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米筛的作文

【篇一:】

我们南方这边,冬至前夜要回老家一起做汤圆。汤圆可是一门精细的学问,讲究技巧,圆滑和精美,其内涵更是至关重要,“汤圆,汤圆,团团圆圆”,汤圆内涵不就是这样吗?在我眼里,汤圆可是不错的“橡皮泥”。(捏动物)

今年,踏着冷月的气息,带着满怀的欣喜回来家去了。吃过一盏有一盏的“盛宴”,重头戏“汤圆”总算登场了。一座“面粉山”,一盆清水。我在一旁看着大人们将水调入糯米粉中一揉一推,和了起来,看着看着,我的手也不知不觉痒痒了,恨不得上前去试试身手。回忆起去年和堂兄一起搓汤圆的情形真是回味无穷:那时我们做小猪,小狗,真是不亦悦乎。堂兄的叫声打破了我的梦,我急忙“飞”了过去。当我再次“飞”回来时汤圆已经做完了,满桌子,米筛上,一颗一颗圆滚滚汤圆,圆润剔透,闭了眼,好像一碗热腾腾,香飘扑鼻的汤圆就在眼前,But,这些我都没参与,真可惜。委屈了我这个“汤圆大师傅”。

【篇二:我们家的老物件】

【篇一:象牙】

陈羿翰

我的太爷爷传下了这样一件宝物--那就是象牙。

它的样子非常漂亮:它通体雪白,中间有一个小孔,就像一个扣子在扭动着一样。而且象牙身上有斑斑花纹,就如同鱼儿的鳞片。更奇怪的是发生了,用手电筒照一下象牙,上面竟露出了血红色的痕迹,真神奇,让人赞叹不已!这个象牙还非常光滑,像极了一面圆圆的镜子,真美丽。

这块象牙是从西伯利亚冰川底下发现的,被挖出来后,然后拿去加工,再被别人拿出来拍卖,最后我太爷爷收藏了这块象牙。于是,过了很多年,就成了我家的宝物。

我看着这块象牙,仿佛看到了太爷爷正欣赏着这块象牙,然后轻轻地挂在脖子上,安详地坐在床上。一边看着这块精致的象牙,一边啧啧赞叹,心里非常快乐。最后把它小心翼翼地拿下来,放到桌子上……

我爱这块象牙。

【篇二:米筛】

楼治罕

刚见到这个物件的时候,我对它很陌生,后来才知道,它叫“米筛”。

米筛呈圆形,由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竹片编成,外头箍着两圈,是高起的边。背面的十多根竹条纵横斜交错,形成了一个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还有毛笔字“一九八〇楼元银办”。呀,它比妈妈的岁数还要大呢!米筛的正面,竹条更细,留的缝隙只有2毫米左右,真细密啊!妈妈告诉我,米筛原来应该是绿色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就变成棕色的了。

米筛,顾名思义,是用来筛米的。原来,当时给谷子去皮的机器落后,米中常常夹杂着糠和谷子,人们把米放入米筛中,端着米筛一圈一圈地转,把糠和谷子都推到上面,去除就容易多了。我试了试,感觉米筛一点儿也不听使唤,米都转不起来。

现在,去超市买的米都是免洗米,早已不用米筛了,那米筛还有什么用?奶奶用米筛晒笋,晒干菜,它成了一个晾晒的容具。现在正是春季,阳光暖暖地照着,窗台上,煮熟的笋干很整齐地码放在米筛上,在阳光下散发着清香。

【篇三:那阵香那美味】

过节回外婆家,我坐在房间里写着作业,温和的阳光照了进来,跳到了我的笔下,温暖了我的指尖。窗前,一个身影在轻轻摇晃,不时低蹲下身去,随之还有一阵“唰唰唰”的声音和淡淡的独特香味,我知道,这是外婆在抖松花。

外婆每年都会在松花盛开时节上山采松果,许许多多的松果放满了一个用竹子编成的大筐。等松果晒蓬松了,外婆就拿来三个米筛。米筛圆圆的外型由大到小,孔也由粗变细。第一层过滤,外婆先把松果放在最大的米筛里,边敲松果,边不停地抖动,淡黄的松花和小片的碎松果就纷纷落下来了。第二层过滤,放入中档大的米筛,边拍小松果,边抖,落下来的只有松花和一些小颗粒杂质了。最后一道过滤,就能把那些小颗粒都去掉了。外婆还曾对我说,抖的时候米筛不能拿得太高,动作幅度也不能太大,要不然落下来的松花都飘到人身上去了。我试了一下,果真如此。

几次抖下来,刚才还是满满的一筐松果,现只有一斤多的松花了,外婆把抖好的松花均匀地铺在一张大纸上晒着,淡淡的松花香填满了着整个院子,我用手指轻轻地沾了一下松芯,软软的,滑滑的,非常细腻,犹如摸着一张大丝绸。

瞧,外婆的麻糍也做完了,一个个整整齐齐地躺在大木盘子里,圆圆的,如同圆规画出来一样,上面还盖有印章印的字,可能是为求吉利吧。麻糍虽好吃,确是难得的美味,一年就做一次。但外婆每年都做得很多,说是要让隔壁邻居也分一些尝尝。为了不让它们粘在一起,便在每个麻糍表面洒涂上一层薄薄的松花粉,绿中透黄,黄中有绿,十分诱人,叫人忍不住总要用手指撮一下。

傍晚时分,外婆便把麻糍蒸一下或煎一下。我最喜欢吃煎熟的麻糍,还不怕烫,一口咬下去,那淡淡的松花香伴随着艾草香直入肺腑,两三口后,麻糍里面的馅就流出来,沾到了手指,用舌头一舔,嘴巴一吮,“啪”,“好吃!”一家人沉浸在外婆做的带有松花香味的麻糍的美味中。外婆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那阵香、那美味,在我心中荡漾开来,永远留在心底!

【篇四:民俗文化节】

12月4日,学校隆重地举行以“弘扬民俗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民俗文化节。当天,活动丰富多彩,有挑扁担的趣味运动会;有写对联活动;有民俗特色小吃;有曲艺汇演……

首先,开幕式时,老师让我们看了婺剧。那些婺剧的叔叔阿姨们,各个各显神通,有扮演孙悟空的,有扮演变脸大师的,有扮演娘子的,有表演喷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让同学们看得赞不绝口。

开幕式后,我们班参加了挑扁担比赛。我是十个男生中的一个。在比赛中,欢呼声、加油声响彻云霄,最终,我们拿了小组第二名的好成绩。

怀着迷惑和好奇,我依次体会了写春联、做灯笼、写书签等活动,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打麻糍了。阿姨说:“做麻糍要用糯米,这样吃起来才有嚼劲。”只见她把和好的面团放入蒸笼蒸熟,再把面团放在石臼上,把木槌高高举起,将木槌重复用力地打在面团上,打一次揉一次,“砰,砰,砰”坚定有力的打米声传入了耳略,不一会儿,面团揉成了软软的状态,再放入米筛,把面团在米筛上平整铺起,接着用红糖和芝麻洒在柔软的面团上,反复和面,直到均匀了再停下,这样,香喷喷的麻糍就做好了!刚出炉的麻糍,色、香、味俱全,金黄金黄的颜色,像一块块金条;香喷喷的气味,简直可以让人陶醉;入口即化的味道,三者融为一体,简直只有一个字来形容它——“绝”!那味道令人流连忘返,每次想到都会流口水。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一天的时间过去了,但这次民俗文化节始终让我回味无穷。

义乌市福田小学508班 楼子祺

指导老师:龚姝明

热门推荐
1感悟
2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3成熟的标志是有责任感
4游关山
5竟班长演讲稿
6公交车上的“变形记”
7生活中的碎片化
8意外的遇见
9老师夸我真能干
10采蘑菇
11我长大了
12我爱关心我的妈妈
13就是这么简单
14我选择了诚实
15读《父与子》有感
16期待下一次
17写一个场景运动会
18保卫家园
19路灯的一天
20读完一本书的时间
21难忘的元宵节
22牵牛花
23难忘的跳绳比赛
24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25个子矮的烦恼
26下雪了
27品茶
28参观岭南印象园
29童年的小伙伴
30开学感受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