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茶文化】
我爱茶,爱品茶,更迷恋于茶。不过,我最喜欢的是品茶了。那茶的味道真是多变无穷。
就在上个学期的时候,有一次,我和易姿妤等茶艺队队员,在易老师的带领下,到达了茶艺室。我做在易老师的正前方,注视着易老师的一举一动,易老师一边泡茶,一边教我们怎样泡茶。易老师告诉我们后,又向我们介绍不同品种的茶,如:红茶、绿茶、黄茶、花茶等。易老师说到这里,把茶水从三才杯里倒出,我不禁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要把第一杯茶水倒出来呢?多浪费呀!易老师好像猜透了我的疑问,说:“为什么要把第一杯茶水倒出来呢?因为,有些茶是要洗过后才能喝,可是呢,有一小部分却不用洗茶,直接喝就可以了。”
我们先喝绿茶,我们喝了第二杯,没想到,竟带着点苦味。看来,第二杯并不让我觉得完美,我喝完后,急忙把舌头上的水甩了甩。我心中暗中猜测:下一杯一定也不好喝,与其这茶比中药还苦,我还不如不喝的好。
第三杯到了,我决定等等再喝。让我没想到的是许多人都说:“哇!真神奇,竟有些甜味!”我的嘴巴都张成了“O”型。我不相信就自己尝试了一小口,真的,有些甜。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喝下了第四杯、第五杯,竟一杯比一杯甜。新的疑问在我心中诞生了:为什么越往下喝越甜呢?原来,第一杯之所以那么像中药那么苦,是因为茶没有完全泡开,渐渐的,就分开了,也就没有那么苦了。在喝完茶后,还可以吃一些甜食呢!
正如《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的作者卢仝,那品饮完茶后,竟有如此细致的感受。谁能有着这样高亢的感受呢?
接着,我们品饮了其它的茶,果然不出我所料,越往下喝越甜呢!
茶的味道奇妙无比值得我们去细致的品味。
【篇二:喝茶一记】
上次,夏老师走到我同桌唐艺妍的跟前说:“下课去校长那喝茶,”又指了指我“你也是。”我吓出一身冷汗,以为是犯了错事去“喝茶”,下课后,我和唐艺妍小心翼翼地去门口探了探风,校长早已坐在茶艺室中等候,并示意让我们进来。
易老师来了,手中拿着一包红茶茶叶,微笑着迎面向我们走来,我们总算松了口气,马上端正坐好。易老师把一包红茶慢慢撕开,草木的清新香味扑鼻而来,接着,易老师又向我们展示茶艺,用最熟练的手法,把茶艺变的非常庄重而高端。她一边介绍茶具的特点与用途,一边用开水把干干的茶叶烫软,不过多久,前面的白开水就变成了赤红色的了,香味比前面更浓了,其实我很少喝茶,觉得喝茶和喝白水差不了多少,但这茶我还是喝了几口,易老师看了看,说:“这碗茶,要分三口喝,还得慢慢喝,才能品出味道。还有品茶的手势是这样的?”她专业的慢慢品尝了那碗茶,我们也照葫芦画瓢,我喝的第一口,觉得味道有一些苦涩,还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第二口突然在苦中尝到了一点甜甜的味道,第三口变得又香又甜,易老师的话就像有魔法似的,莫名其妙,我渐渐喜欢上喝茶。
所以大家不管是喝茶还是做别的事,多不能粗枝大叶,细心点,就能发现不可思议的地方。
【篇三:我和茶的故事】
我和茶的故事,有那么一本厚厚的回忆录。
这本回忆录的第一页,是三年级,也是我和茶结缘的开始。
三年级下期,学校开了茶艺社团,还请来了专业的老师来给我们做培训。渐渐地,我们学会了一套套表演的动作。那些用来做台词的口诀,也早就背得滚瓜烂熟。
学茶艺的第一个月后,我们迎来了第一次表演。
那天,我们跟随老师一起来到一个豪华、气派的酒店。面对许许多多的观众,初次登台的茶仙子们竟然毫不胆怯,而是落落大方地在台上认真地表演着,从茶具介绍到奉茶,我们的茶艺展示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最后,因表演出色,主办方赠送给我们一个茶祖“神农氏”的雕像和一袋精美的茶叶。
得到了这么多专业人士的肯定,我们更加信心十足。在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学校又成功举办了有关端午文化和习俗的道德小讲堂。这个道德小讲堂设很多分会场,我们“茶仙子”的茶艺专场则是重中之重。还记得那天,我们梳着高高的发髻,身穿清雅的青花瓷短袖旗袍,一出场便艳惊四座。那一次表演,“茶仙子”们都是有备而来,一举手一投足,观众们无不为我们娴熟而整齐的手法所惊叹,这让我们倍感自豪,从此真正喜欢上了茶和茶艺!
再往后翻,看到的便是四年级了。
在四年级那一年的时光中,我一直在学茶艺。我慢慢知道了茶的品种、茶的历史、关于茶的各方面的知识……我和其他的“茶仙子”们一起,在各个地方留下了我们的脚印:茶艺室、六一舞台、各种比赛现场,就连岳阳楼里也有我们的身影。这一年,我们表演的服装也由青花瓷旗袍变成了更加复古的汉服。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我们已跨进了五年级的大门。
就在一个月前,学校还组织我们去参观茶厂,通过亲身体验采茶,观看现场制茶,和专业人士一起品茶等活动,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好的茶叶,新鲜茶叶制成可以泡茶的茶叶的过程……随着我对茶的了解越来越深,我越是爱上了它让人回味悠长的味道和带给我的欢欣。
这本回忆录,不会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