常的成长。大家也看到了,是“正常的”成长。若系少了,把“幼年扣”与“成年眼”对在了一起,就成了一个“发育不完全”的成年人,太幼稚且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可万一系多了,把“成年”系进了“幼年”,在生活中就多了一个过于稳重,“老谋深算”的孩子,痛苦的丢掉了童年,是一种“心灵残疾”。所以,成长如系扣,一个一个仔细地慢慢来。

当然,我又怎能不来谈一下“选择”呢?第一次的选择对人生又有何碍?

陶渊明大家知道吧,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可实际上,他也曾经“选错”过,《归去来兮辞》中有这样一句:“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因为他为了养家糊口才出来入仕做官。可当上这彭泽县令后,且有要奉承上级,搜刮民脂民膏,违背了自己的初心。他的心中早有挂印归隐的念头。正巧,他的姐姐去世了,他想去吊唁,可又来了一个盛气凌人的督邮,他便以此为契机,挂印归隐,事后,他说:“一次选择错了不算什么,只要知道再返回来,就是对的。”名人尚且有出错的之时,又怎能强求于人第一次必须选对呢?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北美洲印第安人的箭做工优良,射击精准,一个人非常好奇,便去询问其中的奥妙,当地土著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啦,只要箭杆是直的就行了,别的方面马虎一点没关系的。”听过后,我打心底鄙视印第安人工作的态度,难道一只好箭只要一根笔直的箭杆吗?难道只有笔直的箭杆就可以射得精准了吗?有笔直的箭杆,而有两片破烂的尾羽,箭可以射准吗?有一根笔直却非常脆的箭杆,能否射出尚成问题,又怎能射准呢!所以,一支完美的箭要从空气动力学开始,再找完美无缺的箭头,削用好木头制的箭杆,挑两片绝对完美的尾羽,其中一个环节出错,在射出之前是有机会改的,是可以挽回的。

所以,一时失足不算什么,只要不到绝境,就可以回归正道,在此,我谨以此文告诫失足的人们:抓紧回归正道,不然,等到走入绝境是真悔就晚了!

【篇二:静之韵】

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安然恬淡的世界;即使自己是一颗傲然挺立的孤松,也应明白,一枝独秀不算英雄,英雄应是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坚固长城。

一颗红松,如果没有一颗宁静祥和的心,怎能举足屹立于青山之外?一位伟人,如果没有遇事冷静的从容,怎能成就宏伟大业?

静,是我们成就人生必不可少的武器。古代帝王,成就他们的丰功伟绩,除了靠机智外,沉着冷静也是他们的首选之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这样说过:“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来表达他的归隐之乐。希望的是那种“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生活。宁静祥和使他乐天知命的心境如此旷达。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静下来,去铸造我们生活的杀手锏。人们对不感兴趣的事,总是敬而远之。“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如果遇事焦躁不安,忧心难耐,能成就大事么?要是诸葛亮没有没有冷静的规划《草船借箭》的以战略蓝图,他能那么轻而易举的打了胜仗么?他靠的是机智的头脑,冷静的处事态度,才会有如此丰功伟绩。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是靠日积月累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是要有多大的毅力和沉着的心智?

静,是我们通往成功的垫脚石。“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张良与韩信如同两颗星辰,在历史星空中熠熠生光。父亲手表不见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找,结果一无所获。而儿子进去房里安静的坐一会儿,表就找到了,他靠的是什么?对,冷静的心理,他靠的是听表上面指针转动的声音找到了手表。要是父亲也懂得像儿子一样遇事冷静下来想想,结果会不会不一样?“遇事冷静,立一业之大功,成就天下,而以淡然处。

【篇三: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有一句话让我深思: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心为形役?心为形体所奴役!无论是当今还是以前,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少年时立下了造福百姓的志向。但无奈,在后来的生活中并没有坚定自己的志向,反而被世俗的尘埃恶垢所污染,被形体上的贪念利益所蒙蔽,逐渐变成了他们少时最不屑的奸逆小人。古如严嵩,原有“奸人当道,在下不堪与之为伍”的骨气。后混迹官场,追逐个人利益,逐渐成为“江右士大夫往往号之为父”的大奸臣;近如汪精卫,为推翻清王朝,有“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壮志。然而随着日军地侵入,他感叹着“莫向燕台回首望,荆榛零落市寒烟”,最终降日投敌,成为民国最大的汉奸。虽然历史上也有如文天祥那样正直的君子,但始终不是很多,为什么呢?因为想在乱世而保持清高,非常困难!清高的人不为五斗米折腰,一生贫寒,为常人难以忍受;清高的人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处处受排挤,常人气节难存。而能坚持自己理想、抱有骨气的人,就是真正有毅力的人,他们就像石灰一样,不怕千锤万凿,不怕烈火焚烧,哪怕粉身碎骨,也要留清白在人间。当然如周党、严光那样“不事权贵宁耕田,铮铮铁骨愿钓鱼”的隐士,他们厌倦官场的阿谀尔诈,却个个都是和屈原那样敢于向命运抗争的勇士啊!

【篇四:重读这本书】

书,看一遍是不够的。世间有千万本书,但一本好书,看千万遍也不算过。”《陶渊明传》这本书我曾零零碎碎的翻阅过,但是在学过《桃花源记》之后,我决定重读这本书,真正走进你的世界中。

陶潜,你出身名门望族,贵胄之家,祖父为名臣陶侃,你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博古通今,引经据典),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文章卓伟,才华横溢,王公贵族,争相羡慕。你初次翻开人生——这本看似理至易明实则晦涩难懂的书,自然也想在这片锦绣山河上留下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实现《大学》中“修齐治平”的抱负与理想。毕竟每个鲜衣怒马的少年都曾幻想过自己位及人臣,官拜宰相,青史留名。

奈何时代捉弄了你,自永嘉南渡之后,皇帝昏庸,纵情声色,半壁江山已沦陷在匈奴的铁骑之下,你想要一展宏图,有所作为,但在那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时代,家道中落的你在官场混迹多年也仅得一个彭泽县令的官职,而就连县令这个小官,你也只当了短短八十余天,不堪屈辱,愤然辞官,但也正是这次离开成就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留下了《归去来兮辞》这样的佳作,衮衮诸公已被历史的红尘所埋没,但你的事迹至今却被人津津乐道。

终于,在对官场心灰意冷后,你决定让一切重新开始,重读人生这本书,你从其中品出了不一样的滋味,人生不只有功名利禄,还有脱离于世俗之外的质朴与自然。于是你选择归隐庐山。在归隐之地,你写诗,酿酒,交谈,取乐,你孜孜不倦,忘我创作……

千百年后的我,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轻轻抚摸着这本《陶渊明传》,重读此书,我好像也对人生这本大书多了一些顿悟:忙碌追求名利的心是否也该歇息一些?生于滚滚红尘之中,每个人都难免沾染上世俗的东西,但我们应该撕开浮华与喧嚣的外衣,挣脱世俗的束缚,不被物欲横流、光怪陆离的世界所迷,坚守自己的初心。我们无法改变世界,却可以为自己宁静的生活和本真的心坚守一方栖息地,去诗意的与自然相处,沉默守望。

【篇五:推窗见绿】

当春天的脚步来临时,推窗见绿,获得的是一份生命的喜悦;当夏日的酷热包围你时,推窗见绿,获得的是一份心灵的宁静;当秋天万物凋零时,你依然能够推窗见绿,那绿便是种在人们心中的希望;当冬天白雪覆盖大地时,推窗见绿,获得的是对松柏坚持的感悟。推窗见绿,是一种明澈的心境,是一种淡泊的人生态度。

没有勇气推开那扇窗,便永远见不到绿,只能在阴暗潮湿里徘徊,最后自己也被黑暗侵蚀。很多人信奉利益至上的信条,心中充斥着贪婪、嫉妒、虚伪,甚至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也许他们一开始是善良的,也许他们也曾希望见到那片绿,但终因怯懦而放弃,不能推开那扇窗,又如何能让那片绿扫除阴霾,滋润心田呢?

当陶渊明一边采菊东篱下一边悠然自得地低吟《归去来兮辞》时,当苏东坡一边与客洗盏更酌一边豁达豪放地吟唱《赤壁赋》时,当李白一边手执白玉杯一边高歌《将进酒》时,他们都推开了世俗的窗,见到了心中的绿。

这世界真的太繁杂,有时候我们的心真的很累很乱,不知何去何从,其实我们不妨推窗见绿,那片绿色,定会伴随着阳光一起飘到你心中,让你不会迷失咯自我。

有人说:“只要你的心面向太阳,你便会远离黑暗。”那么,只要你勇敢地推窗见绿,便会摆脱痛苦的羁绊。

正直那个春年华的我们,既为这世间的真善美而感到,也为世间的丑陋而叹息,还为成长道路上的困惑而迷茫,但我想,不管有多少挑战与考验等着我们,我们都要推窗见绿,用自己的眼去捕捉美,用心去体会美,哪怕是丑陋的事物,我们也要以一颗平静乐观的心去面对。

也许你舍不得屋内的安逸,也许那扇窗实在关得太近,也许那片绿心现在离你太遥远,但是,你真的愿意错过那片绿吗?只有见到那片绿,你才能将它放在心里,江绿的生命、绿的希望、绿的坚持、绿的宁静播撒到整个房间,才能真正的幸福快乐。

推窗见绿,心情瞬间释然。

【篇六:漫谈浅阅读】

岁月如滚滚车轮,在时间隧道上永不停息的行驶,车窗外美丽的风景匆匆滑过,旅者的心也日益疲惫,于是,很多美丽的事物便被我们抛诸脑后……于是,浅阅读悄然而至,迎合了快节奏的生活,成为了人们的密友。而深层次,追逐人类精神与灵魂的阅读,便被人们遗忘在尘封的角落中。人们,已忘了阅读最初的目的。

阅读,首要目的是获取知识。无论是中国传统名作《腾王阁序》、《归去来兮辞》,还是外国的舶来品《雪国》、《悲惨世界》,无一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的文化世界和一个个爱、真、善、美融合的天地,将跨越时空的文明传递到我们眼前,让我们认识世界,感受生命中的美与真。而浅阅读,匆匆一瞥,略略读过,可以获得什么呢?《红楼梦》中字字真言,一个字,一句话,皆是作者别具匠心的安排。四百多个人物的悲欢哀乐,皆在“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中娓娓道出。若你只是浅浅读过,又如何能体会其中的妙处,感受其中的玄机呢?无法体会其中的真、妙,也就无法获得其中的知识,无法感受文字之美,这样的阅读,实在是毫无意义!

阅读,可以明事理,养身性,围棋大师吴清源在日本被称作“昭和圣手。”无人能敌。可是在问及为何败在他手下时,他的对手却认为并不是因为吴先生的棋艺有多么高明,可又参不透其中玄机。而吴先生致胜的法宝仅是一本《道德经》。吴先生每次对弈前必读《道德经》,以期达到无欲无求,放下一切的境界。也正因此,对弈时,心无外物,取得最终的胜利。

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十分重视人精神的追求,都希望通过教诲与读书达到修身的目的。可是浅阅读却不然,从一开始就抱以功利、娱乐的目的来阅读,不从中思考,只想知道书的大概,获得一些肤浅的知识,而不静下心来感悟。书中的人生哲理,作者想传达的思想,不经深层次的阅读,又如何得知呢?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热衷浅阅读的人来说,不过空谈。不深入的阅读,感知,如何能使自己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在这个追逐速度、功名利禄的时代,我们的心已蒙上太多喧嚣的尘土。只希望我们能守住深阅读这一方净土,涤荡我们的心灵。人生有味是清欢,愿我们不要在浅阅读中迷失自我,只在深阅读中寻一份感动与安详。

热门推荐
1描写柳树的作文
2民族团结一家亲
3有一种美,叫孤独
4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作文
5我梦想畅游华夏文化长廊
6停电
7一件令我难忘的事
8责任的议论文
9我们的学习乐园
10包包子
11潺潺流水,触动了我的心灵
12忘不了母亲的眼泪
13不走寻常路
14这就是我
15冬米糖
16我的弟弟
17平凡的自豪
18军训的感受英语日记带翻译
19你,光彩依然
20安全副校长开学讲话稿
21我的家
22心怀感恩
23春天作文
24诗韵飘香
25冬天
26我懂得了坦然以对
27我家的小鱼
28我读懂了父亲
29我最敬佩的人
30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