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桃园游记】
今天,春暖花开,学校组织我们去桃园春游,它是凤城河风景区的一部分。景区占地180亩,取名桃园,一是因为景区内遍植桃花,二是为了纪念明末清初的大戏剧家孔尚任,他就是在这里完稿了《桃花扇》这部著名的中国戏曲。
桃园里一共种植了3000多株桃树,有107个品种,其中有紫叶桃、菊花桃、五色桃、寿星桃等等……桃花的花期在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可谓是:“早春一月金陵看梅花,阳春三月海陵赏桃花”。从远处望去,仿佛片片彩霞,煞是好看,走进仔细端详,一朵朵盛开的桃花如同观音菩萨的宝座,那花瓣层层叠叠,就像是一张张笑脸,迎接着游客的到来。
首先,我们来到了渔壮园,它的主人是俞锦泉,他在自己的私家花园里专门开辟了一处“渔壮园”,园中有池,池中建舫亭,供演剧用。
导游介绍道:“大家眼前看到的石舫就是当年“渔壮园”内的核心建筑,它就是个古戏台,古代演员们在船上演出。”与石舫相对的是一排排石阶,便是观戏台了,可以容纳600人,此时,我的耳畔仿佛回想起那优美诱人的戏剧声,仿佛看见了一名名婷婷玉立的演员们。
继续向前走,我们来到清风阁,清风阁高约20余米。据导游讲述,它始建于五代时期,原名清风楼,取义清风徐来,登高望远的意思。
桃园不仅是泰州的著名风景区,还蕴含着一段悠久的历史文化。欢迎外地的游客们前来观赏。
【篇二:关于桥的作文】
园林中的桥,在园路穿过园林水体处、岛屿和湖岸的连接处、无路可通的陡岸峭壁处以及横跨风景区的山沟处等地方都需要设置园林桥。
园林桥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用于悬空的道路,起组织游览线路和交通功能;有作为凌空的建筑,点缀水景:还有作用分隔水面,增加水景层次。燕园的桥就有这些的各样特点,燕园共有24座桥,未名湖畔便有五处,分别是回头桥、二分桥、奈何桥、湖东桥,还有一个由石块组成的桥,且称踏步桥。
回头桥是通往未名湖心岛的一座平桥,桥两侧有精致古朴雕花。去往湖心岛之人,往返必然要回头再过此桥,故得回头桥之名。走过此桥,自有回首听风之感。回头桥桥长8。6米,高1。5米,有5个方孔桥拱,要说它最异于其他几座桥的就是它是没有护栏的。
湖东桥,一座位于未名湖的东北拐角处的拱桥。桥长5。3米,高2。1米,护栏高1米,只有一个桥拱。此桥旁边有大路,所以过桥就可有可无,上桥可观未名湖色也可观行人之态,然并不是必然之选,那为何建起这座桥呢?糊里糊涂,都是可以,所以此桥又叫糊涂桥。但途径此处,这座桥亦是别有一番韵味。
奈何桥是在钟亭西面路上通向红楼的平面方孔石桥。桥长6。3米,高2。2米,护栏高0。9米,独一个方孔桥拱。红楼为行政办公楼,人莫之奈何,有诗云:“看他浊水穿桥下,人在奈何桥上行。”每过此桥辄呼奈何,故名。
未名湖中有一座桥是很难被发现的,不经过提前细致的了解自是周周转转也杳无音讯,这座桥即是踏步桥。
踏步桥即汀步,是一种较特殊的园桥类型,园林中又称为点式桥或跳墩子,是在小溪间、浅滩中散置的天然石块组成,这时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一个疑惑,这些天然石块能有什么作用呢?要知道,直接踏上石舫这件事并不是件易事,那么这座踏步桥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们要步上石舫时,不经意间就会通过这些天然石块组成的桥来过渡,这种不是很明显的作用也正是踏步桥不易被发现的原因。
北大燕园的桥各具特色各有特点,具有园林桥的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的特点,但又蕴含了燕园的独特风采,这些桥与未名湖、博雅塔相映成趣,在园林桥中体现了较高的造诣,构成了燕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篇三:以桥为题的作文】
桥自古是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古代有诗人来表达自己愁情“自古柳桥多送别”;也有“二十四桥明月夜”说扬州桥的魅力。于此说来,园林桥的美也不分上,在各大园林中都是重要组成,是风景景观也在路与水起中介作用,也可变化路人游览路线。曾作为皇家园林的燕园也有保留,未名湖畔就有五座园林桥,两座平桥两座拱桥,和一座踏步桥。
首先向北沿湖行走,第一座便是湖东桥,位于未名湖的东边,其实际意义并不大,只为湖中四座桥做对称美观使用,或许是作者有意立桥为另辟蹊径,刻意为之,又名糊涂桥。这是座拱桥,仅有一孔,桥长9。69米,中间宽2。6米,桥高4。8米,整座桥型“瘦高”,周围种满树木,隐蔽于两侧树影,着实像一条“蹊径”不易好找。
下一座回头桥架于北京大学未名湖中岛北侧,由此桥入湖中岛,但出仍需折返,也喻有回头踏上新征程之意,得名回头桥。此桥建于清朝,是圆明园的一座遗桥,也是西洋式古建筑。回头桥占地面积最大,桥长9。25米,两端宽7。3米,中腰宽3。55米,桥面为平板束腰式,两宽中短,呈现一个完美的弧形。回头桥也是梁氏平桥,有三个桥梁,每个桥墩上都留有当年西式番草石雕。石雕样式精美,个个巧妙绝伦,融入了西式风格,似乎还留有一丝圆明园的气息。原先桥旁有西式石栏,但由于某些原因,今无遗存,实属可惜。走进湖中岛,有一块天然石头在东岸水中,通向石舫,无名。它就是踏步桥,是园林桥中特殊一种,多数为天然浅滩大石块,目的为增加园林情趣。这桥比湖东桥还要难找,又小也不大起眼,但自身作用重大,连接着石舫,许多人在登上石舫必先踏上它,
沿湖继续向前走,在红四楼对面有一座桥,因有学子通过此桥时,经常道“人莫之奈何”,便有奈何桥一称。两根柱立在两旁,中间搭上石板,组成板式平桥,奈何桥有一大方孔,桥长4。7米,桥高1。85米,此桥中间宽2。35米,与回头桥相比,又短又宽,多了一排石雕扶手,紧紧连接红楼,有那么一番可爱。
湖南侧正中央小道,将近沿湖一圈后,是最后一座拱桥——二分桥,在这将未名湖水从外观一分为二,但湖水又为一体。“二分”一词取于佛教,左或是右,南还是北,主观还是客观,亦因人在此桥左右分行。二分桥长8。32米,中间宽2。58米,桥上护栏有三孔,每孔大小适中,讲究对称,很是美观,安安静静的在湖上躺着。
以上是五座园林桥,都纷纷带有各自园林桥种类的特点,优美的,在未名湖畔上继续发挥自身作用。
【篇四:关于桥的作文】
在园林中,桥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景物。它在园林中起到供人通行、分隔水面和点缀水景的作用,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北京大学也称为燕园,曾经是如诗如画的圆明园的一部分,园中有一个很大的人工湖,名曰未名湖。湖旁有五座桥,形态各异,给湖景平添了不一样的情趣。
以博雅塔为起点,朝着花神庙的方向走去,不一会儿就会看到二分桥的身影。二分桥全长8。6米,宽3米;拱高1。35米,拱宽2。1米。因走到此处,需选择道路左右分行,故名。二分桥赶快到了分隔水面的作用,将未名湖分隔成一大一小的水面,具有层次的变化。桥面微微隆起,洁白的桥栏两端的石鼓上,清楚地刻有野草似的花纹。整座桥好似白玉,呈现出一种素雅的美,点缀着未名湖。
再向西走,到了红楼附近,奈何桥便映入眼帘。桥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那座寓意着转世轮回的地府之桥。整座桥的桥基宽,桥身窄。桥面的中部是由一块石板搭在两岸的桥基上形成的,经不起大型运输工具的重量。如此窄的桥身,也许就是防止大型车辆经过而修建的。奈何桥是平面方孔石桥的板式代表。桥栏和桥基刻有祥云,呈现着特有的中式风格。
走到湖心岛,就会看到一座没有栏杆的石桥,这便是回头桥。因为去往岛上的人必定回头折返,故名。回头桥桥长8。7米,桥基处宽6米,桥中心处宽3。5米,桥高1。5米,单拱宽1。1米,共5拱。回头桥原为圆明园西洋楼方外门前的一座溪桥,由于外国侵略者的洗劫,原来的桥栏已经丢失,但现在仍能从桥身上找到精致的雕刻,不失为一种残缺的美,就像断臂的维纳斯那样。桥面由4根石梁支撑,石梁上端刻有孔雀花纹,其间流露出一丝西方风韵。整座桥就像是一条有力的纽带,将四面环水的湖心岛与大学联结在一起。
踏步桥在湖心岛的另一端,位于石舫与岛之间的水面上。踏步桥又称汀步,外形为一块长条石。人站在湖心岛上,若要到石舫上漫步一番,就需要迈过水面。年轻力壮的人可能轻而易举,而老年人、女子和儿童往往不能如此,这时踏步桥便派上了用场。人们可以踩着它轻松地到达对面。这块长条石可能原并无用武之地,但是被人们无意中使用,便成为了重要的桥,可以说是无心插柳之作。
在湖的东北角,有一座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拱桥,名为“湖东桥”。桥拱近似一条抛物线。与颐和园内的玉带桥不同,这座桥只是在一条水沟上方跨过,其旁边也有直通对面的道路,可以说是应景之作。
未名湖的桥,就像几块白玉,镶嵌在明镜的边框上,自成一抹亮丽的风景。
【篇五:苏州园林甲天下】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暑假里,我们全家带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苏州园林。
在众多园林里,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狮子林了。走进狮子林,我们先来到了鸳鸯厅。鸳鸯厅分为两个房间,虽然陈设似乎很对称,但又各不相同。如果一个房间里的桌椅是圆的,那么另一个房间的桌椅就是方的;如果一个房间的地砖是正方形的,那另一个房间的地砖就是菱形的。我们找啊找,找到了墙上挂的画像、灯、花瓶……好几组对称的事物,真是妙趣横生。
走出鸳鸯厅,我们又来到了具有“假山王国”美誉的假山群。那假山真是奇形怪状、千姿百态,有的像正在打鸣的雄鸡,有的像正在爬树的猴子,还有的像正在跳舞的小姑娘,就连水面上也“画”下了假山的各种姿态。如果再加上阳光与微风的参与,那“画面”就变得波光粼粼,十分令人陶醉,美丽极了!
离开了“假山王国”,我的眼球又不由被那水上建的石舫吸引住了。“好漂亮的石舫啊!”我不禁感叹道。这座石舫有两层,窗户上的玻璃还是彩色的呢。相传这个石舫是乾隆在苏州待久了,想念北京颐和园的石舫,才命人建造的缩小版。
夕阳西下,我们离开了苏州园林,那里的美景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苏州园林是举世闻名的私家园林,通过一天的游览,我学到了很多园林知识。那里的一花一草,一山一石,都有着许多的学问,怪不得人们都说“苏州园林甲天下”呢!
【篇六:春游】
2019年4月4日,城东小学五年级凤城漫步活动圆满结束。
1点半,五年级13个班从城东小学出发,走向桃园。
进了桃园,路边开满了桃花,有红、白、粉等颜色。
同学们首先来到了清风阁,这座楼高约20米,它是三层建筑,在五代时被人们建起,又称清风楼,代表着清风徐来。人们可以在楼上登高望远。这座楼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因为为了纪念王安石,赞叹他两袖清风,忧国忧民。
接着,同学们来到了石舫,它是为孔尚任所建,他曾经在这儿演出戏曲《桃花扇》,观众就坐在门前的石台阶上观看演出。
同学们经过天鹅湖,便纷纷将饼干、面包拿出来,给天鹅喂食,它们吃得可欢了!
到了陈庵——孔尚任的故居。同学们进了庵堂,到了第一进,可以看到一块照壁上刻着《陈庵记》。在康熙二十七年,孔尚任住进了陈庵。孔尚任是孔子的第64任子孙,在35岁前只中了个秀才,后来没有通过考试,便隐居了起来,但因为他很会讲《论语》,被皇帝提拔成了国子监博士,到淮扬一带治水。
到了第二进,可以看到孔尚任的5个房子,条件越来越差。
最后,同学们参观了后花园和来凤楼。
五年级13个班的同学们愉快地参观了桃园。
【篇七:描写石拱桥的作文】
未名湖是北大的标签,是燕园里的一道风景,它有着明清皇家园林的传承,又有着北大百年积淀的不朽。湖光塔影,石舫横卧,荷香柳荫,小桥流水,美不胜收。尤其是未名湖上的五座石桥,它们的存在是这美景中不可或缺的点缀和精彩。小桥的设计建造者因地制宜,别具匠心,将五座不同的石桥恰如其分地融入到燕园的风景之中,浑然天成。
从博雅塔沿未名北路前行,到未名湖东北角,我与湖东桥不期而遇。这是一座单拱石桥,两侧桥栏各有八个雕饰栏柱,古朴典雅。小桥长13。5米,宽3米,桥面坡度不大,约15度左右,平缓的坡面没有台阶,缓步上行至桥中央向西南环顾,大部分未名湖湖景尽收眼底。这座桥过河通路的功用不大,没有它旁边也有道路通行,但是如果真没有了湖东桥,却会让人感觉少了些许景致和情趣。
过湖东桥向西沿未名湖北岸前行到了红四楼,楼前有一座四孔洞石板平桥向南跨过湖面与湖心岛相连,这座桥原是圆明园的遗迹,桥栏已不幸遗失,远看就像五个长方体石柱架着的一条石板路,亦桥亦是路,简简单单。这条长8。15米,宽3,55米,距冰面1。2米石平桥是出入湖心岛唯一的道路,人们也叫它回头桥。
步入湖心岛,在岛东南岸石舫边我们终于找到了不起眼的踏步桥,这座桥如果不留意你一定会错过它,忽略它。因为它不过就是石舫与岸边搭着的一块长不足1米,宽0。8米天然石头而已。
环岛一周,从回头桥回到红四楼前,沿湖岸向西南前行,路过一段枯枝茂密的灌木丛,前方有一座单孔洞两侧带石板桥栏的石板平桥展现眼前。这座桥很小,长5米,宽2。5米,桥下是长方形孔洞。这座叫奈何桥,整座桥质朴雅观,小巧别致。
穿过奈何桥向东而行,行进至未名湖的南岸,就漫步到了二分桥。二分校是一座单拱石桥,两侧有四栏柱的桥栏,桥面几乎没有坡度,如果不见桥下拱洞,你会认为是一座带桥栏的白石平桥。桥长7。95米,宽2。95米,是座颇具古风的小石拱桥。此桥与北面的湖心岛正好相对,湖水由桥下小小的拱洞穿过,进入南面的口袋状的小湖。
二分校和湖东桥虽都是单拱石桥,但却有所不同。从功用来讲,湖东桥拱洞较大是纯粹的景观桥,而二分校却是跨水交通的景观桥,拱洞不大就像一条丝带系在大湖小湖之间。
未名湖上的石桥虽没有汉白玉的栏杆,大理石的桥体,精繁雕砌的装饰,却各个独特,朴实无华,毫不突兀,蕴含着着北大燕园淡泊名利,内敛超然的气质。
【篇八:游颐和园】
同学好,请跟我一起来游览颐和园。我先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大致情况吧。颐和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前身为清漪园。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来到咱们颐和园,最好的游览方式就是围绕着昆明湖游览一周了。请跟着我,一起沿着昆明湖游览吧。大家可以看到,湛蓝色的水在日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偌大的湖面上方架了一座桥,这就是有名的十七孔桥。本是亮白的石头雕砌,却因岁月而泛黄。走在桥上,用手抚摸着这些石狮子,可以感受岁月的沧桑。
走下桥来,风微拂,和煦的风吹来了湖水的味道。一会来到了石舫。石舫可以说是这颐和园唯一有西洋建筑特点的景点。它浮于水上,不禁会让人想起“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句,平添了几分落寞。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想必也是它的意图。
走至长廊,站在长廊东侧尽头,向西方望去。层层木柱似一环套一环。横梁上的画十分精致,涉及了中国山水和四大名著的故事。
亭阁楼台,幽曲小径,它们一直都在。尽管物是人非,可它却永久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灿烂的文化明珠。
大家可以看到颐和园里唯一一座不高的山——万寿山。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爬上去游览,会收获别样的风景。
【篇九:以桥为题的作文】
在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坐落着五座园林桥。园林中的桥更多是为美丽的风景而生,本身常常就是园林一景,在景观艺术上有很高价值,往往超过其交通功能。
在这五座桥中,有两座平桥。一座是是奈何桥,桥宽2。5米,长5。3米,长方形的桥洞宽1。8米,高1。1米。桥中部左右两侧的桥栏就像两块长方形的石板垂直放置,前后两端的桥栏如同从高到低流动的祥云。
另一座平桥是回头桥,这座桥位于湖心岛之北,因往返湖心岛都必须经过此桥,故名回头桥。同样是平桥,与奈何桥相比,这座桥显着开阔多了。桥长8。6米,中间宽3。6米,由中间向两头桥面逐渐变宽。全桥有3个拱,拱上雕刻有西洋风格的浮雕。这是一座圆明园的遗桥,桥栏已经遗失。
两座拱桥分别是二分桥和湖东桥。因为二分桥位于未名湖南路中央,人在此桥,必向左右分行,所以以此为名。二分桥是一个典型的拱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拱宽1。83米,拱高1。3米,两侧桥栏柱上各有四个莲花样式的浮雕。
湖东桥,在未名湖东北角上,此桥似乎可有可无,因此亦名糊涂桥。湖东桥的拱较陡,拱高1。75米,桥栏由许多根立柱组成,其上刻有精美的祥云样式。在不远处有一条道路即可通行,因此湖东桥存在的价值似乎是为了给美丽的景色再添加一些诗意。
到了湖心岛,便能踏上石舫,踩过的便是踏步桥。踏步桥简直不能说是桥,只不过是一块位于水中的石头罢了,长宽不过大约1米。这种桥只具备交通功能,让人能借一步踏上石舫。
有人说,燕园有24座桥。若是能欣赏着湖畔美景,再踏上一座精致的小桥,大概是能有别样的意味。
【篇十:再游颐和园】
那天由于下雨,我们只走了颐和园的七分之一。我不想带着遗憾离开北京,所以,从圆明园出来,我们就直奔颐和园。
这次由爸爸来做导游,我们从颐和园的北宫门口入园。一进北宫门,就看到了著名的苏州街。苏州街是一条后湖沿岸的买卖街,仿照江南水乡临河街市的格局建造。据说当年的皇帝皇后常常泛舟游逛,而商店的伙计就由宫中的太监充任。看来,这些生活在京城的帝后想把江南水乡也搬到园子里来,他们可真会享受啊。接着,我们上了石拱长桥,过了松堂,然后往右边绕着弯曲的林间小路慢慢走,边走边看,真正是美不胜收,不久就看到了清可轩遗址。在由天然险峻山石构成的原后檐墙上,我们还清楚看见“清可轩”三个大字,据说,那还是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在字的右边,两块山石之间有一块巨大的梁柱,焦黑的颜色仿佛在诉说那段烈火焚烧的屈辱历史。过了清可轩遗址,继续往前行,我看有一处景点叫“宿云檐”,好象跟“关公”有关,里面栽满了树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林中还有很多可爱的松鼠,自由的追逐,嬉戏,我是第一次亲眼看见小松鼠,很喜欢。再往前,我们就来到颐和园著名景点之一——石坊。石舫原名清晏舫,建于1755年,舫身用巨石雕造而成。通长36米,有上下两层舱房。取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喻示清王朝坚如磐石,水不能覆。但石舫犹在,而清王朝却已成为历史。石舫旁边游人如织,很多游客排起了小长队,等待着在石舫拍照留念,岸边的白灰色花岗岩石栏,已经磨的乌黑油亮,我也赶紧和爸爸、妈妈在石舫边留影。
看完了石坊,我们往东行,前面就是著名的长廊了。长廊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有油漆彩画14000多幅呢,是中国廊建筑中最大、最长、最负盛名的长廊,也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我们沿着长廊一直往前走,虽然长廊正在装修,无法走在长廊里面,细细游赏,不过我们仍可以看到长廊最外层的画,从中感受长廊的艺术魅力。走到排云殿前,我发现那一小段的长廊没有封住,“太好了!”我拉着爸爸妈妈的手赶紧走进去欣赏,“咦,为什么很多画都一样呢?”我觉得奇怪。妈妈笑着叫我再仔细看看。哦,原来很多画看上去一样,其实,根本不一样,要不是多一座屋子,要不是少一座塔……真有趣!妈妈说:“长廊里面没有一幅画是重复的。”太了不起!
背后就是佛香阁了。佛香阁建于万寿山前山陡坡高21米的巨石台基上。它面对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佛殿,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彼此呼应,蔚为壮观。“哇,好壮观啊!”我仰望着佛香阁连连赞叹。可惜佛香阁正在修缮之中,我不能上去细看,只能望“阁”兴叹了。
还好,今天风和日丽,我们可以坐船游昆明湖。此时的昆明湖面上波光粼粼,游船穿梭,好不热闹。我急忙拉着爸爸往最近的一家船坞跑去,租了一艘小船游湖。我和爸爸踩踏板,妈妈坐在船头。昆明湖真大,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我们决定从十七孔桥下面过,然后到对岸的西堤,沿着西堤六桥航行,最后绕南湖岛一圈回来。于是我和爸爸合力径直划向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是连接东岸和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是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形状就像一条长虹横水面上,可美了。我好不容易才把好方向,我们的船终于从中间那个孔过去了。过了十七孔桥,我们把船划向西堤。西堤是模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从南向北依次筑有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风桥、界湖桥六座式样各异的桥亭,沿堤遍植桃树和柳树,现在是夏天,看不到粉色的桃花,只有绿柳依依,我想,如果春来柳绿桃红,那应该更好看。沿着西堤,我们的船慢慢前行,微风习习,水面上漾起层层的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煞是好看。抬头看远处万寿山上那巍峨壮丽的佛香阁,秀雅宁静的湖心岛,再看看近处这碧波万顷的昆明湖,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真是心旷神怡啊!
忽然间,很庆幸自己在离开之前能再次游赏颐和园,这次的游赏才真正领略到颐和园的丰姿。离开时,我还是万般不舍。妈妈说:“不要紧,留着一些景点,等下次再来观赏。”是啊,留着一点想头也很好,我这样安慰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