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书香伴我,温暖前行】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觉得书籍是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书籍是迷失方向时的指南针,伴我温暖前行。
幼年时,我常常躺在妈妈的怀中倾听那奇幻而美丽的童话故事。我似乎听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冻死时的痛苦呻吟,似乎看到了丑小鸭在历经屡次嘲讽排挤,蜕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我仿佛坐在鹅背上,与尼尔斯一同在巍峨的山峰间穿梭,在无边的大海上漂流,与它一同探访失落城,参加动物舞会,与凶猛的野兽斗智斗勇……那如梦的仙境,神奇的魔力给我带来无限快乐,同时也让我领略到了真善美的真谛。
少年时,我迷上了中外文学名著。一到星期天,图书馆就成了我的最佳去处。读着一行行文字,我似乎身临其境。我冲锋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与保尔。柯察金为正义的事业并肩奋战;我穿越三国,听曹孟德吟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观诸葛亮率百万雄师六出祁山,为汉室复兴呕心沥血;看关羽绿袍金甲,红颜长须,手持青龙偃月刀,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水淹千军……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不朽的人格精神,时时激励着我,温暖着我。
如今,我对古诗词情有独钟。夜空下漫步的我,轻吟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看到了大诗人苏轼高举酒杯,与月交谈,豪迈高歌。虽与亲人远隔千里却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这是何等旷达的胸襟。我学习上懈怠时,耳畔就会想起“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振奋人心的诗句,顿时让我信心倍增……那一首首精美的古诗词,给我美的享受,更教会我如何面对生活。
书香温暖着我一路前行,它将让我的人生更加快乐,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
【篇二:明妃祭】
黄沙漠漠尘如织,牧草一片伤心碧,别离相思苦,无奈为国忧,红妆异族去,委身予单于。汉室江山美,谁闻明妃泪?
——题记
花褪红残,草色烟光。岁岁年年,消逝的不仅是时间,落落宫城,深锁的又何止是红颜?
青春年少,那时的她只是秭归溪边无忧戏水的少女,又或而怀抱琵琶,浅唱低吟一曲秦风汉月。十六岁的锦绣年华,她安逸地守在精巧的绣楼中,绯红着俏脸,憧憬着未来的繁华如梦。
可是大汉王朝武帝金戈铁马的豪气干云早已化作云烟,消散在漫漫历史长河。元帝的后宫中,佳丽三千,夜夜笙歌;朝纲废驰,奸佞当道,谗言如流。于是,一旨皇恩,秀女如云。
储秀宫中,太液池边,多了她孤独落寞的身影。傲然不群,毛延寿的一卷画纸,埋葬了她的灿烂光华;倾国倾城,后妃们的艳羡猜嫉,阻隔了她的青云直路。纵使有玉枕的华丽,也无法温暖她冰冷的清梦,独对明月,她能做的,只是拥着她心爱的琵琶,凄然吟唱——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霍去病封狼居胥的丰功伟绩早已被划上句号,匈奴的铁骑肆意践踏着汉室的黎民社稷。庙堂之上,没有善战能将,怯弱无能的元帝依旧沉迷于他的声色犬马之中,长袖一挥,欣然选择了和亲。
蛮荒的漠北,有的只是贫瘠,还有那猛如豺狼的异族,却无奈,汉室的安宁,只能用女子柔弱的身躯去维系。
拭去胆怯的泪水,她毅然站起,选择了那一望无垠的和亲之路,驼铃声声,伴随着她走向了大漠的深处。
放弃了锦衣玉食,放弃了丝竹管弦,放弃了高阁殿宇,她,化为一条坚定的带,将两个冲突重重的民族,紧紧相连。
宁胡阏氏。她用自己的一生,换来了大汉江山五十年的安定。孤独伫立的青冢,祭奠着她如浮萍般飘零的命运。
金色大漠,不知是否还能记起,她茕茕独立的身影;草原的风声里,是否还掺杂着那幽怨的琵琶曲——《昭君出塞》?
【篇三:我心目中的曹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个人我敢写又不敢写,敢爱又不敢爱,敢恨又不敢恨。他注定一生都要背负篡位的骂名,他就是——曹操。
不言而喻,曹操的军事和政治能力是相当好的。他的旗下有许多为他鞠躬尽瘁的人才,而这些人无一不是敬佩曹操的。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和袁绍相比,曹操是处于下风的,但是曹操却打败了袁绍,可见曹操的军事能力很不一般,曹操就像近代史上的拿破仑。
在我个人认为,曹操也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曹操教育的每个儿子都各有各的才华,曹操,曹丕,曹植更是在历史上称为“三曹”。
后人们都认为曹操是奸臣,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曹操篡位是有原因的,因为曹操在当大臣时就看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无能,他知道将来汉室是会灭亡的。于是他就想:汉室迟早会被他国侵略,等着汉室被他国侵略倒不如自己来当这个皇帝,这样一来自己既不会成为阶下囚,而且还可以享受至高无上的权利和用不完的荣华富贵。于是曹操就抱着这个恋头篡了位。我想要不是当时统治者的无能,也许曹操就不会背负一代奸臣的骂名了吧!况且身为人臣谁又不想跟着一个贤明的君主呢?
史上还有有一件事,那就是杨修之死让曹操受尽了人们的唾骂。杨修是一个极聪明的人,曹操有这样的一个手下应该感到高兴才是,为什么要将杨修杀死呢?后人们都认为是曹操疑心病太重,不相信他人,但我却认为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杨修太恃才放旷了。明明知道曹操要杀他,但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置军纪于不顾,这样一来曹操就更要杀他了,所以杨修的死有一半是他自己咎由自取。因此我不认为杨修的死全是曹操的错,更何况又有哪个君主眼里容得下像杨修这样比自己聪明的人?
不知道为什么,当所有人都讨厌曹操的时候我却很喜欢他,敬佩他,他真的是一个很有智慧,很有才华的人。我可以在电视里看到他的死而流泪,我可以拿起曹操的书读上好几天,我可以向弟弟妹妹们讲诉关于曹操的故事……
如果我可以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三国的话,我想对曹操说:‘常种信任之花于心中,你会发现世界依旧美丽,阳光依旧灿烂……
【篇四:我心中的偶像】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
三国时期,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一介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并为后人留下“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的美名”。没错,他就是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诸葛亮从小便才智过人,成人后更是足智多谋,深受世人爱戴,诸葛亮经徐庶引荐,才遇上了明君帝室之胄刘备。刘备也是思贤如渴,向诸葛亮征询对天下大事的看法。自此,诸葛亮成为刘备一生的忠臣。
诸葛亮智,帝室之胄刘备三顾茅庐,咨诸葛亮以当世之事,诸葛亮毫不含糊,向刘备提出对天下大事的看法,可谓足智多谋。“将军若跨有荆盏,保其岩阻,两和诸戎,南抚夷越……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赂宛洛,百姓孰敢不草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诸葛亮为刘备策划了“成霸业,兴汉室”的政治蓝图,并以一系列智慧的方针辅佐刘备兴复了汉室,统一了天下,诸葛亮的“智”,广为世人传颂。
诸葛亮神,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他只不过是一介草民,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罢了。可是他足智多谋,善于肩负统一天下大业的任务,来辅佐帝王刘备争得霸权,统一天下。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他不奢求能够在诸候中扬名显贵,只求能够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他用他的“神”,为刘备兴复汉室奠定了政治基础。
诸葛亮义,刘备创建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便中途去世了。后主刘禅整天玩世不恭,一点也不关心国家大事。诸葛亮出师表向刘禅提出忠言,以便刘禅重新继承父亲统一天下的大业。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时刻不忘先帝刘备对自己的恩情,决心挽回汉室倾颓的局面。他一生为刘备及后主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深受世人爱戴。
我心中的偶像,他淡泊名利,不扬名显贵;他足智多谋,不乱用心计;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他是我心中的偶像。
【篇五:争锋三国】
中国,这个有着渊源文化的文明古国,历经千朝万代的熏陶,成为了一个无比光辉的大国,和谐的炎黄时代、刀与剑的春秋战国、酒与诗的唐宋……一个个朝代像一颗颗明珠照耀着,但我认为,争锋的三国才是最光辉的时代。
东汉末年,天公将军张角带领农民妄想推翻汉室,发动了黄巾起义。本以为只是一场起义,却造就了许多能改变世界的英雄。三位平民刘备、关羽、张飞锻造武器保护汉室,开始反击逆贼;江东孙坚也带领名将反击张角;而北方的曹操带着势力强大的手下也来到颍川,总将何进带领参军的志士,杀向张角的老巢。197年,黄巾军全军覆灭。汉室回归了往日的和平。
在这段时间里,刘备、曹操、孙坚、袁绍等人广招人才,组建了自己的势力。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大都督周瑜、天妒奇才司马仲达等人,都是耳熟能详的军师与名将。曹操下了《求贤令》;刘备重视农田产业;孙坚的儿子孙权与琉球(今台湾)建立友好关系,事业、生活以及经济都十分发达,这为当时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8年,曹操的霸道逐渐引起了刘备孙权的不满,因此两方联手对抗曹操,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最终,曹操寡不敌众,在华容道上败走了。从此,就奠定了三国的基础。
其间,蜀、吴、魏三方战争不断,损失十分惨重。到了三国的末期,蜀国势力逐渐衰弱,大将相继病死,魏国乘虚而入,在五丈原之战中,蜀国势单力薄,最终不幸灭亡。
后来,魏国司马仲达带领手下开始对魏国实施侵占,最后魏国也灭亡了,随后司马炎建立晋朝。286年,吴军也防守不住,最终败在了司马炎的手下,三国时期就此灭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一个璀璨的时代,造就了多少能人志士,为国家作出了多少贡献,尽管时间很短,但是它却像一颗流星,虽短暂但光辉美丽。三国,便是那颗最璀璨的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