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报国无门的作文

【篇一:风筝与线】

蓝天之上,白云之间,风筝悠悠地飘着,风筝线悠悠地荡着……孩童的几声欢笑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看向风筝,陷入了深思。

阵阵风中,风筝似乎想远离线,但线却在紧随,风筝想寻找线,但却被白云遮住了视线,风筝在摆脱线,但线却紧握不放……

风筝如我,线如亲人。小时的我,总爱依偎在父母的身旁,总爱炫耀一些自以为傲的成绩,总爱把泪水洒在他们面前。时光匆匆,现在的我正在努力地远离父母,远离亲人,展现自己的才干,让父母安心,获取更多空间,即使月夜中,看到本该重合的影子却越来越远……风筝起飞之前紧贴线,飞之但走后就会越来越远。

风筝如我,线如家。远远地甩开父母,独立做事,但现实的残酷远不是我可以想象的。当遇到困难迷茫时,才明白家的温暖,当遇到挫折失望时,才想家的重要。当遇到否认伤心时,才想到家的坚定。风筝只有落地时,才会重归于线。

风筝如我,线如命,我一向向往巅峰,但时常会被横木阻拦,会因失足而跌落山崖。我曾感慨过命,为现实的残酷,为社会的黑暗而感叹,即便如此,我仍会不屈服地抗争一番,或许会成功,但大多是失败。失败后,我也会流泪、失望,但我不会就此沉沦,哭过后我会笑,失望不绝望,重新迈上征程。因为我明白,在今天,壮志难酬是懦夫,怀才不遇是愚夫,报国无门是胡扯,命运可以施加困难于我,但决不主宰于我!命运不能阻挡自由的呼吸,命运不可笼盖追梦的方向,命运不可阻止成功的脚步!命运只是我的垫脚石,我才是自己的——自己的主宰者。风筝虽受线的牵绊,但风筝却有挣断线的一天!

孩童的打闹又让我转过思绪来,风筝越飘越高,我的思绪也越飞越远……

【篇二:最美的邂逅】

记得小时候,那时懵懂无知的我在书架上找来找去,突然一本书掉落在我手上,我轻轻翻开啊,那是一本唐诗。里面的诗文,美轮美奂,很快就吸引了我。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漂泊在天边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每个字里都洋溢着诗仙太白的豪放。

长大了之后积累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不再是简单的唐诗宋词,而是那一串回肠荡气的诗词。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放翁对国家的忧虑。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是辛弃疾想为国建立功业的感慨;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是屈原报国无门,发出的悲愤。

很快我步入初中我又读懂了许多,蕴含着丰富自然理趣的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正是诗人王湾对新旧交替的感悟;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大诗人白居易对温差的看法。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大理学家朱熹对学问的感悟

诗词是那样的美丽,诗词是那样的是我陶醉于其中,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夜晚,与你诗词的邂逅。

【篇三:端午节与诗人屈原】

农历每年的五月初五日,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民间节日“端午节”,因为在五月,又可称之为“五月节”。在这个节日里,很多地方都以包粽子以及赛龙舟的方式来纪念古代杰出诗人屈原。

少年时,每逢端午节这一天,我既有芳香扑鼻的粽子吃,又可以与同伴们到家乡的小河里畅游“龙泉水”(民间传说把这一天江河里的水称之为“龙泉水”)。与同伴们在水里嬉戏、追逐,把这一天藏在内心的喜悦尽情地挥洒出来。这是端午节留给我最初的、最深的印象与留给我最美的回忆。

随着时光的飞逝,今天已为人师的我,在端午时节,想起的是《楚辞》,想起《离骚》,想起文学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想起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据史说,公元前278年秦兵功陷楚国首都郢都,诗人屈原怀着无比悲愤的心情于当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名为“端午节”。屈原在楚国早期是极受楚怀王的信任和重用的,他极力主张联齐抗秦,并争取由楚国实行统一天下,。然而,后来楚怀王却听信保守势力与奸佞小人的馋言,而渐渐疏远屈原。屈原受到排挤与流放,在流放途中闻国已破。此时此刻屈原的内心是多么失望、多么悲愤、多么的矛盾。痛恨楚国最高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使爱国之士报国无门,导致奸佞误国,以致亡国。屈原在抱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下,甘与国家共存亡,毅然投江自尽。以他的死去唤醒世人。

假若当年屈原没有投江自尽,而更多地去深入民间,洞察民生,聆听世人的声音,以诗人自身的创作才华去谱写更多可歌可泣的、脍炙人口的诗篇。不是更好吗?此亦后世文坛之大幸也。

【篇四:藏在诗词中的精彩】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唐诗宋词中,最为喜欢的,便是辛弃疾的词。他才华横溢,又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他的词,被人称之为“英雄之词”。可是,谁又能看出他的是无奈与失落,又有谁能体味他的悲愤?

“醉里挑灯看剑”,作者只能求醉,以酒浇愁而醉,醉眼朦胧之中,他仔细端详着宝剑,不禁想起,这宝剑曾怎样与自己驰骋沙场,又怎样的所向无敌。现如今,宝剑未老,它的主人却老了。可是,作者是多么想与这宝剑一起,重上沙场,杀敌报国啊!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作者又梦回军营,大块的烤牛肉分给各营犒劳士兵,各种乐器奏起激昂的战歌,深秋战场练兵正繁忙。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场面:打了一场大胜仗,犒劳将士——作者是多么豪迈和乐观,意气激昂,气势恢宏,这是令人心神向往的时刻。是的,梦中追忆往事,豪迈激昂,现实中,却又壮志难酬,沉痛悲愤!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抗金起义,本是一件荣耀的事,稼轩败后,却被打压。成败乃兵家常事,难道皇帝忘了他的赫赫战功,还是忘了他的才华横溢?不,都不是。只是奸臣当道,只会求和心切,割地赔礼。可是,作者却多么希望,带兵抗金,收复中原,为君统一天下!这是怎样的一种宏大抱负?只愿“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却无能为力,只能黯然神伤,以酒浇愁。

“可怜白发生”“可怜”二字,凸显出作者的情感,从前面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神伤。波澜起伏,言近意远。这既是对岁月飞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更是对统治者重用奸臣的愤慨!报国无门,抑郁与愤慨,让作者头发白了大片,又有谁知吾意?又有谁知吾心?又有谁知吾之悲愤?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正是这样一种豪情,正是这样一种豪迈,造就了“英雄之词”!造就了爱国志士。

醉里挑灯,长剑泛着幽蓝的光;轻弹剑身,化作慷慨悲歌。要拭干扬州路上苦难的泪,要饮尽佛狸祠下胡虏的血。那确是一把好剑。它锋利的剑刃是一种叫作仇恨的钢铁,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它宽厚的剑柄是一种叫作爱的材料,那是一个民族在被人践踏后的坚强和团结。剑仍在,在你的心中,在我的心中,在一切爱着一方水土、有着自己尊严的人心中。

【篇五:在沙漠中绽放】

当面对丛丛荆棘,南唐后主李煜选择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消极避世,而我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唯有在沙漠中找准自我,才能似飞鸿踏雪般绽放。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不禁把我们带到了古战场赤壁,苏轼曾在这里回首自己的故乡,乌台诗案的苦楚,洛阳亲友的思念,报国无门的无奈,让这个七尺男儿洒下几多英雄泪,他会就此抛弃这片他曾洒下汗水的土地呢?不,他在孤独中将自己的满腔豪情来治理这片土地,即使无人赏识,即便怀才不遇,却依旧留下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苍劲背影。

在逆境中找准自我,在绝望中挺起胸膛,留给世人一个傲然的背影,倘若他就此放弃祖国的锦绣山河,恐怕在世人的眼中便是泰山与小丘的差距。

一枝在寒冬中独自绽放的腊梅,见证了你几多坎坷的命运,多少次当窗外繁星点点,而你却独在窗前,辗转反侧;多少次别人的冷嘲热讽,换来的是你立志复国的决心;多少次的饱尝苦胆,让你在孤独的沙漠中找到自我,没有因为沙漠的炙热,而回到北极的温柔乡。

在历史的卷轴中,唯有你,留下“三个越甲可吞吴”的传奇;谱写了在沙漠中独自绽放的壮丽。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朝阳,你默默地在窗前书写着《史记》,傍晚的最后一抹余晖,你依旧如此,无数个日日夜夜,斗转星移,唯有你谱写了世间之绝唱,即使遭受宫刑,在炙热的沙漠中,却依旧永不停息你奋进的旋律。

世俗总是有着无比强大的威压,个人实在太渺小,于是这之间便产生了股股凛冽的风,有些人瞬间被它击败,回到安逸的北极,而有些人的血液里仿佛流淌着不屈的精魂,任它怎样猛烈也永不退缩,在沙漠中独自绽放自己的光彩,最终他们蜕变成海燕雄鹰,用雄心丈量着人类的极限。

那些在沙漠中独自绽放的人,挺直腰杆,掸掸尘土,嘴角轻扬,奏响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篇六:心中的彩虹】

八月秋高,狂风怒号。暴雨猝至,豆大的雨点,带着“噼噼啪啪”的声响,砸到那间破落的茅草屋上。

你孑然一身,静默独坐。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刻着条条皱纹,更显出你那被痛苦荡涤的神色。“遥想当年的我,少年意气,才华睥睨群雄,渴望为国效忠,保卫中原,可如今……”你只好暗自嗟叹,望向窗外,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一场暴风雨,彻底撼动了大宋王朝的根基。北宋早已成为历史的云烟,而南宋,那个被山外青山楼外楼遮住朦胧睡眼的小朝廷,又断送了你最后的希望。

你沉思默想,不知不觉跨出门外。让你惊奇的是,雨不知在何时就已停息,抬望眼,天上是毒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门前的小道也变了样,一望无际,黄沙漫天飞舞,再无青翠与幽深,只有广袤与苍茫。

你穿着一身盔甲,容光焕发,精神抖擞,看上去,你已不再是一个将至风烛残年的老夫,而是一个渴望建立功勋的年轻士兵。你的手中,握着一把锋利的长矛,闪着寒光,直指苍穹。

这时,你看着敌人向你冲过来。在你的身体里,一股在血液中潜滋暗长的力量顿时爆发。你毅然跨上的卢战马,用年轻时的自信与勇气,如一道霹雳,冲向敌人。你咬紧了牙,双目瞪得浑圆,炯炯的眼神,诠释着视死如归的决心。

忽然,在一瞬间,敌人就仿佛蒸发了一样,神秘地消失了。茫然四顾,周围的一切都开始渐渐离你远去……

你睁开双眼,眼前仍然是破败的四壁。起身,推开门,仍然是风雨大作,一片混沌。沙场呢?坐骑呢?敌人呢?一切,原只是南柯一梦。

你的心坠入了谷底,坠入了无边的深渊与黑暗。遥望天边,那青山依旧,却再也不是大宋的河山。你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落入敌手。

未酬的壮志,亘古的愁绪,化作两行浑浊的老泪,它是滚烫的,也是冰冷的。

你不能自已,用血泪感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戎马一生,唯有来世。

报国无门的你,唯有僵卧孤村;心在天山的你,只能身老沧州。在历史的天空里,你匆匆飞过,却留下一道最美的彩虹,在千年的风霜后,在后人的心中依旧亮丽。

【篇七:猛虎的声音】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题记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真正的男子汉?一只白鸽要飞越过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滩上得到安眠?辛弃疾,你就是这样的一个男子汉。

你文武双全,曾经率领五十骑兵杀入敌人十万大军,活捉了叛徒又亲自奔驰千里,押赴临安。你的军事才能一次次的显露出来,可沉浸在欢乐中的南宋王朝却收回了你的军队,只给了你一支柔弱的笔。你这只猛虎,受尽了打击,你只能呐喊“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时光在不经意间过去,你的青春也被时光替换,可你的意志经过岁月的洗礼却丝毫不变,你渴望再次回到疆场,却报国无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可朝廷的腐败容不得你的心思,你只得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这是猛虎来自内心的感慨。

渐渐得,流年染白了双鬓,知道此生壮志难酬,你怀着满腔报负却报国无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你现在仍是猛虎,只不过是一只醉倒的猛虎“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到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你选择了归隐田园,想在田园生活中陶冶情操。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中体会田园生活的悠闲;在“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体会农村质朴的温馨。

当然,猛虎也有温柔的一面“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在你六十岁时,朝廷决定再次启用你,可你却病倒了,只好辞官,从此卧床不起。

我知道,你壮志未酬。据说你在临死前大喊“杀贼,杀贼!”我知道这是一只孤独而苍凉的老虎最后的呼喊。

辛弃疾,你那猛虎般的声音响彻中原大地,永远,在我耳畔回响。

【篇八:唱响国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唱响国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当这首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同学们,你们是否也跟我一样,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呢?这首《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1949年响彻北京天安门上空的旋律,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永不停歇的革命号角。我们是“不愿做奴隶”的民族,是“万众一心”的民族,是“冒着炮火前进”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强大力量来源于祖国,祖国的强大力量来源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对祖国发自肺腑的深爱。爱国,是每一个有所建树的人的坚定信仰;爱国,是他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信念源泉。

郑和为了祖国,七下西洋,出使各国,一路劈波斩浪,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顾宪成身处深山,却发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呐喊,抒发了一个封建文人报国无门的无奈心情;伟大的共产党员刘胡兰,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大义凛然,临危不惧,坚决不说出其他党员的下落,在生死攸关之时,她怒吼道:“怕死不当共产党员”;夏明翰同志,视死如归,临去刑场之时,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人生赞歌“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战斗英雄董存瑞,面对敌人的碉堡,手举炸药包,毅然拉响了导火索……

在这些的英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颗赤子之心,一片片爱国之情。他们就是“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冒着炮火前进”的人们。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的飒爽英姿,也仿佛听到了他们在唱着国歌。不管他们生活在哪个时代,但都有“亏了我一个,幸福亿万人”的壮志豪情。

爱我们的祖国吧!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栋梁。爱我们的祖国,我们才有资格向世界袒露出我们的灵魂。只有爱国,将国歌铭记在心,真正地唱响国歌,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凝聚力,才会有尊严。

“爱祖国是无条件的,就像她当初无条件哺育我们一样”。只有不忘祖国,不忘民族,学习和事业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同学们,让我们用今天的勤奋学习,明天的努力工作,来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让你,我,她,我们大家,在心中永远唱响国歌!祝愿我们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篇九:半盏书香半院灯】

宣纸上惊鸿般的行草,蕴藏着千年的锋锐。在一个如水的夜晚,安然品尝这“半盏书香半院灯”的意境。

千年之前,是否也有芊芊的素手轻翻书页?千年之前,是否也有夜半独影的苦吟?人说“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苦,可半盏书香的苦与乐,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其中滋味。

在没有星月的夜晚,我曾梦回唐朝,也曾与李太白共饮,在“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孤寂中;也曾与鱼玄机倾诉,在“易求善价,难得有情”的悲怨中;也曾与杜工部相聚,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凄凉之中。这才是唐朝的景象,他们绣口中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无论是官场的不得意,还是生活的苦难,都无法掩盖他们的光辉。其光辉,足矣与日月争辉,足矣流芳千古!

在笏板的敲击声中,我踏着满目的疮痍,踏着将士们的血肉之躯,来到边疆。在这里,我看到了“踏破贺兰山缺”的豪情壮志;领略了“宁为白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报国豪情;看过了“可怜白发生”的报国无门。我激动、愤懑,却无可奈何,只能任由院中的风携着我的情绪飘走,任由院中的灯安静地照耀半敞的书页。

……

风来,帆已过千里外;风去,只留一盏霜白。我在暮雨中徘徊,只为与你相遇。是谁,在微雨中轻声呢喃“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是谁,在东方刚泛出鱼肚白时,低低喟叹“烟雨暗千家,诗酒趁年华”?在缺月之下,冷眼旁观缥缈的孤鸿,伴随着穿林打叶的声音,落在寂寞清冷的沙洲。

夜风路过,吹醒了我。薄烟穿过画屏,我抬起头,轻合书页,看着绣在地面上的灯光,静静数着诗句中的珠玉。

不知,这半盏书香半院灯的意趣,是否还有其他人与我共赏?

【篇十:堆雪人】

本以为三中是一个极为严肃的学习之地,可未曾想学校会专门给同学们时间堆雪人!经过筹划,大家一致同意范聿宸的设计——雪猫。

刚开始倒挺兴奋,结果到了开工之时,却发现同学们已分作三波:一波滚雪球的人不知踪影,一波堆雪堆的挤到水泄不通,其余无事之人在一旁打雪仗。加上我没带手套,更是不敢动雪。这实在是一个“报国无门”,只得在一边站着,还白挨梁老师一顿怼。

半晌,实在耐不住这无聊,便去前楼寻了几位滚雪球的同学,看见一个中号雪球,便按捺不住拿它大显身手。只可惜那雪球最后因尺寸问题作废,换作了毕嘉福滚了一节课的那个大一些的雪球。

上午,我就对同学们扬言,我要把雪人堆出科大学生堆的水平。于是,我立即抽出我那支平日只敲人,不写字的笔,当作刻刀雕琢起来……(我基本拿这支笔完成大部分工序。它是功不可没的,我便在拍照中也让它出了个镜)。之后,我便处于走火入魔的状态,却倒把雪人雕的一丝不苟。

这个过程中,九班同学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比如说,哈宇辰以平日丰富的手工经验,雕刻出一对猫耳;王雲毅则运用美术生的灵活思维,把胡萝卜竖插当作鼻子,更是不落巢臼……当初还看不少班在活动开始前就准备好了雪堆,雪球。如今,却引得许多外班同学来我们这里拍照。这与九班的团结,创造力,实践能力是分不开的。反观我本人,虽参与了头部的全部雕刻工序,但积极性还是有待提高。如果能把这下午的动力用在学上也更是种莫大的提升了。

All in all这次“班会”真是别开生面,为紧张的期末学习生活,添上了丰富多彩的一笔。而这凝聚九班同学力量的雪人,更是初中生活值得珍藏的美记忆。

热门推荐
1入学
2秋天的校园
3最好的奖赏
4快乐的我
5第一次画素描
6说“莲”
7醉人的秋天
8我身边的人
9灯火阑珊处
10妈妈爱吃鱼头
11山楂红了
12以爱为话题的作文
13童年傻事
14我终于回来了
15第一次独立睡觉
16共享
17软枣猕猴桃自述
18军中也有爱
19一封家书表孝心
20呼伦贝尔大草原游记
21雪花
22我和海的女儿过一天
23感悟故乡之秋
24身边处处是感动
25推荐一个好地方
26爱要大声说出来
27谢谢您,妈妈
28我的家乡
29开在心田上的花
30一次有趣的实验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