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爱读书】
书,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就像一块磁铁,紧紧地吸引着我,让我寸步都离不开它,我从小就爱读书,特别是参加彭老师举办的“读书兴趣小组”后,我就更喜爱读书了。
记得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每天都会缠着妈妈给我读10分或20分钟的故事书,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许多拼音版的故事书,我那时有很多字都不认识,所以只能拼音拼,50多个字的文章都要读六,七分钟呢!虽然很费力,但我读完一个故事后也会高兴地笑起来,因为我的不懈努力已经化成了朵朵鲜花,动情地开放,在我上二、三年级时,读书就不那么困难了,三,四分钟就能读完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读书时,我可以体会到书中主人公的酸甜苦辣,比如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会为善良的小女孩感到难过;读《长发公主》,我会为公主能逃脱巫婆的房子而感到兴奋;读《西游记》,我会被孙悟空那种勇敢顽强,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所感动……
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下着鹅毛大雪,我做完作业后已经九点半了,又冷又困,突然想到今天还没有读书,我赶紧去洗手间洗洗脸提提神,然后便去读《根鸟》这本书,没多久,我仿佛跟着根鸟来到美丽的大峡谷,躺在松软的草地上,闻着百合花的清香……忽然,我觉得后面有人拍了我一下,转身一看,原来是爸爸,爸爸说:“该去睡觉了!”“再看一会儿!”我毫不犹豫地说。一会儿,妈妈又来催我了:“天太晚了,你必须睡觉了!”从妈妈斩钉截铁的口气中,我知道已经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了,就只好乖乖地去睡觉了。
读书使我聪明,读书使我快乐!我要永远和书做朋友——最好的朋友。
【篇二:温暖的旅程】
人生就像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导演就是你自己。在我的这部电影里,一本本书就是一个个配角。这部电影很漫长,就像一个讲不完的故事,也似一个走不尽的旅程。
这部电影要从我五岁时说起,那时的我只是一个天真、无知,问了问题却不想找出答案的女孩,整天在农村里和外公、外婆看电视,从不曾想踏上充满书香的道路。可我妈妈不想让我的童年全都浪费在看电视、玩游戏上,所以渐渐地,家里原来放零食的地方改为书柜,上面有很多绘本。
起先,妈妈给我读故事,教我认拼音;在我认得几百个字、认得拼音,并且对绘本有点感兴趣后,妈妈便放手让我自己读绘本,晚上在抽查我看得怎么样;之后呢,妈妈又给我添置了许多拼音版的名著供我阅读,我津津有味地读着,度过了我幼儿园最后美好的时光。
上了小学,一、二、三年级功课不多,我还是读着简单的书,妈妈也不太管我。可是到了四年级,陈老师接班,让我们背古文、背课文……我也经常磨磨蹭蹭,放弃看书的宝贵时间,把这些应有的时间送给了磨蹭。直到我语文成绩下降到了89分,又上到97。5分,又下到88分,又上到98分,这下全家都急坏了,这忽高忽低的分数拨动着家人的心弦。
于是,来到张老师的课堂。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成绩不稳定的原因,我知道了海量阅读的重要性。我便从四年级暑假开始海量阅读,一个暑假,我就看了比前几年还要多的书,和父母交谈起来也文气起来。
在这两年里,我家乱得不成样子:沙发被书占领,茶几被书侵略,窗边也被书霸占。这两年,我与《简爱》已结束交手,我与《射雕英雄传》也亲密接触了……现在的我,正与《红楼梦》开始日日夜夜奋战,应该说是见面,虽然是一本难啃的名著,但我觉得还是有它的精华和亮点。《红楼梦》虽长,但总会吊人胃口地在章末说道“且听下回分解”。
书,它伴我成长。我要做一个爱书的孩子,让我这部漫长的电影也充满浓浓的书香。
【篇三:书香伴我成长】
鸟儿喜欢蓝天,是因为蓝天给了它们坚硬的翅膀;小草喜欢土地,是因为土地给了它们充足的营养;我喜欢书,是因为书给了我无穷无尽的知识。
小时候,我不识字,但依然能看书。什么?不识字也能看书?没错!是漫画书。我每天不是玩玩具,就是看漫画书,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看书。有时,我会整天沉浸在漫画里,跟着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忍者神龟一起保护正义;与小鲤鱼一起畅游海洋世界……
再长大些,我上幼儿园时,每天都要早早地起来。妈妈总是慢慢地打开我的房门,悄悄地走过来,手里拿着故事书,温柔地念着:“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有一位人鱼公主,她就是……”我便醒来,慢慢地睁开眼睛,静静地、专注地听着妈妈讲故事,仿佛自己也身临其境。每次妈妈讲完,我都要求她再讲一个。但是时间有限,每天只能讲一个故事。于是,我今天盼着明天,明天盼着后天,恨不得今天早上过完就去过明天早上。此后,妈妈每天都不厌其烦地给我讲故事,尽管有些已经重复了很多遍。不过没关系,我也依旧十分专心地、津津有味地听着。
三年后,我上了小学,渐渐认识了一些文字和拼音。我开始学会了自己读书,大都是“拼音版”。因此大多数懂得字都是我看“拼音版”的书认识的。假如这本书出现了这个字我不懂,但看到字上面的拼音懂了后,此后我不用看拼音就能认得这个字了。当然,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妈妈买到的是盗版书,而我刚好看到了错误的拼音,并把它记了下来。因此,以后我看到这个字都读成了错误的音。偶然的一天被爸爸听到了,他便说:“这个字你读错了。”“你骗人。”我根本不信。“不信你看。”爸爸一边翻开字典一边说,“是这个读音才对啊。”哦,真的,那那本书又怎么说呢?爸爸拿起那本书,随手翻开一页,看了看,便把它丢进了垃圾桶。“这是盗版的。以后你看到不懂的字就查字典吧。”我点点头,以后,爸爸妈妈买书时就更加小心了。我看到不懂的字时也要反复求证才记住……
书,就像一把云梯,让你的知识量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书,就像一座桥,带你走向成功的彼岸;书,就像一把钥匙,帮你打开知识的大门。书的芬芳,也陪伴着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篇四:我爱你中国】
当我在呀呀学语的时候,妈妈教我认识了第一张图片---五星红旗,那时我知道了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北京是我国的首都,还在图片里认识了天安门广场。
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了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使敌人进八路军的埋伏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听到这里,我的心中充满了对王二小的敬佩之情,想:自己要也是小英雄,那多威风啊!回家我缠着妈妈给我讲小英雄的故事,妈妈无奈之下给我买了一本《小英雄事迹》,拼音版的。这本书使我了解到了更多小英雄的故事,如:雨来、刘胡兰等,同时使我对课外知识有了很大的追求和渴望。
上小学时,老师给我们上的那节课使我终生难忘,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当我读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我倍感愤怒。从那以后,我就以“勿忘国耻,发奋读书”为我的座右铭。“神九”升天,我心中非常激动和自豪,中国的科技以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的体育健将奋力拼搏,夺得了一枚又一枚金牌,雄壮有力的国歌声一次次响彻体育馆,我兴奋不已。心想:中国再也不是什么任人宰割的旧中国了,而是拥有高科技水平的新中国,我作为炎黄子孙为之而骄傲和自豪。
梁启超先生说得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兴于欧洲则国兴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光辉的五星红旗照耀这我们前进的每一个脚步,明天属于我们。
我爱你中国!
【篇五:我心中的孔孟】
孔孟之道,人人皆知。中华上下五千年,它们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从他们口中说出的每一句话,可以说都是精华;当他们面对高官厚禄时无动于衷,而更多地是为天下百姓着想,他们在帝王面前毫不畏惧,尽心尽力,倾其所能劝谏帝王。他们早已看淡了世界的一切,这恐怕也是他们一直存活在我心中的原因吧。
让我们先谈谈孔子。孔子被世人尊称为“万世师表”,“圣人”,他的三字经也被广泛流传。记得在我小时候,还正在学拼音,爸爸便为我买来了“三字经”的彩色拼音版,我便每天抱着它,一点一点的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天屋子里都荡漾着我的声音。后来,学习了语文、历史后,便离它又近了一步。孔子在那时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在治国时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要以民为本;在与人交往时,也要注重自己的德行,通过德行来让人信服,不做假。他也推崇儒家思想,也是其创始人。正是因为儒家思想,后面历代帝王,很多都推崇“仁政”,力争做到人人平等,孔子这位大圣人也永存世人心中。孔子留在我心中的,更多的是他摸着胡子,穿着长袍,坐在讲台上为弟子们传道、授课,很是慈祥。
对于孟子,我并不像对待孔子那样多的关注他,但他留给人们的,不亚于孔子。他曾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就是说,人民是治国的关键,在那种战争频频的时代,失去了民心,也就失去了本,这个国家也很快就会灭亡。在我心中,孟子永远都是那位周游列国的求学者,他虽年幼丧父,但他却没有放弃求知之路,最终成为继孔子之后第二个提出儒家思想的人。每次提到儒家,第一个想得到都是孔孟,可见,孟子在世人心中的地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悠悠五千年,从不改变,从未流失的也有很多,对帮助后人治国之道方面有启迪和定位的,我认为恐怕也就是孔孟俩人吧。
【篇六:阅读让生活更美好】
培根曾经说过“原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读书,是牛活中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
记得在小时候,我的妈妈一有空就给我读故事。渐渐地,我由最初的不满转变为真爱。我开始不和我的小伙伴在外面疯玩,也不总是看电视了,每天缠着妈妈给读书。我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经历而落泪;我为小锡兵他那坚负不屈的爱情而感动……
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渐渐地识字了,妈妈不给我读书了,让我自己去看书。那些薄薄的绘本早已经满不了我的需求了。于是我开始读拼音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它让我知道了许多,我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比如人什么时候开始会取火?人喝茶和咖啡来有多久了……同时它也让明过了我起识的愿题,于是我更加努力的学习。
渐渐地,我开始读一些想象类的书,如舒克贝塔系列,《败牛大王历险记》《洋葱历险记》……它们让我的想象力大大增起。经常让我浮想连篇,并让我明白了遇到任何事情,都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到了小学四年级,仅仅读童话书和科普书籍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我了。于是,我像饥饿的人得到一块面包一样,如饥以渴地开始读名著和历史书籍之类的书了。《神秘岛》中的四个人落到荒岛上,但他们依旧很乐观,不气馁。仅仅依靠着双手在与世隔绝的荒惊的岛上生活了整整12年还有很多家畜和农田。他们的那种精神让我每次都能不畏困难,知唯而进,《海底两片里》这本书,带着我在深海里遨游,也让我学会她何去描写世界的美丽景色,《明朝那些事儿》让我了解了明朝的历史,也让我领悟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阅读,让我从三年级的一写作文就头痛到现在作文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功劳上,书的作用最大,这是毋庸置疑的。
阅读,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我爱阅读!
【篇七:书香相伴梦想同行】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生路上的好伙伴,是实现梦想的摇篮。我和书有着这样一个故事。
那时我上一年级。有一次,妈妈去逛街,怕我拖后退,就把我丢到了阿姨开的书店。无聊的我随手拿起了拼音版的《安徒生童话》翻了起来。突然,我看到了一张有趣的图片:一个皇帝光着身子站在人群中。好奇心驱使着我,不由自主地翻读了《皇帝的新装》,觉得挺有意思。接着我又读了《丑小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一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妈妈来接我,我还不愿意走呢。原来读书这么有趣啊!临走时,向阿姨借了《小怪物》《红鞋子》《彩色的乌鸦》等,回家后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还受到爸爸的表扬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升入四年级,我开始接触了中国四大名著和国外的一些名著。读《水浒传》,我懂得了什么是“忠”;阅《三国演义》,我认识了英雄赵子龙;赏《红楼梦》,我佩服林黛玉的才华;看《西游记》,我知道了人的善良不在于外表;观《昆虫记》,我了解到了昆虫们的生活习性,也佩服作者孜孜以求的精神……
现在,我正在读《中华上下五千年》,它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更加激发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书本给予我营养,伴我成长。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长大以后才能实现当作家、当科学家的梦想。
朋友们,梦想的舞台就在自己脚下,让我们尽情地读书吧!让浓浓的书香伴我们远航!
【篇八:书是我的益友】
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没错,但书不单单是我的营养品,更是我的一位益友。
还记得我在读幼儿园的时候,是个沉默少言,存在感极低的小男孩。有一次上阅读课,图书角的图画书被抢光了,只剩下一本彩色拼音版的《三国演义》。没办法,我只能拿来看了,此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心想这节课只能虚度光阴了。
可是,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我居然沉进去了。每当我看到关羽以一敌百的时候,我就十分激动,仿佛我也上了战场,成为了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士。每当看到诸葛亮施展计谋时,我就十分佩服,佩服他那出神入化的战法。还记得当时我最喜爱的人物是刘备。你可能会想,我为什么会喜欢刘备呢?告诉你吧。刘备尽管武艺计谋都一般般,可是他却有着忠心,善良的品德,正是因为如此,诸葛亮以及五虎上将才会为他打江山,打天下。
也正是刘备这个例子,让我懂得了,一个人想要成功,不仅自己要勤奋,还要有些靠的住,像关羽那样忠心义胆的朋友。因此,我慢慢开朗起来,交了许多的朋友,我的知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一本书竟然可以使人发生这样的变化,书真是我的一位益友啊!
【篇九:品位书香,迎奥运作文】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正是在书的陪伴下慢慢成长。
还记得读幼儿园时,每天最快乐的时刻就是睡前半小时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和妈妈一起翻阅那一本本色彩缤纷的绘本,听着妈妈娓娓道来的那一个个神奇又美妙的故事,我常常会沉迷在那美丽的画卷中,久久回味。妈妈见我那么喜欢,便给我买了一本拼音版的《一千零一夜》,我借助拼音认识了一个又一个的字宝宝。在他们的带领下,我结识了善良可爱的.小精灵,美丽温婉的公主……我渐渐喜欢上了书这位朋友。
到了二年级,《淘气包马小跳》以诙谐幽默的文字,把淘气调皮的马小跳和他的同学描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那些如同身临其境的场面,深深地牵动着我的心,使我更加沉醉在书的海洋中。
后来,《让太阳长上翅膀》又把我带入了“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的诗情画意中。我读着那一首首美妙绝伦的诗歌,好像感到自己也长上了翅膀,在蓝天中自由翱翔……《上下五千年》不但让我了解了人类的起源,祖国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还领略到了埃及金字塔、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等神秘的异国风情……
现在,我的书架已经堆满了一摞又一摞的书。在成长的路上,有浓浓的书香作陪。一路走来,我收获了许多许多……
【篇十:忆读书】
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苏轼也说过“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天下书。”像这样推广读书的名人名言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从读书中积累的,于是高尔基才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刚刚牙牙学语的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给我买了很多适合我年龄段的小人书,比如看图说话、交通工具、疏菜水果呀这些简单书。从我四岁开始家人们就开始让我学认字了,我便渐渐接近了文字书籍。我记得第一次爸爸给我讲的是一本带拼音跟彩色绘画童话故事就是《安徒生童话故事》。每次我总是听得津津有味,被故事中的精彩内容深深的吸引。但是爸爸的工作很忙,不能时常的陪伴在我的身边,不能满足我对书的渴望,于是我只能咬牙拿起《安徒生童话》自己囫囵吞枣地读,由于年龄太小好多字都不认识,总会读错一些字。有一句俗话说得好“四川人生得尖,认字认半边”。我确实就是这样,如把“施”读成“方”等等。但没想到我居然越读越明白!读书果然能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记得在我小学二年级过生日的时候,奶奶送了我一个很好的生日礼物,那就是带拼音版的中国四大名著。我首先读的也是我最喜欢的《三国演义》,书中讲诉了蜀、魏、吴三国之间的斗争,描述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的塑造了数百个人物形象。书中的情节让我入迷。后来我又陆续的看完了《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我认为《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形象让我厌烦,“满纸荒唐事,一把辛酸泪……”,我至今也未读出泪来。
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看了好多好多的书,《草房子》、《中国民间故事》、《老人与海》等等,我较喜欢是《老人与海》,书中老人的坚定性念和小男孩的善良让我感动。海明威在书中说到“人类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这句坚定的话语让我一路走向远方,去往知识的“海洋”。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让我们勇往直前,努力积累知识,征服知识的海洋吧!