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疏叶的作文

【篇一:有你的陪伴真好】

浅浅的夜色中,一束橘黄色的灯光映在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文字上,让人整个身心都沉醉在其中。我知道,有你陪伴,我不孤单……

我是一个人缘绝缘体,总是与人相处不通,所以闲暇时大部分时间便与书相伴或在听歌中度过。

夜深人静之时,我细赏古诗词,皎洁的月光洒下凄美的种子,我徜徉在小巷中,抒写出“散荃染别离,落苕抑割舍”的原创。哦,可爱的古诗词,领我步入美妙,怡人的意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坐在月光下与苏轼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月亮也开始工作了,她给大地穿上了银色的礼服,给疲劳的人们一个宁静的夜。她催促鸟儿回到巢穴,催促孩子上床安眠。亮亮的月、清朗的天,清澈的情感,演奏着一曲曲天上人间合而为一的和谐乐章。我不禁感慨,沧桑的岁月年轮一圈又一圈,月亮上的嫦娥也该有一些寂寞了吧?

坐在窗边,单手托腮,·,桌上开着的书被从窗外刮进来的风吹的纸张不停地翻动。天气已经入初冬,枯黄的枫叶被刮得满地都是,雪下起来了,盖在枫叶上,耳边不由得响起艾辰唱的《霜雪千年》。“在你淡漠眉间,瞥见离人的喜悲霜雪,楼阁现,尘飞雾散荧光翩跹,显露出斑驳石阶,入眼是落英纷然,芳草入深院,凭栏杆,小桌上置琼觞两盏,阖眼听清风疏叶,似曾有欢声笑言,萦绕这高轩,云动寂静鸣蝉,雨坠激漪涟,皴擦点染勾勒这世间……”

听着听着竟慢慢的趴在桌上睡了过去,梦里浮现的竟是歌与诗句中的画面,嘴角不禁微微勾起,在这世间有你的陪伴真好……

【篇二:老杨树】

每个人生来都是一棵树,生来都拥有宽阔的胸怀,高远的视野,经过成长的历练,幸福的浸染,最后只剩下枯枝疏叶,随风飞扬在阡陌的田垄上。

爷爷说,杨树是我的守护神。记忆里,高大挺拔的杨树像母亲无微不至地笼着院落,把燥热隔绝在宽大蓬松的树叶外,把阳光抚摸得柔和而阴凉。静静的步履落在光滑的石板路上,低低的树枝擦过头顶,像是一位长者意味深长的抚摸,手臂上满是岁月在浩浩荡荡向前奔涌时不经意间划下的伤痕。

爷爷爱这棵杨树,侍弄着它粗壮的根枝,培育着它青翠的树叶。他说,郁郁葱葱的杨树能给我带来好运气,给这个家带来福气。每每说起,他总是咧嘴大笑,满口的黄牙像紧密排列的玉米一样镶嵌在暗红的牙床上。满额的皱纹层层叠叠地挤在一起,像一阵荡漾的水波,挤满了愉悦和阳光,黝黑的脸庞整洁明朗。

我喜欢坐在爷爷的自行车上,渐渐和杨树拉开距离,看着一抹绿色在眼前翻滚、晕染,变成一朵绿色的云,在强烈的光亮中盈盈起舞。倚靠在他坚实的背后,在崎岖的小路上看到时光陌生的脚步。

晴天,爷爷总会早起,套上外衣在杨树前头立上一会儿,拍拍树干,摩挲着树叶,像在和树低语交谈。瓦蓝的天空绽放着云朵,边上缀着点淡雅的粉色。太阳踏着露珠从远处的地平线款款升起,明亮的光泽映着爷爷灰白坚硬的胡渣,和一双青筋暴起的大手,冷峻而硬朗。每棵树都通人性,它们会为选择它们的人陪伴终生。爷爷告诉我的话,像雾一样轻柔遥远,可我不谙世事的心却泛起了细微的涟漪。

暴雨狂掀的夜晚,爷爷也辗转难眠,窗外的闪电锋利而清晰地劈开黑夜,杨树在狂风的呼号下枝颤叶落,黑色吞噬了生命,盘踞的轰鸣让人胆战心惊。我远远地望着爷爷,那执着的眼神在黑暗中变得坚毅,直立的剪影,和杨树那样相像。杨树在和它的对手搏斗,它的力量因为它的坚强才显得强大。傻丫头,你也一样。爷爷的祝福,像哲言。

杨树在渐渐地贻失生机,爷爷在慢慢衰老,时间在缓缓流逝。回忆在滴滴积攒,我把头埋在梦的臂弯,听到杨树流水一般的叶子声响,搅动我所有的乡愁。

【篇三:我的校园】

你可曾记得,有一个地方,是你梦想起航的地方。在那个地方,有一个群园丁,教学孜孜不倦;有一群花朵,与你朝夕相伴。三年一过,你们含泪分别,而那过眼的葱郁风光,悉数泛了黄。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这块宝地:曾胜地于湖东,滥觞在六八,有校乃八中。

五十年风雨兼程,五十载春华秋实,数代人薪火相传,半世纪真情湃澎,而今,历经半个世纪,迎风展翅,才铸就了这样一所名校;从八中到延安学校,到附中,新八中,再到八中集团。江东故地文脉延,诗城新园卷墨香。八中,终是有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走入校园,一池清新迎面扑来。伴着那书香,笔力遒劲的“卓越”二字刻在池旁的石碑上,庄重大方,又不失随性。池泉深澈,碧波荡漾,鱼游嬉戏,直视无碍,平静之时,恰似一颗浑然天成、晶莹剔透的翡翠。《八中赋》曰:“叠石游鳞,妙得自然;映翠飞花,别有阔天。”

走进校园深处,前方便是书声琅琅,这里的老师,善教善导,精学精研;这里的学生,质量为本,特色见长,捧书苦读,力求上进。《八中园记》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谆谆不倦,桃李不言,孜孜不厌,弘毅致远。厚德厚仁,为师为范。”

向右转去,你可见那英姿勃勃的身影,那阳光灿烂的笑容,操场上的一幕幕,从眼前闪过,带着汗水,带着坚持,一路行走,一路奔跑,就似八中学校,走过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青涩,走过映日荷花那别样的绚烂,走过一树擎天的坚实和伟岸,正走向满架蔷薇一院香的清幽和宁静。

《八中赋》再曰:“春与秋虽代序,四时花木相继,驹隙易过,吾等自当克勤克勉。”坐船舫,兰桨拔开雾霭迷茫,不觉学已过半,无言牵引中,暮色渐渐消融,苔绿青石板街,斑驳了岁月,阖眼听清风疏叶,似曾有欢声笑言,代代芳华,萦绕这高轩,云动寂静,雨坠涟漪,润泽兰芳,桃李满园,皴擦点染,勾勒世间与岁月。

润泽园落英纷然,芳草已入深院。我们为你神往驻足,为你致敬祝福。

【篇四:虽无字,常读便是书】

陋巷虽无字 常读便是书

陋巷虽陋,却是那历史的沉淀,文化的续延。走过它的苔绿青石板街,抚过它的斑驳石壁,流水般的岁月匆匆掠过它的耳边。暮然回首,尘飞雾散,入眼又是那落英纷然。阳光正好,穿过陋巷,阖眼听着清风疏叶,思绪又飘到了从前……

它终是默然,看这历史的变迁;它终是无言,笑望这沧海桑田。

回到几百年前,大学士张英的家人与吴氏因府邸的位置有了分歧,张英知道此事后曰:“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犹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豁然开朗,随即拆墙让出三尺,吴氏也为之感动,亦让出三尺,于是六尺“陋”巷由此而生。

六尺巷之宽,不在于它的六尺,而在于人们高尚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的精神。此“陋”巷便是那人们邻里和睦的文明延续,礼让往来的传承见证。你可知:“陋室虽无字,常读便是书。”

我小时便生活在江南一方,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在我看来都不如那与世无争,安静祥和的陋巷。缓缓走进巷子深处,两头街道的繁华好似已隔绝在外,这里又变成了所谓“大隐隐于市”的圣地。

当你失利想放弃时,去那陋巷走走吧。抚过它斑驳的石壁,好像看到了它百年来的经历,逐渐你了然于心:“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

当你迷失了方向,不知如何前行时,到那陋巷逛逛吧。抬眼看那过于刺眼的阳光照在你的正前方,你懂了:退后一步,似乎也没有那么难去做决定了。

陋巷就是我的知己,我懂它,它亦懂我。陋巷本无字,常读便是书。

【篇五:东坡园,让我心生敬意】

是谁在那里负手而立,背影略显粗犷,手握一卷菜谱指向涓涓细流,轻吟:“休将白发唱黄鸡,门前流水上尚能西。”讲罢仰面大笑,踱步回屋。刹那间,数百年岁月翩迁而过。

春山如黛,垂柳画桥。悠然推开砖红色的木门,清淌进东坡的记忆。二三尺篱笆交错,守住了一方桑田。疏叶为美的宋韵绵延至今,黄鹂清脆,泉声泠淙,似乎就这么钻了时间的空子。信步走进书院,极难想象,先生清贫如此。寥寥泛旧的古籍摊在木阁,砚台上是凝了千年的墨,也是心血。在此谪居的苏轼终是度过了一片荒凉岁月,朝云病逝,这一年,他六十二岁。同年,一首七绝《纵笔》传世。虽然在他如繁星般璀璨的文学生涯中,并无大红大紫,可其情依旧极真、意还是很切。令我心生敬意的,却非是文笔令人垂涎,而是在经历命途多舛、生离死别的痛楚后,诗人依旧期许如常。宿愁难消,乐观难得。

在一个文人挤破脑袋也要向上爬的时代,诞生了太多太多的精神不朽,东坡先生却是个“异乡异客”。自古以来,官运和野隐就是文人一生的抉择,论起此,苏轼只是没有五柳先生般悠闲。因为,他的“隐逸”绝非躬耕田亩的野隐,而是心性的修炼。是不必高卧山泉、满身晨光;是既不放世俗所乐,也不为外物所役;是无往而不自如的精神境界。这样一个在任有建树,纵然身处逆境仍能放声大笑的人才是“一蓑烟雨任平生”,才是让我心生敬意的东坡先生。

有趣的灵魂总是如此相像,不论是欧阳修的“世人皆言醉,我却独言醒”;还是王维的“人生下半场,千万别矫情”;抑或是陆游的“我与狸奴不出门”。还有更多更多可爱的文人们,都在诠释着一句话——瞧,我可以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诗和远方。这,就是狂!就是狂者自狂的文人情怀。所谓的狂,并非是狂妄自大,也不如此高中娴雅。而是在遇见最美的时光之前,微笑着等待,肆意地在常事中感叹人生。

流水依旧潺潺,就将我的敬意融入其中吧。清脆之声萦绕府邸,带着千年的情怀袅袅而升……

热门推荐
1家人的爱
2参观东莞粤剧博物馆
3种子运动会
4一杯纯净水
5一本书,一份情
6仿写三袋麦子
7太空漂流记
8诗词邂逅
9读懂父亲
10爱我的妈妈
11军训感悟
12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
13我心中的桃花源
14走过四季
15我是一朵七色花
16我的理想
17小猪找朋友
18我的小传
19如果网络取代纸质报刊书籍
20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
21春天里,我们播下奉献的种子
22第一粒扣子
23我的大哥
24寻找父母童年的美味
25学生作文
26长泰漂流乐无穷
27我好想让它回到身旁
28温暖的旅程
29美丽的白羽公园
30我最喜欢的动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