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古今的作文

【篇一:漫步雨季,穿越古今】

雨朦胧,雨丝绵绵。一丝伤,一点悲,万物皆垂,唯心永坚。

——题记

持一把纸伞,漫步而过这阴冷生寒雨季。从从容容,淡然生华面对这悲伤难耐雨季。

感伤易逝,易留涟漪,却让心性坚定之人轻易抚平。

滚滚江水,平日整洁仪容不再,满是皱痕、风尘仆仆的素衣上洒满热泪。心头涌现苦闷、愤恨难平。遥想孤寂平生“馋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依稀望见朝堂之上那往日信任有加的眼神逐渐被怀疑、冷漠填充,心,再难平!泪流满面也无法抒发我心中伤痛……雨丝飘落,洗净衣上尘埃,洗净斑斑泪痕。我的内心也受到感触:宁死也不委做小人讨好那妇人!我愿以一死保我廉贞!千年后我从沉睡中醒来,听到人们对我的理解“孤忠报国抑郁翘首天问,忧愁忧思哀怨寄托离骚。”欣然而笑。后世之人是懂我这忠贞之心的,心中苦闷抑郁消散,晴空乍现,驱走这千年幽怨雨丝,欣然沉睡……

雨季难平,伤尽不平之士,却难平志。

落叶萧瑟,江水横波。我独倚船头面朝赤壁,心中壮志难平。但月光清浅,照亮这随江而下小舟,也照亮我斑白两鬓……我返身入舱,心中苦闷如手中苦酒。少年潇洒不再,壮年意气风发不再,往日开怀不再,唯独留下我满腔报国之志。回望这一生颠沛流离、数遭贬谪,心绪再难平“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心中乌云,大雨倾盆。却转而又想:“难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拨开乌云见月明:山河日月仍在,我又何尝不能用尽余生、余力去施展才华,实现抱负?雨声停止,远处明亮如旧。

……

穿越古今,淫雨霏霏。但我从未被这风雨打倒。雨声依旧,唯心不变。面对这孤愤难捱雨季,面对这壮志难平雨季,面对这感时伤情雨季,我,终不改初志!

撑一把纸伞,从容漫步这雨季,烟雨朦胧也掩盖不了我心。因为我相信心中的大雨终会顿停,在阳光灿烂里,我渐行渐远……

【篇二:心要在焉】

忙碌的社会,麻木的人们,单调的生活。在道德观日益模糊的今天,先天下之忧而忧何在?两袖清风何在?满腔热血何在?放眼远望,风清月明,浩气长存,更上层楼,心须要在焉。

亲财物而远道德者,心不在焉:心不在焉,祸人亦祸己矣。最近,全国特大通缉犯赖昌星因走私、行贿犯罪,案值高达数百亿人民币,在外逃十多年后终被遣回国内,没收全部财产,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如此罪犯,一心为己,置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于不顾,最后落得如此下场,心不在焉祸矣;近年来,一些官员,小至县级干部,大到省级官员,贪污受贿,金额庞大,等到被查处时,面对严正的法律,后悔莫及,却为时已晚矣,皆因心不在焉矣;闹得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事件”,网友们对“红十字”慈善的种种质疑,而对原本归于良心的钱财郭美美却肆意挥霍,众网友更是厉言抨之,上级查处之,从此她的名字成为了一种不良标识,心不在焉、名利驱使所致焉。

倘若赖昌星走正路,遵纪守法,会沦落到逃命生涯、在牢狱中度过一生的命运么?倘若官员们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会导致自己的命运如此悲惨么?倘若郭美美不如此肆意妄为,会沦落到世人皆恶之的地步么?

如此可见,心要在焉。唯有心在焉,方能道德永恒,心志向上。

心在焉,则灵魂永恒,名誉永存,且更上层楼!纵观古今,无数人因为高尚的德行永刻于人们心中。雷锋,助人为乐,家喻户晓,人民的勤务兵;任长霞,一身正气,浩气长存,把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点,人民的好警察;袁隆平,淡泊名利,真实自我,创造了无价的社会财富,人民的科学家。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心在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心在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心在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心在焉。

心在焉也,古今赞颂,源远流长,社会因此而美好,世界因此而进步。

【篇三:写给自己的一封信】

亲爱的珈羽:

How time flies! 转眼间,五年级上期就要完了。进入了小学高年级,学习变得紧张起来了。你是否记得这一学期的点点滴滴呢?我们来想想吧!

本学期,你仍然担任语文科代表,你尽职尽责,每天按时告诉同学们要默写的内容;每天早自习领着同学们读书;按时收发作业本;跟语文老师当小助手。兢兢业业做好一个语文科代表应该做的每一件事。你所做的这些事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认可,你自己也很开心。你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书写有了很大的进步;书上做的笔记也认真了许多;学数学也有了更多的耐心。你还常常帮助同学,热心为班集体服务。

但你也有一些小毛病哦,比如,上课时常和同桌说“悄悄话”;睡觉有时候也会和同学玩小游戏。小心哦,这些看似“小”的错误可能会让你和成功失之交臂的!

你是一个爱看书的女孩。你在课余时间看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包括中外的,古今的,还读了很多儿童文学,小说等等。你时常在书海里徜徉,收获了很多朋友,同时也增长了许多知识和见解。这是你身上的一个闪光点,要坚持哦!加油!

Time is money! 希望你更加珍惜时间。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天天开心,学习更上一层楼。

你心中的珈羽

20XX年1月11日

【篇四:读历史文化,品古今风韵——读《论语》有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一个个子曰当中串起来的是孔子儒家的经典学说,是流芳百世的为人处事之道。

自秦始皇时期,百家争鸣,到汉武帝推崇儒家学派,这期间的光阴岁月将儒家学说冲洗得愈发光彩照人。春秋时期,孔子开坛讲座,将儒学推入鼎盛,《论语》便在这无数次的锤炼之中如同蚌壳里的珍珠一般诞生。

《论语》全书一共二十篇,字字珠玑,围绕着一个“仁”字展开论述。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等方面,无一不渗透着“仁”在其中的深刻内涵。我想,这便是儒家吸引众多学子,拥有众多拥戴者的原因吧。

那么何为“仁”呢?孔子认为,“仁”是自身的一种品质,是君子不可缺的精神,而要称得上是仁德的人,更是在各个方面都要谨言慎行,匡正自己。像“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不器”等等,诸如此类的观点,只不过是千万品质中的九牛一毛。

现实生活中,我认为称得上君子的人几乎没有,因为君子已经相当于一个完美的存在,而人都是有瑕疵的,就像玉一样,没有人能说这块玉是绝品,只能说为精品,所以我们所谓的君子就像是反比例函数一样,只能无限靠近x,y轴,却永远也不会重合。但是难道永远不重合就干脆连靠都不靠了吗?显然不是的。开口向上和向下的二次函数代表了两个不一样的人生。开口向上明明知道永远延伸到不了尽头,但是却拼命的努力上进着,这应该就是我们的人生,开口向下的,却一味地堕落,所以最后连起点也够不到。

除去仁之外,孔子也尤为重视孝道。对父母。“父在”要“观其志”,“父没”要“观其行”,并且“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这样就算是孝道了。全书中关于孝道从不同方面做了很多论述,在我看来,“孝”这个字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不简单。一个“子”上面加个“老”的上部分,构成“孝”,如果你认为“孝”就是每个月甩给父母几千块钱,美其名曰是报答父母,还不如说是在还债。而早在几万年前的孔子都知道,“事父母”要“能竭其力”也就是要用心,竭尽自己的力量。这正是我们千千万万的子女们缺少的。

《论语》是千年精华的荟萃,它就像天上的太阳,在很久以前就指引照亮着人们,千百年后依然光辉闪耀,不曾被岁月所尘封。

【篇五: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听,泉水哗啦啦流动的声音;

看,清澈的湖面带有未消散的清晨的烟雾;

感,闭眼体会着大自然对万物的嘘寒问暖。

清晨,带一本精致的抒写着我对语文的告白的本子,站在清泉旁,泉水的清、柔、嫩、刚、韧,你都具有,泉与你一样,美得让我神魂颠倒,优雅得让我浮想联翩。语文啊,你就是我心中的那一泓清泉。

语文,你用你的大度充实我们贫乏的词量;

语文,你用你的宽容包涵我们所有的错误;

语文,你用你的文采引领我们探索着真奥。

语文,我心中的全部,你是我抛开心扉的倾诉,当我被世间假恶丑所困时,你是我的保护神。语文,你携手与我看这世间最美的风景,感受世间最美的语言,阅读这世间最美的文字。

语文,简短的文字远不足以表达我对你的敬仰,但,世间最优美的文段也不能够表达我对你的敬佩!语文,我心中的一泓描画不尽的清泉。

语文,你带领我遨游古今,纵横八方。无论旅行,还是读书,身体和灵魂,都走在语文路上!

阿伏伽德罗表达不完的小数点,你可以;抛物线无法抵达的地方,你可以;英文字母不能触及的精妙,你可以;连科学家配出的方程式,也需要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说。

语文,你是清泉,爱你,我才能游鱼于水。

语文,我心中的一泓清泉!你引领着我进入至高的精神境界,去品味生活的乐趣,去体会世界的曼妙多彩。你贯穿古今,知天文,晓地理,我还得要多长时间才能真正都懂你?你的深度,我该如何去丈量?

忽然,我想起了一首儿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清脆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映出红的花呀映出绿的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语文啊,你就是我心中的春天,春天里的一泓清泉,深入骨髓,清澈心扉。

【篇六:中华汉字】

古今历史的长河,在演变的,是我们的汉字。我走进文字的世界,见证中华的汉字。

(1)甲骨文

甲骨文跳出来,自豪地说:“我可是最早的文字,也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了。我是约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十一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大约有3600多年的历史了,选入《世界记忆名录》,提到文字,我可是必不可少的呀!怎么样?我很了不起吧?”

(2)金文

这时,金文也出来了,它也介绍:“我是专门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合金更坚固,做成青铜器,笔道直,瘦且直,细而硬,呈平直,可方可圆,可正可反,是不是也很厉害呢?”

(3)隶书

这一说,隶书也忍不住夸起了自己:“我呀,写出来的字可漂亮了,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必不可少,起源为秦朝,现在还会在书法中出现呢!我在文字史中十分重要!”

(4)草书

听它一说,草书也小声嘀咕起来:“我也很好呀!我是最难写的书体,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狂草’吧!我要写好,像‘狂草’那样,就必须掌握‘简化、快速’的特点,我分‘章草’与‘今草’,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想写好我,可是很难的!”

(5)楷书

楷书也出来了,说:“我也叫正楷、真书、正书,更趋简化、横平竖式,可作楷模,也就是你们如今写的汉字,硬笔书法了。”

从甲骨文到楷书,古今往来,时间的长河,文字的演变,我们要尊重历史、尊重文字,就从身边开始,从小事开始。

【篇七:古今碰撞破亦合】

窗外,雨来;耳畔,风过。李老四坐在破旧的舞台旁,妆还未卸下,眼神遥望着远方,似有一些茫然。再看看舞台下杂乱摆放的长凳和手中寥寥无几的硬币,李老四的背更弯了,心里也愈发烦躁起来。伫立在路旁的枯柳,已幻化为怪影,遥想着几年前的热闹。

那时的李老四还没有出演,他所做的只有跟在师傅后面,不断地练习,他渴望成为像师傅这样的京剧大师。舞台当年是设立在一座美丽的小村庄里,村里屋舍俨然,一波三折,如蜿蜒的巨龙,又似美丽的乐章,小河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满载鱼虾,沉甸甸贴水而行,悠悠远去。

多么美丽的景色呀,李老四记忆犹新。他还记得每当师傅出场时的热闹场面。晚上灯火通明,师傅登场时,台下已人山人海,抢到长凳的都是一些早来的。师傅演到高潮时,坐在长凳上的人就会拍手叫好,那些肩上坐着孩子的汉子亦会腾出手来情不自禁地鼓掌,险些酿成事故。那些挤不进人群,只能像猕猴一样盘在树上的孩子们亦会大呼小叫,脸上露出陶醉的神情。每当这时,李老四的心里就特别满足,如抹了蜜一般。

可不知怎地,乡里的百姓来看戏的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几个老人。李老四的笑容渐渐凝固,忍不住叹息。“小四,又叹气了?”李老四回头一看,惊奇道:“师傅,您怎么来了?”师傅摸着李老四的手,缓缓说道:“师傅只想告诉你,做人要懂得变通。”李老四脑内如惊雷一般巨响,是的,即使传统与科技碰撞,但在他们碰撞时将他们融合,岂不是更好吗?

窗外,雨止;耳畔,风息。几天后,乡里人在电视里看见了李老四,只见他挥舞水袖,音乐如滚珠,从他的水袖落下,撞到地面,溅在空中,冲进观众的心里,引起一丝波澜。一曲方休,电视机前的观众不禁拍案叫绝。

碰撞,是破裂还是融合,来源于自己。

【篇八:我的同学】

她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特别惹人爱;她有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如果你在很生气的时候,她的那张小嘴,一张一合的逗你开心,你想不笑都难,目前我并不知道谁没有被她逗笑过;她长得还特别卡哇伊(自己认为)。她时而温柔似水,时而暴躁似虎。在她心情好时,你说什么,她都会配合着你;当她烦躁时,谁这时和她说话,就是往火坑里跳。哎,真拿她没办法。她说话气死人不偿命。还记得,那次一个同学问她作业是啥,她说:“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生物,地理。”哈哈,你是不是被她的回答雷到了。

哎,真那她没办法。她很爱读书。在学校,只要抽住空,她就钻到书海中;周末,吃饭时,妈妈叫她吃饭,她总说:“等会等会。”妈妈听到她的回答,小声嘟囔到:“读书有必要向她这样读吗?”耳朵灵的她,恰巧听到:“非哉非哉”听到她的话,妈妈宠溺的微微一笑。晚上,她总能看到很晚,也正因如此,导致小小年纪,貌美如花的她就戴上了眼镜。可是,她仍我行我素。哎,真拿她没办法。她很自恋。当有人对她说,你的字写的真好看,她不会像一般人一样拒绝赞美,而是说,那是,字如其人。她还常常说:“天生丽质难自弃。”哎,真拿她没办法。她很聪明。古今往来,人们都说,男生很聪明,女生很勤奋。但她与常人不同,她很聪明,例如,她数学总是班级第一。“天生聪明,me有什么办法捏!”哎,真拿她没办法。她会还原魔法哦。你会问他怎么学的,嘿嘿,她老爸教的,她老爸还原很好,不过你听过没“青出于蓝胜于蓝。”她比她老爸还原的更好。

她每天都会还原一遍,说她她也不停。哎,真拿她没办法。嘿嘿,她是谁,你是不是想知道,并且很想认识她啊。她嘛,就是鄙人——何佳茹。

【篇九:谈“厚积薄发”】

喷薄而出的海啸蓄势在大海的深处,响彻山谷的雷电酝酿在云层的深处,参天屹立的大树扎根在泥土的深处。厚积薄发是一种沉潜蓄势,是一种智慧,人生应当学会“厚积薄发”。

沉潜实现腾飞,蓄势完善装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江万丈,非一川之功。蝉虫用四年的地下苦练,换来四周的放声高歌;昙花用一年的辛勤酝酿,换来一夜的风姿卓约;企鹅用竭尽全力的沉潜,换来完美的质的飞跃。沉潜的道路充满寂寞与痛苦,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拥有“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的恒心,就一定可以实现我们的梦想。

沉潜孕育绚烂,蓄势完善装备。

纵观中国历史,不惮于死的人自古有之,而为了理想而忍受尘世璀璨的英雄却少有。他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为替他人抱不平而惨遭宫刑,痛不欲生,但他并未就此放弃生活。面对非难,他选择了沉潜蓄势。最终,他以肉身的残缺修得了著作与精神的双重圆满。以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写下了历史著作《史记》,给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财富。在灰心丧气、濒临绝望的时候,司马迁他给予我们激励,给予我们启迪:沉潜蓄势,拼搏坚持,攀上人生之巅。

沉潜酝酿佳瑶,蓄势积聚实力。

鲁迅说:“不耻最后。”即使沉潜可能会落后被人一步,但终会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沉潜让柳永在汴京度过了他的花样年华,找到了绵绵幽幽的快乐。沉潜让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走过十九年;沉潜让曹雪芹一部《红楼梦》梦过十年;沉潜让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用时二十年光阴。精品在沉潜中精炼出来,蓄势中的豁达与智慧在慢慢酝酿、沉淀,渗透出一份生命姿态的从容。

古今杰出人物依靠人生蓄势的深度成就了人生的高度。那么,欲为杰出人物,必需学会沉潜蓄势,拼搏进取,才能登上更高的山峰,看到更美的风景。

【篇十:品书】

轻轻启唇,让“书”这个字,在喉结滚动间自口中流出,便会令我一脸的陶醉。无论在清闲午后,抑或在落日黄昏,左手持着一杯清茶,右手随手抄起一本好书,与品茶一同,一边品茶,一边品书,于是乎便流连忘返,津津乐道。

常常喜欢流连于书间的字里行间,在心中铭刻下作者的字字珠玑。于是便开始忘却了一切,开始跟着作者的线索一路随波逐流。该“信可乐也”时,忍不住嘴角的笑意笑得天花乱坠,该“无言独上西楼”时便在唉声叹气声后紧锁眉头。即便在读一些无血无肉的书时,便常常一如既往地没有表情,却依旧复制着浏览的动作,一刻不得停下。就这样,在书中,我看见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与我如影随形,伴我成长,品着它,令我受益匪浅。

矗川边,流觞曲水,回首往那羽扇纶巾的魏晋名士,再翘首让思绪飞回那稷下的孔孟之道。娟秀的字迹中,上口的骈句里,隐含着多少令我肃然起敬的能臣猛将!那失去双膝的孙膑,却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那四面楚歌的项羽,却是力可拔山,一展神勇盖世;一个是拜师鬼谷的孙武后人,一个是胯下乌骓的西楚霸王。后人敬佩着他们的辉煌,故此是“书不离手,史不离口”。而这些已故的英雄们,早已习惯在每个茶闲饭后之时成为说书先生的畅谈对象。毫无例外,每次皆引人拍手叫好。或是捶胸顿足,或是一片唏嘘,总是让人们意犹未尽,拍案叫绝。

品书,这世界,令我纵观古今,以史为鉴,我纵观古今,可知兴替。

喜欢杜子美朴实无华的文笔间所暗藏的伟大抱负,热爱李太白浪漫飘逸的诗词中所蕴含的清高自傲;俯首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十里无穷碧莲;再侧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古朴陋室。徜徉于“夕露沾我衣”的原始生活,再体验“妇姑荷箪食”的人生疾苦。甚至于皇帝,唐后主李煜,也会在没落苍凉之时,也会以“昨夜小楼又东风”吟咏出自己的悲哀。静坐家中,茶还依旧清香,传来丝丝温热,不过魂却伴着书扶摇直上九万里。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总喜赋诗一二,一缕月光,三分剑气便是一曲潇洒;一渠清泉,两只芒鞋便是一份快意。音调起伏间,神魂颠倒,爱慕着这无尽的腔调之间。

书,这世界,引人“气自华”。领略书中的一平一仄,抑扬顿挫,无论何处都蕴含着无限魅力。

读书,似佳肴,如美酒。观那四大名著,或豪情万丈,或凄凉异常。失去信心时,读《三国演义》,看刘备如何白手起家,从一阶平民打下万里江山;路见不平时,学《水浒传》内各路好汉,拔刀相助,嫉恶如仇;意志消沉时,品《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一路经历八十一难斩妖除魔的故事;遭遇挫折时,观《红楼梦》,看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沉浮。一本本书,一场场景,一份份情,一个个理,细细品读,不由得让人豁然开朗,受益无穷。

读书,即使纵观人生。这看似是几页纸,几行字,却是写出了世间万物的奥义,总会让你有所收获。

书,诗苑内一朵奇葩,让我们陶醉于她的光泽与美丽,书,以字充盈之歌,让我们在她面前无时不如一个懵懂的孩子,兀立着听着她的低吟浅唱。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书,注定要如获至宝,唯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冗长的生命轨迹与这位智者相伴,浇灌且悉心守护这郁郁葱葱的心灵之家。

热门推荐
1美就在我身边
2蒲公英的梦
3滥竽充数续编
4小猴学艺看图写话二年级
5我的小表妹
6理想的力量
7海棠花
8实用的记事作文
9闹出笑话
10最美妈妈
11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12成长
13森林运动会
14运动会
15不朽的丰碑
16迟来的春雨
17美好的回忆
18跳绳比赛
19小兔运南瓜看图写话
20给小雪花的一封信
21山西松烟
22暑假趣事作文
23星空下的遐想
24春天的草木
25有趣的外教课
26小区变了
27我的外公
28李小明的生日续写作文
29关于柳宗元的作文
30我想要的“翅膀”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