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托起我的中国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曹雪芹的代表作,虽然他只写了前八十回,但就这八十回,就定以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地位,代表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
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是在小学。因为只读一遍,而且人物太多,所以大体上没读懂,只是幼稚地认为这是一本言情小说,主要讲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三角恋爱的故事。
第三次读它时,对主人公的见解又更深了一步,宝玉性格叛逆,有情有义,黛玉才华横溢,敢爱敢恨,宝钗熟谙世故,城府极深。从那以后,我便爱上了《红楼梦》,不仅仅是因为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更因为曹雪芹先生刻画出来的人物都有血有肉,个性鲜明。每当入神时,我都会把自己置身于两百多年前那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荣国府里,去感受红楼梦里的温柔乡。
再到高中时,《红楼梦》已经成了必读名著之一,我是那么的兴奋。只是因为又可以接触到它。对于《红楼梦》,我已不再是以前短浅、粗鄙的认识,原来《红楼梦》虽然表面上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但实际描写了以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歌颂了贵族的叛逆者和封建礼教的爱情,体现出了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我似乎与《红楼梦》结下了结不开的情缘,它是那么的富有魅力,使我无法抗拒,我一边又一遍地读,就像欣赏美丽的“姑娘”,她彩绣辉煌,举止优雅,一品一笑都流露出中华千年的文化底蕴,“她”时而温情,时而冷漠,时而感伤,时而落泪。这这姑娘抓住了我的心,我的梦。我曾在梦里与她有无数次的约会,可是,纵使我有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对“她”的“爱情羡慕”。每到这里,我便渴望用绝美的诗句,华丽的词藻将“她”写进我的生命里,也是此时,我希望能够成为像曹雪芹先生那样屹立于文坛之中的一颗璀璨之星,但我又觉得力不从心,所以,我只能一次次地向“她”靠近,去认识“她”,了解“她”,“她”就是我的梦,一个让我渴望用尽毕生精神力去书写的梦。
我常惊羡于曹雪芹先生的文字底蕴与写作功底,佩服他能在当时那样的环境里写出这样的文学巨作,更好奇他是如何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文化融入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里,不由得生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想法。
《红楼梦》无疑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也是我作家梦的起源,更是托起我的中国梦的一部文学著作。
【篇二:与曹雪芹对话】
窗外阳光正明媚,而窗内的我正看那“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红楼梦》的最后一回……看着看着,书中竟出现了一个皮球大小的白色漩涡,不一会儿,我就被吸到这个旋涡里面。经历一番天旋地转后,我来到“悼红轩”
睁眼细看,身上早已是古装打扮,“悼红轩”里,一位老人和一位道人正在谈话,只听那道人将贾雨村言,便将《石头记》予老人看,那老人笑道:“果然是‘贾雨村言’了!”谈了许久,道人方才仰天大笑道:“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说完便掷下抄本,飘然而去。我出于好奇,决定拜访拜访这位老人……
我如获珍宝说道:“曹先生,幸会幸会。”
曹先生疑惑道:“小姑娘,吾等可曾相识,何故汝知吾姓曹,何故又与吾道幸会,吾不过是一等贫穷老头罢了。”
我又答道“吾等不曾相识,但吾记得汝的《石头记》,因此便知了。”
曹雪芹先生抿须笑道:“即便如此,汝可领悟其中道理?”
我略清喉咙上前道:“《石头记》表面是叙述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内实际描述了您所处社会的黑暗腐败吧。”
曹先生即便有哈哈大笑道:“汝可曾记得这《石头记》中的‘甄士隐’‘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其‘甄士隐’实为‘真事隐’,‘千红一窟,万艳同杯’乃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呐。小姑娘,慢慢参透吧!”我陷入了长久的思考之中。只听到曹先生又讲道:“自从家道中落,我乃看透尘世百态,欲帮他人吧,无能而为,只愿以《石头记》了结夙愿……”
听着曹先生的讲述我忆起了曹先生不畏强权的故事:“曹先生,听说您从不趋炎附势,可以为我讲讲您送对联的那件事吗。”曹雪芹先生抿须笑道:“我的晚年生活是很清苦的,但我却从不趋炎附势,巴结权贵。那时有个都统老爷过生日,下帖子摊派送礼。我便请人挑上两坛清水,自己拿着一副对联画轴送去。正当都统老爷喝着清水,心里犯嘀咕的时候,我把对联挂了过来,上联是“朋友之交”,下联是“淡淡如水”,把这位都统老爷戏谑得尴尬难言。至今想想还甚是有趣”
我们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谈到夜幕降临之时,曹先生道:“夜深已,小姑娘请回吧!”我拜别了曹雪芹先生,走出了“悼红轩”阵阵寒意袭来,细细想想与曹雪芹先生所谈的一切,泪,不觉流了下来,此时禁不住又想起那道人说的“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我边慢慢的品味着其中内涵边往回走着,突然脚下一滑,摔倒在一个白色的旋涡中……
睁开眼细看,窗外仍是阳光灿烂,而不同的是自己脸上竟多了两行清晰的泪痕,禁不住又想起那“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一切已烟消云散。
红楼梦梦红楼,看破红尘绝尘念,一切散尽烟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