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难以逾越的文化鸿沟】
从开元盛世的唐朝到丧权辱国的清朝,我们经历了民族史上的大起大落。时至今日,中国以一种高傲的姿态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不断进步和发展,重现了昔日的辉煌,但是在这耀眼的光芒下依然隐藏着可怕的顽疾。
众所周知,中国以“世界工厂”的美名享誉世界,但说到底,我们不过是西方强国的生产工具,“中国制造”这四个字就像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横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中国制造”蜕变为“中国创造”是中国发展的必要阶段,也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艰苦从何而来?我认为原因在于我们虽然知识丰富,却精神贫瘠,我们只是知识的学习者,而不是的创造者,总而言之,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我们的文化境界不如西方国家。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究其根源,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境界落后的原因。
古代封建腐朽的专制制度是阻碍文化精神境界提升的重要原因。不可否认,中国的古文化确实带来过辉煌的时刻,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凡事有利必有弊,封建落后的专制制度在维护国家安定的同时,也在钳制着人们的思想。“王权为尊,天赋皇权”的封建理论封锁了人们的思想空间,愚昧的八股取士更使文人贤士的思想固定在一个固有的模式中,没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也没有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优雅,文化沦为谋取功名利益的工具,高尚的精神情操也不复存在,像范仲淹和屈原这样才华横溢的爱国如己的文人贤士也无一不被在这种制度下得志的小人和昏庸国君残害致死。至此,中国的精神文化的萌芽被扼杀在摇篮里。
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文化的进步及其境界的提升。假如当初我们没有把自己“圈养”起来,而是积极努力的去提高自己,还会不会有南京大屠杀那样的惨剧,当残暴的侵略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时,我们还会不会只是一味的恐惧和退让,如果我们的心里有着自由的方向,如果我们有着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我相信,中国的历史上绝不会出现那血腥屈辱的一幕。
反观西方国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自由贸易以及民主的政治制度,一切的一切都丰富充实了他们的文化,他们向往自由,追求梦想,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在他们心中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那是人类灵魂的基石是促使人类进步的潜在力量,他们具有这种文化境界,这是我们所不具备的。
不同的文化境界造就了不同的处事方式和态度。说到这里,我想起一则故事,两人含冤入狱,后来案件平反,两人又双双被释放,不同的是,两人中的外国籍男子一出狱便毅然决然的将当地法院告上了高级法院,要求赔偿损失并公开道歉,恢复自己的名义,而另一位“朴实”的中国农民却是在次日便敲锣打鼓的送去了一面锦旗,其反差之大不禁令人愕然。不得不说,在看到这则故事时,我的心情很复杂,在其中,我看到国人的思想已经麻木了,服从已成了习惯,如果我们连人权和尊严都能遗忘,又如何来提高我们的文化境界呢?
文化境界的进步在于精神追求的提高,如果我们能在精神文化上开辟出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域,那么我相信,中国将真正成为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
【篇二:话说诚信】
诚信,乃做事之本,做人之根。“人无信而不立”,可见,诚信在生活中是何等重要!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而得人心,最基本的就是讲诚信。
当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竟烽火戏诸侯,使得各路诸侯都怀恨在心。幽王不顾他们的感受,一次又一次地戏弄诸侯。渐渐地,各路诸侯都不再信任他。当申候和戎族起兵叛乱时,他再去点起烽火求救,已是无用。诸侯们以为幽王又在戏弄他们,便按兵不动。幽王也因他的失信而惨死申候利刃之下。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无异于自绝其命,也断送了周朝前程,导致周王室从此名存实亡,连最弱小的韩国都看不起周王室。这一切的根源不就是周幽王以及之后的多位国君昏庸、不诚信所致吗?
再转念一想,当年刘皇叔如何能建得蜀汉基业?不也是因为有诚信吗?刘备听取诸葛亮的建议,“南联孙权,北拒曹操”,“亲贤臣,远小人”。他不仅仅有一统天下之志,更因为他的诚信,使得许多贤士都聚集到他的麾下,使得蜀汉前期国力昌盛,在中原大地上占得一席之地。
如果周幽王励精图治,没有做“烽火戏诸侯”这等荒唐之事,那周王室或可再昌盛个几十年。如果刘备得到了如此多的贤士却没去重用他们,那蜀汉政权又会存在几时?这一切命运的背后,都蕴藏着两个字,不是“天命”,而是“诚信”。
在这21世纪,诚信仍然是如此重要,做任何事,都要本着这两个字,不只是表于言语,而是要付诸行动,融入内心。可以说,有诚信走遍天下,无诚信举步维艰。
【篇三:谏逐客书】
古往今来,要想实现富国强兵,匡扶伟业,重用客卿贤士,罗揽天下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始皇对“郑国渠”事件耿耿于怀下令驱逐客卿,引得朝臣非议,人心惶惶。如果失去了贤士人才,那国家强大就失去了根脉,要想统一大业便如痴人说梦,因此我认为逐客实非明智之举。
若要远扬国威,加强国立,定要亲贤臣用贤士。
昔日秦穆公招贤纳士,西得由余,东取百里,启蹇叔、用邳、公孙;因而并过二十,称霸西戎。由此可见,客卿功劳之大,正是因为穆公用人不疑,求取贤才的正确方法,才为秦国的实力打下坚实基础,树立了秦国的国威。
纵观历代,秦的几位君主重用客卿贤才的举措未曾断代,孝公用商君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惠王纳张仪之计扩展了疆城版图;昭王举用范雎,巩固了王室权利,凡此种种,使秦成帝国霸业。之所以能够如此,归根溯源,还是由于卿士之贤,功不可没。
如果不是本土之民,既有贤能却也要驱逐的话,又是什么道理呢?秦不盛产珠玉宝石,乐理之道也不够精深………。秦王嬴政却不注重,只顾美好声色,夜光宝石、灵鼍之鼓入秦宫,郑、卫之女充秦殿;只满足个人所需而不顾国之所需,重声色人轻人民,是不能够治理好天下的。
因此,想要使天下太平,国运昌盛,就应该重用客卿。
正如高大的泰山不拒绝土壤,宽广的河海不遗弃细流一样,称王制霸的人,也不应该抛弃民众,由此才能彰显德行。三王五帝只所以能够无敌的原因,不就是因为他们不分土地的东西南北,不论百姓的异国它邦吗?因此,国家一年四季富裕美好而天地鬼神降赐福运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君主亲贤士用贤臣啊!
以上看来,做为君主,要想实现富国强兵,匡复大业,使国运昌顺,百姓和乐,就应该重用客卿,罗揽天下人才。人不能凭个人喜好,随心所欲,如果驱逐客卿,一旦为它国所用,则不但引起客卿们的怨愤,更会增强别国的实力,对我国造成威胁,这样就使国家的命运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随时有可能面临危险。
因此,希望始皇收回成命,改变自己的意见,重新启用贤士,以振国威,强国力,富天下,使之霸业能够得以千秋万代的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