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鸭汤的作文

【篇一:我家的小猫】

我家的猫很美:两只小米棕似的尖耳朵一摇一摆;蓝宝石似的眼睛在毛茸茸的脸颊上,一闪一闪;粉粉的鼻子像一粒小豆子挂子脸上,胡须如一根根细鱼骨头,长短不同;嘴中有几个小白齿;披着一身雪花似的绒毛衣;肚子像装了几条鱼一样,圆滚滚的;四只细长的脚健壮有力;围巾似的小尾巴优雅地摆动着,一看就知道它是又美丽又淘气还贪吃的小猫。

它对美食很敏感,只要一闻到香味儿,就变成了一个专业的“大美食家”了。说喝鸭汤吧,外婆正炖着鸭汤时,小猫咪就守着炖锅一个下午。它早就计划好了,一定要死守炖锅。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小猫还是不肯移动分毫,只要有人走过去,它便会“喵——喵——”地叫唤,好像在说:“汤炖好了吗?”随着时间的推移,炖锅中美食的香气扑鼻而来,等候中的小猫咪也越来越烦躁了。如果这时候有人走近,它会不停地上窜下跳,一会儿跳到地上,一会儿窜入柜子,叫声也从优雅向急切转换,音量也越来越大。经过漫长的等待,小猫咪此时已经没有了之前的期待和急盼,只有那渐渐失望的“呜喵”声了。

终于等到开饭了,热气腾腾的鸭肉块和汤出锅了!小猫兴奋极了,因为它的大碗中有三块大鸭肉。小猫先用锋利的爪子迅速地撕开大鸭肉,再迫不及待地伸出小粉舌头舔一舔,小胡子左摇右摆,最后狼吞虎咽地吃下。一顿美食下肚后,小猫还不忘洗嘴和脸,它洗完后马上马不停蹄地跑了出去,像是要把下午的玩耍时间补回来似的。

小猫也十分淘气。有一次,小猫被随风而动的门帘吸引了,只见它突然纵身一跃,双手抱着门帘。风就带着小猫和门帘荡起了秋千,正享受时,惊心动魄的一声巨响,原来是小猫的爪子太锋利了,把门帘撕了道口子,可它没有惊慌地跑走,也没有惊慌地“喵,喵”叫,而是照样玩耍……他的淘气事迹数不胜数,花样百出。

小猫的美丽占了很大的优势,美食专长也毫不逊色,淘气劲儿也是无人能敌!

【篇二:记中秋】

早晨,柔软的阳光裹在我的身上,我睁开惺忪的眼。哦,今天是中秋。

一步一步走出城市的喧嚣,一点一点踏入村庄的祥和。

“奶奶!我回来啦!”刚打开车六,我就兴奋地朝门口招手,脸上的笑控制不住地漾了出来。再过了一会儿,大家都进屋了,每个人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话,虽只有寥寥几句但不重复,也不停止,比在高邮独自在家时热闹多了。于是,我欢喜地在一旁帮忙择菜,扯扯家常。

中午,爷爷没有回来,他的工地上这几天货物较多,有些忙碌,但他在电话里一同去向我承诺晚上一定早点回来。嗯,应该这样,中秋就应该团圆的。吃完午饭后,大家又去各忙各的了,爸爸出去钓鱼,扬言要钓一条大鱼给我们煲汤喝;奶奶还在厨房里忙来忙去,一心为晚上的大宴做准备;妈妈则自己出去闲玩,闲逛去了;至于我嘛,慢悠悠地看着《水浒传》,一心沉浸在宋江的大智中。

天色慢慢地暗了下来,深沉的蓝一缕一缕地侵蚀了温暖的橙,红日也一点一点地沉了下去,伴随着夕阳的逝去,明日重生了。爷爷也回来了,一家人摆上两条长凳,在上面放满了菱、藕、芋头、毛豆等杂粮,一齐来敬月公。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一个象征团圆的大月饼。再后来,全家乐呵呵地吃饭,邻里手捧饭碗来窜个门儿,大黑乐此不疲地接着爸爸扔去的骨头。这副情景,照妈妈的话来说,“这才有点人气嘛!”捧着一碗热腾腾的鸭汤,我望着月亮,傻呵呵地笑了。

晚上,月亮跟着我们的车一起回到了城里哩!

【篇三:吃年夜饭放响烟花】

今天凉飕飕的,车子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车窗外的风景不断地变化着,我趴在车窗沿上欣赏着农村独特的风景。快到家了,我手握把手,用力一拉,两个小妹妹马上冲过来把我抱住,“姐姐,姐姐”地直叫,由于我手上拎着东西,所以好不容易才从她俩的怀抱里挤出来。

耳边听见哗啦啦的响声,我抬头一看,看到舅舅正站在椅子上,将对联贴在墙壁上,刚刚的响声想必就是对联发出的声音吧。只见三副对联贴在墙壁上,左边一幅,右边一幅,上面一副,三幅对联在门前威风凛凛的,进家门也感到神清气爽。

饭桌上已经摆满了菜有香喷喷的红烧肉,也有绿油油的白菜,有热气腾腾的鸭汤,也有青脆脆的芹菜,我正疑惑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菜,转眼一想,今天是大年夜呀!要吃专属的年夜饭!哈,芥末(这么)多的菜,非得吃个饱!我坐在凳子上,长辈们的筷子刚碰着菜时,我的筷子就像风火轮一样迅速地夹了一块鱼肉,当牙尖碰到肉时用力一咬,肉里的汁马上流进嘴里,我感受到了家乡菜的味道,我马上把肉吞下,吐出鱼刺,喝口果汁,又开始品尝着年夜饭的味道。

吃完饭后,我最期待的就是放烟花了,当打火机上的火触到红纸上时,我的手发抖起来,突然火花“砰的一声”绽开了,一点点光芒迅速得往外溅出,像流星一样。我又拿起另一只开始了狂欢。

晚上,躺在床上,和妹妹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一天就过去了。

【篇四: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恕我直言,春节就数我老家福建莆田最为热闹。

春节未到,人们就纷纷走街串巷。有老有少,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挤成一片,炸开了花,真是好不热闹!

广场上一阵吹拉弹唱,炸开了锅。可你细细品,便能听见一段段悦耳动听的曲调。“看,那边有人在唱戏。”我惊奇的发现,扯着嗓子喊。好奇的本能促使我围了过去。哦,原来是有人唱“莆仙戏”(莆田特有的戏种)。隐隐约约记得,那天唱的是《状元与乞丐》。具体说词我记不得了,大意是:俩表兄弟文龙文凤,有一天,遇见个算命的说,将来文龙是当状元的料,而文凤只能当乞丐。后来文龙的母亲就惯着文龙,而文凤的母亲却对文凤严厉管教。结果文凤成了状元,文龙成了乞丐。

我足足看了一个小时,太过瘾了。

春节的重头好戏,在除夕夜到来。

口水一滴、两滴、三滴……不行了。这等诱惑我实在是招架不住。那红得冒油的大闸蟹,酸甜可口的糖醋排骨……真是折磨呀!更可恨的是那圆润可口的炖鸭,冒着热气,这可是炖了一下午的精粹,想到那鸭肉是那么软糯,香味飘逸的鸭汤漂着笋干、香菇。早已让我灵魂出窍:这就是饕餮盛宴。

“开饭了!”妈妈突然喊道。瞬间筷子在餐桌上飞舞,顿时我的碗中形成了一座山峰,随后便是狼吞虎咽,吃得我满嘴流油,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轰,轰,轰。”巨大的爆炸声把我从盛宴中吸引出来。

绚烂的烟火在天空中卖弄自已优美的姿态。红的,绿的,黄的……数不胜数的烟火纵横交错。看,那是一位大师留下的灿烂。我痴痴地望着天空中的烟花。太美了,太美了。

春节是什么?是一种热闹的景象,一桌美味的饭菜,一场绚丽的烟火……

【篇五:家乡特色小吃——鸭汤肉丝面】

在我们小小的县城梅山,也有随手可寻的特色小吃。

在我家附近,就有一家卖面的小铺,有三种品味,鸭汤面、肉丝面、鸭汤肉丝面。

我更加喜欢鸭汤肉丝面,它中和了鸭汤的鲜美与肉丝的爽辣。其颜色更是诱人:有面条的白、木耳的黑、芹菜的青翠、香菜的深绿、鸭血的红褐,即使用再普通不过的青瓷碗盛装,都别有一番韵味。

每当热情的阿姨听到“来一碗面”时,喜滋地说:“好咧,要什么样的?”久而久之,当你成为老主顾时,只要你走进屋内,不用说,阿姨就会娴熟地抓一把面条放入锅煮上几分钟,捞起放入碗内,如果你要鸭汤肉丝面,先兑几勺鸭汤,再舀上几勺肉丝汤,配以香菜、葱花,置于案头,香气扑鼻,真让人“馋言欲滴”。

重要的是味道,那叫一个好吃啊!爽滑的面条配上浓郁的汤汁,还有嫩滑的鸭血配上筋道的木耳……面条吃完后,再呡上两口汤,此面的作用就发挥到了极致。

耳闻不如亲眼所见,眼见不如亲口所尝,赶快来我们梅山镇南溪路尝尝吧!

【篇六:家的味道,我的最爱】

你闻,那一丝丝清香,缕缕思情;你闻,那一阵阵甘甜,一一怀旧。

——题记

大海般的天空没有鱼儿的痕迹,仙境般的人间没有本真的宁静,他们筑起的城墙,是守护神的寄托。

“奶奶,我回来看你啦!”一张幼稚的脸颊微扬起笑靥,踮起脚尖却还摸不到门铃,皱起眉头,无意闻到一丝丝清香,缕缕恩情勾起了桂花树的沉睡。

“哦——来喽!”

随之,门“哗啦”一声开了,奶奶又变矮了,皱纹被挤地揉在了一起,没有多余的语音,大大的拥抱,便是真挚的问候。

还是那个院子,池塘里的金鱼都还在,竹林里的小乌龟已经长大,金丝雀还在不厌其烦地唱歌。屋顶上的板栗树日渐苍老,对天弯了腰,池中的橘子树顽强地生长着,一角的石榴树禁不起风吹雨打,便依偎在一旁枇杷树的怀里,山楂树已及屋顶之高。

物是人非。

奶奶的背好像再直不起来了……

真香,板栗焖鸡的味道;真香,芋头焖肉的味道;真香,回锅豆腐的味道。

真香,吃了十三年的味道。

不管它们多么好吃,我还是先尝了奶奶做的鸭汤炖红藕。它经历了六个小时的煮炖,没有城市里的味精,也没有浓烟中的熏煮。

多熟悉啊,家的味道。

清丝丝的汤,大葱不加掩饰地飘着,红藕出头,搅拌,还会有阵阵甘甜,一一怀旧。

你看,奶奶明知道累怎么写,她还要去碰。她制造了家的味道,我们在传承。

你看,奶奶明知道菜场至少有一里地,她还是五点起床去买鸭,我们潜移默化。

你看,奶奶明知道我们下午就走,她还是露出笑容,毫不有留的意思。

还是你,还是我,再坚固的城墙也拦不住空气中的清香,那是家的味道啊。

热门推荐
1打开一扇走向勇气的门
2星空的眼泪
3小学生观察日记
4我爱我家
5拨动心弦
6暖色的乡音
7感谢您
8爱在冬季
9我为自己点个赞
10秋天的风
11你好2019
12生活的碎片化
13追寻大师的足迹
14写一件事的作文
15春夏秋冬的对话
16观察日记
17一次特别的作业
18制度的“牢笼”
19埋下进取的种子
20我的新同桌真勤奋
21乡村之夜
22秋天中的节日
23鼓励,给了我力量
24爆米花的味道
25我的爸爸
26假如我是老师
27接力赛
28年的作文
29有一种记忆叫温暖
30奶奶,我想对您说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