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原版的作文

【篇一:难忘的同学】

小学六年,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令人难忘的同学,每种“难忘”,在回忆时心情也不同。我最难忘的一位同学,就是我六年级下学期的同桌——钟思晴。在她身上我学到了坚韧与毅力。

她有着一张瓜子小脸,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眼神中写满了自信与坚韧,挺拔的鼻梁,白皙的皮肤,笑起来还有两个迷人的小酒窝。乌黑又蓬松的头发被她高高束起扎在脑后,走起路来马尾辫一跳一跳的,可爱极了。

她是一位女神级人物,样样精通,号称“十项全能”。她是我们学校合唱团的成员,唱起歌来婉转动听;她是我们学校乐团的成员,大提琴拉得浑厚有力;她跳舞非常好,练起舞来,不管多难的动作,不喊苦不喊累,靠自己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已经拿到了中国舞十一级证书。

思晴不仅才艺好,体育方面也是不在话下。打起羽毛球来,左右手随意切换;一进泳池又是如鱼得水,四种泳姿都运用灵活,在水里游一千米对她来说也就是“apieceofcake”(小菜一碟),还获得了广州市游泳比赛第九名呢!

思晴学习勤奋、认真,除了完成校内的作业外,还会主动做一些课外拓展,成绩在班级里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并且,她人缘非常好,深受同学们喜爱,好多同学的梦想都是和思晴做同桌呢。

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思晴对我的鼓励和影响。虽然我和思晴一样都超喜欢看《哈利波特》,不同的是思晴看的是英文原版,而我一直看的都是中文版,因为我每次拿起英文原版书的时候,看到密密麻麻的单词,我就只发怵,没有耐心看完一页。后来在思晴的鼓励和影响下,我也开始慢慢去读英文版,经过一个多月的坚持,终于我也快把《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看完了,我为自己感到骄傲,更要感谢思晴对我的鼓励。

这就是我难忘的同学-钟思晴,她自信、阳光、大度、坚韧、有毅力,我希望我们能成为永远的朋友!

【篇二:我的阅读史】

我十分喜欢看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喜欢的书也不停的更换。

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给我订了《幼儿画报》月刊。因为里面的内容有趣,字多半我都认识,还有里面的图画也十分好看,人物也提起了我的兴趣,每次拿到之后爱不释手,刚拿到一本就看完一本,睡前再让妈妈读两个故事。

上了一二年级,这书就看不过瘾了。一面才几十个字,一下子就看完了,翻都翻着累。那些书就给了妹妹。我又读起了四大名著的青少版和《笨狼的故事》。这些书的一个章节也不长,语言很通俗易懂,还配有彩图,我有空就看,导致有一次失手把一本书掉进了洗脚水里……

又到了三四年级,我开始看四大名著原版和《明朝那些事儿》。虽然原版用的是文言文,但十分好懂、内容更多。不过《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后面的结局太残酷,我只看过一遍。有时热血沸腾,有时暗骂小人,十分精彩。

《明朝那些事儿》揭露了官场的险恶和一个王朝的兴盛衰败,让我感触良多。而且语言幽默,也不觉得非常严肃、古板、无趣,补充了不少历史知识。

现在,我在看《重返狼群》。狼女经过九死一生,把狼儿子送回了狼群,让我感动。书里狼女对狼儿子的真情流露,还有苦中作乐,都让我印象深刻。为了保留小狼格林的野性,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草原,最后还顺带野化了自己。其中有些问题十分深刻,引人沉思。狼女真情把格林养大,格林也回报狼女,让我感动。

我期待着以后会看什么书,那些内容是不是也会让我有不一样的奇遇呢。

【篇三:读西游记有感】

转眼间,我们读《西游记》已经持续了两个星期了,谢老师不惜浪费宝贵的语文课时间来让我们阅读《西游记》原版的书籍,因为原版的书籍有大量的古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会做诗,还让我们增长知识。

当然,原版的《西游记》的好处最大的特点便是有诗了。因为诗可以让原本平淡无奇的故事变得多姿多彩。比如《西游记》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一回中,有一首诗很好:”一天瑞霭光摇曳,五彩祥云飞不绝。白鹤声鸣震九皋,紫芝色秀分千叶。中间现出一尊仙,相貌昂然丰采别,神舞虹霓幌汉霄,腰悬宝箓无生灭。名称赤脚大罗仙,特蟠桃添寿节。”

这首诗写出了赤脚大仙的样子,表达了吴承恩的作诗水平已经和诗人所抗衡,表达了吴承恩对赤脚大仙的详细描写,这便是原著的魅力所在。

《西游记》的第二个好处便是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了。我自从看了原版《西游记》之后,发现看其他的白话文简直是轻而易举,微微一想便可以理解句子中的含义。这还是多亏了“吴老师”的帮助呢!如果不是吴老师创作了《西游记》,那么便不会有我现在的成绩。

所以,这些便是我认为的《西游记》的好处。

【篇四:走在艺术的路上】

下午,拉开房间的窗帘,扬起的灰尘在阳光和空气中弥漫,一缕缕阳光从窗口射进我的房间,射在那年纪比我还大、陪伴我多年的音箱上,射在那从二年级就在我身边、黑色的金属乐谱架上。

拉开笛子包的拉链,当七支笛子依次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愣住了,心里想到了很多:地球自转一次是一天,这七支笛子年纪最小的已经陪着我,与地球自转了三百六十五次了;地球公转一次是一年,年纪最大的那支笛子已经在我的身边,陪着我,与地球公转了六次了,正在转第七次。笛子让我这六年的春夏秋冬变得多姿多彩;这六年的春夏秋冬让我的这七支笛子“身经百战”。托这七支笛子的福,我拿到了我笛子的十级考级证书;托这七支笛子的福,我去到北京参加了一项全国赛事的总决赛,拿到了金奖,并且通过了国家级特长生认证;托笛子的福,我踏进了一中的校门……托笛子的福,我完成了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今天这七支笛子静静地躺在黑色的笛包当中,为了不扔下笛子这项让我遇到许多幸事的特长,我需要练习,我抽出了A调的梆笛。仍然是一节节散发着清香的细竹筒,仍然贴着薄薄的一张膜,但手中似乎拿着六年练习的小小成就,比千斤更重。我要开始练习独奏曲了,最近在老师那学到了《枣园春色》的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运用了颤音、叠音、打音、历音、下滑音等装饰音以模仿鸟叫声,生动地表现了枣园春天百鸟争鸣、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高明先生对枣园春色的喜爱之情。脑海里有这幅画面,带着这幅画面,我端起了笛子,开始吹奏。笛子的声音清脆悦耳,第一乐章吹奏完了,我的爸爸走进房间:“小孩子!乐曲的感情那里去了?作者想表达些什么你清楚吗,”说着,他指指我音箱,又指指我的计算机“上上网,找个原版音乐听听!”我的心中十分不解:“嘿嘿嘿!我吹得至于那么糟糕吗?”爸爸点点头,并亲手打开了我的计算机,按下了音箱的开关,道:“自己听听!对于别的人来说这个不会很糟糕,但你应该挑战原版,甚至比原版演奏得更好。”这一句话深深地刻在我脑子里。我移动鼠标,点开了《枣园春色》的MP3,把音量调到最大。这时,我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枣园当中,鸟儿争先恐后地卖弄着清脆的嗓子,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大师的作品,运用中国古代的两句成语来说就是“登峰造极、炉火纯青”。

听了大师的作品,学到了许许多多,咽了一口口水,学到的仿佛都被吞进了肚子里。我再次端起笛子,继续练习。练完一次之后,我由衷地对自己说:比上次好了一点点!但还是很糟糕……

这时爸爸走进来,说:“挺好,再听听!”

打开音乐。

之后吸收所学到的,端起笛子,继续练习。

这时爸爸走进来,说:“挺好,再听听!”

打开音乐。

之后吸收所学到的,端起笛子,继续练习。

……

如此反复,太阳不再射在音箱上,不再射在谱架上了,不再直射进我的房间里了,探头往窗外看,光的,只有那一抹落日残霞。我将笛子放回笛包里,七支笛子再次静静地躺在那。这个温暖的下午,是我从一岁到现在学到东西最多的几个小时。

笛子对于许许多多的人来说只是一件乐器,对于某类人来说只是一根竹子,但对于我来说,就是我艺术之路上的大巴车,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差不多是十年之前,我爱上的笛子,那时我问我自己,我能继续爱ta十年吗,今天得到了答案——能;今天深深地爱着笛子,我问我自己: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四十年之后、八十年之后、一百年之后、一万年之后……我还会这样爱ta吗?

【篇五:那一抹心痕】

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事都让我们刻骨铭心:有成功和失败,有挫折和教训,但正是它们,让我们学会认真做事、诚实做人。

暑假里的一天上午,妈妈让我去录英语磁带,听了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推三阻四的。我想:反正时间还早,不如再看一会电视吧!当妈妈再次催促时,我仍装作没听见,继续看电视。这时妈妈生气了,快步走到电视机前,一把夺过遥控器,“啪”地一声就把电视机关上了。我只好撅着嘴进了房间。

“咦,录音机呢?”我只好“翻江倒海”地寻找起来。时间又过去了半个小时,我才把录音机从书堆里扒出来。我还没有看清按键就随手一按,开始录音了。很快,课文读完了,我心里得意极了,一蹦一跳地出了房间,直奔电视机而去……可谁知,正是因为我的粗心大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中午妈妈来检查录音时,我才发现录音机中正安安静静地躺着《新概念英语》原版磁带。我的心咯噔了一下,霎时间凉了半截,犹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妈妈按下放音键,果然不出我所料,录音机里传出了我差之又差的录音。妈妈的脸也由晴转阴,眼睛狠狠地瞪着我,好似暴风雨前的“咆哮”。我的脸像火烧的一样,一下子红到了耳根。天啊,原来我没用空白磁带,而是直接在原版磁带上录音了!后果不堪设想。

这虽然是件小事,但可以看出,我学习心不在焉,根本没认真对待。回想一下之前的暑假生活,每天我都在嘻嘻哈哈中度过,除了勉强完成学习任务外就是玩,作业也只图快不图质量。正因为如此,在我完成的作业中才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漏洞,就像洗去了一个又一个的“原版磁带”,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我们的生活不可能不出错,但可以少出错,出小错。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只能是做事时慎之又慎,这样我们才能把损失降到最小。我们的心痕才能被划得少一些,被划得轻一些。

【篇六:碎片化阅读改变了我】

步入中学的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可以让我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逐渐变少,很多兴趣爱好都被迫放弃了。自从今年暑假妈妈向我推荐了百词斩薄荷阅读100天读三本英语原版名著的线上课程,给了我启发,也改变了我的生活。

我并不是个热爱阅读的孩子,天性好动的我,总是定不下心,更别说用整块的时间安静地看书了,一些没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更是抓不住我的心。薄荷阅读的线上课程,把3本书切分成每天的阅读任务,早上用微信推送,有语音和文字的形式,还有每天的单词表以及学习交流群里有阅读老师指导讲解答疑。每天二十分钟的时间,坚持100天就可以完成3本原版名著的阅读。

从暑假开始,我已经读完了《伊索寓言》和《王尔德童话》,现在正在看《格林童话》,刚开始都需要妈妈提醒:“今天的阅读任务还没完成哦!”慢慢地,我养成了习惯,会主动拿出手机,先学习今日单词表,掌握每个单词的用法,然后边听音频边阅读,有复杂难理解的句子会到学习群向老师同学们请教,当天书当天看,有目标有规律,也让我爱上了这种碎片化阅读方式。

每天阅读的时间不固定,但只要有二十分钟左右的闲暇时间,我就会想到要先完成阅读,有时是上学前,有时是临睡前,有时可能是在地铁上或公交车站,不知不觉,我已坚持阅读83天,已阅读51665字,

这种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碎片化阅读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生活,每天唤醒我的不再是闹钟,而是《明朝那些事儿》有声小说,我们在学校里也会利用一些碎片时间来丰富课余生活,例如课间休息时的游戏、午休时的篮球赛、阅览室等。

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让我更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更合理利用好碎片时间,让我们的生活学习变得更丰富多彩。

【篇七:“红学”的发展】

红学,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的代表作《红楼梦》。其中,曹雪芹编写了前八十章,后四十章由程伟元和高鹗整理来的。

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红楼梦》也被改编成了诸多影视剧,但不管是《新红楼梦》还是《话剧·红楼一梦》,自上映以来,都褒贬不一。对于守旧的人来讲,太多人的觉得新编的内容完全是对原版的亵渎。对于年轻的人来讲,曾经古板、不容易懂的内容被改编成了影视剧,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呈现出来,也将原版无法理解的内容删改成现代的内容,所以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青睐的。

对于红楼梦个体来讲,它是一部流传百年的经典文学,文中许多内容都是供后人一一解读的,例如“一个木石前缘,一段红粉姻缘,唱尽了红楼的血泪红尘。荣华富贵的兴盛到颠覆,转眼间的春夏秋冬。”这句话就仿佛概括了整本小说的核心。若是没有认真读的人,也往往体会不到其中的深意。

但是宏观来看,《红楼梦》这部小说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代表作,其中也不免封建社会的旧俗传统,而这些传统是无法在影视剧中更好的表现,而对于原著来说,现在的人也无法更透彻的理解出其中的内涵。

例如,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不仅是旧时代封建社会的抗争者,是一对相爱不能爱的恋人,更是亲人。在现代的法律中,是不可以近亲结婚的。而在旧时,很多大户人家为了财产不流失,为了巩固势力,对于近亲结婚非常提倡,殊不知这是不利于后代发展的。

更多的内容,是无法一一展现的,就红学的发展来说,我个人认为它是需要跟着时代的发展去在保留原著特色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改编,这样不仅可以扩大一个文学的圈子,而且会让更多年轻的伙伴更容易理解。

【篇八:我背木兰诗】

“烦死了,烦死了!”我双手揉着头发,把头发搞得像个马蜂窝。“快点,别磨蹭!背!”“阿爷无大儿,木兰……木兰……就是……那个……”“那个啥?重背!速度!”

这是我上三年级时在爷爷的“胁迫”下背诵《木兰诗》的实况。爷爷是个退休语文老师,我在心中总是暗称他“老迂夫子”。这之前,我已接触了一些古代作品,大多是些绘本、意译本类的。爷爷觉得我读经典该“升级”了,要读原版文了,而且要辅以一定量的背诵。在爷爷的“胁迫”下,我走上了读原版经典的“不归路”,近年来读了《三国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等原版经典。虽然囫囵吞枣的居多,但也从经典中尝到了甜头,获取了不少滋养。

那次“十一黄金周”,叔叔要带我去河南的木兰祠。我想,正好,我把《木兰诗》背得透熟,去木兰祠,应该有一见如故之感吧。

木兰祠历史文化厚重,真让人一饱眼福。一到那儿,我们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叔叔也是读了不少经典的人,他不由自主地吟道:“克敌垂成不受勋,凛然巾帼是将军。”我连忙接道:“一般过客留吟句,绝胜钱塘苏小坟。”走到花木兰雕像前,我爷爷又来了:“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我略加思索答道:“几度思归还把酒,佛云堆上祝明妃。”周围的游客向我们爷孙仨投来赞许的目光。一路上,爷爷叔叔用心观赏,闭而不语,我也舒了一口气。

出了木兰祠大门,突然爷爷和叔叔一齐说道:“唧唧复唧唧……”我不假思索地接了过来:“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但闻女叹息……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一口气背完,周围空气好像沉静了,随即一片叫好声传来,一位老外向我走来,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你是个天才!”我害臊极了。在众人赞赏的言语和目光中,虚荣心得到满足的同时,我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

木兰代父从军,名垂青史。作为炎黄子孙,我决心继承和发扬中国经典文化,像木兰那样,做一个了不起的人!

热门推荐
1奇妙的汉语
2只是突然很想你
3难忘的寒假
4母爱如海
5这就是我
6优秀作文
7四季之美,陶醉你我
8快乐的运动会
9爱的细节
10精彩足球赛
11抢糖果游戏
12校园的西北角
13学会忘记
14这个故事让我明智
15过分的爱
16童年趣事
17生活给我的启示
18生活的味道
19家务的作文
20植物生长观察日记
21
22开满鲜花的路
23爷爷
24触动心灵的力量
25阳光下的温暖
26我这样上网课
27我读懂了你
28校园
29抢米饭风波
30我和孙悟空过一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