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茶盖的作文

【篇一:关于茶的作文】

祖父喜爱茶,是因为茶有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在祖父家,茶分很多种。最为熟悉的是菊花茶,有清火气的作用,菊花泡在水中逐渐绽放,那一股股淡淡的幽香,从花蕊一直漫到花瓣;最为珍贵的是普洱,只得细品,当味蕾接触到茶水的那一刹那,几丝悠闲贯入身体,如同孩子般的天真烂漫;最为喜爱的是罗曼果茶,酸酸甜甜充满口腔,更沁入心脾,使人神清气爽,因其口感像饮料,深受家中晚辈们喜爱。

祖父泡茶的技术可称之为精湛。从茶盏中舀出一勺茶叶,轻抖着挖勺,将茶叶铺满茶壶底部,好似正在画一幅秀美画。缓缓地盖上茶盖,悠悠地摇晃着茶壶,将茶叶充满整个壶中。每当这时祖父总是轻抚着茶壶,眼中充满喜悦,彷佛这个是他的老朋友。将茶盖移开,倒扣在红木桌上,轻柔地拿起茶壶,放在鼻尖前仔细地闻着,倒是能闻出几分清香。将开水倒入茶壶中,茶叶随着飘然而上,又纷然落下,如同树木的四季变化,葱绿的树叶高挂枝头,度过时间无情的洗礼,它们便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又再次盖上茶盖,坚守在茶壶旁,待茶壶冒出缕缕似白纱般的烟气,茶的清香便在这烟气中穿梭而过。

茶,不仅泡得讲究,品尝也是尤为重要。当茶如清泉般从青瓷做的茶壶中流出,流淌入玲珑小巧的茶杯,茶宛若尝尽了历史沧桑。用茶勺(与之前挖勺不同,偏为小巧,且定为木制)抹开茶沫,茶叶在墨绿色的水中,且上,且下像一位穿着百褶裙的娉婷袅娜的姑娘在舞蹈。将茶杯轻放在鼻下,轻嗅。再轻抿一小口茶水,舌尖触碰到几丝苦涩,少选,却回味到那无言的甜,入心。

祖父说:“人生就如一杯茶,经历是艰辛,苦涩的,但,回味却永远都是甜的。”

【篇二:一次正确的选择】

漫漫长夜,伴随我的只有无边的孤独与寂寞。月亮隐了,星星累了,夜蝉也睡了,唯有我仍在这橘灯下孤军奋战。

聆听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细听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们的确很愁,但有谁能比我更愁呢?

在我的世界里没有爱,只有父母那一句句分数的“问候”。

连续的考试失利使我的心情坠入了无尽的深渊。父亲的暴怒,母亲的叹息,使我一再想到了放弃学习。

深夜渐渐向我靠近,可我依旧沉浸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题海中,滑翔在“百病前头万木春”的顿悟中。

我累了,我也真正的很努力了,可这成绩怎么就……草稿纸不知多少次被我的笔尖划破了,心中的愤恨与无奈仿佛都在这一刻聚集在了这张可怜的草稿纸上。

不知过了多久,我听门口传来一阵轻响,我抬起疲惫的头向门口看去。母亲一脸微笑地站在门口,轻声说道:“孩子我给你看点东西,你出来一下”。

我疑惑地走了出去,只见桌子摆着一小盒茶叶与一个玻璃杯。“孩子,你好久没喝茶了吧!以往都是妈妈泡,这次你自己泡一杯!”是啊!我从小就对这茶充满了兴趣,只是因为成绩与学习,使我的心情十分浮躁,哪还有心情去喝啊!

“人生中会有很多选择,这些选择只能依靠自己,喝完这杯茶,告诉我你的选择,”母亲的话适时在我耳边响起。

我用手拿起一小摄茶叶,轻轻向杯中洒去。转而,拿起热水向杯中倒去。茶叶在热水的冲荡下愉快地飞舞,舒展开他们的枝条,自由地飞来飞去。几曾,我也想和它们一样,但现在的我早已没有这种愿望。

端起茶杯,温热阵阵印在了我的手上,也印在了我的心里。揭开茶盖,那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向我鼻翼走来。细抿一口,这茶虽入口苦涩,但也有一股清香弥漫开来。

在喝这杯茶的过程中,我也明白了很多,人生会有苦涩的一段,但也一定会有清香的一段。

一朵花的世界里装着生命美丽的世界。

一滴水的世界里透射出纯洁明彻的世界。

一杯茶的世界里满载着绵绵无期爱的世界。

母亲走了过来,微笑道:“我知道了你的选择。”

我至今都十分感谢母亲,是她让我重新振作,作出那正确的选择。

【篇三:老房子】

那个时雨时晴的古巷,那个飘满回忆的老房子……

青石板路,烟雨古巷。

撑一把伞,独自穿梭于老家小巷中,倏忽,一股淡淡的茶香袭来,一路嗅着茶香寻去,终是在陌生又熟悉的老房子前停下了脚步。

推开一扇老式木门,熟悉的角落,熟悉的茶几,可却缺少了往日的热闹。曾记,微风,细雨,小桥,流水,人家。缠绵的细雨,如丝,如绢,如雾,如烟。街坊领居,都赶来我家院里品茶。

奶奶用她娴熟的技艺。两脚叉开,摆出大家风范。一手这杯,另一手抓茶叶,一把茶叶一咕噜一齐进了杯中,配上热气腾腾的白开水。左手捧着茶杯,右手轻轻压住茶盖,稍微摇晃,那调皮的茶叶在水里打转转儿,盘旋着,等吮着了水,带着“胖肚儿”慢慢下沉,这时满院便溢满了茶香。

平息凝神,静坐,等待一会儿,奶奶便为领居们倒一杯茶,茶香四溢,边品味茶之韵,边欣赏雨之景,又说有笑,其乐融融。我也不禁被这茶香所感染。自己也学着泡杯茶,小小的我踮起脚尖,吃力的拿着茶杯,随意倒一些茶叶,放入水,也左三圈右三圈晃了晃,倒也十分乐趣。奶奶见我细声细语地说:“泡茶,可是有学问的,一洗茶,二醒茶,三冲泡,四赏茶”心里恍然大悟,长“哦!”一声,便跑去茶几那喝茶了。奶奶笑着摇摇头:“小丫头,耐不住性子喽!”嘿嘿,心里不要意思地笑着。

微雨古巷,独自漫步在冗长的雨巷,袅袅茶香沿着墨香古道悄悄绽放,慢慢漾开,与流水一起牵引着我的情思。脑海中回忆着老房子的模样。老房子的砖依旧很青,老房子的风依旧很柔,我依旧在乎老房子的一切,直到永远……

【篇四: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

蜀风蜀韵——老茶馆

古街里大青石铺成的石径弯曲幽深,石径的边缘与墙角的交界处覆盖着一层绿苔;古街两侧分布着宗祠、水井、水槽、晒谷坛,尽头是一处幽静的老茶馆。

路是不平的青石板,坑坑洼洼的,昨夜的雨滴还静静躺在凹凼里。轻轻推开木门,发出“吱——呀”一声,地面扬起的尘灰顷刻消散。茶馆幽暗,唯一的光线来源只是一处小小的窗。光线射在窗边的几把零散的藤椅上。

叫上一壶清茶。

精致小巧的玻璃杯里装着几片嫩绿的茶叶。热水一倒入,随着水蒸汽的消逝,茶叶上下飘动着;几经周旋,有的垂直于杯底,有的横浮在水面上。

时间悄悄流逝,茶香逐渐释放出来,杯中的清水也呈现茶色。小小的唆一口,茶香萦绕在唇齿之中,久久不散。将茶水含在口中,细细打量这来自20世纪初的老茶馆——曲折的廊道、萦回的天井,方砖已被岁月侵蚀了,路面已经龟裂,纹路纷乱。

这时,盖碗茶也端了上来,里面放的是上等的花茶。一位身着汉服的女子走了过来,手上拿的是长嘴壶。壶嘴可达三尺六,为全铜打制。她把茶壶拿在手上,做着各种高难度动作。水柱临空而降,泻入茶碗,翻腾有声;须臾之间,戛然而止,茶水恰与碗口齐平,碗外无一滴水珠,既是一门绝技,又是艺术的享受。长嘴壶不仅用于表演观赏,沸水在经过长嘴时,降低了温度,这样最适合用来泡盖碗茶。

那女子微微一笑,轻轻行了个礼,便抿起红唇翩翩离开了。

盖碗茶的茶盖一般斜放在茶碗中。若要改变茶的浓淡,用茶盖在水面轻轻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通过茶盖改变茶的浓淡,这正是盖碗茶的玄妙之处。

夕阳西下,茶馆已成了一个独立的空间,与外界的喧闹隔绝了。人们在这里沉稳雅致,眉宇之间都体现出优雅。一方水土孕育了巴蜀的茶文化,她犹如蜀地的一颗沉默的心。闲暇时,品一品茶,感受传统,传承文化,让我这样的少年人也悄然沉醉。

黄昏的光洒入茶馆,收音机中的川剧仍在悠扬,雅静的生活从未被喧嚣打乱……

【篇五:闽南茶文化】

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地方,都有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习俗串通和宗教信仰,而闽南,更是有着自己传统的文化。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闽南的茶文化。

古人曾说:“若能杯酒比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在闽南,人们一般都都喜欢品“铁观音”,“铁观音”正如青橄榄,入口略些苦涩,但这苦涩中以蕴藏着丝丝甘甜,一口下肚后,肠胃顿时清爽起来,仿佛被清洗得干干净净,这一系列的甘甜,怎能不叫人回味无穷?

别光说茶,懂得择茶、泡茶、品茶也是极关键的,瞧,机会来了,有一回,爸爸准备去一个好朋友家泡茶,而且那朋友还是懂茶之人,我顿时兴奋得一蹦三尺高,争先恐后地说要跟去,这些天我一直在阅读有关“茶”的书籍,对那些文章早已感到倦怠,倒不如真真切切地用舌头“阅读”呢!

到了叔叔家开始泡上好的“铁观音”王叔叔就边烧开水边给我们讲述泡茶的程序。“首先,把茶叶倒入烫洗过后的茶具,用几勺沸水烫洗一下,把茶身上沾的灰尘冲刷掉。”说着,王叔叔就真的把茶叶烫洗了一遍,然后再把茶具倒满沸水,本来蜷缩的茶叶缓缓地舒展开来,仿佛刚出浴的少女。

王叔叔接着说:“斟茶也是大有讲究的”,随后他合上了茶盖,用食指轻轻抵信茶盖,并九十度翻转。“泡茶过程可以轻轻晃动茶水,使茶叶的甘冽能更好地散布开来。”

约莫这样过了三分钟,王叔叔才将茶具里的茶筛选后倒入每个人的杯中,我不由自主地闻了闻“铁观音”的清香,并抿了一小口,真是如书上所说的“若能杯酒比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

这次经历让我见识到了闽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我们闽南人不正如“铁观音”一般勤奋努力,吃苦耐劳,敢爱敢拼吗?闽南人将这种茶的精髓与精神融入到自已的生活中去,无疑是中国丰富茶文化里一朵灿烂的奇葩。

【篇六:交通茶馆】

这是一间老旧的屋棚,弥漫着茶香,这里是重庆黄桷坪的“交通茶馆”。

入口是量个狭小的通道,人挤我,我挤人,好不容易挤了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家破旧的屋棚。没错,这里就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交通茶馆。

行走课堂,文字之路

据说,这茶馆在很久以前曾面临倒闭,但得到了一位川美教授的资助,得以保留了下来。渐渐的,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来光顾这家茶馆,茶馆也由于古老的特色变得十分有名气了,每天都有很多的客人。

拥有百年历史的茶馆,破旧不堪,水泥墙面布满污渍涂鸦,水泥脱落的地方已能看到青砖。地面青灰,满地烟头口水,房顶的房梁上铺了几块石棉瓦楞,看起来摇摇欲坠。但这破败,并不影响人们喝茶,馆内嘈杂,声音起伏不断。人们有的喝茶、打牌、拍照,有的聊天、玩儿手机。虽处处可听到豪放的笑声,但茶倌却不同于茶客,忙得不亦乐乎。茶房嘈杂不堪,茶倌分工明确,以至工作不会混乱,这也是茶馆的特色之一。

行走课堂,文字之路

我的茶上桌了,送茶人小心翼翼地把茶放到桌上。我轻轻揭开茶盖,热气扑向我的脸。热气腾腾的红茶底部漆黑,表面边沿是一层淡淡的红色。清新的香气灌入我的鼻子,这股沁人心脾的气味引诱我喝了一口,淡淡的苦味溢入舌尖,随即就是甜味和香味。

“嘿,服务员!”不知谁叫道,“我的茶呢?”

端茶的小伙子在桌子间穿梭,应道:“唉!来了!”由于拥挤,桌子之前摆得很挤,但茶倌还是用最快的速度送茶。他们为客人讲解茶托、茶杯和茶盖,以及如何喝茶,服务到位。

说到我们喝茶的桌子,这也是一个“古董”。它是由木板钉成,木板间缝隙很大,方便让打翻的茶水流下去。

行走课堂,文字之路

这里喝茶的本地人已经很少了,但我却在角落里听到了地道的重庆话:“三带一,有人要没?”

“炸!”

“要不起!”

……

这样的声音不时响起,原来是一群坐在角落打牌的爷爷。他们脸上笑容绽放,看得出他们很高兴。那个皮肤黝黑、个子不高、尖耳猴鳃、面色蜡黄的老板也和他们有说有笑,看来他们都是本地人,还是茶馆的常客。

行走课堂,文字之路

因为最开始资助茶馆的是一位川美教授,所以自然也有很多绘画者过来写生。他们的画中记录了人们在茶馆做的事情,也记录了百姓们淳朴的笑容。可能因为这些画太过珍贵,有人专门收拾出了一个房间来摆放、展示它们。

我从这些画,也从重庆的这交通茶馆中,看见了几十甚至百年前人们的生活,感受到了人们的质朴和快乐……

【篇七:碧螺春】

“入淮清洛见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高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

每次回到老家,推开那扇陈旧的,被风吹动偶尔还会发出“吱呀”声音的木门,映入眼帘的总会是弥散着淡淡雾气的茶盏,摆放在同样老朽的木桌上,然后坐在桌边的老人总是和蔼地笑着道一句“回来了啊,回来就好。”不同于其他人那般热烈激动地握手或开怀大笑着拥抱,相互嘘寒问暖。他就如同他手边的那盏茶一般的安然,静若远山,却又犹自带着不温不火暖人心脾的热度,没来由的让久经路途颠簸的心中缓缓漫入宁静。因为不知道是什么辈分关系,所以只能就着岁数叫一声“爷爷”。

拉开一旁的藤椅,同样也坐到了桌旁边,爷爷从一旁拿出一套紫砂茶具,静静地开始泡茶,从洗茶开始,每一步都细致入微,动作如同行云流水,茶杯缘和茶盖的咬合声如同古时高楼亭台屋角挂着的玲珑清脆之声,而水入茶盏回转上升的音色,却又好似还混杂着隔着时空传来的品茶人的细言碎语,同样传递过来的还有古时人们心中的那份闲适。

爷爷泡好了茶,伸手递给了我一杯,我接过,入手的茶杯,触感细腻,默默地泯了一小口,透到舌尖的苦涩让人不禁缩了缩舌头,尝惯了大鱼到肉,酸甜和辛辣的舌头,自以为已是“久经风雨”,就算是再吃之乎于川蜀辣椒也能够经受得住刺激的舌头,竟没能忍受住这一点小小的苦涩。但过了片刻,那咽下去的苦涩却变成了清香,在口中千回百转,禁不住又咂了咂嘴,品味这份清香,桌旁的爷爷也同样呷了一口茶,然后用茶盖轻轻地拨弄着杯中浮起的茶叶“雨后新笋刚出地时间的碧螺春,温到和掌心相差无几的温度,尝一尝,这可是最好的味道。”然后他又继续讲起那时在茶楼听戏时,在众人口中津津乐道的佳话。不知为什么,静静地听着这样悠闲的话语,莫名的心中升起似乎遗忘了许久的倦意,不禁意间看见窗外斑驳的树影中摇曳的艳红的海棠花,记起它还有个别名叫“解语花”,恍然之间,仿佛眼前浮现出戏子那婀娜的身段,鸦鬓一朵海棠花,用婉转的唱腔诉着或欢喜或悲凉的故事。都说“海堂偏入梦”是不是在浮华谢尽的夜晚,这些故事又会随着那朵盛开的海棠花,在人们的睡梦中重现?

在慢慢扩散的倦意里,缓缓的松开了一直紧绷着的弦,或许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胃一样,不论五味杂陈的咽下所谓的“玉盘珍羞”,到头来不过劳苦了自己,麻痹了自己。为什么不好好的安定下来,品一品清闲的味道。

正所谓“人间有味是清欢”。

热门推荐
1感悟
2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3成熟的标志是有责任感
4游关山
5竟班长演讲稿
6公交车上的“变形记”
7生活中的碎片化
8意外的遇见
9老师夸我真能干
10采蘑菇
11我长大了
12我爱关心我的妈妈
13就是这么简单
14我选择了诚实
15读《父与子》有感
16期待下一次
17写一个场景运动会
18保卫家园
19路灯的一天
20读完一本书的时间
21难忘的元宵节
22牵牛花
23难忘的跳绳比赛
24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25个子矮的烦恼
26下雪了
27品茶
28参观岭南印象园
29童年的小伙伴
30开学感受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