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语文我想对你说】
翻开语文课本,仿佛踏上了一次奇妙的旅程。无数次的翻阅,让我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你。语文,我想悄悄告诉你。
刚刚步入学习的大门,就被你的神秘所吸引。在语文中,我畅游名著的海洋,被鲁迅的爱国之情所感动,体会朱德对母亲的怀念,与朱自清先生共同欣赏春的多姿多彩。
在《让红星照耀中国》里与众多历史人物共读,随《海底两万里》遨游世界各地。一篇篇名著,犹如一缕缕清风,拂去我心灵上的尘埃。
在语文中,我感受着古典诗文的灵韵。在三峡间感受山水之美,体会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爱国情怀。感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凉。
在诗歌的学习中,我体会着作者的情感,感受着山水风景的优美,仿佛经历着一次次心灵的洗礼。
这八年来,因为有了语文的陪伴,让我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以后的旅程中,语文将和我共同走过一段又一段精彩的时光。
【篇二:与书相伴】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书籍是我从小心灵的殿堂、思想的驿站。
阳光透过我的窗前,在被风儿吹动的书页上,洒下星星点点的光斑,我抬起迷茫的眼。天,碧空如洗。我不禁感慨:读书如登高一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得越高,望得越远。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弟子规》便是我的第一本启蒙书籍。它,三字一句,将我领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之中。随后,牙牙学语的我,便摇头晃脑地读起了《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逐渐的,童话又将我领入另一个世界。那善良但饱受虐待的灰姑娘,那美丽又纯洁的白雪公主,那在冰天雪地中无助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使我充满了幻想,让我的内心变得如春花般一样美好。那一本本好书,让我的童年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带着对阅读浓浓的兴趣,我如蜜蜂一样,向更多的书籍博采众长。读诗词歌赋,让我更多了一份文学品味。我从李清照笔下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中感受她那份少女独有的灵韵、调皮;从以唐宋八大家为首的韩愈笔下“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中我领略到了春雪那份清丽之感。徜徉在诗词歌赋的世界中,我的生命也浸满了芬芳。
剪一缕最暖的落日余晖,捧一本最爱的金典书籍,坐在窗前,独享这份时光。
与书相伴,让我的生命春暖花开!
【篇三:那一片山水】
有一片山水,虽不如壮丽山河的气势磅礴,风光旖旎,却也有自己的一番风韵,动人清秀。
——题记
奶奶家后山有一片竹林。
说是竹林,倒也不为过,只是其中,既有竹叶沙沙作响,溪水淙淙,还有古树屹立其中,花香四溢。
每次回到奶奶家,下午我基本上都是在这里度过。这片竹林,承载了我太多回忆,它陪我看过了四季,走过了童年。
现在,我又只身一人来到了这里,坐在那块大青石上,后面是那一条小涧,涧里的水常年流动不息,清澈的就如少女眸子里的清纯。倒映着那湛蓝的天,墨绿的叶。
起风了,现在的风还有些微凉,我不由得缩了缩脖子。回首一望,啊,败叶残花顺着水流淌下,纵使已是败叶残花,但伴着水流,竟也显出一番灵韵,朴实,自然。我不由得探下身去,清水从指尖滑过,我拈起一片花瓣,将水轻轻拭去,拿至光处,鲜嫩的粉色在光下娇艳动人,甚至不难看出绽放时的美丽。我将花瓣夹在书页中,合上书,站起身来,漫步于竹林之中。
竹叶伴风沙沙作响,流水与之应和,奏出大自然的天籁。再美的文字也不能写出它的灵动啊!我静静地听着,这声音轻轻的,娓娓道来中又夹着一丝愁绪,听着听着,沉迷其中,心绪散尽,烦恼尽失。风停了,竹林又恢复宁静,偶尔传来的一声鸟鸣,有些单调和孤独。我睁开眼,看了看四周,竹子的绿,清新养眼,是一种很有深意的水墨绿。竹林中筛漏的阳光,给阴暗的竹林带来一抹光亮,不仅不刺眼,反倒是柔和不少,暖色调的光,让人心里明亮了不少。在高大的竹子周围,有很多不知名的野花,小小的,散落在竹子四周,淡蓝如烟,虽不易察觉,却又是这幅画卷中不可缺少的点缀……深沉的绿,明亮的黄,淡雅的蓝……我虽不能把竹林中的各种色彩尽收眼底,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便已足够。
那一片山水,有承载我的记忆的这些那些,有带来我欢乐的这些那些,更有给我自由的这一片天地。它,给我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山水的价值。
那一片山水,虽不如桂林山水清秀美丽,更不如祖国大好河山的气势恢宏。但它,有自己独特的一份灵韵和气质,更有让我沉醉其中的美丽所在!
【篇四:我的老师】
老师是园丁,每天辛勤地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希望我们快快成长……老师们的一言一行都令我们崇拜,是她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老师们就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我们,让我们不再害怕。
我庆幸,我遇了这样一位好老师。
她,姓郝。郝老师有一头乌秀丽的长发,常扎成一个麻花,看上去干争利落,简单又透出独特的魅力。而她,让我感触最多的是那双有灵韵的眼睛。
我们之间,不缺乏眼神的文流。高兴时她眼中闪烁的喜说,我看在里,想让她永远保住这张笑险。
当她生气失望时,我仿佛在她的眼中看到了了希望的火苗一下被扑灭了,我多么希望老师眼中那希望的火苗重新被点燃。
那次,我考试考得不好,被郝老师叫到办公室“做客”。一到办公室,我的身上就像压上了一座山,压得我面颊通红。老师还没说什么,我那不争气的眼泪便滑了下来。我以为老师会狠狠批评我一通,不禁双腿打颤。郝老师走了过来,轻轻地拍了拍我说:“别哭了,失败是成功之母。下次努力就好!”我睁大眼,擦干泪,想:郝老师没有骂我,她是在安慰我吗?我又看了看老师的眼睛,我在她的眼睛里看到了安慰,也看到了失望。郝老师皱了皱眉,盯着我说:“别哭了。记住,要做最好的自己!”“嗯!”我点了点头,攥紧了拳头,在心里喊了一声“加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郝老师,谢谢您让我自信起来。你的安慰和鼓励,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美好的种子!
【篇五:我的伙伴】
我是从大班就认识她的,从那么稚气的一个娃娃,到现在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孩。鄂伦雪儿和我认识,快七年了。
那时的她一脸稚气,可爱极了。对初次见面的印象不是很深,只记得她很白,白的像雪,正应了她的名字——雪儿。她的脸不仅白,还泛着微微的粉红,像桃花一样,美极了。
她的眼睛也极具特色,虽然不大,但炯炯有神,似圆圆的玻璃球,亮亮的水银珠,也如两潭深深的碧水,又如清澈见底的小溪。总之,像小鹿一样,一笑就眯成了一条缝,腮间露出一对小酒涡。每当她笑的时候,感觉整个天都明亮了起来。她一笑,整个心都酥了。
依稀记得,她不怎么生气,即使是生气,顶多一两分钟就好了。她生起气来的模样也很可爱,嘟着小嘴。一副谁也不理的模样。每当她生起气来,我都会使劲盯着她的眼睛,很快,她便会“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七年过去,我们都长大了,但她,好像眼睛和酒窝都没有变。她仍然有一双晶亮的眸子,灿若繁星,不知她想到了什么,对着自己兴奋的一笑,眼睛弯的象月牙儿一样,仿佛那灵韵也溢了出来。她就象一束满天星,淡蓝色的花瓣散发着独特的芬芳,繁星点点惹来一片春色。
记得前些日子,她来我们家学习,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有礼貌地轻轻叩了叩门,进门后,还不忘用清脆的声音和我爸妈打招呼“叔叔阿姨好!”。说罢便蹲下来,轻轻脱下鞋,又轻轻地摆放整齐,连脱下外套也轻轻的,一派淑女的味道。妈妈给我们讲完课,她拿起笔,便写了起来,抬眸望去,倒不似她平日里的风范,恍惚间有种利落的洒脱镌刻在字里行件,很有股子别致的味道,一钩一划,清隽有力。
她恰好面对窗户坐在,午后的阳光射到她圆圆的脸上,使她的脸颊更加红润;她拿笔的手托着腮,张大的眼眶里,晶亮的眸子缓缓游动着。妈妈说:“你看人家,多淑女,在看你,整天一副女汉子的模样”话虽这么说,但我早已从她调皮的眼神里看出了真相,我望向她,她果然在笑,腮间,一对酒窝荡漾。
【篇六:诗中情】
在手握笔杆之前,我们就已张口便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即便半点不懂此为何意,却可以倒背如流。启蒙之初,我与诗词就有了丝丝缕缕的联系,那时不解诗中深意,只觉顺口就那么记忆下来,至今不忘。
与诗词的邂逅自有一种内在的灵韵在策动。从小小的糯米团子般的孩童到现在几近成年,诗词不再是学习讲话的途径,而是融入我灵魂的一段甚至是很多段感情。
每首诗词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关乎爱情、友情、亲情、思念、哀痛或者别的什么,诗人或词人将心中涌动的情思倾泻在宣纸上,自笔尖流淌而出。
《诗经》曾是经人民口耳相传的民歌,后代集结成册,才有了今日的《诗经》。它的每一篇几乎都在讲男女恋情,那是最真挚、最淳朴也是最初的爱情。“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没有名利华美的修饰,简洁甚至普通的场景,一见钟情的美好。平白的语言,却勾勒出那一瞬间的惊艳,抬手间就遇见了爱情,于桃花飘零、落英缤纷的映衬之下,温柔了女子的岁月、男子的时光。《诗经》中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凄美承诺,有“臻首峨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绝世美人,有“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深切思念。悲剧和喜剧都是爱情,平凡的情感随诗歌一起越过千古,经久不衰。
唐诗宋词诗中华文化自开始以来千年的积淀。李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笑世人浅薄愚昧,亦讽自己怀才不遇;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他心系天下,心忧天下,希望能够护佑天下寒门学子;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叶扁舟,载不动的是泪,是愁,是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切心哀痛;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难忘昔时昔日与亡妻共谱琴瑟,生死阻隔了他们的爱情,却无法割断他们的爱情。不论举杯高歌,抑或低吟浅唱,一字一词都熔铸了诗人词家的浓情深意。
自远古民谣到唐诗宋词元曲,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形式在变,语言在变,文字在变,但诗词中蕴含的感情却从未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诗词如画,以情为墨,以爱铸笔,挥洒出一幅幅绝世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