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陌生的熟悉】
房间的门锁着,电脑桌前亮着一盏白炽灯,角边的编程书叠得很高,却整齐地成了一个垂直的角度。一片寂静中只听见他敲击键盘的“嗒嗒”声,似乎一秒也不停——他是一名计算机工程师,为了赶这个编程,他已几夜把自己锁在房里了,几天里和谁说过话,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又数键敲罢,他不自觉地眯下眼——夜深了……
他依稀感觉自己穿梭在另一个世界。清晨,天还是昏昏晦晦的,阳光似乎怎么也照不下来,他的肚子饥饿地叫喊,想到早餐店热情的老板娘总会边吆喝,边给熟客多些鸡蛋,他便下了楼。楼下一片死寂,店门口却听不到原先的叫卖声了,只有薄铲子翻蛋饼时油的“滋滋”声。手中的原料计着数一勺一勺放的。“少放点,否则亏了还不知道,少和人聊话,要争着多做几笔生意!”她快速地说道。
他又拎着公文包赶上了一班拥挤的地铁。好不容易抓到了一处扶手。转头一看,只见车厢里的人无一不端着一个智能手机,即使对邻座似乎也无暇多看一眼,都微微侧身扭头,生怕别人碰到自己似的。一位驼着背、满头华发的老人靠在一角站着,边上的一个小伙瞥了瞥她,又转过身去抱着自己的平板电脑。地铁穿过轨道的呼啸声从未如此清晰,似是要削进人的脑子里了。熟悉的车厢是这样苍白而冷漠。
午间的办公室似是没有一点放松、谈天的气氛。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倒像一部有条不紊、富有逻辑的重奏乐。突然,一阵手机铃声打破了敲击声的连续,仅仅中断了不到一秒,又是一片此起彼伏声了。“为什么不接呢?”他好奇地问对座的同事——同事刚结婚不久,想来应是他新婚妻子的来电……“编程还没完,浪费时间!”久久才传来一句短促的回答。
他看着屏幕上的编程代码,那样排列整齐,有序而有规律地操控着一切,望向窗外,仿佛世界被二进制方格所吞噬了,被操控、分割的,亦是人心……熟悉中仿佛一切是陌生的。
上帝赋予世界满轮的月光,在人最无助时穿越重重阻碍与他相遇。不知凌晨几点,他紧锁眉头,翻过身子在梦中挣扎着,浑身被汗水湿透,就像雪人被放进锅炉般难受……
天刚晓,月光穿过迷雾的氤氲洒在他身上,他慢慢睁开双眼,额上残留着冰凉的汗珠。隐约听见楼下店里老板娘的吆喝,弄堂里孩子们嬉戏的笑声,老人们下棋的落子声,丈夫与妻子亲昵的谈笑……一切又回到了往常。
万幸,梦终是梦,不是真的。
【篇二:我的生活与数学】
原来这样算是错的
今年国庆节,爸爸在家休假,他把我叫去说,你们学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今天爸爸要来考考你。我非常自信地说,考就考呗,谁怕谁啊,请出题。
爸爸想用一块长1。5米,宽0。8米的红布,做一些直角三角形的小旗到工地作标志用,小旗的规格两条直角边都是40厘米,你帮算算这块布总共能做多少面小旗。我一看题,觉得真是“小菜一碟”!在我们班随便挑一个学生都能算出来,还想难倒我!然后就提起了笔“唰,唰,唰”地写了起来。150×80=12000(平方厘米)40×40÷2=800(平方厘米)12000÷800=15(面)。一会儿就做了,我得意洋洋的提给了爸爸。
爸爸看了我的答案,却说我这是错的,并说我没有认真分析。我很纳闷。爸爸看我似乎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拿来一张纸,试着让我用画图的方法去解答。一画图就发现每一排的三角形都画不到边,这样我不就把剩下的边角料也算进去了吗?肯定算多了面数,不可能有15面。我仔细分析刚才画的图,终于明白了其中道理,只能算一排能裁几个三角形150÷40=3(面)……30(厘米),再算能裁几排80÷40×2=4(排),最后算出共能裁多少面3×4=12(面)。爸爸看了我的答案,满意地向我竖起了大拇指,夸奖我爱动脑筋,不愧是我们家的数学小博士。
通过这次的实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大图形的边和小图形边的长度不成整倍数时,不能用大图形的面积除以小图形的面积来计算。也使我认识到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死学习,要将课堂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要学得活,用得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