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隐居的作文

【篇一:走进碎片化的生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逐渐发展,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周围的点点滴滴中都充满了信息化。这无疑是时代进步的象征,然而随着信息化的渗入,我们的生活也渐渐变得碎片化了。

根据百科上的解释,“碎片化”一词,在上世纪80年代常见于“后现代主义”的有关研究文献中,原意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如今,“碎片化”已应用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多个不同领域中。

现如今,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从完整变为碎片。在网络伊始时,我们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地依赖于与网络。但是想必,现在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这样一日一日度过的:每天早晨,被闹钟叫醒,然后窝在床上,刷朋友圈、看微博;在去上班的路上,再打开手机,看视频、读小说;在工作或学习时,遇到困难,就随手打开手机开始搜索……最后,一身疲惫地回到家,躺在床上再次浏览手机,直到实在困乏不过才迟迟睡下。

正是这样,人们的生活就被信息化分为了无数的碎片,而不能完完整整地度过每一天。现在的社会中,人们每日都很繁忙,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安安静静地只做一件事。我们就这样必然地走进了碎片化的生活。

诚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过着如古人般慢慢悠悠、惬意而悠闲的生活,有着大把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究,随心所欲地隐居山林……如陶渊明那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着归隐的生活;如梭罗那般在瓦尔登湖隐居只为写下《瓦尔登湖》这本超凡入圣的杰作;如王维那般“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渴望闲云野鹤的隐逸生活……而这样的生活,也只能将目标放在一个方向上,在现代社会中,大致是不大可能的,而这样做的人往往有两种结果:一种,如屠呦呦那般经过了大半辈子的努力,最后一切辛劳得到了回报;另一种,如世上大多数人那样,备尝艰辛却最终却将那种种努力泯然在历史长河中。而在当今这个你争我夺的社会中,前一种人的努力往往无法被人发现,在我们身边大多也是第二种人居多,而又有多少人能坚持下去,有多少人能成功。

随着社会的发展,碎片化是必然的,我们都无法阻止,而我们应该做的是去适应这样的生活,朝着自己的目标,但也不能盲目追求,也要适当的迎合当今社会的需求,自然也不能过度沉迷于信息时代而忘却自己的目标。

让我们一起携手进入碎片化生活!

【篇二:静,是心灵的安宁】

诸葛亮在《诫子书》里如是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错的,正如他所说,君子只有静下心才能修身养性,只有勤俭才能培养品德。因此,我们应该沉下心来,静心生活,守住心灵的一份安宁。

所谓静,不仅是外表的沉稳,肢体的放松,更是心灵上的一种安宁。王维隐居在山林间,领悟了新的人生境界。无论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还是“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都让他感受到了独处带来的从容,这就是静;弘一法师的才学与品行令人们敬仰,众人的追捧并没有将他拖入世俗的尘埃,反而让他更坚定了对宁静的向往,这就是静。

静能让我们处事更加沉着。前有陶渊明隐居南山,结庐而舍,感受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与安宁;后有钱学森面对知识领域的空白,潜心刻苦钻研,成功发明了导弹。他们都具有从事沉着,遇事冷静的能力。由此观之,我们应该沉着冷静,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静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从容。无论是孟浩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还是刘禹锡在陋室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高雅栖居,都是因为心静而拥有了一份生命的气定神闲。由此观之,我们应该静下心,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从容自在。

想要静,我们应该如何做呢?社会要为每个学校开通图书馆,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学校每个学期可以开展几次关于读书的活动,营造安静从容的学习氛围。

正如冰心说:心灵的灯,在寂静中光明,在热闹中熄灭。用内心的安宁,点亮心灵的灯。

【篇三:无法达成的循环】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一种静谧悠远的高雅情趣,是中国古代隐世文化的体现,它教导人们要远离社会,远离红尘,远离众人。追求自己心中的宁静,但这种情趣已不适用于当今社会。

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网络的力量让隐士无所遁形,哪怕是终南山隐居的道士,也被人们一个个的发现并报道,从客观上讲隐居已几乎无法做到。

在现代社会当中,一个人无法离开社会而单独存活,可古人却可以脱离社会达成自给自足的循环。比如五柳先生等人只需在青山绿水间住一间草屋,耕几亩农田,饲几只鸡豚便可过活。但现代人却无法脱离整个社会,哪怕你在山间种田也需去种子站买一种,否则就算你自己留下田种,也无法生长。为了使你的庄稼茁壮成长,你还需要去购买杀虫剂和化肥。哪怕你不接电网去买柴油发电机,为了获得光明,也需要购买柴油,除非你想生活在黑暗之中,昏昏度日。今人无法脱离社会,而单独形成一个循环自己过活。所以这种隐士情趣虽高远,却很难在现今社会实现。

今人和古人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但为什么古人能独立形成一个循环过活而今人却不行呢?这是因为社会的形态的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度,发展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便是可以自给自足,形成经济的循环。而现代的中国,却已迈入工业化社会,正由前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迈进。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区别,关键在于社会分工与协同度的提升,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工艺的复杂化,人和人之间工作的差异性也越来越大,社会分工也愈加的细致。在古代的农业社会,一个农民一生就是不断的重复中粮食吃粮食种粮食的循环,他所能为社会提供和他能得到的,无非只是与那些微薄的粮食等价的报酬。他所作的与其它农民所做的并无二样。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一个工人生产的芯片,能够与他人生产的截然不同的零件结合成相机、手机、发动机甚至是航天飞机。同时他所能收到的回报也会变得多元化,电视,冰箱,洗衣机,他在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贡献的同时,也获得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回报,让他与社会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无法自己形成循环。因此,一个在现代社会立足的人必定是不能离开整个社会而单独存活下去的,隐士的精神在当今已经不再适用。

身处现代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坚持责任与义务的相统一。在获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报酬的同时,为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贡献,因此这种隐士的情趣已经不适合当今世界。

【篇四:用什么心态面对】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题记

孤独的流浪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25岁单身出蜀,望游尽大好河山。但却落到“去的开心,回的失意”。随着走出宫殿的笑声,你远远的将为你脱靴的高力士,受你喜欢的杨贵妃抛弃在脑后。黄河边,鲸波滚滚,黄河之气势非凡。河岸的你,东望天际,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身旁走过被贬的朝廷官员,垂头丧气,叹气不绝。而你,却想起游历大好河山的初愿,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继而骑着一匹瘦弱的白马,身随生锈的宝剑与一袭白衣走了,留下了爽朗的笑声。他,就是太白。

乐观的失意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被贬黄州,还受监视,落得如此地步,却“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又念无与同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在承天寺的院子里,你与张怀民仰望天际,皎白的月光辉映在万物身上,把万物染白了。如此美景,你怎还会失落?“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好一个旷达乐观的心境!这就是乐观的东坡。

淡泊的乐观者

昔日县令,为官清廉,“不为五斗米折腰”归田隐居,他虽隐居种豆,但他种得“草盛豆苗稀”。他“晨兴理荒_,带月荷锄归”——起早贪黑,环境“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荒凉,但是他不为隐居而后悔,也不为当时的处境而叹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哪有人会像这个陶潜一般乐观?

谁以孤单为乐者?太白者也;谁以乐观为乐者?东坡者也;谁以淡泊为乐者?陶潜者也。吾谓太白,流浪者之圣者也;吾谓东坡,失意者之悟者也;吾谓陶潜,乐观者之胜者也。

【篇五:寻隐者不遇改写】

天还没亮,贾岛就带着行李去拜访隐居在山林的隐者了。

山岗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他来到隐居之地,只见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松树,站在那里,路边一簇簇花儿粉的似霞,黄的似金,白的似雪,旁边溪流哗啦啦地流淌着。贾岛高兴地说:"这儿可真美呀,仿佛和人间仙境一般。"

贾岛走着走着,突然听见一阵欢声笑语,走他上前,打量着童子,只见他传着一身绿衣服,身系粉红色腰带,手上还拿着一根树杈跟狗玩耍。童子见了贾岛看见他身穿蓝色衣服,背上背着包,还撑着一把伞,"你是谁,你找谁?"贾岛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亲切的问:“请问你知道隐居山林的隐者在哪里吗?”童子说:“当然了!他是我师傅。”贾岛又惊又喜:“那你师傅去哪儿了?”他巡视四周希望能看到隐者。童子指了指山里说:“我师父上山采药去了,现在还没回来。”贾岛很失望。童子又说:“但师傅就在这座山里面。”贾岛觉得又有一线希望了。可童子又说了一句:“只是这山上云雾缭绕,我也不知道师傅到那里去了。”贾岛彻彻底底地失望了。

贾岛叹了口气不禁吟起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篇六:猎过狐读后感】

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善待你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可是,一本称心的好书又有多少呢?《猎过狐》就是一本好书让我从中悟出很多道理。

《猎过狐》这本书是作者李径庭截取一个历史横断面展现一段以主人公猎过狐、李喃喃为主心,发生的一件件江湖乱事,猎过狐、李喃喃以真挚的友情克服了一件又一件棘手的事情,最后隐居深山。

看了这本书,我感到心酸。李喃喃隐居深山是迫不得已,而猎过狐是皇上的一品大官,为什么要隐居呢?我想了好长时间才想出来:那时能成为真正朋友的人,已是太少。换句话说,当时能信任的人已是太少。

要得到别人的信任,首先要善待别人。就像书中那样:李喃喃和猎过狐在du场和南宫飞龙豪赌,最后猎过狐略施小计,赢了南宫飞龙近百万两银票,南宫飞龙还不起,猎过狐又和南宫飞龙赌绕口令,猎过狐肯定输了。因为猎过狐从荒原长大,只会说一些普通的句子,更别说绕口令了。南宫飞龙也看了出来。于是就告诉他们:是随风云请自己来杀他们的,刚才他们竟故意输钱让自己来还欠的钱,令自己很感动。

是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善待你。相反,你对对方很冷淡,那他对你就不可能热情。

我也有这样的体会。那是一年秋天,我正在楼下玩,我身边一个人不小心碰了我一下,把我碰到在地,他也摔倒了。我连忙把他扶起来,问:“没事吧”?他听了说:“谢谢,没事”。我们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那么,善待别人,这“善待”又是什么?它可以是别人给你说句“对不起”的时候,说一句“没关系”。可以是你碰了别人的一句“对不起”,可以是对别人说话时注意礼节,尊重他人。它可以是礼节上的“善待”。它可以是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对方帮助。它可以是对方钢笔没墨水了,你借给他一支。它可以是物质上的“善待”……总之,“善待”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它是爱,它是礼貌,它是帮助……就像鲁迅、雷锋、毛主席,他们都是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活的人。

善待别人,首先要做到心胸开阔,不能小肚鸡肠。第二,要学会感恩。第三,要乐于助人,有爱心。这几点溶于一体就成了“善”。“待”就是对他人要有礼貌,尊重他人的情感,对朋友做到两肋插刀,可上刀山,下火海。不过是正确的事情才可以。如果不是,“待”就变味了。

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善待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凡事应先想想自己对别人怎么样,不能光想着别人对自己怎么样。

最后,请记住我的这句话: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善待你。

【篇七:《寻隐者不遇》改写】

一天,在终南山下的一条大路上,一辆马车飞驰而过。颠簸中,车中乘客迷迷糊糊问道:“这是到了哪里了?”

“这里就是终南山了。”车夫回答道。

“终南山?!快停车!”那车中乘客叫道:“我的一位老友在此隐居,我们已经多年未见,这次定要见他一面!”

原来这车中乘客就是唐朝诗人贾岛,此番前往长安公干,途经这终南山时忽然想起了他的一位多年不见的好友,此人学识渊博又精通医术、深谙药理却不喜世事浮华,故而带着弟子隐居于此。

几经打探,终于在一片苍松翠柏环绕处,找到了他的老友的草庐。

推开院门,只见一位十多岁的童子正在一棵大松树下摆放晒干的药材。

“童儿,你师父可曾在家?”贾岛问道。

“请教先生大名?”那童子躬身抱拳施礼,看上去年龄不大却丝毫不失礼数。

“我姓贾名岛,是你师父多年老友,当年就是你师父妙手回春治好了我的病,这次路过特来拜会!”贾岛一脸的期许之色:“令师可曾在家?”

“先生不巧,家师一早就出去采药去了。”童子回答道。

“那他何时才能回来?”贾岛有些急切。

“家师一行人出去有时日落即回,有时两三日才回来。”那童子答道。

“他通常去哪里采药,我怎么能找到他?”贾岛又问道。

“家师他们采药一向行踪不定,也许这会儿都过了白云峰了。”那童子说着用手一指远处那飘渺的山峰。

“看来这次又是不得相见!”贾岛喃喃自语,一脸的失望之色。思索片刻,贾岛让那童子取来笔墨,在纸上写下了: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篇八:听雨】

记忆是旧时一纸梦,烟雨里的江南是旧梦中文字墨痕化开的流水。我闭上眼睛,与每一缕烟雨相撞,仿佛是一阵江南烟雨,我款款地走过匆匆时光。凭阑拂袖,一滴雨落灯花似的,打在了鼻尖。蓦然醒悟——这千万缕细腻的情感,皆化作了这无言的冷雨。

说出来自己也不信我这温婉的爱好——听雨。

雨落无声。看江面的波光散进模糊的粼光,清风吹过巷弄,溪水流过石桥,屋檐响起水滴泠泠声,青石板上铺满了诗情画意般的青苔。何不为乐?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江南梦呓般的张岱披发入山,隐居不仕,今非昔比,他已不是江南走马观花的风流士大夫,而是那个常至炊断、尚视息人世的野人。故国不堪回首,他写下了《陶庵梦忆》,在现实与梦幻交织的烟雨江南,张岱把自己醉倒在白纸黑字中、白墙灰瓦间。而隐居不仕,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他把自己的忧愁化作了清风细雨,而后提笔,敲击着温婉的江南。

手扶栏杆,与雨后静谧的日光辗转:青梅、芭蕉、翠柳、杨花……仿佛他们就是阳光,日光倾城。却被一阵微凉的触感侵袭……

江南的雨是旧的,街是旧的,惟有那一段段迷迭的记忆不断更新。历史的风云在江南有板有眼地雕刻着巷弄,穿行于斑斓的雨巷,在水性的江南里,褪去年少的轻狂。

雨是旧的,但一阵又一阵吴侬软语将江南浣洗,氤氲出一片朦胧。

倚窗听雨,雨淅淅沥沥,我如梦如痴。

把自己乐倒于这白墙灰瓦间。

我心,即江南。

在江南如醉的雨中,浅浅的少年心事渐行渐远……

【篇九:遇上碎片化生活】

背着书包走进拥挤的二号线地铁我吃了一惊,很久没有看到整车厢都捧着手机碎片化阅读的“壮观”景象了。“不然干什么呢?在这碎片化的时间。”同学说着掏出苹果看起了今日头条,仿佛是对校园禁用手机的讥讽。

不亲眼见到他们的样子,你很难想象什么是如饥似渴。旁白的姑娘不耐烦地刷着朋友圈,遇到图片就潦草地点个赞,看罢后下意识地退出微信,几秒钟后又点进去,反复地翻看,以至于提示声响起后才匆匆奔出车门。也许我早就听说,碎片化的生活多么疯狂而浮躁,但当时只是稍稍皱眉。而现在,遇上了碎片化生活在真实世界的悲哀投影,我不禁为之动容慨叹。

因为我眼见他们被碎片化,却无能为力。

在这个遇上碎片化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身心从早到晚,充满着忙碌的影子。在碎片化的时间浏览新闻,娱乐消遣自然无可厚非,可是一旦稍有不慎,沉溺其中,情感会不经意间碎片化,灵魂会不经意间碎片化。

年轻人的情感是激进而热切的,他们就像一群亢奋的鱼群,对生活的大海充满好奇。这浩瀚的生活碎片恰恰满足了他们的欲望,于是太多人失足太深,淹没在了汪洋中,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只是机械地接受、麻木地感知,最后的结果就是灵魂碎片化:那边漂来了一只腐烂的虾米,好,真好。

碎片化信息太过于泛泛,看似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大量消息,但最终留下的只是模糊的影像。以碎片新闻为例,即使在第一时间读到这些被割裂的简单化的新闻的“幸运儿”,知道的也仅限于最浅显的消息,没有真正的收获。

没有收获也就算了,更要紧的是,碎片化信息使人着迷,影响学习工作。许多和我一样的学子在上课时抵挡不住碎片的诱惑,忍不住在课桌底下偷看手机,错过了人生的精彩片段。

如果说平庸的个体你可以容忍,那彻底被毁的世界呢?碎片化的信息浮躁人们的心灵,造成天下人心惶惶,浮夸离实,其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个大时代的背景下,扭转碎片化几乎没有可能。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整合传统文化和碎片化。

梭罗隐居在瓦尔登湖畔,内心崇尚简朴生活,热爱着身边的大自然,一支笔书写寂寞心灵的重生故事。

贾平凹投身于静虚村里,远离时代的喧嚣与碎片,和淳朴好客的村民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心路历程。

我不是在盲目推崇隐居生活,不会也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向他们那样深居。我只是希望祈愿,在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时,那些离群的鱼儿能多一点、再多一点。在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时,碎片以外的世界能多一点、再多一点。

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说到,我们今天在惊恐的深渊之中,我也会一而再地抬头仰望那些旧日的星辰……在永远不断向前的永恒的节奏之中,这样的倒退仅仅是短短的一阵间歇。

世界那么缤纷啊,请让他们多看看。

【篇十:等待机会】

人生需要等风来,人生需要等待机会。

我记得我看过一部电影,具体是哪部,我早已忘却。我只记得电影的结尾:“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为什么不起飞呢?”“是啊,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只是需要等风来。”

一个小孩在广场上放风筝,却怎么也放不飞。他着急了“妈妈,妈妈,为什么我的风筝放不起来,我的风筝已经够好了啊?”妈妈微微一笑“是啊,风筝已经够好了,你只需要等风来。”

姜子牙才高八斗,神盘鬼算,却终日钓鱼,最终他等来了他的风,等来了周武王。诸葛孔明,才智过人,却终日隐居在南阳种田,他也等来了他的风,等来了刘备的三顾茅庐,成就了“鞠躬尽粹,死而后已”的名相。

杨修同样才高八斗,同样神盘鬼算,同样才智过人,但他却没有耐心,没有耐心等待属于他的风。他乘着风飞翔,飞得很高,但风却不适合他,风不属于他。风把他带入了一个错误的方向,带入了一个深渊。最终,只落下一个被斩首的下场。

等到自己的风,找到自己的风,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在等风的时候,减少自己身上的灰尘。

人就好像一直风筝,上面载满了灰尘,你只有在等风的时候,祛除掉身上的灰尘,在风来的时候才能迎风飞翔,以自己最完美的姿态飞翔。诸葛亮隐居于南阳,终日种田。难道他就只是种田吗?不,他每天都在充实自己,洗涤自己身上的灰尘,在刘备这缕风来的时候才会一飞冲天,不是每天无所事事的。如果你每天什么都不做,就算你等来了你的风,风也不能载起你沉重的身躯。

人生需要等风来,但要谨记,不要只是单单等风来。

热门推荐
1我爱秋
2姥姥您慢些走
3我错过了十六岁的花季
4又是一年春光好
5我的妹妹
6一次尝试
7方特一日游
8有感于风雪中的等待
9星空遐想
10奶奶你还好吗
11读《你》有感
12拔河比赛
13书气氤氲
14野炊
15为什么不相信
16愉快的春节的作文
17秋思
18沟通
19童年作文
20我-
21《爱在深夜中找你》诗歌
22好学的同桌
23桂花树
24那只猫
25一把雨伞
26摘西瓜
27我们是一家人
28旅途处处有美景
29牛郎织女缩写
30成长趣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