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纳谏的作文

【篇一:请别遮住你的眼】

深夜里,微风中,一人缓缓走来,单薄的身影独自漫步,这漆黑突显了他的孤寂。偶然,抬起头仰望星空,长叹一声,为何无人与我同行。满天星光闪烁,似在笑他看不见自己的缺点。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缺点。有的人把缺点挂在胸前,优点放在身后,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能够看见自己的缺点,他们最终都成就了一番伟业。而有的人把优点挂在胸前向他人展示,缺点放在背后,自己看不见别人却看得见,没有任何改进。于是他们努力了一生依旧很平凡。

正如文中那位太太,她总是嫌弃别人家的衣服洗不干净,却忽略了自家窗户上的灰尘。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只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即使有些事是因自己而起,也不会从自身找原因,只是一味的数落他人,弄的别人不高兴,自己心里也添堵。

汉高祖刘邦与其对手西楚霸王项羽就是一对鲜明的对比。刘邦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虚心纳谏,成就帝王事业。而项羽则过于骄傲自满,看不见自己的缺点最终命丧乌江。项羽的出身要比刘邦优越太多,可最终却被打败,只因他目中无人,不肯信任他人。韩信初投项羽只是个小士卒,身怀本领却不被重用。项羽看不起他只命他做了执戟郎中。后韩信投到刘邦座下,刘邦没有介意他的出身,直接命他做了大将军,为夺取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项羽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楚汉之争或许又是一番情景。因此,每个人都要学会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要蒙住心灵上的双眼,只看别人的缺点,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没有人是完美的。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一个人即使有再多的优点,他的缺点也会被人发现。同样,一个人的缺点再多,他的优点也会被人发现。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也掩盖不了缺点。所以,请不要只看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换一个角度思考,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美。

想要发现自己的缺点,虚心是一定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他人口中更容易得知自己的缺点。某件事做得好了,千万不可自满,要从中吸取经验,下次争取做得更好。不要让缺点藏身于骄傲之下。

“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目光短浅的人甘于平庸,不知道自我反省,不懂得虚心纳谏的人,只能成为一个平庸的人。平庸的人最大的缺点是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

每个人都有两双眼睛,一个长在外表用来看别人,一个长在内心用来看自己。内心的眼睛很容易被蒙蔽,所以请别遮住你的眼,请用它来发现自己的缺点。

【篇二: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篇一:善听则明——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邹忌的妻子偏爱他,他的妾畏惧他,他的客人有求于他,所以都说邹忌比徐公美。实际上邹忌比徐公差得远。邹忌从这件事想到了整个国家,于是通过自己的经历劝谏齐王广开言路。齐王爽快的同意了,并颁布了劝谏的具体措施。一年之后齐国政治修明,没用一兵一卒就使敌国畏服,纷纷来齐朝见。这就是有名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也很重要。试想如果邹忌把道理摆的一清二楚,可齐王就是不听从,还会有“战胜与朝廷”的结果吗?不会。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对个人、群体乃至国家都有很大的好处。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楚汉相争”的故事。说的是力量较为弱小的刘邦最终打败了力量强大的楚王项羽。刘邦有三位人才,张良负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萧何负责筹集粮草,保证运输畅通;韩信负责挥师百万,战必胜,攻必取。刘邦积极听取三人的正确意见,做出正确的抉择,才会建立西汉大业。而项羽虽力量强大,却刚愎自用,十分固执,谋士范增多次献计均不采用,最终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由此可见,领导者如齐王般善于听取正确意见,有利于集体的发展、强大。若不善于听取意见,则会损失惨重,追悔莫及。

商朝的最后一位国军纣王,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宰相比干诚恳劝谏,纣王非但不听从,还杀了他。国家其他重臣也去劝谏,几乎都落得与比干同样的下场。于是商朝逐渐变的衰落,为周所灭。如果纣王如齐威王般善于纳谏,有错就改,还会亡国吗?可见听取正确意见的重要。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诚恳地嘱咐后主,要“广开言路”,就是希望后主如齐王般广泛纳谏,整顿国家朝政。

由此可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非常重要,我们只有学会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最终才能获得成就。让我们做一个善听的人吧。

【篇二: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人的一生如同一只前行的船,需要开足马力勇往直前,但不时会遭遇困境停滞不前,此时我们便需要张开船帆,吸收四方意见,合理扬帆助我们扳正航向,更快更好的驶向目的地,在《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中,邹忌、齐王无一不是在合理的听取他人的意见后矫正了自己:邹忌拒“徐公不若臣美”“徐公何能及君”的过分吹捧于外,避免了骄傲自满的可能,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广开言路,以汲各方精英言论完善自己,富强国家,战胜别国与朝廷。

由此看来,学会合理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在各方言论中寻出真正对自己有利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我们在自己这块料石上雕琢修改,成材成器。

中国古代成就一代伟业的君主唐太宗,正是由于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才取得成功。他朝中有一位谏臣魏征,时时向太宗提出有益的谏言,虽然多次触犯太宗的禁忌,但太宗明白损益,强压怒火,依然汲取改进,从而在历史上出现了有名的贞观之治。在魏征死后,唐太宗感慨:“我失去了一位明镜。”可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更有助于我们的进步,因为有时我们的错误往往不能被自己发现,他人的意见能挡住我们的错误,助我们完善。

著名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然而他的晚年却毫无亮点。原来他听不进他人的任何意见,坚持说自己的思想是无人能及的,于是迷失了航向,被后人所超越,由此看来,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是不利于我们的进步的。

由邹忌、齐王、唐太宗、爱迪生的经历可以看出,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才能改正自己,提高自己。

【篇三:让思考之光闪耀生命的智慧——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作文】

邹忌之妻,妾及容皆言他比徐公美,而邹忌却并未因此而得意而是仔细思考其原因,联系国家;相同齐王在仔细思考邹忌进谏寓意之后,做出明确选择。是什么使邹忌从小见大,又使齐国内政修明?善于思考问题是必定是他们不断提升的重要原因。善于思考使人能力得到提升,善于思考使人思维得到拓展,善于思考使人思想得到升华、更使生命的智慧得以闪耀。在能力的提升中不断进取,在思维的空间中反复摩擦出新的火花,在思想的升华中使灵魂得到纯净的积淀,

若不是伽利略在学中思。激发思维的火花,又何来得“阻力的大小于物体的速度无关”这一理论的诞生?若不是魏格纳卧病在床偶然发现地图上的奇妙之处,并乘胜追击,思考其中原因,又哪来的今天的“大陆漂移学说”?若不是牛顿处处细心观察生活后积极思考与探究,“万有引力”定律又怎能如此快得闻名世界?他们对万物有着一种思考的“冲动”,他们思考的价值最终在外促使了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对内真正是一种内涵的积淀。邹忌的思考与这些名人相比外在价值似乎相对较小。而内在是等同的,无疑都将思想得到升华,思维扩展到另一个更广阔更遐远的空间。

而善于思考不只是科学学者才会有所成就。也并非是王侯将才的专利品,相信每一个人只要用心去发现,善于思考便一定会擦出思维的火花。现在每广泛使用的自动铅笔。其实是一个中学生发明的。他再一次考试中偶然将铅笔芯折断。他顿时便萌生发出一个念头:如果有铅笔芯能够持续地出来就好了。自此,他便开始不断研究不断思索。制成了第一支自动铅笔。想必这一信息一定会令大多人大跌眼镜。但同时会感悟到:思考的光芒存寄于每一个人的身上,只需要一把钥匙将久闭于内的光芒放射出来,他一等会照耀整个生命。

邹忌与齐王的善于思考决定了他们的整个人生。善于思考可以除弊端,扬优势;善于思考使人摆脱平庸与无能:善于思考使人摒弃浅薄肤浅,拥有丰富的内涵;善于思考更使我们感悟到生命的躁动与灵魂的升华。

朋友,善于思考是智慧的体现,让思考之光闪耀除我们的生命的智慧吧!

【篇四:从谏如流,巧善自我——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邹忌以小见大妙谏威王,威王虚心纳谏,下令劝谏有赏,自始门庭若市,后赵魏韩燕纷纷朝拜齐国,齐称雄一世。

威王的举措实为开明圣举,通过接受别人的意见,弥补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逐渐完善自我,以至于群臣欲见无以言,四国纷纷朝于齐。这些惊人的成就足以告诉我们:“从谏如流,巧善自我。”

三国时期,袁绍与曹操上演了一场精彩战争,可是拥有十倍曹军之多的袁绍却被曹操击败,其原因是田丰、诅授向袁绍献计献策,而绍不允诺,认为他人意见如废纸,最终惨败曹军。别人的意见像细微的沙粒一样放进你的嘴里,明白人懂得像蚌一样将其转化为晶莹剔透的珍珠,而像袁绍这般人便会口吐沙子,破口大骂。

往往意见就像子弹精准的射入了你的心房,直中要害,所以意见就是对个人的清醒明亮的镜子,引人深省,发现不足并改正。

“满招损,谦受益。”自负自满不接受意见只会使己处于不利,反之,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意见会提高自己的能力。

刘备行诸葛亮之计而鼎立三国,符坚拒符融之策而失前秦国力,李世民纳魏征之谏而贞观天下,文种弃范蠡之谋而招杀身祸。

位卑可以令其尊,学少可以奋其盛,而虚心接受意见却是难能可贵的品质,易失而不易得。这恒古不变的常理为何不去接受掌握呢?三个臭皮匠各抒己见也能令事物臻于完美,因此我们应该心怀一颗敞亮的心,耳听他人真诚的意见,巧善自我的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真诚建议,我们应该予以肯定,通过意见正视自身的不足和毛病,从而完善自我,将他人给予我们的石头巧妙接取并铺设自己的人生路,使我们的人生丰富完美,直抵成功。

【篇五:讽谏之道——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讽谏,古意指委婉地规劝。在我们刚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就是用了由家事谈及到国事这一明确又不失委婉的方法来规劝齐威王,让他广开言路。这样既照顾了齐威王的面子又提出了建议,最终得到了一个双方皆欢、两全其美的结局。这种做法真可谓是巧妙之致。而这就告诉我们:对别人提意见时不要太直接,用委婉的方法、适合的方式才是最佳。

早在战国时代,除了邹忌外,还有一位十分善于提建议的名人,他就是晏子。有一年冬天下大雪,天很冷。而景公与晏子聊天时却说天气一点都不寒冷,真是奇怪。晏子就笑着说:“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知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景公听了这番话,便下令发衣分粮,给饥寒交迫的人民,因此晏子的讽谏之道也扬名四海。从晏子的说辞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晏子分寸把握得十分巧妙,他将贤主与景公比较,不露骨也不绕弯地将他的意见以及希望景公做的事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这与邹忌的讽谏之道异曲同工。

我国古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逆耳忠言的提出也要因人而异。古罗马的卡利古拉是一个著名的暴君,犹太人希提希望他可以改变政策,于是在国家大会上公然指出国王的暴行,字字句句都十分直白,却十分有道理,但希提忽略了国王是位暴君而直言以致被施以绞刑。这便告诉我们,好的意见,如果不能因人而异地用适当的方法委婉提出,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招来祸端。

其实讽谏之道不仅在古代十分重要,在现代也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问。罗素曾经说过:“出发点好的话语,要看你怎样引出。”在生活中,无论我们是对父母、老师还是同学朋友提意见,我们都应该学会讽谏的艺术,这样不仅可以达到目的,也可以使别人对你的好感度更上一层楼。让我们学习邹忌,学习讽谏之道,使我们的好建议少一点毛刺,多一点温柔。少一点乌云,多一点阳光。

【篇六:善于纳谏——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当邹忌提出合理建议后,王曰:“善”乃下令。最终居然“虽欲言,无可进者”及“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最终达到“战胜于朝廷”。为什么齐威王不用军事力量就使敌国畏服?因为他纳了邹忌合理的“谏”,所以要善于听取合理的建议。

齐威王的不足很多,以至于刚开始“门庭若市”,但他纳了邹忌的谏,又听取了臣民的建议,最后终于使内政修明,战胜于朝廷。齐威王纳谏,唐太宗也同样,唐太宗任姚崇为宰相,虚心听取意见,改善自己的不足,最终达到贞观盛世。两个统治者为什么不像商纣王葬身火海,或是楚怀王客死他乡呢?因为他们善于纳谏,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们懂得完善自己不是一意孤行,自高自大,所以说善于听取别人合理建议是多重要。

波兰谚语说过:“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正是如此,三国时期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下蜀国基业,因为刘备为听合理建议而不管自己身份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的珍贵建议,正是《隆中对》中的荆州、益州的重要,孙权可结为外盟而不可图也等,但为什么其子刘禅却很惨呢?不管诸葛亮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他都全然不顾,一意孤行,使蜀国不复存在,这就是不善听取意见的结果。可见善于听取合理的建议多么重要。

塞纳克说过:“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的人同样错误。”因此,我们不能逢言便听,失去主见,这样反倒会失败的更惨。所以只有像齐威王听取邹忌合理建议一样,才能达到“虽欲言无可进者”的最高境界。

可见,善于听取合理化建议多么重要,我们要善于纳谏。

【篇七:良药何必苦口——《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有句古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良药一定要苦口么?苦口的药总让人难以下咽,在好的要也只是一堆废药,良不良已不是重点。这正像规劝他人一样,要讲究方式方法,让“良药”“甜口”更利于病。

邹忌讽谏齐威王,忠言顺耳更益于国家发展。邹忌以“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的切身经历与齐王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作对比,十分委婉的告诉齐王他受蒙蔽之严重,广开言路的重要,于是乎齐王纳谏,齐王的过失愈来愈少,国家当然越来越兴旺,致使“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邹忌联系自己亲身经历,运用类比劝谏齐王的“药方”一定不是“苦药”,他希望齐王广开言路的“药材”,也一定是良药,药不苦口,齐王当然甘于下咽,既然是良药,一定会有好的药效,那么会有“四国皆朝于齐”的结果,亦是必然。

触龙说服赵太后也采用了“良药甜口更利于病”,触龙先对她进行问候,让赵太后保重身体,消除太后的“戒备”,然后由自己爱小子,通过太后爱燕后,引入太后更加爱长安君,再用太后对待燕后与太后对待长安君做对比,从为子女考虑长远才是真正爱子下手,委婉告诉太后既然爱长安君就要为他做长远打算,使长安君质于齐,让齐出兵救援,消除了危机。

正因为触龙说法委婉才让赵太后接受,才让国家免除了危机。如果触龙开门见山,直接让太后允许让长安君到齐作人质,那么,赵国的历史恐怕要截止了吧!

由此可见良药甜口更利病,忠言顺耳更利于行,我们要学会规劝他人的正确方法。

【篇八:让批评住进心房——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战国时有名的齐国谋士邹忌,因发觉身边的人由于骗自己,惧怕自己,有事求于自己而

不对他讲实话,联想到自己的君主齐王所受的蒙蔽也一定不小,于是他积极进谏,齐王听了他的规劝而广开言路,百姓群臣纷纷进谏上书,一年之后,即便人们想要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周围列国“皆朝于齐”,齐国因此“战胜于朝廷”。

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像齐威王这样的一国之君都差点因为身边人的奉承而忽略纳谏,我们普通人就更不用说了。错了并不要紧,“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那么从哪知道自己的错误并且改之呢?很简单,别人的批评中自有答案,所以,让批评住进心房,是很有必要的。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只要是批评,就一定会令听者感到不自在,但不能因此而拒绝批评,因为它利于“病”,利于“行”。

接受批评,像唐太宗一样,勇于接受魏征的忠言与讽刺,既成就了“贞观之治”,也让唐太宗成为唐朝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接受批评,像奥巴马一样,虚心接受妻子的规劝与批评,让奥巴马成为了哈佛法学院院刊的第一位黑人主编……

不接受批评,像爱迪生一样,晚年由于骄傲自满不接受任何人的意见,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从而导致惨败;不接受批评,像牛顿一样,不听规劝地用20年时间力图证明上帝的存在,结果为后世留下笑柄……

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由此可见,在批评中我们才能找寻到自己的不足与错误,只有接受了批评,才可以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从而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既然如此,就让批评住进心房,让自己也可以像齐王一样,虚怀若谷,海纳百川,战胜于自己的“朝廷。”

【篇三:镜子】

在人们生活中,每天都要照镜子。其实镜子就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看清自己。如果没有镜子,我想人们不会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

贞观之治的创造者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以人为镜,善于纳谏,以至于在谏臣魏征死后,他惋惜地说他失去了一面可以明得失的镜子。正是因为他的善于纳谏,而使他成为一代明君。

镜子不仅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的容貌,更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看清自己的心是什么样子的。孔子曾经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说的就是一个人当看见他人的才能,就要知道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发现差距,向别人看齐;看见别人的缺点,就要反省一下,看自己是否也是那样,如果是就要改正。其实这就是一个把别人当作镜子的过程。

奉承的话,就好象是一面凹透镜。你在它面前,会觉得自己十分高大,让你骄傲自大,找不到方向。落后的清政府,就是一个很好的列子。刚开始封建的清朝统治者,一位地听信佞臣与宦官的阿谀奉承,骄傲自大,自以为“天朝大国,无所不有”,最后导致越来越腐朽,沦为西方列强的走狗。

贬低的话,就好像是一面凸透镜。你在它面前,会觉得自己十分矮小,让你妄自菲薄,找不到自信。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因为他人的贬低自己的话,而看轻自己,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不如他人,从此便堕落下去。这样的人只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这样只会走向失败,不会获得成功。

忠告的话,就好像是一面平面镜。你在它面前,会看清自己真正的面貌,既不会骄傲自满,也不会妄自菲薄。而是以人生目标为方向,以自信为动力,向成功的彼岸驶去。齐威王就是一个能听忠言的君王,在他刚即位时,没有远大的抱负,一天到晚沉迷于酒色之中,碌碌无为。经过邹忌的讽谏,他醒悟了,励精图治,使齐国国力大增。这也许就是“平面镜的镜面反射作用”吧。

让我们不要去听那奉承自己的话,贬低自己的话,去倾听那刺耳的忠言。

【篇四:正面自己的缺陷】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个众说纷纭的大千世界,因认识缺点,面对缺陷,改正自己的缺点而美丽。

正面自己的缺点,让我们发现真正的自我,常言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那么以人为镜呢?

唐太宗以魏征为镜,不断发现自身的缺点,而后,他再正面自己的缺点,努力去改正,不断完善自我,从中明白了:江山是人民的江山,君主是舟,百姓是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于是有了唐代的一时繁荣。

唐太宗面对自己的缺陷,不是讳而不谈,而是勇于面对,最终克服了自己的弱点,取得了一番成就。

正面自己的缺点,让一切都还来得及。

扁鹊进宫拜见蔡桓公,发现蔡桓公有疾病,劝他早日治疗,但是蔡桓公讳疾忌医,不听劝告。当蔡桓公真正感觉到不舒服时,去让人请扁鹊前来诊治时,扁鹊退而不前,说:“这一切都太晚了!”最终,蔡桓公不得不死于疾病。

蔡桓公正是不能面对自己身体的缺陷,从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让我们正面自己的缺陷,让一切还来得及。

在历史长河中,能正面自己缺陷的人还很多。

齐王接受邹忌纳谏后,颁布一系列措施,使群臣吏民指出自己的过失和一些严重的错误,从而改掉了不少毛病,正是因为他敢于正面自己的缺陷,才完善了自我,“邹忌讽齐王纳谏”广为流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不敢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在关键时刻逃避自我,最终欺骗的还是自己。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敢于正面自己的缺点,克服自身的弱点,完善自我的人生。

人士,就是一个犯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面对自己,我们要正面自己的缺陷,完善自我的人生。

热门推荐
1我和长沙的2018
2隐形的翅膀
3学游泳_小学生
4九峰山赏梅
5一句名言的启示
6小学想象的作文
7《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8被借用的“文化”
9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10屋前的菜园
11古龙峡
12小白,回来吧
13童年的朋友
14春似阅读
15弘扬传统美德争做最美少年
16妈妈我想对您说作文
17我尊敬的地理老师
18我们毕业了
19二十天环游中国
20我眼中的春天
21暑假学车记
22做最好的自己
23校园足球赛
24有趣的碘酒淀粉实验
25第一次独自乘车
26乌镇研学旅行
27当人生有了希望
28以变为话题
29我眼中的陈老师
30舍本逐末不可取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