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联络的作文

【篇一:碎片化的社交】

当你在地铁上或是公交车上时,总能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几乎整个车厢里的人都在低着头看手机,他们或是在玩游戏、刷朋友圈、看微博,有的是和家人或朋友在发消息、发语音。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这种交流方式进行社交。

很久以前,大家都是用书信进行交流。邮递员就像是移动网络,把家人和朋友的消息带到你的身边。有时候一封信要等上好几天才能收到。但是收到信的时候心里会暖暖的,非常高兴。后来电话出现了,最初的时候是公用电话。每个弄堂里都能听到大妈们的大嗓门。渐渐的家里都装上了固定电话,人们之间的联络就更加的方便了。直到移动电话的出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和家人或者朋友进行联络。听大人们说,最大的手机是叫“大哥大”,一个像板砖一样的大家伙。随着时代的进步,手机也越来越小,但这个时候手机的主要作用就是打电话。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手机不再仅仅是打电话的工具了,他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智能手机”它除了可以用来打电话,它还可以了解全球最新的新闻,用来听音乐,购物……特别是在社交上,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也更加的便捷。比如你有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虽然不曾通话联络,但是你可以在他的社交账号上了解到他最近发生了什么事、去了哪些地方……又或者你的家人远在异地出差,因为有了移动互联网,你可以随时随地和他进行视频,知道他的一举一动。这样大人们不会错过孩子成长的一点一滴,老人们对远在异地的孩子更加放心。现在许多社交APP的出现,让你也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甚至可能这些朋友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人种。虽然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便利,让我们的社交也更加的便捷,但是我总觉得他少了一些温度,少了一些人情味。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新闻,一次朋友之间的聚会,刚开始大家都是各自拿着手机自顾自的玩着,后来一个朋友说,大家很久才聚一次,不要让手机变成大家交流的阻碍,建议把手机都放在一起,聚会的时候都不去看手机。大家都赞同,于是这次聚餐变得非常融洽,大家交流的更加愉快。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少之又少。面对面的交流也被更多的取代。

网络时代的便捷确实方便了我们的社交生活,但人与人之间还是更需要面对面的交流。这样你才能更真实的了解对方,感受对方。这样的社交才能有温度,更有人情味。

【篇二:微风吹进我家】

“呼……”一股微信风最近席卷了我们家,一家三口都玩起了微信。

我爸用微信,主要是为了和他的球友及各种各样的群联络。这不,圈里来了条消息,提示的“丁丁”声被老爸那敏锐的耳朵听见了,尽管他在睡觉,但他一骨碌爬起来,抓过手机,打开微信,又舒舒服服地躺在了沙发上。看看内容,原来是他的球友来了几条信息,他一条条看完,还回了两个赞。这时,另一个朋友群又叫老爸晚上去赴宴,他又转到另一个群,对那条信息进行了回复。忙来忙去,半个下午就在微信的不停转换中度过了。

看看我的老爸,他好像犯了“微信中毒症”。古人云:人不可无书也。现在他的状况倒是:人不可无微信也。

再将视角转向我亲爱的老妈,她不怎么玩,大部分都是接收家教文化类的信息,但联络朋友的目的和老爸相似。不过她还有一个养生的爱好。

那天,我因为生病没去上课,跟着妈妈去上班。“丁丁”微信提示音响了,正忙着工作的她定睛一看,又是那位张医生发来的,好像是个舒缓身心的扭腰动作。三分钟后,妈妈的定时休息程序启动了,正在看书的我扭头一看,她果真做起了那个动作,只见她面部神经放松,缓缓弯腰又缓缓踢腿,没两分钟就做好了。尽管那个张医生是个公众号,做完了,她还是忍不住点了个赞。

说到我自己嘛,我也是个小微信控,但我还是将微信用在了学习上。

呀!今天又有数学公众微信发过来了!我迫不及待地点开,又是关于方程的自学自测,跟着微信的引导,一番思考后,我只好无能为力地打开了微课。微课看完后,我弄懂了那个问题,这个帮手还真是不错。另一边,科技馆也发来了消息,是关于乐高比赛的,我也进去浏览了一下。

我们家的“微信”风,说好也好,说坏也坏。微信,它不能成为我们的“代步工具”,老是盯着它依赖它是不行的。好的家风,才能成就好的家庭。

【篇三:友谊深藏在心底】

我不知道即将小学毕业的你们是否会对我不舍,但我知道,我不会忘记你们。

六年的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和你妈妈相处的日子里我感到无比的快乐。在学校里、到处充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或许我和你只认识了一年,亦或许我们已经相识许久,或许我在你心里只是普通的朋友,也可能我在你心里占着一席之地。分别后,我们可能形同陌路,也可能经常联络。

请你在那张同学录上留下你的资料和联系方式,以后我们可以常联系,也请你将这段美好的回忆藏在心底,永不忘记。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长大后的我们,能在街角偶然相遇,那时的你我是否能够认出对方,究竟是擦肩而过,还是……如果我们有缘,那么我们会不会坐在咖啡厅里交谈甚欢?如果我们有缘,会不会一起漫步在从前的这所学校愉快的聊着以前有趣的事呢?如果我们有缘……

我希望我们能上同一所中学,被分在同一个班级,继续保持着这份美好的友谊。

若干年后,你记得我,我也记得你,将这份情谊珍藏心底……

【篇四:虚拟与现实】

网,联结人心的网;网,隔绝你我的网;网,交织纵横的网;网,密不透风的网。

二十一世纪的快生活,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每分每秒都变得离不开互联网。

从前车马慢递的书信如今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即刻送达,从前日夜研读推算出的公式定律,如今一点屏幕亦能轻松搜寻,甚至是从前踏破铁鞋寻访的名山大川,如今只需按下快门,就能上传到记忆中,永不褪色,并与三五好友谈论时笑着提及,共享快乐。

互联网既能融合天下人,又能彻底地将两个人阻绝,有句网络语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从曾经的千里相会到现在的咫尺天涯,人心变得僵硬冰冷。

或许因为人们对于现实中的存在状态感到迷茫而想把内心的焦虑统统塞进虚拟世界中,所以生活中处处是戴着厚面具的人,他们面无表情,只是低头——虚拟网络的丰富多彩,为现实中的冷漠更添几多苍白。何异于画地为牢?

曾经以为网络的在线聊天能联络感情,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却不曾想过丰富的表情图片背后,人们的面部表情已僵化,打字正打得热火朝天的两个人,见了面却是全然不知如何开口,只是张嘴,又说不出一句话,只剩沉默的空气渐渐冻结。

互联网真的能联结人心,温暖感情吗?

这张网,是看不透的,光鲜亮丽的背后,隐隐泛动危险的红光。千百年前,鸦片席卷中国,国人陷入昏沉,千百年后,互联网的青面獠牙开始显现,慢慢吞噬着深陷其中的一个个灵魂。

当一颗心无法控制地坠入泥沼,它将麻木不仁,它将无法挣脱。且看沉迷网络而不思进取的人们,且看街上低头不语呆滞刷屏的过路人,且看不断活跃在各大社交网上的面孔,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陌生无比。除了网络,他们再无其它栖居方式,除了客套,人与人之间再无交集联络。

一旦被网络控制,这个世界将无异于机器的世界,索然失味。

“枪械本无罪,有罪过的是那些开枪的人。”互联网亦如是。愿保有初心,在万般复杂的蛛网牵扯中亭亭而立,不染浊嚣。

【篇五:碎片化的社交】

当你在地铁上或是公交车上时,总能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几乎整个车厢里的人都在低着头看手机,他们或是在玩游戏、刷朋友圈、看微博,有的是和家人或朋友在发消息、发语音。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这种交流方式进行社交。

很久以前,大家都是用书信进行交流。邮递员就像是移动网络,把家人和朋友的消息带到你的身边。有时候一封信要等上好几天才能收到。但是收到信的时候心里会暖暖的,非常高兴。后来电话出现了,最初的时候是公用电话。每个弄堂里都能听到大妈们的大嗓门。渐渐的家里都装上了固定电话,人们之间的联络就更加的方便了。直到移动电话的出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和家人或者朋友进行联络。听大人们说,最大的手机是叫“大哥大”,一个像板砖一样的大家伙。随着时代的进步,手机也越来越小,但这个时候手机的主要作用就是打电话。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手机不再仅仅是打电话的工具了,他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智能手机”它除了可以用来打电话,它还可以了解全球最新的新闻,用来听音乐,购物……特别是在社交上,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也更加的便捷。比如你有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虽然不曾通话联络,但是你可以在他的社交账号上了解到他最近发生了什么事、去了哪些地方……又或者你的家人远在异地出差,因为有了移动互联网,你可以随时随地和他进行视频,知道他的一举一动。这样大人们不会错过孩子成长的一点一滴,老人们对远在异地的孩子更加放心。现在许多社交APP的出现,让你也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甚至可能这些朋友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人种。虽然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便利,让我们的社交也更加的便捷,但是我总觉得他少了一些温度,少了一些人情味。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新闻,一次朋友之间的聚会,刚开始大家都是各自拿着手机自顾自的玩着,后来一个朋友说,大家很久才聚一次,不要让手机变成大家交流的阻碍,建议把手机都放在一起,聚会的时候都不去看手机。大家都赞同,于是这次聚餐变得非常融洽,大家交流的更加愉快。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少之又少。面对面的交流也被更多的取代。

网络时代的便捷确实方便了我们的社交生活,但人与人之间还是更需要面对面的交流。这样你才能更真实的了解对方,感受对方。这样的社交才能有温度,更有人情味。

【篇六: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我们现今的生活,已然变成了碎片化的生活。曾经可利用的连续的时间也被切割成了无数小份。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阅读……人们的内心也逐渐变得浮躁了起来。

大街小巷,拿着手机的低头族到处可见,大家似乎都在利用这碎片化的时间充实自己的生活。有的在网上进行购物,有的在社交软件上聊天,也有的在浏览简短的新闻……

看似时间被利用得更加充分了,生活也愈发改善了,实则斐然。

例如社交,曾经想要联络好友可能是通过打电话或拜访的形式,而现在可能仅需一个聊天软件,就可以联络到无论身处何方的好友。每一个碎片化的时间都可以被用来与任意的好友联络。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机会减少了,甚至还可能认为出门见好友已无多大意义,因为人和事情都可以靠着手机完成。我也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新闻:两个在网上聊得志趣相投、热火朝天的网友,在见面后却一句也聊不起来,十分尴尬。

由此可见,碎片化的社交已经改变了我们原本的社交结构,并且仍在不断改变并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社交。

再者,碎片化的阅读也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大部分的人都可能很难再完整地读完一本书,可能都会选择在手机上阅读一些文章或是新闻。那些文章短文大约是几分钟就可读完的,也并不像那些厚重的书本,要耗费几个小时。看似这样的阅读是方便了人们也可扩展知识面,但是这样碎片化的阅读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很多碎片化阅读的文章都是I断章取义的,仅供娱乐性的,阅读再多也不一定能提高自身文学修养,也未必有静下心来,看完一本好书来得有效。真正的阅读应是静下心地阅读,花上时间,思考的阅读。多读一些名著与经典,少读那些无多大意义的“标题党”的文章。不要让碎片化的生活影响到你的阅读与心态。

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我们也要保持初心,平静自己的内心,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本源。

【篇七:我的烦恼】

烦恼就像是那天上的繁星,非常的多,非常的亮,在记忆中非常的深刻,我最烦恼的事情就是朋友。

朋友是什么?说大白话一点就是你黑暗路上的,光你前进的动力,每个人都需要友谊,都渴望着友谊,渴望着那真心的知己。

刚迈入初中这班高速列车,一切是崭新而生疏的,我总是坐在座位上望着远方发呆,心里感觉空荡荡的,像是缺了什么,回想以前的快乐时光,我不禁想起我小学时要好的朋友,我们两个是同桌常在一起谈天论地,互相倾诉,他从来都是很迁就我,我们几乎形影不离,在课堂上他常常提醒我课间里我不会做的题,他会来主动问我来教我,我非常喜欢和他在一起,在毕业活动上我们还互相约定做永远的好朋友,可约定永远比不上变迁,他转学了去外地了,但在这之前他没有告诉我他要转学。从此我们只能用扣扣联络,但是渐渐的他不理我了,而且我们也不像从前一样了,现在聊天怎么也找不到共同话题,聊也聊不好,只能这样让时间流逝。我突然感觉一阵失落,感觉我们之间的友谊已经慢慢的消弱了,他的变化让我感到遥远……不知多久后他终于理我了,我欣喜若狂激动的点开了,却发现他发的消息是我最不想听到的话:“我们是朋友?以后别来找我了。”这些话是冰锥一般狠狠的砸向了我,她跟我绝交了,我把他给删了,不再联络了。说真的,我很想他,我根本就不想断绝这一段珍贵的友谊。我想他了,我后悔我删他了。

现在的我很想努力的融入这个班集体,可能是从前朋友的绝交,从前的经历,总导致我害怕害怕失去眼前的一切,有时不愿说话,只想一个人静静的呆着。

渐渐的我变得有些消沉,不再热情学习,不再有原来的那股热情,我试着改变也是变了,对待人变热情,但我知道我心里还是很悲伤很寂寞,我变得迷茫不再清,朋友是什么友谊是什么,有时还认为我根本就不需要朋友。我试着交朋友,但我总感觉我和朋友之间有一段隔阂。

这个烦恼渐渐的成了我的心结,这个烦恼就像影子一样跟着我甩不掉,抛不开,也忘不掉。

【篇八:我们家的新鲜事】

许多人都喜欢在微信朋友圈里晒美食、晒美景、晒礼物、晒心情、晒幸福……似乎我们家的那两位对此都不怎么感冒,蓝胖纸——我也是无语的了,不过最近他们似乎也开始慢慢跟上时代的步伐了。

我爸的手机里一直没有下载微信这个软件。而我,一到周末节假日就手捧手机,在微信里和以前小学的同学聊天,聊得是嬉笑怒骂、热火朝天。爸爸看在眼里,痒在心里。他听到我的手机叮叮咚咚地响个不停,他的耳朵似乎会动一样,耳廓随着我手机上每一条信息到来的提示音有节奏地跳动着,像河马一样滑稽可爱;眼神也时不时地向我手机这边瞟。当我回过头去瞪他时,他赶紧把眼神向上瞟去,装作一副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然后瞪着无辜的大眼睛,冲我摇了摇头,好像我冤枉他似的。我分明从他的眼神里读出了渴望,像一个小孩子向大人乞求玩具的感觉。看来老古董的人生有了新的转折点。

实在是看不下去、忍不下去了,他快步向我走来,脸上的神色有些不对劲,像是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一般,他用平静的语气向我询问:“这是什么软件?为什么能够找到以前的老同学?”听他这么一说,我也就明白了他的心思,原来他也想找到以前的同班同学,也想了解了解他们的近况,也想和他们联络联络感情。不对,如果这样的话,最后他也会像大部分家长那样:喜欢拿别人孩子的成绩、和种种的好处跟自家的孩子比。突然发现蓝胖纸原来是那么的机智、聪明,自己禁不住暗暗偷笑:“嘻嘻!”

哎,既然你这么诚心诚意地求我,那么本蓝胖纸就勉为其难地收你为徒吧,谁让我还要靠你养活呢,千万记得下课交学费!

先教他在APPSTORE里下载了微信,然后用验证手机号的形式注册了一个微信号,再从手机通讯录里导入了自己认识的同学的手机号,通过推送的你可能认识的人,最后仔细端详朋友圈的照片,逐一辨认,几乎没有落网之鱼啦!迅速组群成功,并当上了群主。

接下来的剧情就毫无悬念感了:他们的同学群里不是今天晒自己孩子的奖状和试卷啦,就是明天晒外出旅游的美景美食啦,时不时还有众筹捐款活动。除夕夜还兴起了抢红包游戏,群主特此制订群规:每次发红包的金额不得少于十元,手气最佳者再发。一晚上,抢个一百元真的很容易,其实只是把发出去的钱部分回收而已。不过群里也总有那么几个人喜欢在大半夜突然袭击:发个二百元的大包,然后再神不知鬼不觉地自己抢回去,可是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们不知道我们家有个“夜猫子”。

没想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转眼爸爸玩微信就这么厉害了,真是弟子骑在师傅的头上了,我嘟哝着嘴,脸上写满了不高兴。

热门推荐
1站直了做人
2校园里的秋天
3你是我的眼
4读《沈约读书》有感
5静的魅力
6珍惜生命
7快乐的端午节
8与书相伴
9路在何方
10饱经风霜的老屋100字
11厨房交响曲
12我喜欢小学里的时光
13渴望指尖的温度
14发现生态建湖的美
15一次有意义的旅行
16展开想象的翅膀
17游戏时光
18艰苦的另一面
19我家的小金鱼
20当冬季来临的时候作文
21家乡的小河
22读《秋叶》有感
23乡村生活
24四祭
25阅读,我的最爱
26我是女孩,所以我快乐
27彩虹总在风雨后
28文竹
29童年趣事
30小树林里面的偶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