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东坞山的作文

【篇一:陶泥之旅】

出发喽!出发喽!在欢声笑语中,我们踏着轻盈的步子和迫不及待的心情走上了大巴车。

没过多久就到了东坞山,我来到了陶泥馆,“哇!好多陶瓷瓦罐啊!”伙伴们异口同声的说道。空气里还飘着一股艺术的味道。

接着由陶艺馆的杨师傅示范讲解了制作陶泥作品的全过程。待我们做了,我看着小伙伴们一个个的顺利完成了各自的美作;我在想,我到底要做什么呢?有了,就做葫芦吧!好紧张啊!终于轮到我了,我提心吊胆的坐到了椅子上启动了开关,只见转盘迅速的转动了起来。我先按杨师傅教的方法,把手浸湿,然后手轻轻地有力度地扶着陶泥,制作起葫芦的底部。要开始拉长陶泥了,可是不知怎么的,只要我一拉,陶泥就断开,它好像很不听我的使唤,怎么都完成不了这个动作,最后只有请教杨师傅帮忙了,只见他三下两下的就完成了。接着换我开始做葫芦的上半个圆,我再次用双手轻轻地抱着它转啊转啊!直到它变得光滑圆润为止。我的葫芦美作也完成了,杨师傅说:“还真有那么点样!”听杨师傅的赞美,心里自然美滋滋的了!做陶泥真有意思。不仅知道陶艺是一门艺术,也让我在这次活动中亲身体验了一把!还认识了好多伙伴,在这次的活动中,收获多多!

【篇二:舌尖上的富阳——东坞山豆腐皮】

受降镇东坞山村人世世代代经营着豆腐皮生意,据说有1300多年历史。东坞山豆腐皮是富阳的汉族传统豆制品。东坞山水质独特,再加上技艺与众不同,所以制作出来的豆腐皮薄如蝉翼,分量极轻,落水不糊、外形美观,味道鲜美。因产于浙江省富阳区受降乡东坞村而得名,在浙江、上海、江苏一带,尤在佛教界中久负盛名。产地古时有九庵十三寺,佛教兴盛,山民多制作豆腐皮供僧尼食用,由于产品品质优异及寺院相互传播,东坞山豆腐皮名气愈著,供应范围扩展至杭州、宁波、上海、苏州各大寺院,明代被列为贡品。

听着东坞山豆腐皮悠久的历史,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东坞参观山豆府皮的制作过程。进了东坞山村,我们先来到一家手工制作豆腐皮厂。刚走进去,便看见一张张薄如蝉翼的豆腐皮悬挂在头顶,上面还粘着两根吸管,听工作人员说是为了烘干时不让豆腐皮缩小。正在这时,一个工作人员又将一张豆腐皮挂上去。我来到锅前,只见热豆浆上慢慢出现一层薄膜,工作人员一手拿着小棒,一手拿着细细的竹签,他先小心意意地将竹签伸入薄膜下面,挑上来,挂在小棒上,然后用竹签轻轻地刮去粘在上面的豆浆,粘上吸管,最后挂在一根大麻绳上。等豆腐皮上的热气散发完,一位阿姨把这些豆腐皮推入烘箱里烘干。

随着科技的发展,东坞山村里有了一家机器制作豆腐皮的工厂。我和同学们来到制作豆腐皮的车间,一股热气迎面扑来。一排排巨大的机器正在工作,我好奇地凑过去,只见豆浆从一根根管子里源源不断地流出,进入一个长方形的大铁锅,不一会儿,豆浆上便结了一层薄膜,这层薄膜通过履带的转动进入一个烘烤箱里,再从烘烤箱另一个口子出来。工作人员按照固定的长度用小刀把它截断,然后整齐地叠在一起。看着工作人员熟练的动作,我也拿起小刀来试试。我们来到豆腐皮食品车间,看到阿姨们正在做素烧饿。一说到吃的,我们可来劲了,洗了手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品尝素烧饿。嗯,味道真不错,滑而不腻,很有嚼劲。阿姨说:“豆腐皮还能做出许多美味,素牛肉、万里香、干炸响铃、素卷……馋得我们口水直流。

从工厂出来,顺着东坞山的村道,不一会儿来到东坞山先人走过的大洋坞古道,这是他们到杭州唯一的通道,以前没有车的时候东坞山人就是通过这条千年古道步行三、四十公里路将制作好的豆腐皮运到杭州各个餐馆和寺院里,再从杭州买黄豆回来。走走大洋古道,静谧的山林鸟鸣悠长,我真佩服东坞山先人。

东坞山豆腐皮真是富阳的一大特产,它不仅色、香、味俱全,还有助于身体健康呢!

【篇三:走读东坞山】

五一劳动节上午,我们在盛老师的带领下,坐着大巴车从秦望广场出发,来到了鸟语花香的东坞山,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走读活动,今天我们要体验如何制作陶瓷作品,心里很是期待!

我们先到了茂华工贸有限公司的展厅,分好小组后,我们跟着一位阿姨来到了二楼,去画想要做什么样罐子。我想画一个葫芦样子的陶罐,我就手拿铅笔一笔一画的把想的罐子画下来,铅笔稿完成后,我用记号笔描好,再用丰富的颜色把罐子涂上美丽的色彩,我的草样就完成了。

画好罐子后,我们下了楼要准备制作下一步了,我们要把画好的罐子外形,用陶泥做起来。排了一会儿队,终于轮到我了,我先拿了一些陶泥放在旋转盘上,我先用手打造出葫芦样子下面的大圆形,在民间陶艺大师周老师的帮忙和指点下,下面的大圆形很快就做好了。要做上面的小圆形了,我用手慢慢的把陶泥先做成尖着的花瓶样子。再用手往中间的地方,让陶泥在中间往里凹进去,把上下两个圆用手慢慢让尖着的变圆。周老师教我怎么把瓶口放大放小。陶泥在周老师的手下,好像一个乖小孩可以随便把瓶口放大缩小。后来,我把瓶口调到合适大小后,再把陶泥拿下了,一件艺术品就完成了。

走读东坞山,让我知道了如何制作陶瓷品的整个过程,体会到了艺术在陶瓷作品中的美丽展现!

【篇四:东坞山之行】

说到东坞山,大家都很熟悉吧,那里最有名的就是豆腐皮。可我们这次去东坞山却另有目的—那就是学做陶艺哟!

一大早,我们便坐着大巴车,随着凉爽的风来到了东坞山。盛老师先把我们这些队员们分成了9组,随后我们便跟着“组长”走到了制作陶艺的基地。我看到杭州茂华工贸有限公司的杨师傅正站在那儿等着我们呢。之后,杨师傅就给我们介绍和示范了制作陶艺的过程,接下来就是我们这些“徒弟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我看到哥哥、姐姐们经过杨师傅的指点,不一会儿就把他们的作品呈现了出来。有的瘦瘦的,长长的,像个苗条的小姑娘;有的胖胖的,矮矮的,像个大胖子;有的上面小下面大,像个宝葫芦,真是奇形怪状,千姿百态啊!

轮到我上场了,“我要做个独一无二的!”我自言自语道。杨师傅帮我调整了转盘,我激动不已的坐上了凳子,学着杨师傅的样子做了起来:两只手我先沾了一点水,再四个手指夹紧,两个大拇指独个的轻轻放在陶泥上,试图把陶泥拉长,拉高;接着,我再用两个大指按在陶泥的中间,就这样瓶口就慢慢地突显出来。可是,边缘变得越来越粗的,一点儿也不好看,我真想放弃算了。这时,杨师傅走过来,和颜悦色的对我说:“慢慢来,不要急,食指和大拇指应该放在边缘的地方。”我照着杨师傅的说法又鼓起勇气做了起来,果然,边缘越来越细,渐渐的整个瓶子也变得漂亮起来。最后,我将整个瓶子修整了一下,小心翼翼的把它取了下来,终于完成了我的作品,而我心中的大石头也终于落了下来。

“嗯,不错不错!”杨师傅对着我说。我听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一眨眼的功夫,此次的东坞山之行就要接近尾声了,大家依依不舍地坐上了大巴车。不过,我还是很开心的,通过制作陶艺的过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每一件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能轻意放弃!

【篇五:探访陶瓷的奥秘】

我透过车窗向外看去,此时,我们正处一个小山丘上。来的路并不平坦,过往的车辆除了我们一队,几乎没有。这地方,俨然是一副与世隔绝的模样。

“不会陶瓷大师们都在这个地方吧?”我一边嘟囔着一边向那一排房子走去。当我走进去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大的小的,瓶状罐状的,在地上、桌上整齐地排列着。大的瓶子比我还高,小的罐子也比我的头大一圈。最让人震憾的,是这些陶坯一排排一列列,整齐的像阅兵的仪仗队,个个威风凛凛!

我们迫不及待地跑进去。只见一个老爷爷做在一个机器前,用双手捏着一团白白的东西。而那团东西在机器上飞快地转动。这个老爷爷看起来已年过五旬,仍精神抖擞,红光满面。看见我们过来了,老爷爷脸上绽开了几朵灿烂的花。他把那团白色的陶泥放在机器上,双手熟练地捏出一个长筒形状。接着老爷爷把长筒敞开的“大嘴”收了收,一个瓶子出现在了我们面前。大家不禁啧啧称奇。

看完大师操作,接下来便是“小鬼”出马啦!首先,我们来到二楼画了自己想做的东西的外形和花纹,并上了色,才开始动手制作。

我先把那一团泥中间打个孔,再把慢慢扩大开来。糟糕,似乎陶泥要倒了。这时,“救星”老爷爷终于到了,立刻把小东西补救回来,我也抹了把汗。虽然由于时间问题,来不及上色,有点小遗憾!我却觉得乐趣无穷。

这次探访之旅,走进了神秘的东坞山陶瓷,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望着逐渐远去的白色,我在心中默念道:“再见,东坞山!再见,魅力无限的陶瓷!”

热门推荐
1手机迷
2故都的秋
3五一劳动节作文
4我喜欢生活
5迷人的秋天
6春之景
7海边遐思
8妈妈,您辛苦了
9他让我如此美丽
10此心永恒
11真人CS活动体验
12令我惭愧的事
13关于错别字的作文
14
15春日江南
16结就是力量
17暖冬
18忙碌的身影
19我爱故乡
20我想长大
21爱与不爱
22海市蜃楼读后感
23压岁钱的故事
24奇怪的电话铃声
25找春天
26珍藏一路春光
27我最喜欢的小动物
28在图中与在途中
29游迪士尼乐园
30真实的自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